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4班经典诵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8
1、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大致理解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融入人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紫藤萝图片。
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
这节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一篇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读通文本1、课件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正确、流利。
3、交流,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字和句。
三、读出花“盛”1、作者被这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文章是怎样抓住“盛”这一特点,来充分描写紫藤萝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2~6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相机指导读出紫藤萝花整体的形状美,生命力的旺盛。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诵读,展示评价。
3、读读编者寄语,领悟作者情感。
四、总结课堂。
2、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
2、思考问题: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1、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2、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3、春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
二、诵读欣赏: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 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章为主要诵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
兴趣。
2. 欣赏和分析:给学生播放录音或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和
分析经典篇章的语言、结构和意义。
3.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朗读练,提高学生的
朗读技巧和配合能力。
4.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其语音准确性、语调表达和情感
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对经典篇章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分享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和主动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
1. 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2.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整本书籍。
3. 学生朗读成果的展示方式,例如PPT、短视频等。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 组织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讲座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五年二班教学目标:1.宋词中以苏轼的词最为经典,这学期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例如,《水调歌头》、《水龙吟》、《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宋词。
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并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4.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雅士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章。
今天,让我们循着他们的笔迹继续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学生先复习唐诗,先诵读唐诗,最后一首是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3. 苏轼的诗写得如此优美,他的词写的更是美不胜收。
从今天开始我们诵读他的词。
二、介绍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三、苏轼的词分两种,一种是豪放的,一种是婉约的。
我们先诵读两首豪放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四、学生先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先说说对这两首词的感受,师边听边引导。
五、学生再诵读婉约的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先说说对这两首词的感受,师边听边引导。
六、在读的基础上,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男女背——配乐背——配乐师生背。
七、再读和背苏轼其他的词,例如《水龙吟》、《卜算子》、《临江仙》等等。
八、在背熟的基础上,配乐朗诵这些苏轼的词。
九、总结。
我们的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国学教学以《弟子规》、《论语》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正确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六、教学进度:每周学习三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熟悉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会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如童话故事、儿童诗歌等。
2. 录音设备或音频资源。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猜测或回忆经典作品的内容。
二、预习(10分钟)1. 学生在课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故事或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2. 学生跟读教师的示范,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3. 分组练习,学生互相朗读并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改进。
四、理解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口头表达或简短的书面作品。
五、团队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编排小剧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加一些创意元素。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2. 学生可以组织朗诵比赛或文学分享会,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交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评价学生在团队表演中的合作和创意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书面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五年级教学设计导语:诵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五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音和基础阅读技巧,培养他们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演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素养。
本文将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诵读准确性和语调感。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择: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或儿童文学作品,如《静夜思》、《平凡的世界》,以及一些简短小故事等。
这些文学作品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2. 诵读技巧:在诵读技巧方面,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发音准确性:通过复述、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音,特别是一些发音较难的音节或音素。
(2)语调感:通过反复朗读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和停顿,使诵读更加生动和有感情。
(3)节奏感: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节奏变化。
(4)表演技巧:通过模仿、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加入适当的语音、动作和表情,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示范朗读,重点展示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等,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倾听,并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表情。
2. 学生朗读:学生在听完教师的示范后,可以逐句或逐段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逐个点评学生的朗读准确性和语调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加以改进。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角色分工,并在朗读时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增加演绎的生动性。
4. 听课评析:安排学生互相听课并评析,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他同学的诵读表演,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和提高。
小学五年级4班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声音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作品,如诗歌、童话、寓言等。
2.设计相关课程活动和教学方法,如诵读训练、朗诵比赛、课堂朗读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经典诵读作品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为今天的课堂作准备。
2.诵读训练(20分钟)选取一首适合年级的诗歌,并分发给学生们,由学生们进行诵读训练。
教师可逐行指导学生们的发音和节奏。
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诵读,每个小组轮流进行。
3.朗诵比赛(30分钟)将学生们分为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朗诵他们所喜欢的一篇作品。
教师可以充当评委,对每个小组的朗诵进行评分和点评。
4.诗歌创作(25分钟)引导学生们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让学生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示范,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5.课堂朗读(20分钟)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作品进行现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给予鼓励和反馈,让诵读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朗读,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朗读能力、语音表达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诵读作品和创作作品,对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1.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朗诵比赛,提供更大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
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堂的诵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声音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选择经典作品和进行创作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到快乐,又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难度和题材的作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经典诗歌和文言文段落。
2.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复杂语言和深层意义。
2. 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集(可以是诗歌、童话、故事等)。
2. 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2.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步骤二:朗读练习(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强调阅读的流畅和准确性。
2.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或文言文段落,让学生齐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3.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对于需要表达的情感,适当调整语音语调。
步骤三:理解和欣赏(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解诗歌或文言文段落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2. 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步骤四:练习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开始背诵经典诗歌或文言文段落,可分段进行背诵,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和语法结构。
2. 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背诵内容的难易程度。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的收获和提高之处。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应用到生活中。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并准备下节课朗读。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朋友间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分享和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