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素材运用
- 格式:pptx
- 大小:688.98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语文中的作文素材:《张衡传》●素材开发张衡 (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
地理学方面,曾就研究心得绘出一幅地形图。
绘画方面,张衡为东汉六名名画家之一,据说他有用脚趾作画的本领。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 角度点拨适用于全面发展、刚正不阿、超凡脱俗、不慕名利、创新精神、谦让、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等话题●示例运用●话题一、全面发展张衡,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话题二、术业精神地动仪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四方,使历史长河中的天文星宿更加璀璨夺目,张衡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天文学家又引起了世人的沉思:要在怎样的环境下研制,使用怎样的仪器,又怎样进行那烦琐的计算。
种种猜测虽然包含着世人的惊羡钦佩,但最让世人铭记的是他那刻苦勤勉的术业精神。
古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应是对张衡的最好诠释,也是留给后人最具魅力的财富。
话题三、创新东汉时期,地震频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张衡凭着在天文阴阳方面的优势,敢想敢做,经多次测试,终于在阳嘉元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能够精确测验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这一伟大科学成果的诞生与张衡的创新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颁奖词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淡泊了功名利禄,远去了你争我斗,以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勤政为民的高尚品质和“约己博艺,无坚不钻”的科研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才的风范。
5.25张衡传(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5.25张衡传【知识目标】1、分析课文结构2、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1回顾全文,理清文章思路;2分析评价张衡的成就及优秀品质;【教学难点】1掌握文章的表现方式;2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文章背景知识简要回顾;2重点字词句回顾;3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二讲授新内容:知识点一:梳理文章结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
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① 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籍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因)→通五经、贯六艺(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概括叙述)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侧写其才之奇)累如不应(正写其品之高)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
张衡传作文素材(3篇)【高中作文例题举例】以下是编辑整理归纳的高中作文常见例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达目的不罢休语言大师侯只上过三年小学。
由于他的勤奋和努力,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完美,他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为了买阿明王朝的笑话书《惊涛骇浪》,他去了北京所有的旧书摊,没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
冬天,他冒着大风大雪,跑到图书馆抄了18天书。
一本十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了。
正是凭借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侯成了相声艺术大师。
分析:语言大师侯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努力学习,持之以恒。
题目:“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无腿飞行将军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莱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
他双腿受伤冻僵爬了18天18夜,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双腿截肢后,他再次进行锻炼,并在战斗机上战斗。
他非常重视人们的体育热情,这是健康和精神状态不可或缺的。
他从小就喜欢运动、划船、踢足球和当守门员。
他停止飞行后,每天早上努力工作,每天早上洗冷水澡,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截肢后回到驾驶室的男人来说,绝对是个奇迹。
奇迹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题目:“真正的残疾”“毅力”一次成功就足够了以下是一个人的生活简历:5岁时,父亲去世;14岁辍学,开始流浪生活;16岁,谎报年龄参军,军旅生活处处不如意;18岁时,他娶了媳妇,但仅仅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通过函授学习法律,但很快就放弃了;后来他卖保险,卖轮胎,卖渡船,卖加油站,都失败了。
到了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厨师和洗瓶工,但餐馆因为政府修路而被拆除,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仿佛过了一辈子,他还是一无所有。
65岁的时候,邮递员送来了他的第一张社会保险支票,他用105美元的保险金开始了一项全新的事业。
88岁时,他的事业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桑德斯!分析:我一生都在追求,只要我有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了你的追求,无论你有多少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高中张衡传节选文言知识点高中张衡传是一篇关于中国东汉时代著名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卜筮家、化学家、地理学家等身份的张衡的传记文献。
本文将选取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使用方法。
一、重复句式重复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以助记、强调、加强语气等作用,使文本更鲜明、生动。
在高中张衡传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句式。
例如:① “卜数不斜,令侯长跪;天文之大,非可攀援也。
”这句话中,“××之大,非可××也”这样的句式被使用了两次,起到了强调张衡博学多才的作用。
② “日分仙观,冬至星异,祥气灵动,良有为在。
”这句话中,“××××,××××,××××,××在”这样的句式显得特别明显,强调了祥气之象的准确性和良好预兆的出现。
二、叠词叠词是文言文的一种常见修辞手法,在高中张衡传中也有许多例子。
叠词常常用于现象和事物的交响效果,使语言更为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例如:① “日行千里,风不惎;阴晦冥昧,鬼神遇之。
”这句话中,“千里”、“冥昧”、“鬼神”等重复出现,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② “安禄山或为变蜕,清和宣、宁时称中宗。
”这句话中,“召妓纵酒,染疾蒙灾”一句中的“妓酒”、“染疾”和“蒙灾”等都是叠词,用来描述安禄山的淫乱和灾祸,语言形象生动。
三、排比排比是汉语修辞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是利用同一句式、同一韵律或语法结构等,把一系列相同的事物、事件、事例等按一定的顺序列举,以起到强化语气、强调意义的作用。
例如:① “选郎吏,每选有目,春秋尽智;分阃部,历世治能,近習才輪;游侠秀,列于耿介,刻削淳朴;名家大儒,清廬道業,熏習治緯大工;草庐竹院,游安儉寂,尚詩書。
”这句话中,以“××,××;××,××;××,××;××,××;××,××”的排比句式,依次列举了张衡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强调了他用人的标准之高。
关于《张衡传》的写作素材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张衡传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介绍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生平事迹张衡出生在东汉末年,他早年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后来辗转于京师和地方之间。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科学研究的追求。
据传记载,张衡在京师时曾担任过太史令的职务,这说明他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在不同职位上的工作和经历,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二、地动仪发明张衡最著名的成就是“地动仪”的发明。
地动仪是一种用来测定地震方向和强度的仪器,它是中国古代对地震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测量的重要成果。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由一个铜制的球形容器和八个青铜龙头组成,通过地震的震动,可以通过龙头的口中冲出相应的球,来表示地震的方向和强度。
地动仪的发明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观测工具,也为后人研究地震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天文学成就除了地动仪之外,张衡还曾在天文学领域有所成就。
他对日月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观测,提出了一些关于日月运行规律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历法的编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赤道赋》中,包含了对日月运行周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地理学成就张衡还在地理学领域有所贡献。
他在《西京赋》中描述了西京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著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描写手法,为后人了解古代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数学成就在数学领域,张衡的成就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在数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在几何学方面有所建树。
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注释和补充,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来看,张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在地动仪、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成就。
他的科学成就为中国古代科学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产,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衡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他的成就对后人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衡传》公元100年,张衡23岁,南阳郡太守鲍德邀请张衡出任主簿。
主簿的职责是起草、办理往来文书,依他的才干胜任此职绰绰有余,因此,使他得以集中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同声歌》《南都赋》《西京赋》和《东京赋》等诗、文、赋、书。
张衡在南阳担任主簿期间,曾多次被推荐作孝廉,他都不屑一顾,连多次被招聘到公府做官也都谢绝了。
公元108年,张衡辞去主簿之职,回到南阳西鄂家乡专心钻研学问,开始由文学转向天文、历法的研究。
公元109年,大将军邓骘看重张衡的才学,屡次派人邀请他做官。
他因研究学问、因不愿依附权贵为外戚充实门庭而坚辞不受。
公元111年,安帝刘祜对张衡的学识早有所闻,特地公车征召他入朝并拜为郎中。
公元114年,张衡按制迁升尚书侍郎。
次年,从尚书侍郎特别调任作太史令,对天文、历算的研究更加深入。
张衡步入仕途后,虽备受黑暗势力的迫害和官僚奸宦的嘲讽,坎坷备至,但他忧国恤民、刚直不阿、坚贞不屈的人格始终不曾弱减和转移。
他的兴利除弊的政治主张,未得到昏庸顺帝的理睬,反遭佞宦的极力排挤和打击。
张衡就通过《思玄赋》表达决心,勉励自己。
【多向解读】1.高尚的节操。
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定”,不慕世俗的虚荣。
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
2.不畏权贵。
张衡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
他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
3.潜心于学。
张衡正是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
X衡其他方面的贡献和成就从上面所介绍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构造即可得知,X衡掌握了很高明的机械技术。
他的朋友X瑗在为他写的墓碑中赞道:“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前一句是道他数学天文学知识之渊博,后一句那么是赞他制造的各种器物之神奇。
其实,神奇是由于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机械技术的结果。
传说他当时还制做过两件神奇的器物。
一件是有三个轮子的机械,可以自转;一件是一只木雕,能在天上飞翔。
关于木雕,《墨子·鲁问》就有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
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列子·汤问》和《韩非子·外储说》都记载说,墨子本人也造过能飞的木鸢。
这些木鹊或木鸢大概是一种鸟状的风筝。
不可能是其他装有动力机的、如今日飞机之类的飞行器。
因为当时还不可能有连续运行一日乃至三日之久的动力机。
X衡的木雕,大概也是一种风筝。
不过,北宋类书《太平御览·工艺部九》引《文士传》中一段记载说:“X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
〞这里说到“腹中施机〞,而且“能飞数里〞,因此,过去有的作者认为是一种飞机类的飞行器。
但装在飞行器上的动力机必须重量足够轻而马力足够大,并且还要求飞行器本身具有一定的适宜起飞上升的形状等等,这些条件在X衡时代没有一条是能做得到的。
所以,X衡的木雕即使真的“腹中施机〞,那么,这种机也不会是动力机,而是一种装在风筝上用线控制飞行的操纵机构。
关于三个轮子可以自转的机械,古来就有不同意见。
南宋学者王应麟认为是一种记里鼓车。
这种车利用一组齿轮系把大车转动时车轴的运动传递到一个木人的手臂上,使它过一里路时敲一下鼓。
这个设想看来不大符合“三轮可使自转〞的意思。
敲鼓的动作一般是不当作转动看的。
另一种意见那么认为是一种指南车。
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X衡传》中引《宋书·礼志》:“指南车,其始周公作,X衡始复创造〞(按:这是《宋书·礼志》的摘引,实非原文)。
《张衡传》有关资料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常爱森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
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
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
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
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
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
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
天文学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著《灵宪》,作浑天仪。
此外,在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张衡传高考知识点张衡,字皇甫冉,东汉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是古代中国科技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贡献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睿智和创新才能。
一、天文学张衡在天文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贡献。
1. 水运仪:张衡独创了一种可以测量水平和垂直方向运动的仪器,被称为水运仪。
这个仪器可以用来测量黄河的水位,以及判断泥沙的运动规律。
这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和防洪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古代地震仪:张衡发明了一个名为"丹铅仪"的古代地震仪。
这个仪器利用了浮子的平衡原理,可以通过测量浮子的移动来判断地震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这为古代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 四象限仪:张衡还设计了一种能够观测天体运动的仪器,被称为四象限仪。
它可以根据观测者的位置和时间来确定星体的方位,为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水钟:张衡还发明了一种用水力驱动的钟表,被称为水钟。
这种时钟可以记录每个时刻的时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准确的时间概念。
二、地理学张衡对地理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贡献。
1.山川地理:张衡运用数学和地理知识,进行了全国性的山川地理调查,绘制了一幅详细的中国地理图。
这个地图在当时是非常精确和全面的,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2.天方术:张衡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天方术"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观测太阳和星星的位置,来确定经纬度和时间。
三、数学张衡在数学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1. 等分圆术:张衡发展了一种等分圆的方法,并用它来计算圆周率。
他提出了一种无穷级数的算法,可以将圆等分为任意多的份,这在当时是数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2.求根法:张衡发现了一种用来求解一元三次方程的方法,被称为"张衡求根法"。
这个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到解析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
四、音乐张衡对音乐学也有深刻的研究。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张衡,字皎然,号称东方朔。
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下面将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 排比句:在《张衡传》中,作者经常使用排比句来加强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比较不同的事物。
比如:“身犹燕雀,志如凤鸟,无所遇风雨之祸患,聊自任厚幸之福禄。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句的运用,将张衡的身体、志向以及运气进行了对比,极大地夸张了张衡的优点。
2. 比喻句: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明喻来暗示事物的特征或者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
在《张衡传》中,也用到了一些比喻句,比如:“五纬结钟,匡天错地。
”这个句子将张衡的神机妙算比作五纬结钟,形象地表达了张衡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天分。
3.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文言文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用来对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定语从句的运用,比如:“少与才子合,常怀触类知己之慕。
”这个句子使用了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才子”,进一步解释了张衡与才子之间的关系和他与才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4. 并列句:并列句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比两个事物的特点。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并列句的运用,比如:“修本根而求示品,博雅望而错奇巧。
”这个句子通过并列句的形式,对张衡的学问和才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他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的特点。
5. 修辞手法:在《张衡传》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比如:“于时有绝胜之名,绝胜而不自胜耻。
”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和有力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张衡对自己的苛责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通过对《张衡传》文言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正是这些特点和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古典的风格。
读懂文言文,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张衡传》鉴赏《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
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
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
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
”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
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
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
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
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
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
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
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
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
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
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