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4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第 3 课时
主备课人:杨月月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例题3及练一练)填空并思考:
1.怎样理解“红花比黄花多
1
10
”?
2.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怎样理解“绿花比黄花少2
5
”?
4.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什么?附:堂清检测题:
检测一:
1
62
3
⨯=
检测二:
3
86
4
⨯=
【小结及作业】
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其单位“1”就是乙数乙数×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的数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89页例3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将谁比谁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转化成比较量和单位“1”的相差数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很多学生对如何找单位“1”,题目求的是哪部分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还存在困惑。
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希沃课件学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这美丽的三月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对!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现在我们看图片来了解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
(1)日本森林覆盖率67%(2)美国森林覆盖率33%(3)巴西森林覆盖率62%(4)中国森林覆盖率23%师:阅读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数据显示,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居全球首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森林覆盖率,加深学生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同时渗透爱国、环保的思想教育。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东山乡看看他们的植树情况。
课件出示信息:东山乡原计划造林4公顷,实际造林5公顷。
6.1.8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 找单位“1”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3)甲数比乙数少51。
师:在这些信息当中,请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2.今天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分数乘法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阅读与理解出示例9情境图: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师:仔细读题,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独立读题后,交流以下问题。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 )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多的部分是( )的54 。
要求的是( )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二)分析与解答1. 分析题意。
师:你是怎样理解“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4”? 生1: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与青少年心跳次数在比较,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是单位“1”; 生2:把青少年心跳次数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是(5+4)份,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1+54 )。
2.画图理解。
师:请你根据题我们刚才的分析,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动手尝试。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3. 交流解题思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来了解我们班的教学情况,希望大家能像平时一样,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把你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信心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教师有20人,我们班的男同学有2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分数解决的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听课教师人数是我们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②.我们班男同学的人数是听课教师的几分之几③.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④.听课教师比我们班的男同学少几分之几…1、请学生口头列式解答①.②题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提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数2、质疑:“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同学们还会解答吗揭示并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1、出示例1花园里有菊花40盆,兰花50盆,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就是指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兰花比菊花多的盆数是菊花盆数的几分之几)把谁看做单位“1”“兰花比菊花多多少盆”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4)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个别板演,教师点评:方法1: (50–40)÷40=1/4方法2: 50 ÷40 –1 =1/4点评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如何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这类应用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题中问题的实际含义:谁比谁多(或少),多(或少)多少的数量是谁的几分之几。
在具体教学时,对“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能否变换成“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的问题,要切实地让学生认清。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分之几”,两种说法可以变换,同样是甲乙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而“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和“乙比甲少几分之几”不仅是甲乙相差多少的问题,还有相差数是谁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前者把乙看作单位“1”,“多几分之几”指的是相差数是乙的几分之几。
后者把甲看作单位“1”,“少几分之几”指的是相差数是甲的几分之几。
尽管相差数是同一个数(即分子相同),但是看作单位“1”的数量分另是甲和乙两个不同数量(即分母不相同),两个几分之几(即分数)当然不一样。
所以“甲比乙多几分之几”不能变换成“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强调啊!。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并能够进行计算和比较。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分别是8和5,我们可以说8比5多3个单位,也可以说8比5多3/5。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
2.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块巧克力,小明吃了其中的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5份,请同学们思考,小明比小红多吃了几份?2. 讲解知识点: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
接着,讲解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并演示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一块蛋糕,小明吃了其中的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5份,求小明比小红多吃了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计算方法:1. 确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计算两个数的差值。
3. 用差值除以另一个数(较小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块糖果,小明吃了其中的7份,小红吃了其中的4份,求小明比小红多吃了几分之几?2. 一本书,小明看了其中的6章,小红看了其中的4章,求小明比小红多看了几分之几?答案:1. 小明比小红多吃了3/7。
2. 小明比小红多看了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同学们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除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2.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的糖果比小红多5颗,小明的糖果是小红的几分之几?”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使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如何求解。
3. 练习: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 应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并且通过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解题步骤和例题。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使用除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以及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这两个难点是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关键,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详细解释。
我们来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除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在求解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明确两个关键点:分子和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