产品质量成本计算表
- 格式:docx
- 大小:740.10 KB
- 文档页数:2
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摘要:1.引言: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的概述2.成本计算表的内容3.成本计算表的优点4.成本计算表的实际应用5.结论: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以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为例,探讨成本计算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成本计算表的内容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原材料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则包括设备折旧费、维修费等。
2.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销售费用包括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广告费、运输费等;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等。
3.利润:通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可以得出产品的利润。
利润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本计算表的优点1.精确计算:成本计算表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精确计算,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2.有助于成本控制:通过成本计算表,企业可以发现成本过高的环节,从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便于分析和决策:成本计算表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四、成本计算表的实际应用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成本计算表,企业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成本计算表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过高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成本计算表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原材料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五、结论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代价原理:PONC=COST–EFC–POC,即:质量代价=总成本–无失误运作成本–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以及达不到这一要求时发生的全部损失。
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即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有时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
扩展资料:
P代表生产率,Q代表质量,C代表成本,T代表通过时间或生产周期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质量成本分类:
1、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2、鉴定成本,是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4、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质量成本分析图例质量成本分析就是将质量成本核算后的各种质量成本资料,按照质量管理工作要求进行分析比较,使之成为改进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
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总额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分析和其他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可看作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为达到产品既定的质量标准而支出的费用;二是由于质量低劣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前者称为质量控制成本,包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后者称为质量损失成本,包括内外部损失成本。
据估计,一般企业的质量成本约占销售收入的15%—20%,而一个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计划,其正确的质量成本只占销售收入的2.5%以下。
如朱兰博士认为:预防成本10%、故障成本50%、鉴定成本40%为最佳结构;哈灵顿认为预防成本10%、鉴定成本25%、内部故障成本57%、外部故障成本8%为最佳结构;桑德霍尔姆认为:预防成本7.9%、鉴定成本23.8%、内部损失成本43.5%、外部损失成本24.8%,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质量成本结构。
图7-2 最佳质量成本模式图朱兰博士还另辟蹊径,把质量成本曲线分为“质量改进区域”、“中间区域”、“至善论区域”三部分,并指出不同区域的工作重点,便于企业管理当局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在内的质量成本项目体系。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
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
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
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质量成本计算公式
质量成本计算公式是:
质量成本 = 内部质量成本 + 外部质量成本
其中,内部质量成本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而产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失效成本:由于产品在使用阶段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成本,如维修费用、退货费用等。
- 内部返工成本:为了修复内部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而需要重新进行的工作,包括重工和返修费用。
- 等待成本:由于生产过程中等待修复错误和缺陷而导致的成本,如停工导致的生产线停产损失等。
外部质量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给外部环境造成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客户返工成本:客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要求返工或修复的成本。
- 产品退货成本: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客户退货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退货运输费用、退款费用等。
- 售后服务成本:为处理产品质量问题而需要提供的售后服务费用,如维修费用、客户咨询费用等。
通过计算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的总和,可以评估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决策参考。
本资料由弗布克原创,版权归属弗布克,不可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仅可用于个人学习、交流等非商业性用途!质量成本控制4.6.1 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是指在执行质量管理系统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更明确地说,就是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时,必须通过计划、执行、考核、改善,即PDCA循环来改善过程的缺失。
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产品或工作做不好,以致必须重新加工或修理,甚至报废,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统称为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具体说明如表4-24所示。
表4-24 质量成本构成表4.6.2 预防成本控制1.预防成本分析企业的预防成本约占全部质量成本的10%。
预防成本分析内容如表4-25所示。
预防成本分析表表4-252.控制预防成本的方法控制预防成本的方法如表4-26所示。
表4-26 控制预防成本的方法4.6.3 鉴定成本控制1.鉴定成本分析企业的鉴定成本占质量成本的25%~30%。
鉴定成本分析的内容如表4-27所示。
表4-27 鉴定成本分析表2.降低鉴定成本的方法降低鉴定成本的方法有很多,以下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1)全检或免检抽样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最少的检验成本下所执行的抽样作业,并以抽样结果来判定抽样批次的允收或拒收。
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非常高的风险。
当误差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失也往往数倍于原先的检验成本。
(2)检验与测试计划检验与测试是制程管制的重要作业,常见的方法有作业人员自主检测、线上全检、首件检测、巡回检测、源流检测等。
质量人员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要定期检讨其实用性,如果发现有影响质量成本现象的,应立即检讨改善。
(3)设备与方法改善优良的设备、自动化的作业方法能降低对检验的要求,因此在购置设备以及设计制造方法时,应具备以下观念。
①提供较快、较自动化的设备,减少检验频率。
②提供较自动化的检验设备,减少质量检验员的需求。
③直接在生产设备上建立“即时检验系统”。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以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对组织的经济影响。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维持一定质量水平而做出的投入,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失败成本。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质量成本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然后详细讨论如何计算和分析质量成本。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来展示如何利用质量成本分析来做出合理的决策。
2. 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质量成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包括指导和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的费用,以预防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发生。
预防成本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投入:•员工培训和教育费用•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审核和认证费用•采购和验证供应商的费用预防成本的投入可以帮助组织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开发和交付的过程中控制质量,并减少后续的质量问题和相关成本。
2.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所需的费用。
评估成本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投入:•产品或服务的检测和测试费用•抽样和统计分析的费用•检验设备和工具的采购和维护费用•检验员和质量工程师的人力成本评估成本的投入可以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及早发现和修复质量问题,以避免进一步的成本损失。
2.3 失败成本失败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费用。
失败成本可以分为内部失效成本和外部失效成本。
•内部失效成本包括修复和返工成本,以及由于质量问题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资源浪费的成本。
•外部失效成本包括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退货和赔偿的成本,以及声誉和市场份额的损失。
失败成本的投入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纠正质量问题,并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提供更好的顾客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3. 质量成本分析方法质量成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析:3.1 质量成本度量质量成本可以通过度量质量成本相关的各项费用得出。
这些费用可以从财务记录、成本报告、质量管理系统和顾客反馈中获得。
通过收集和分类这些费用,就可以计算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失败成本的总和。
质量比怎么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质量成本怎么算质量成本怎么算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
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
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
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
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
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
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
即使被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
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
产品质量成本计算产品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产品达到预期质量水平而需要投入的所有成本。
正确计算产品质量成本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产品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分类,并说明如何计算和控制产品质量成本。
一、产品质量成本概述产品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投入和支出的所有费用,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和控制费用。
预防成本包括质量规划、质量培训、质量标准制定、检验设备和工具的购置等费用。
预防成本的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后续的评估和故障成本。
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为了发现和检测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费用,主要包括检验、测试、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等费用。
评估成本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减少后续的故障成本和售后服务费用。
3. 故障成本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损失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包括不良品的处理费用、返工和报废费用等,外部故障成本包括退货、售后服务和维修费用等。
故障成本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和改进产品质量,减少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故障成本的支出。
二、产品质量成本计算方法产品质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采用统计数据和财务报表进行计算;现代方法则更多地基于质量成本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强调以质量为导向进行成本的计量与控制。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成本会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的计算。
通过对各个成本项目进行分类,使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来计算产品质量成本。
传统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数据来源可靠,但其缺点是无法准确反映质量问题的成本和影响。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主要是以质量成本管理和持续改进为核心,通过质量管理的实践来计算和控制产品质量成本。
现代方法的核心是质量成本分类,主要包括内部失控质量成本、外部失控质量成本和潜在失控质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