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合理利用网络
- 格式:pdf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13
《合理利用网络》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增强对国家网络管理政策的认同感,支持国家对网络环境的治理。
健全人格:1.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个人素质。
2.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善用网络带来的正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
责任意识:1.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2.树立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遵守网络规则,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难点: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避免沉迷和受不良信息影响。
4.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责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大家平时都用网络来做些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查资料、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
2.展示一些人们使用网络的场景图片,如学生上网课、人们在线购物、社交等。
3.引导思考: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沉迷网络游戏,或者在网上看到一些不良信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展示问题:短视频平台为何优化“青少年模式”?展示相关材料:近日,快手发布《2024快手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截至目前,快手青少年模式已经具备了包括限制未成年人私信功能、限制陌生人关注未成年人等八大功能。
快手在青少年专属守护团队中,还设立了专门的隐私保护专员,负责监督和执行隐私保护政策。
提问: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对网络信息缺乏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总结: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的、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等。
《合理利用网络》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网络空间中积极传播正能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通过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法治社会的认同,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
健全人格:1.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避免沉迷网络,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鼓励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增强对自身言行的责任感,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参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识,为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引导学生掌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以及恪守道德和法律等方面。
2.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让学生理解传播网络正能量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2.如何激发学生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传播正能量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使用网络吗?都用网络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网络使用经历。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网络活动图片,如上网课、玩游戏、看视频、社交聊天等。
接着教师再提问:“那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又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网络带来的便利有获取信息方便、方便学习和交流、娱乐方式多样等;可能存在的危害有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接触不良信息、遭受网络诈骗等。
合理利用网络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身心处于特殊的青春转折期,具有思维独立性、叛逆性和情绪的易感性等心理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因《道德与法治》内容较抽象枯燥,知识理解和识记难度大,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选取贴近学生识记、便于理解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体验中感悟并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养成网络修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法治观念: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
健全人格: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
责任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体验网络世界的快乐,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知道网络发展给社会带来积极作用。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开始部分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导入主题。
师: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促进了人际交往,但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设计意图:回顾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师:它们(不良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影响人们的思考,带来恐慌和不安,构成犯罪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设计意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配合直观的解说,让学生认识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以及会承担相应的后果。
初步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培养遵守网络生活的规则意识,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一)新课讲解(一)布置作业一、选择题1.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保持冷静和克制,抵制和举报有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