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统计(1978-2012)(年底数)
- 格式:xlsx
- 大小:10.78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分析1.2.2失业的测量指标根据失业定义,可以确定衡量就业和失业的标准,从而可以对失业状况加以衡 量进而掌握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失业率及其变化趋势。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即 失业率 =%100⨯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 城镇失业率 =%100⨯+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城镇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中国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3.1我国失业的基本趋势和特点3.1.1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三次失业高峰表一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资料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图一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2008)由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失业高峰,分别是在1980 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03年;(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中国城镇的就业形势有所恶化;(3)尽管上升趋势十分明显,然而自2000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3.0%-4.5%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
第一次失业高峰,也就是1980年,全国登记失业人数541.5万人。
这一时期各级政府通过鼓励国有企业建立经营实体、子女顶替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措施,用了5年的时间平抑了这次失业高峰。
到1985年底,城镇失业率已降至1.8%;第二次失业高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转型的速度加快,国家开始对就业存量进行改革,在国有企业实行富余职工的下岗分流,开始真正触及劳动力的存量结构。
在下岗分流的高峰时期2000年底,全国共有下岗职工911万人,远远超过当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导致实际失业率在2000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峰。
第三次失业高峰大约在2003年。
此时正值中国加入WTO,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至就业的影响不断加大;短期内,对原来就业格局的撞击讲显得更加突出,一些部门的就业机会不仅不会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从而带来了更多的结构性失业。
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图1 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全年全国共帮助5.86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8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3 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4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64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1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启动了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5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近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2815起,吊销许可证113件、吊销营业执照1126件。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单位:万人男女城镇人口乡村人口197896259495674669217245790141979975425019247350184957904719809870550785479201914079565198110007251519485532017179901198210165452352493022148080174198310300853152498562227480734198410435753848505092401780340198510585154725511262509480757198610750755581519262636681141198710930056290530102767481626198811102657201538252866182365198911270458099546052954083164199011433358904554293019584138199111582359466563573120384620199211717159811573603217584996199311851760472580453317385344199411985061246586043416985681199512112161808593133517485947199612238962200601893730485085199712362663131604953944984177199812476163940608214160883153199912578664692610944374882038200012674365437613064590680837200112762765672619554806479563200212845366115623385021278241200312922766556626715237676851200412998866976630125428375705200513075667375633815621274544200613144867728637205828873160200713212968048640816063371496200813280268357644456240370399200913345068647648036451268938201013409168748653436697867113年份总人口按性别分按城乡分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201113473569068656676907965656 201213540469395660097118264222注:1.本表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2000年数据根搞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和2011-2012据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据为系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2006-2009年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2.1982年以前的城镇人口是指辖区内全部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县人口.但不包括镇人1999年的城镇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2005年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的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2006.2007年的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
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2011年再次超过10万亿元,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
财力的增加对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减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类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巨大转变。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
外汇储备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超过3万亿美元,2012年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上升了34.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12年的48.4%,乡村就业人员占比从76.3%下降51.6%。
2012年,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93.5%,2004年以来实现“九连增”,连续6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的水平2011年,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列第二、三、四位。
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guoqing/2014-04/21/content_2663699.htm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4-04-21 15:42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分享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图1 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全年全国共帮助5.86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8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3 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4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64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1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启动了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5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近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2815起,吊销许可证113件、吊销营业执照11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