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 格式:docx
- 大小:15.14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百分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运动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活动: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关系。
2.提出问题:如果男生比女生多20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3.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发现问题的规律。
呈现(10分钟)1.讲解方法:教师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如公式:((A-B)/B)×10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89页例3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将谁比谁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转化成比较量和单位“1”的相差数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很多学生对如何找单位“1”,题目求的是哪部分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还存在困惑。
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希沃课件学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这美丽的三月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对!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现在我们看图片来了解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
(1)日本森林覆盖率67%(2)美国森林覆盖率33%(3)巴西森林覆盖率62%(4)中国森林覆盖率23%师:阅读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数据显示,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居全球首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森林覆盖率,加深学生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同时渗透爱国、环保的思想教育。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东山乡看看他们的植树情况。
课件出示信息:东山乡原计划造林4公顷,实际造林5公顷。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材第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例: 花园里有菊花40盆,兰花50盆,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这类问题计算方法: 多的量÷单位“1”的量=多的几分之几二)、揭示课题。
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提问: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哪个量是标准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老师: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
(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老师说明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3)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4)启发学生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
哪个量是单位“1”?板书:多造的÷原计划的(单位“1”)(5)讨论,列式计算。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14-12)÷12=2÷12≈0.167=16.7%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2.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数学素养的提升。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去王伯伯家游玩的旅客特别多,并且今年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统计表。
课件出示表格:王伯伯家“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情况统计表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与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生1: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生2:去年自驾游人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生3: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人数多百分之几?生4: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自驾游人数少百分之几?学生自由的提问题,对学生能口头解决的问题进行随机解决,与本节新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板书。
师:第一个问题怎样解答?生:540÷480师:第二个问题呢?生:480÷540师:为什么两个问题都要用除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却不一样呢?生:第一题是以去年自驾游的人数为标准,第二题是以今年自驾游的人数为标准。
[设计意图]借助农家乐的数学情境可以更好的调动动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析素材提出问题,培养学主和问题意识。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解决红点问题: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人数多百分之几?(1)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你能试着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师:结合线段图,你能说说“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人数多百分之几”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吗?小组内交流,重点让学生借助图说说问题的含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分数除法的第一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
3.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7.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1. 确定单位“1”:(以较多的数为单位“1”)2. 求出两数的差3. 用差除以单位“1”的量七、作业设计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如: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答案:小明比小红多100%的苹果。
2. 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二、本周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三、考点分析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四、典型例题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5000辆实际比计划多的实际产量5500辆解答:方法1: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5000辆计划比实际少的实际产量5500辆解答:方法1:5500 – 5000 = 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500辆500 ÷ 5500 ≈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5500 ÷ 5500 ≈ 90.9%……计划产量相当于实际的90.9%100% - 90.9%≈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答:计划比实际少生产9.1%。
六年级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在我们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在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问题的基本概念。
比如说,我们有两个数,一个是 50,另一个是 40。
那 50 比 40 多了多少呢?我们用 50 40= 10,这 10 就是 50 比 40 多出来的部分。
但是,如果我们要问 50 比40 多了百分之几,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计算了。
那怎么算呢?我们先算出多出来的部分 10,然后再看这 10 占 40 的百分之几。
用 10 ÷ 40 = 025,然后把 025 转化为百分数,就是 25%。
所以,50 比 40 多了 25%。
反过来,如果是 40 比 50 少百分之几呢?同样的,先算出少的部分,50 40 = 10。
然后 10 占 50 的多少呢?10 ÷ 50 = 02,转化为百分数就是 20%,所以 40 比 50 少 20%。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练习。
假设小明有 30 颗糖果,小红有 20 颗糖果。
那么小明的糖果比小红多百分之几呢?首先算出小明比小红多的糖果数:30 20 = 10 颗。
然后 10 颗糖果占小红糖果数的百分比是:10 ÷ 20 = 05,转化为百分数就是 50%。
再比如,一个班级里男生有 25 人,女生有 30 人。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呢?先算出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30 25 = 5 人。
然后5 人占男生人数的百分比是:5 ÷ 25 = 02,转化为百分数就是 20%。
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有几个关键的步骤需要我们牢记。
第一步,要先算出两个数的差值,也就是多出来或者少的部分。
第二步,用这个差值除以“比”后面的那个数。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找准“比”后面的那个数,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一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课标陈述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正确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学习环节教学设计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备注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学习。
评价设计读懂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准确找出数学信息;✰✰2.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多媒体课件过程实施设计(预设)1. 创情导课(一体机展示情境图)师:山东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假日游很红火,欢乐农家游适时启动。
“十一”黄金周王伯伯家接待了不少的游客。
情况如下:(一体机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师板书)(1)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几分之几?(2)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几分之几?(3)今年团体游人数比去年多几分之几?(4)去年团体游人数比今年少几分几?。
师:同学们提的很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学生自己列式。
师:如将“几”改成“百”你能解答吗?(在一体机上课件改)(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百分数(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人数占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
质疑:单位“1”的量是哪个?释疑:去年自驾游人数是单位“1”。
②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吗?想一想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框里的两种思考方法吗?(师板书)一:(540-480)÷480二:540÷480-1=60÷480 =112.5%-1=12.5% =12.5%质疑: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释疑:方法一是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多少人,再计算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
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
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
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
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
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
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
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难点: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首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能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认真自学。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2.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要求:按自学指导的提示认真看书学习。
(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有信心吗?(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1.完成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
2.将自学中遇到的疑惑记录下来准备全班交流。
(三)质疑问难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检测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0分钟)(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1.纠正反馈指导(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2)全班交流自学指导及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如对百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4.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20比16多百分之几方法一:多出的部分÷比字后面的数方法二:大数÷小数-100%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方法一:多出的部分÷比字后面的数方法二:100%-小数÷大数例题:1、喜欢看新闻的人数是30人,喜欢动画片有54人,喜欢动物世界的有60人,其他45人,(1)喜欢看新闻的人数是看动画片人数的百分之几(2)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比喜欢看新闻的人数多百分之几(3)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比喜欢看动物世界的人数少百分之几3、求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用乘法计算)去年招生40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20%,今年招生多少人方法一:先求出多出的部分+已知数方法二:已知数×(1+已知的百分数)4、求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方法一:已知数—多出的部分方法二:已知数×(1—已知的百分数)5、已知两个部分量之间的差及两个部分对应总量的百分数,求总量果园里梨树占20%,苹果树占40%,苹果树比梨树多120棵,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方程比较简单,关键找准等量关系方程:A%x—B%x=差算术方法:差÷两个百分数渐渐的差6、已知两个部分量之间的和及两个对应总量的百分数,求总量方程:A%x+B%x=和算术法:和÷两个百分数相加的和7、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小明集邮,二月份集20枚,比一月份少20%,一月份集多少枚方程:x—20%x=20算术法:已知量÷(1—百分数)一定要找准单位“1”,单位“1”未知时,可以用除法求某工厂男职工人数占女职工人数的5/7,(1)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百分之几(2)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少百分之几某班今天没到校的人数是到校人数的1/9,求这个班今天的出勤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信息窗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数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你了解哪些百分数的知识?生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
生2: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生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生4:我们还学了求百分率、出勤率、成活率等等。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走近农家乐玩的情境,出示统计表。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与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生1: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生2:去年自驾游人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生3: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增加百分之几?生4: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自驾游的人数少百分之几?师:第一个问题怎样解答?生:540÷480。
师:第二个问题呢?生:480÷540。
师:这两个问题都用除法计算,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却不一样?生:第一题是以去年自驾游的人数为标准,第二题是以今年自驾游的人数为标准。
【评析:借助农家乐的数学情境可以更好的调动同学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分析素材提出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解决红点问题: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1)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20比16多百分之几?
方法一:多出的部分÷比字后面的数
方法二:大数÷小数-100%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方法一:多出的部分÷比字后面的数
方法二:100%-小数÷大数
例题:1、喜欢看新闻的人数是30人,喜欢动画片有54人,喜欢动物世界的有60人,其他45人,(1)喜欢看新闻的人数是看动画片人数的百分之几?
(2)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比喜欢看新闻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3)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比喜欢看动物世界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3、求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用乘法计算)
去年招生40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20%,今年招生多少人?
方法一:先求出多出的部分+已知数
方法二:已知数×(1+已知的百分数)
4、求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方法一:已知数—多出的部分
方法二:已知数×(1—已知的百分数)
5、已知两个部分量之间的差及两个部分对应总量的百分数,求总量?
果园里梨树占20%,苹果树占40%,苹果树比梨树多120棵,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方程比较简单,关键找准等量关系方程:A%x—B%x=差
算术方法:差÷两个百分数渐渐的差
6、已知两个部分量之间的和及两个对应总量的百分数,求总量?
方程:A%x+B%x=和算术法:和÷两个百分数相加的和
7、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小明集邮,二月份集20枚,比一月份少20%,一月份集多少枚?
方程:x—20%x=20
算术法:已知量÷(1—百分数)
一定要找准单位“1”,单位“1”未知时,可以用除法求
某工厂男职工人数占女职工人数的5/7,(1)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百分之几?(2)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少百分之几?
某班今天没到校的人数是到校人数的1/9,求这个班今天的出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