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81.53 KB
- 文档页数:2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赵三明;郭春风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31)003
【摘要】对66例心衰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和多巴酚丁胺加生脉饮加减治疗,井在
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昔勒超声心动图测定EF值,结合NYHA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结
果显示中西药治疗组比西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高.而且EF值也有显著差异性.所以
中西药结合治疗心衰疗效好,并且用NYHA分级结合EF值更能客观地评价疗效.【总页数】1页(P227)
【作者】赵三明;郭春风
【作者单位】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太原,030001;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太
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1
【相关文献】
1.心衰患者的EF值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J], 王贵会;朱燕;蔡新伦
2.温心饮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EF值及血浆NT-proBNP影响的
研究 [J], 赵文圣;卢利伟;王胜利;刘冬;王金娜
3.温心饮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EF值及血浆NT-proBNP影响的
研究 [J], 赵文圣; 卢利伟; 王胜利; 刘冬; 王金娜
4.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及对NTpro BNP水平、
EF值、LVD值的影响 [J], 徐旭鸿; 徐志奇; 肖俊会; 梁志山; 李芳
5.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及对NTpro BNP水平、EF值、LVD值的影响 [J], 徐旭鸿; 徐志奇; 肖俊会; 梁志山; 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049-1405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1965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 甄晓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6日摘要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其发生机理和原因错综复杂,还未能彻底研究清楚。
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已经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进展Clinical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iaoyan Zhen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Aug. 4th , 2023; accepted: Sep. 1st , 2023; published: Sep. 6th, 2023Abstract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insufficiency is a serious manifestation or late stage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readmission rates, and a trend towards younger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甄晓艳lif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mechanism and causes of its occurrence are complex and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stud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insufficiency. As a comprehensive medical model,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linical progr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subsequent clinical research.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Progres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迫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引起的心脏病,因此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大患者死亡的概率。
在对心衰患者治疗时,应以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为目标,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优势互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力衰竭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的概率更高。
而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都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疾病发病。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全心衰等症状,多数老年慢性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乏力、疲倦、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从中西医的角度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肌死亡事件的发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系统反应,会使心衰进一步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心肌本身疾病带来的影响,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①心肌损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由冠状功脉疾病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炎症心肌损害、遗传性心肌病等。
另一种是继发性心肌损害,具体包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沁润性疾病。
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多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疾病。
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中。
患者可能还会存在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比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中医学中提出的“心水”“心衰”与心力衰竭类似,慢性心衰属本虚标识之证,心衰的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
53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2018 年 9月 B 第 6 卷第 26 期Sep. B 2018 V ol. 6 No. 265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活血降脂汤治疗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徐 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 200051)【摘要】目的 对活血降脂汤治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简称:心衰)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
方法 观察本院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慢性心衰临床评定标准诊断为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的心衰患者,且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为气虚血瘀证,计划共收治患者100例,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50人。
同时,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外另加活血降脂汤,两组用药疗程均为5周。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分析用药的安全性。
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0%,两组有明显差异(P <0.05)。
另外,治疗完毕后,分析对比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发现中西医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 <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分析对比心功能指标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本医药不仅安全,同时活血降脂汤对气虚血瘀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确切,也能改善提高患者新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关键词】活血降脂汤;气虚血瘀慢性心衰患者;中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53.02气虚血瘀慢性心衰不仅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并发的最终后果。
因此,重视心衰预防的研究工作是我院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院研究主要依据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将其症状一般分为“心悸”、“喘证”、“水肿”等。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霍杰孙芳芳童延霞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7期【摘要】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芪苈强心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慢性心衰;临床疗效随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心脏承受强度也越来越大,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主要是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脏功能与结构受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射血分数不足而引发的[1]。
现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藥进行心衰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类、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是临床常见治疗药物,但部分患者副作用较明显,可出现低血压、心率慢等不良反应。
芪苈强心胶囊作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效果,对患者伤害小,在治疗慢性心衰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芪苈强心胶囊在慢性心衰中的疗效进行了研究,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②我院收治患者;③依从性好;④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
排除标准:①伴随肾肝等其他严重器官疾病;②心智不全,患精神类疾病;③对治疗药物有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8~84岁,平均年龄(58.21±9.65)岁;男7例,女8例;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7.43±2.69)年,住院天数4~9天,平均住院(6.25±1.79)天。
对照组年龄为44~80岁,平均年龄(57.98±9.65)岁;男8例,女7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32±2.23)年,住院天数5~10天,平均住院(6.43±1.47)天。
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分析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1例(72.41%),平均住院时间(16.33±1.4)天,护理满意度为75.86%;实验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7例(93.10%),平均住院时间(9.36±0.3)天,护理满意度为93.1%。
实验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慢性心衰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主要是指心脏的排血量和人体所需要的代谢量之间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患有慢性心衰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运动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状况。
因为老年人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已经下降,因而在老年群体中患有慢性心衰的有很多。
因此,在对患者行有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其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本文选取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
對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55.2±1.7)岁。
实验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57.3±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25T15:34:18.0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悦
[导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
王悦
(博白县东平中心卫生院广西博白 5376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衰(CHF)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益气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8±4.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4.06)d,且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3例(8.6%)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25.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再次住院率,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89-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1]。
慢性心衰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如何有效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2]。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再次住院率较高[3]。
近几年来中医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医疗法注重中医辨证施治,更加突出治疗的针对性以及个体化,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很多学者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现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率失常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现将7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患者年龄介于43-78岁,平均(60.3±2.5)岁;患者病程介于2-16年,平均(5.2±2.1)年;病因:风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11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龄介于42-79岁,平均(60.2±2.4)岁;患者病程介于2.2-16.1年,平均(5.1±2.4)年;病因:风心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1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因等)方面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剂等综合治疗,具体药物的用法以及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
观察组患者应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的益气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组成如下:黄芪50g,川芎20g,丹参20g,瓜蒌20g,生牡蛎20g,生龙骨20g,赤芍15g,柴胡15g,苏子15g,檀香15g,薤白10g,半夏10g,沉香10g。
若患者胸痛严重应加丹参、延胡索;若患者胸闷明显应加枳实、石菖蒲;若患者心悸严重应加白芍、紫石英、远志等。
将上述中草药加水煎煮至300ml,每天分2次温服。
两组患者均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至I级。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但是并没有恢复正常。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心功能也有所下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26(74.3) 7(20.0) 2(5.7) 33(94.3)
对照组 35 10(28.6) 17(48.6) 8(22.9)27(77.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8±4.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4.06)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再次住院3例(8.6%)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25.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论
西医往往是在针对病因基础上采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也即是根据心肌重构机制,缓解心肌重构发展,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再次住院率[3]。
在中医学者认为[4],慢性心衰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肺胀”、“水肿”、“心悸”、“痰饮”、“胸痹”等范畴,虽然病灶在于心,但和患者的肝、脾、肾、肺等存在密切联系,该病的病因机制应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实为瘀血阻滞,痰浊内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虚主要是因为气血阴阳亏损,导致心神失养。
本次采用的益气养心汤中黄芪和丹参为主药,其中黄芪具有利水消肿、温脾养肺、益卫固表、补气升阳等作用;丹参是活血化瘀的良药。
众多中草药可共奏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利水消肿等作用。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5],黄芪具
有增强心肌收缩、利尿等作用,也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膜的稳定,增强冠脉血流供应,提高心肌耐氧功能。
而丹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钙拮抗、抗凝、强心、扩冠等作用。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17.2%,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再次住院率降低了17.1%,和麻莉等[6]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沫.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4):50-51.
[2]邓海文王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3,19(4):690.
[3]杨维华,周慎.丹芎通络汤治疗离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1):819-821.
[4]陈守宏,陈艳.瓜蒌半夏薤白加减方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4(4):153—154.
[5]魏美琴,赵睿.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23):758—759.
[6]麻莉.西药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6(3):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