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下第15课
- 格式:pptx
- 大小:847.47 KB
- 文档页数:17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和二战的影响等知识点。
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教学及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等。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它们的态度造成什么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教师提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第一个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奥地利。
教师:对于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多媒体呈现慕尼黑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绥靖政策。
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多媒体呈现二战战场示意图,教师讲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和结束,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段较为复杂的历史,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宏观把握和细节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线索,理解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战争的背景,导入新课。
2.讲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4.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和对人类的警示作用,强调珍惜和平,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