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课文知识点复习+作文素材+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02.77 KB
- 文档页数:8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设题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答:⑴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①第一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第二部分(第2-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第三部分(第5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设题意图:积累常见重点实词,区别他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的不同。
⒈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结交。
⒉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⒊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⒋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认为它没有应验这很奇怪。
⒌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所记载的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略)。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口(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B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吐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口(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口(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口(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R衡下车,治威严口(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由.上下肃然口(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口(古义:大,音dJ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口(暗dGuM。
)口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口(名词作状语,当时。
D口2.衡少善属文(0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D田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0)0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0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0)皿(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彭城太妃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
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汉书》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如《苏武传》。
《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如《张衡传》。
《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如《赤壁之战》。
张衡介绍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河南南阳西鄂人。
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
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
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
】《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
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
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最早的一首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七言诗。
二、文化常识举: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辟: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征拜: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召:召见,召聘。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篇1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65版)。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2、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3、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4、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5、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6、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7、遂:于是。
8、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9、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10、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1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12、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
于:比。
13、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
尚:矜夸自大。
14、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
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1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年—105年)。
16、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
辟,(被)召请(去做官)。
公府,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不就:不去就职。
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17、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
日久,时间长。
18、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19、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20、逾侈:过度奢侈。
21、乃:于是,就。
22、拟:模仿。
2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4、《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25、《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
26、因:介词,通过。
后省宾语“之”。
27、以:连词。
28、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29、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
30、乃:才。
31、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32、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员通圆,例: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2、傍通旁,例:中有都柱,傍行八道3、禽通擒,捉拿,例:一时收禽。
4、尊通樽,例:形似酒尊。
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8、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连辟: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10、公车特征拜郎中拜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11、其牙机巧制牙机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2、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妙尽璇机之正,尽:研究透。
正:正确的道理衡少善属文,善:擅长、善于3、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4、名词作动词皆共目之,目:使眼色四、特殊句式1、被动句(被)举孝廉不行连辟(被)公府不就2、宾语前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4、状语后置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李算验之以事,合契若神5、省略句观(于)太学果地震(于)陇西五、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是东汉末年诗人陶渊明创作的
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张衡的传奇故事。
这篇小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叙事
方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接下来,我将对《张衡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主要人物
1.张衡:又名张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靠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
获得了知识和成就。
他心怀天下,秉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力图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贡献。
2.程干:张衡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是一个文化人,和张衡一起追求学
问和理想。
他为张衡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建议。
二、故事情节
1.张衡的成长:张衡从小就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他在家乡结识了程干,两人共同探讨
学问并努力学习进取。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词: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今义: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古义:;今义: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4.寻其方面古义:;今义: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古义:;今义:6.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今义:7.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8.连辟公府不就古义:;今义:9.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10.其牙机巧制古义:;今义:二.通假字:1.员径八尺:通,2.傍行八道:通,3.一时收禽:通,4.形似酒尊:通,三.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2.时天下承平日久3.衡少善属文5.妙尽璇机之正四.一词多义1、观①此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观太学③大王见臣列观2、因①入京师,观太学②蒙故业,因遗策③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乃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③遂乃研核阴阳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4、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①其牙机巧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属zhǔ﹨s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②衡少善属文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举酒属客⑤名属教坊第一部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⑤不如因善遇之。
⑥善刀而藏之。
五.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句式:翻译:(2)连辟公府不就。
句式:翻译:(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句式:翻译:(4)句式:①果地震陇西。
翻译:②讽议左右翻译:③游于三辅翻译:(5)句式: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翻译:②讽议左右翻译: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翻译:张衡传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词: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高二上册《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十五)《张衡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员径八尺通,(2)形似酒尊通,(3)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游于三辅(2)遂通五经(3)公车特征拜郎中(4)再迁为太史令(5)又多豪右(6)视事三年(7)上书乞骸骨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征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__________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______________④旁征博引______________⑤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2)观①观太学______________②大王见臣列观______________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2)衡少善属文(3)妙尽璇机之正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①自王侯以下②以精铜铸成③验之以事④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2)于①游于三辅②虽才高于世③权移于下(3)因①因入京师②因以讽谏③伺者因此觉知④衡因上疏陈事(4)乃①十年乃成②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7.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四、重要语句翻译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020 《张衡传》文言知识复习及精选练习附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①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通“樽”,古代盛酒器)②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通“圆”,圆周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通“纹”,花纹 )(4)阴知奸党名性,一时收禽(通“擒”,捉拿 )2.古今异义①常沉稳淡静②举孝廉不可以③公车特点拜郎中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⑤覆盖周祥无际⑥振声激扬⑦寻其方面⑧衡下车,治庄严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常久 (当时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衡少善属文 (善于,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善于,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 (尽,研究透了;正,正确的道理)③形容词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以为奇 )④名词作动词皆共目之 (使眼色 )二、文言句式1.倒装句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否认句宾语前置 )②游于三辅 (状语后置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翻译:外面用篆文、花纹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修。
④尤致思于天文阴公历算(状语后置 )⑤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 )2.被动句①举孝廉不可以②连辟公府不就基础练习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5 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沉稳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可以,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常久,自贵爵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该。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公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点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历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知识点总结张衡传一、张衡的生平及其贡献1. 张衡的背景张衡出生于东汉时期,他是东汉末年一位地位显赫的官宦之家的子弟。
他聪慧好学,从小就对自然界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志要研究宇宙自然规律。
2. 张衡的贡献张衡在地震和气象预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首先提出了以地震为基础的地动仪,通过地动仪可以判断地震的方向和大小。
此外,他还发明了风向罗盘和水力测量器,这些发明都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张衡的地震仪1. 地震仪的作用张衡的地震仪是古代测量地震的仪器,它可以用来判断地震的方向和大小,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
2. 地震仪的构造张衡的地震仪采用了一个精巧的机构,通过地动时的重力变化,触动装置从而自动记录地震的方向和大小。
这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发明。
三、张衡的地动仪1. 地动仪的原理地动仪可以用来检测地面的摇动情况,采用了平衡杠的原理,并配有一个象征方位的铜像。
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判断地震的方向和大小。
2. 地动仪的意义张衡的地动仪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工程灾害防范上也有很大的作用。
它是古代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成就。
四、张衡的其他科技成就1. 风向罗盘张衡在气象预测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发明了风向罗盘,可以用来判断风的方向和大小,对农业生产和航海有很大的帮助。
2. 水力测量器张衡的水力测量器可以测量水流的速度和涌浪的高度,这对灌溉、河道管理和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张衡的思想贡献张衡是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科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宇宙自然规律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思想贡献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张衡的影响与意义张衡的地震仪、地动仪、风向罗盘和水力测量器等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功绩不仅在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知识点解析(经典版本)1.衡少善⑴属(写)文,⑵游(游学)⑶于(介词,在)三辅,⑷因(趁机)入京师,⑸观(学习)[省略“于”]太学,⑹遂(于是)⑺通(通晓、通习)五经,⑻贯(贯通、精通)六艺。
2.⑴虽(虽然)才高⑵于(介词,比)世,⑶而(连词,然而)无骄尚⑷之(结构助词,的)情。
⑸常(总是)从容淡静,不好交接⑻于(介词,与、和)人。
3.永元中,⑴举(被推举)孝廉不⑵行(应荐),⑶连(屡次)⑷辟公府(被公府征召)不⑸就(动词,就任)。
4.时天下⑴承平(太平)日久,⑵自(介词,从)王侯⑶以(连词,表时间的拓展)下莫不⑷逾侈(过度奢侈)。
5.衡⑴乃(于是)⑵拟(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⑶因(介词,通过)[省略“之”]⑷以(连词,表目的,来)⑸讽谏(讽喻规劝)。
[讽喻:指用讲故事的办法来比喻事物,说明道理,达到启示,诱导或讽刺谴责的目的。
]⑹精思(精心地构思)⑺傅会(同“附会”,安排布局和修饰润色),十年⑻乃(才)成。
6.大将军邓骘⑴奇(意动,认为…与众不同、奇特)其才,⑵累(多次、屡次)召不应。
7.衡善⑴机巧(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⑵尤(尤其)致思⑶于(介词,在)天文阴阳历算。
8.安帝⑴雅(经常)闻衡善术学,⑵公车(派官车)[①官车。
②汉代官署名。
负责宫庭警卫及征召③汉代以官车接送应试的人,后以“公车”为应试举人的代称。
]⑶特(专门、特地)⑷征(召请、征召)⑸拜(任命)郎中,⑹再迁(两次升迁)为太史令。
9.⑴遂(于是)⑵乃(于是)研核阴阳,⑶妙尽(精妙透彻地掌握)璇机⑷之(的)⑸正(原理),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10.顺帝初,⑴再转(两次调动)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⑵所居之官(担任的官职)⑶辄积年不⑷徙(升迁)。
自⑸去(离开)史职,五载复还。
11.⑴以(介词,用)精铜铸成,⑵员(通“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⑶以(介词,用)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12.中有⑴都(大)柱,傍⑵行(分布、排列)八道,⑶施(装置)关发机。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张衡,字皎然,号称东方朔。
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下面将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 排比句:在《张衡传》中,作者经常使用排比句来加强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比较不同的事物。
比如:“身犹燕雀,志如凤鸟,无所遇风雨之祸患,聊自任厚幸之福禄。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句的运用,将张衡的身体、志向以及运气进行了对比,极大地夸张了张衡的优点。
2. 比喻句: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明喻来暗示事物的特征或者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
在《张衡传》中,也用到了一些比喻句,比如:“五纬结钟,匡天错地。
”这个句子将张衡的神机妙算比作五纬结钟,形象地表达了张衡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天分。
3.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文言文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用来对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定语从句的运用,比如:“少与才子合,常怀触类知己之慕。
”这个句子使用了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才子”,进一步解释了张衡与才子之间的关系和他与才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4. 并列句:并列句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比两个事物的特点。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并列句的运用,比如:“修本根而求示品,博雅望而错奇巧。
”这个句子通过并列句的形式,对张衡的学问和才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他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的特点。
5. 修辞手法:在《张衡传》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比如:“于时有绝胜之名,绝胜而不自胜耻。
”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和有力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张衡对自己的苛责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通过对《张衡传》文言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正是这些特点和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古典的风格。
读懂文言文,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高中语文《张衡传》1. 词类活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2.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bì①<名>刑法;法律。
《左传•昭公六年》:“制参辟,铸刑书。
”②<名>君主。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③<动>征召。
《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动>通“避”。
《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pì①<动>开;打开。
《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②<动>开辟;开垦;开设。
《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
”《治平篇》:“隙地未尽辟,闭廛未尽居也。
”《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动>排斥;驳斥。
《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④<形>偏僻;僻远。
《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⑤<动>比喻,打比方。
《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
《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道引轻身。
”【辟易】1. bì惊退。
《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数里。
”2. pì整治。
《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不操床,不出粪。
”3、公车特征拜郎中zhēng①<动>出征;远行。
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
”②<动>征伐;征讨。
《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
”③<动>征收;争夺。
《促织》:“宣德间,宫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④<名>赋税。
《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
”⑤<动>征召。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⑥<动>追究。
《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征。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docXXX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一)作者与作品1.XXX,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XXX,顺阳人。
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
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
“前四史”之一。
《后汉书》作者XXX,字XXX,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XXX选谋逆,XXX。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三)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XXX不行”)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8迁:变更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转:变更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埠为官。
(“出为河间相”)第1页XXX,class8.doc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14除:拜官。
撤除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5乞骸骨:恳求告退,告老回籍。
(“上书乞骸骨”)四)官职、年号、地名、黉舍及相干用语。
1.官职(1)XXX:(2)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XXX(掌督工程)为三公,是其时最高的官。
(4)公车:(5)郎中:官名。
(6)太史令(7)河间王(XXX)的相,类似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