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乘船 同步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9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雪骤.(zhòu)差.可拟(chā)谢道韫.(yùn)B.柳絮.(xù)无奕.(yì)陈寔.(shí)C.太傅.(fù)尊君在不.(bù)非人哉.(zāi)D.舍.去(shě)友人惭.(cán)欣然曰.(yuē)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不久,一会儿)因.风起(趁)B.已去.(离开)则.是无信(就)C.差可拟.(相比)入门不顾.(看)D.未若..(不如)与人期.行(约定)3.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5.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待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期日中(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世说新语〉二则》自主练第一部分:随堂轻松练〖基础存盘〗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①期.日中(A. qī、B. jī)②太丘舍.去(A. shě、B. shè)③遂.携拯如初(A. suí、B. suì)④非人哉.(A. zāi、B. zhāi)⑤友人惭.(A. chán、B. cán)⑥华歆.(A. xīn、B. xīng)⑦避难.(A. nàn、B. nán)⑧歆辄难.之(A. nàn、B. nán)2.下面四句关于诚信的名言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B.诚实是力量的一种像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C.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为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D.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长长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3.选择词语填空:《世说新语》一书篇幅短小,大多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它善于用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这使书中保留了许多名言警句,也为全书(①)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②)的价值外,其中的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有许多被后代作者(③),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可以选择的词语:增长、增添;观赏、欣赏;引用、使用。
4.文学常识填空:《世说新语》是我国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小说,是(朝代)的(姓名)组织文人编写的。
5.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有一天,邻居赵叔对小明的爸爸说:“哎呀,你家小明在学吹号吧?真是太刻苦了,每天我们都还没起床,他就在练习了。
”请用一句话说明赵叔的言外之意。
答:〖阅读经纬〗阅读《期行》,完成后面的小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陈太丘与友期.行()门外戏.()相委.而去()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2.指出下面加点虚词的用法: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下车引之.()3.下边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待君/久不/至D.君/与家君/期日中4.翻译下面的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两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期)去(离开)委(委任)信(信用)B、期(约定时间)去(离开)委(舍弃)信(信用)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信(相信)D、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3、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⑴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_______________⑵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_______________家君:_______________4、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参考答案】1、C2、B3、⑴即“令尊”,指代陈太丘⑵“君”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即“家父”指代陈太丘4、C。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nǐ)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fù)俄.而雪骤.(é)(zhòu)C.柳絮.(xù)无奕.女(yì)太丘舍.去(shě)D.尊君在不.(bù)友人惭.(c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芦篷恍然大悟滚瓜烂熟宽宏大量B.绽开整装待发洗耳躬听花枝招展C.威慑独具慧眼蛛丝蚂迹鸦雀无声D.花瑞各得其所絮絮叨叨浑为一谈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B.学生在考场紧张地等待考试开始,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8《世说新语》二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 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 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B.公欣然曰C.待君久不至,已去D.相委而去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
B.元方/入门/不顾。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7.当孩子们各自说出飞雪的比喻后,“公大笑乐”,却并未做评价。
你认为这“笑”中有何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怎样的性格? 8.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交代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品读文章,不难看出谢太傅和作者都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
8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白雪纷纷/何所似C.元方/时年七岁D.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B.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4.根据要求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 ”和“ ”比喻大雪纷飞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父亲友人的句子是“ ”。
5.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B.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做过太丘长。
C.《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
D.《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08<世说新语>二那么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 )(2 )太丘舍.去 ( )(3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 )(4 )友人惭 ,下车引.之 ( )【答案】 (1 )约定 (2 )舍弃 (3 )舍弃 (4 )拉 ,牵拉【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 .2.说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3 )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 (1 )古义:子女 ,这里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2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与 "来〞相对 . (3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解析】要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3.以下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假设/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答案】C【解析】A句正确朗读节奏为:撒盐/空中/差可拟;B句正确朗读节奏为:白雪/纷纷/何所似;D句正确朗读节奏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待君久不至| ,已去 .【答案】 (1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 (2 )等您好久您没有来 ,他已经走了 .【解析】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所谓直译 ,是指紧扣原文 ,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它要求忠实于原文 ,一丝不苟 ,确切表达原意 .所谓意译 ,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根底上 ,为表达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存等 .5.当你遇到以下情况时 ,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芳过生日 ,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 ,说: "这是我惠赠给你的 ,愿它天天伴着你 ,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 ,并附上了一句话: "尊敬的季老师 ,这是我的拙作 ,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 ,离开时说: "今日光临寒舍 ,我很开心 ,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 ,问大李: "请问家父高寿啊 ?〞【答案】B【解析】A项 ,惠赠是敬辞 ,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C项 ,寒舍是谦辞 ,不能用来指别人家 .D项 ,家父是谦辞 ,指自己的父亲 ,不能用来称呼别人的父亲 .6.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出自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 (朝代 )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答案】<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智慧儿童 (表现儿童聪明才智 ) 谢道韫陈元方【解析】南朝宋 ,不是南宋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 ,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尊君在不〞中的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 "待君久不至|〞中的 "君〞相当于 "您〞 ,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 "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 , "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答案】D【解析】 "小弟〞是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1.解释以下加点字 .(1 )公欣然..曰(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3 )吾日三省.吾身( )(4 )四十而不惑.( )2.翻译以下句子.(1 )白雪纷纷何所似?(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咏雪>中 "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从内容上分析, 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和.1.(1 )快乐的样子.(2 )相比.(3 )自我检查,反省.(4 )迷惑,疑惑.【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此题中"欣然〞为"快乐的样子〞, "惑〞为"迷惑〞, "省〞为"反省〞,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2.(1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此题要解释清楚的关键词语有: "何所〞"似〞"温〞"故〞"新〞"可以〞"为〞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的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3.融洽、欢快、轻松、文雅、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欣然〞"大笑乐〞两词即可理解文中所写的欢快的家庭气氛.4.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人修养)【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分析语句的含义,即可知本句是讲学习态度和为人修养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 ,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以下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元方/时年七岁B.歆辄/难之C.宁可/以急相弃邪?D.遂/携拯如初.2.以下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元方入门不.顾尊君在不.B.|王欲舍.所携人太丘舍.去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下车引之.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2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5.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甲文最|后写友人的神态和动作,衬托了元方的形象;乙文最|后一句的议论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为人处世态度.C.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单独走了,是失信的表现;友人发怒,意在批评不要失信于人.D.乙文对华歆、|王朗两人面对逃难者搭船的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的比照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1.B【解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 ,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 ,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 ,要灵活掌握 ,具体分析 .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 ,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2.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 ,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B项两个 "舍〞都是舍弃、离开的意思 .A项 ,第|一个 "不〞的意思是其本意 ,不;第二个 "不〞是通假字 ,通 "否〞 .C项 ,第|一个 "之〞是助词 ,的;第二个 "之〞是代词 ,他 .D项 ,第|一个 "难〞是名词 ,灾难 ,灾祸;第二个 "难〞是动词 ,责难 ,驳斥 . 3. (1 )友人十分惭愧 ,下车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2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 ,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标准 .4.甲文:做人要明礼诚信 .乙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 ,不能轻诺寡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 .故事的篇幅短小 ,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到达说理的最|终目的 .它的结构简短 ,多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表达 .5.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 ,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项表达错误 .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单独走了 ,是因为友人失约在先 ,所以不是失信的表现 .三、口语交际星期天 ,小林到西流湖去玩 ,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 "喂 ,老头 ,到西流湖怎么走 ?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 ?〞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 "顺公路走 ,有一千丈;选小路走 ,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 "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 ?〞老大爷笑着说: "小同学 ,原来你也知道讲‘礼 ,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 ,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答案】(1)小林不懂礼貌 .(2)例如:老爷爷 ,请问从这里到西流湖怎么走 ?还有多远呢 ?(符合意思即可)第二课时一、积累与运用 .(34分)1.以下画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А. 二黍(shǔ)糁之(cān)贻余(yí)罔不(wǎnɡ)B.箬篷(ruò)篆章(zhuàn)多髯(rán)椎髻(jì)C.器皿(mǐn)衣褶(zhě)壬戌(shū)了了(liǎo)D.倚之(yǐ)诎臂(qū)船楫(jí)有奇(qí)2.以下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第二段中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C.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局部 .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总分总,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局部的特点,最|后赞叹核舟技艺巧夺天工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左手倚一衡木4.解释以下画横线词语的不同含义 .(6分)(1)奇: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2)为:为宫室、器皿多髯者为东坡(3)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5.以下句子中的"之〞字各是什么用法?将对应的序号填人句后括号内 .(5分)(1)能以径寸之木()(2)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3)石青穆之()(4)往之女家()(5)无丝竹之乱耳()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助词,无实义,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6.写出以下句子中画横线词语的古今义 .(6分) (1)尝余核舟一古义:今义:(2)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义:(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今义:7.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8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船背稍夷,那么题名其上 .二、真题演练〔33分〕〔一〕阅读文段 ,完成1 -3题 .(12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假设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那么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假设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乙】谢太傅云: "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那么,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 "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人问其所以,顾曰: "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 ,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画: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注】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 .②裴楷:字权那么,三国曹巍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 .③识具:见地,才略 .④目精:眼珠 .⑤妍蚩:也作"妍媸〞,美和丑 .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1.解释以下句中画横线的词 .(4分)(1)能以径寸之木(2)清风徐来(3)人问其故(4)或数年不点目精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语句 .(4分)(1)高可二黍许 .(2分)(2)此子宜置丘壑中 .(2分)3.【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 .【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二〕阅读文段 ,完成4 -8题 .(18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假设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那么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假设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撇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4.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 .(4分)(1)高可二黍许(2)神情与苏、黄不属(3)其两膝相比者(4)两股战战5.以下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A.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C.中轩散者为舱中峨冠而多群者为东坡D.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描写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2分)8.【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 .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 (写出两条合理建议)(5分)一、1. B2. C3."衡"同"横〞,与"纵〞相对 .4.(1)奇妙;零数、余数(2)做,这里指雕刻;是(3)头;端正,不斜5.CAADB6.(1)曾经;品尝,尝试(2)靠近;比较,较量(3)竟然;曾经(4)挑选;简单7.(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关键词:罔不、因、象)"(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关键词:峨冠、野)(3)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关键词:比 .倒装句)(4)这个船的顶部较平,(作者)就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 .(关键词:夷 . "于"的省略)二、〔一〕1、〔1〕用〔2〕慢慢地〔3〕原因〔4〕有时2、〔1〕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分 .关键词:可、黍、许)(2)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2分 .关键词:子、宜、置〕3.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备的情态;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二〕4.〔1〕上下〔2〕相类似〔3〕靠近〔4〕大腿5、C6.〔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妒) ,神色平静,好似在听茶水绕开了没有的样子 . 〔2〕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7.空间;侧面(间接)8.例如: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 .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0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其”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A.恐前后受其敌。
B.场主积薪其中。
C.屠乃奔倚其下。
D.屠自后断其股。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钟:钟情,喜爱)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C.但微颔之(颔:点头)D.然而又自失起来(自失:忘了自己)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C.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②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隆中对》)D.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C.争高直指直视无碍D.风烟俱净湖中人鸟声俱绝5 . 下列各项中的语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元方入/门不顾B.白雪纷纷/何所似C.撒盐空中/差可拟D.君与家君/期日中6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B.《世说新语》由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C.古代通常男于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作冠礼,女子成人礼叫作笄礼。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答案】(1)约定(2)舍弃(3)舍弃(4)拉,牵拉【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
2.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解析】要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答案】C【解析】A句正确朗读节奏为:撒盐/空中/差可拟;B句正确朗读节奏为:白雪/纷纷/何所似;D句正确朗读节奏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答案】(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2)等您好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解析】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出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代)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君与家君期日中()(3)元方入门不顾()(4)歆辄难之()(5)幸尚宽,何为不可()(6)王欲舍所携人()(7)本所以疑,正为此耳()(8)既已纳其自托()2.翻译下列语句。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4)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世说新语》是________集,主要记述了____________。
刘义庆是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给下面句子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根据“敬称”和“谦称”的知识选词填空。
(1)我们家家教很严,_______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2)______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3)______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A.尊君B.家父C.小女D.令爱E.令郞F.犬子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B.相委而去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陈太丘与友期行4.关于《期行》一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从这则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C.“元方入门不顾”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D.文章用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陈太丘。
5.《期行》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6.在“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快乐时光物归原主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经过多次人生选择,终于在菩提树下顿悟,达到超我境界。
与他得道的艰苦经历一样,他的传道也远非一帆风顺。
一次,有个男子用脏话谩骂释迦牟尼,打断了他的讲道。
释迦牟尼等他骂完后问他:“如果一个人送礼物给另一个人,被送礼人拒绝收下这份礼物,那么礼物该归谁呢?”“当然应该归送礼的人了。
”那男子摸不着头脑地回答。
“好吧,”释迦牟尼说,“我拒绝接受你的脏话,现在把它归还给你吧。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华、王的优劣各表现在哪里?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尊君在不()(2)诺,期返而食()5.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7.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8.“便索舆来奔丧”的人是_________,当时他自己的情况是_______(用原文的两个字回答)。
9.子猷、子敬兄弟情深,而文中却说“语时了不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0.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深层探究1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中考链接12.(湖北黄冈中考,4)在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
________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________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________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________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13.(海南课改区中考调研,2)阅读下面这则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元旦前夕,一位青年收到了许多朋友的贺卡。
②回到家里,他摊开一桌的花花绿绿与母亲共赏。
③母亲禁不住赞叹道:“你们年轻人可真是幸福。
”④这句话让青年一颤。
⑤他默默走出家门,徒步走到市中心邮局寄了一张贺卡,那是一份让老母亲老泪纵横的礼物,是一份飘向情感深处的知心礼物。
(1)请选出与文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项。
①禁不住(A.禁止 B.禁受)②一颤(A.颤抖 B.寒颤)(2)是什么话让老母亲落泪了?请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补写出这张贺卡上给母亲的话。
(3)当你在班上转述完成这个小故事后,请用一句话向全班同学表达自己的感触。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丢下,抛弃(2)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回头看(4)感到为难(5)幸而,恰巧(6)扔掉,抛弃(7)……的原因(8)请托,请求2.翻译下列语句。
答案:(1)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
(2)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进门不理睬。
(3)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
(4)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3. 解析:本题帮助学生掌握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宋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给下面句子添上省略的部分。
解析: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介词省略五种,其中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更为常见。
本题中就是主语省略。
答案:友人陈太丘友人2.根据“敬称”和“谦称”的知识选词填空。
解析:“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家叔等等。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公、尊君、尊府等。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贤弟等。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小女、犬子是对自己的子女的谦称。
答案:(1)B (2)CF (3)D3. 解析:B项中的“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个地方去”。
答案:B4. 解析: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元方,而非陈太丘。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参考答案:《期行》讲了陈太丘七岁儿子陈元方的故事。
陈太丘在久等友人不到的情况下先行一步,友人来后怒骂陈太丘;其子陈元方以“无信”“无礼”驳斥友人,令其自惭,当友人下车拉他表示友好时,他却头也不回进门去了。
陈元方表现得有理有节,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6.答案: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
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
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人。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 答案:起因:有一人欲乘华、王之船避难。
经过:作乱的人追来后王欲舍下此人,华留下了他。
结果:华救助了这个人。
2. 解析:华、王的优劣表现在对所救之人的态度上。
参考答案:华的优表现在始终如一地救助此人,王的劣表现在临危放弃此人。
3. 解析:从不同的角度归纳的道理不同,但只要正确、有道理即可。
参考答案:要临危不惧、救人到底、心地善良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答案:(1)fǒu (2)shí5. 解析:A项应读成“期/日中”;B项应读成“对子/骂父”;D项应读成“故人/至暮不来”。
答案:C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析:古文翻译应用直译法。
特别要注意实词之意。
参考答案:(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2)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7.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说得有道理即可。
参考答案:可以继续等待,友人到后向他讲道理;也可以留个纸条说明先走的原因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8. 解析:由“子猷问左右”可知,“奔丧”之人应是王子猷,又由“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得知他此时的情况是“病笃”。
答案:王子猷病笃9. 解析:王子猷、子敬兄弟情深,王子猷因为悲痛过度,“都不哭”。
参考答案:这可以说是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10. 解析:此题应根据课文的内容综合考虑。
参考答案:①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
②王子猷睹物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言之有理即可。
)深层探究11.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行。
参考答案:(1)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没有谁一生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中考链接12.(湖北黄冈中考,4)解析:洞庭湖、岳阳楼位于湖南省,赤壁、黄鹤楼都在湖北省,石林位于云南昆明市东南,琼是海南的简称。
答案:湖南湖北云南海南13.(海南课改区中考调研,2)阅读下面这则文字,按要求答题答案:(1)①B ②A(2)例:妈妈,你对我来说很重要!(3)例:当母爱已经成为习惯,我们却常常忘记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请记住把你的祝福及时送给你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