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4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第 3 课时
主备课人:杨月月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例题3及练一练)填空并思考:
1.怎样理解“红花比黄花多
1
10
”?
2.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怎样理解“绿花比黄花少2
5
”?
4.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什么?附:堂清检测题:
检测一:
1
62
3
⨯=
检测二:
3
86
4
⨯=
【小结及作业】
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其单位“1”就是乙数乙数×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的数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89页例3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将谁比谁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转化成比较量和单位“1”的相差数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很多学生对如何找单位“1”,题目求的是哪部分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还存在困惑。
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希沃课件学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这美丽的三月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对!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现在我们看图片来了解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
(1)日本森林覆盖率67%(2)美国森林覆盖率33%(3)巴西森林覆盖率62%(4)中国森林覆盖率23%师:阅读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数据显示,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居全球首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森林覆盖率,加深学生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同时渗透爱国、环保的思想教育。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东山乡看看他们的植树情况。
课件出示信息:东山乡原计划造林4公顷,实际造林5公顷。
6.1.8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 找单位“1”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3)甲数比乙数少51。
师:在这些信息当中,请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2.今天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分数乘法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阅读与理解出示例9情境图: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师:仔细读题,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独立读题后,交流以下问题。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 )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多的部分是( )的54 。
要求的是( )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二)分析与解答1. 分析题意。
师:你是怎样理解“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4”? 生1: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与青少年心跳次数在比较,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是单位“1”; 生2:把青少年心跳次数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是(5+4)份,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1+54 )。
2.画图理解。
师:请你根据题我们刚才的分析,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动手尝试。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3. 交流解题思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来了解我们班的教学情况,希望大家能像平时一样,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把你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信心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教师有20人,我们班的男同学有2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分数解决的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听课教师人数是我们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②.我们班男同学的人数是听课教师的几分之几③.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④.听课教师比我们班的男同学少几分之几…1、请学生口头列式解答①.②题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提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数2、质疑:“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同学们还会解答吗揭示并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1、出示例1花园里有菊花40盆,兰花50盆,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就是指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兰花比菊花多的盆数是菊花盆数的几分之几)把谁看做单位“1”“兰花比菊花多多少盆”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4)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个别板演,教师点评:方法1: (50–40)÷40=1/4方法2: 50 ÷40 –1 =1/4点评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如何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这类应用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题中问题的实际含义:谁比谁多(或少),多(或少)多少的数量是谁的几分之几。
在具体教学时,对“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能否变换成“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的问题,要切实地让学生认清。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分之几”,两种说法可以变换,同样是甲乙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而“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和“乙比甲少几分之几”不仅是甲乙相差多少的问题,还有相差数是谁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前者把乙看作单位“1”,“多几分之几”指的是相差数是乙的几分之几。
后者把甲看作单位“1”,“少几分之几”指的是相差数是甲的几分之几。
尽管相差数是同一个数(即分子相同),但是看作单位“1”的数量分另是甲和乙两个不同数量(即分母不相同),两个几分之几(即分数)当然不一样。
所以“甲比乙多几分之几”不能变换成“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强调啊!。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并能够进行计算和比较。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分别是8和5,我们可以说8比5多3个单位,也可以说8比5多3/5。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
2.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块巧克力,小明吃了其中的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5份,请同学们思考,小明比小红多吃了几份?2. 讲解知识点: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
接着,讲解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并演示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一块蛋糕,小明吃了其中的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5份,求小明比小红多吃了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计算方法:1. 确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计算两个数的差值。
3. 用差值除以另一个数(较小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块糖果,小明吃了其中的7份,小红吃了其中的4份,求小明比小红多吃了几分之几?2. 一本书,小明看了其中的6章,小红看了其中的4章,求小明比小红多看了几分之几?答案:1. 小明比小红多吃了3/7。
2. 小明比小红多看了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同学们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除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2.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的糖果比小红多5颗,小明的糖果是小红的几分之几?”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使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如何求解。
3. 练习: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 应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并且通过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解题步骤和例题。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使用除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以及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这两个难点是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关键,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详细解释。
我们来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除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在求解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明确两个关键点:分子和分母。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说课稿六年级张红旗一、说教材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
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含义,能够根据已知的另一个数的值,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求解这个数的值,并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能力目标: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三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
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一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课标陈述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正确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学习环节教学设计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备注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学习。
评价设计读懂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准确找出数学信息;✰✰2.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多媒体课件过程实施设计(预设)1. 创情导课(一体机展示情境图)师:山东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假日游很红火,欢乐农家游适时启动。
“十一”黄金周王伯伯家接待了不少的游客。
情况如下:(一体机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师板书)(1)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几分之几?(2)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几分之几?(3)今年团体游人数比去年多几分之几?(4)去年团体游人数比今年少几分几?。
师:同学们提的很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学生自己列式。
师:如将“几”改成“百”你能解答吗?(在一体机上课件改)(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百分数(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人数占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
质疑:单位“1”的量是哪个?释疑:去年自驾游人数是单位“1”。
②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吗?想一想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框里的两种思考方法吗?(师板书)一:(540-480)÷480二:540÷480-1=60÷480 =112.5%-1=12.5% =12.5%质疑: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释疑:方法一是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多少人,再计算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这种用“比……多(或少)……”的句式连接的两个量中的比较量发生了变化。
这里的比较量变成了大数-小数的差。
与“……比……(标准量)多……”类似,而涉及实际意义的有:“……比……增加、提高、超额、超过、上升……”等。
与“……比……少……”相类似而涉及实际意义的有:“……比……减少、降低、下降、缩小、慢、节省、节约……”等。
其规律一般是:“……比……多(或少)……”的句式中,比字后面那个量是标准量,而比较量则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差。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是:比较量(大数-小数)÷标准量(单位“1”)也就是说要先算出多出的部分或少出的部分,再用多出的部分去除以标准量举例:50比40多()分析:这里(50-40)的差是比较量,40是标准量列式:(50-40)÷40=1/4 60比2多( )% 分析:这里(60-20)的差是比较量,20是标准量列式:(60-20)÷20=2=200%灵活运用:1、图书馆有科技书560本,连环画有640本,连环画的数量比科技书多百分之几?2、电子厂男职工有320人,女职工有200人女职工比男职工百分之几?3、六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600元,五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360元,五年级同学比六年级少捐百分之几?4、王师傅计划生产810个零件,实际生产了990个,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5、奥城购物广场有男职工1200人,女职工有1650人,女职工比男职工多百分之几?6、厦华希望小学四年级有25名学生,五年级有学生35人,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百分之几?7、信誉楼七月份卖出120台冰箱,八月份卖出100台冰箱,八月份比七月份少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
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
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
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
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
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
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相关推荐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
王少梅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重点在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归类,抽象出本节课所需要的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是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不够。
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生的。
我们不能就题教题,要关注“纵深”。
即研究实际问题本身的发展。
学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就是会也不举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都是:相差数(多出或少掉的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分之几)具体列式为:相差数÷单位“1”的量或者(较大数—较小数)÷单位“1”的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练习题一、填空1、5是8的(),5比8少(),8比5多()。
2、甲数是60,比乙数少20,乙数比甲数多()。
3、丽丽家本月用电50度,本月比上月节约了10度,比上月节约了()。
二、解决问题1、六年级一班一共有40人,其中男生25人。
(1)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2、某车间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了5500辆,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了几分之几?3、手工制作课上,六年级二班制作红花30朵,黄花24朵,黄花比红花少几分之几?4、第29届北京奥运会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以9.69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百米冠军,第一届雅典奥运会男子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秒,男子百米冠军的成绩提高了几分之几?5、(变式题)某修路队计划每天修路600米,25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完成几分之几?6、甲数比乙数多五分之一,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7、(创新题)实验小学的男生比女生多十分之一,那么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练习题1、 养鸡100只,养鸭80只。
(1) 鸡的只数是鸭的百分之几?(2)鸡的只数比鸭多百分之几?(3)鸭的只数是鸡的百分之几?(4)鸭的只数比鸡少百分之几?2、 果园有桃树200棵,梨树280棵。
(1) 梨树比桃树多几棵? 梨树比桃树多百分之几?(2) 桃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桃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3.甲数是乙数的 53,甲、乙两数的比是(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百分之几?(2)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教材分析:本节课本应为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应放在百分数的教学内容之后,涉及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将分数化为百分数两个元认知,所以从学生认知角度考虑,将本节课进行知识重组,放在了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再认识”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以后.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类分数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言的习惯.3、通过对比、争论的方法层层递进.教学难点:比较的方法,先找差距再比较,或者先比较再找差距.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几分之几的方法.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为五年级二班,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明白了倍比关系中,标准的找法,即为:跟谁作比较,谁就是标准.分谁谁就是标准.由于学生不习惯用线段图来表示思维过程,又考虑到时间关系.因而,本节课没有涉及如何用线段图来画一画,很遗憾.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展台.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介绍:1、我是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消除学生心中疑虑).六年级学生因为一道题目争论不休,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呢?(激发兴趣,直奔主题)板书:11比4多几分之几?搜集学生作品,按层次分类、对比.(搜集学生作品,关注学生需求.)逐步分析原因问题.情况1、4除以11,学生发言,标准没找对.情况2、11除以4,学生发言,没有找到差距.情况3、11-4等于7,学生发言,差距除以标准.情况4、11除以4的商减1,学生发言,找到是几分之几,在找多几分之几.自主练习:13比15少几分之几?利用课堂临时生成,解决重点,突破难点.2、题目练习.出示练习题目,“苹果20箱,桃子15箱,橘子30箱.苹果比橘子多几分之几?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巩固新知.通过自问自答的方法内化知识)二、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11比4多几分之几?13比15 少几分之几?三、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利用已学知识逐步升华对题目的认知.本节课有意识地关注学生需求,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的引导者.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某些语言引导带有暗示性,学生思维受到局限.二、有些学生没有掌握标准的找法,当课堂体现出来以后,没有再做补救性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