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终极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美术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史前美术1.旧石器时代2.新时期时代●早●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陶盆●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尖底漩涡彩陶瓶●舞蹈彩纹盆●晚●红山●玉器●龙山●黑陶●良渚●玉琮二、先秦1.青铜工艺●青铜器●礼,乐,兵,车马器其他●发展●商代●鼎盛●司母戊鼎●西周●增加铭文●毛公鼎●春秋●镶嵌和错金●莲鹤方壶●战国●铁器●采桑宴乐攻战纹壶●青铜雕塑●商(猛虎食人卣)●西周(青铜立人像)2.玉器●跽坐玉人像3.书法●甲骨文:占卜金文4.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三、秦汉1.雕塑●青铜雕塑●(秦)铜车马●(西汉)长信宫灯●(东汉)马踏飞燕●石雕●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像群)●马踏匈奴●东汉(李冰石像)2.绘画●画像石,砖●隶书(张迁碑)(礼器碑)(石门碑)●小篆(泰山刻石)●帛画●长沙马王堆_1号汉墓石帛画(西汉)四、魏晋南北朝1.绘画●曹不兴●佛画之祖●卫协●始精●曹仲达●曹衣出水●萧绎●职贡图●六朝三大家●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女史箴图●洛阳赋图●烈女仁智图●画云台山记●论画●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笔才一二,已象焉●张家样●杨子华●北齐校书图2.画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传神论)●论画●谢赫●画品●六品,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像形,传移摹写,经营位置●宗炳●山水画论●叙画3.佛教艺术●壁画●4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4.书法●钟繇●索靖●月怡贴●王羲之●兰亭序五、隋唐五代1.绘画●人物●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87神仙卷●仕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眆●仕女执扇图●簪花仕女图●五代●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炬●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山水●青绿山水●(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青山行旅途●水墨山水●(唐)王维●王破墨●雪溪图●辋川图●五代●北方●荆浩●笔法计气韵思景笔墨●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斧劈皴●南方●董源●潇湘图●披麻皴●巨然●秋山问道图●层峦丛林图●画鸟●唐●牛马二韩●韩滉●五牛图●韩幹●牧马图●照夜白图●五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荃●写生珍禽图●徐熙●雪竹图,雏鹤药苗图●薛稷●屏风六扇鹤样●边鸾●二枝折花2.画论●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绘画著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断代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绘画通史●荆浩●笔法记●张璪●绘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雕塑●龙门石窟●乐山大佛●昭陵六骏●乾陵石刻4.壁画●敦煌壁画●经变画●西方净土变5.建筑●寺庙建筑●大小雁塔●桥梁建筑●赵州桥六、宋1.绘画●人物●●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李公麟●五马图●免胄图●梁恺●简笔画泼墨大写意●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山水●北宋●北方●李成●读碑窠石图●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远●范宽●溪山行旅途●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雨点皴●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卷云皴●高远,深远,平远●南方●米芾●人文山水画新开局●赤壁遗古●米点云山●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北宋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山水●李唐●采薇图●万壑松冈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十八学士图●马远●马一角●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夏圭●夏半边●烟釉林居图●松溪泛舟●花鸟●工笔画●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瘦金体●崔白●双喜图●寒雀图●写意●文同●善竹●墨竹图●赵孟坚●岁寒三友●法常●老松八哥●杨无咎●墨梅图卷●风俗●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贺●货朗图七、元1.绘画●人物●王绎●写像秘诀●杨竹溪小像●山水●钱选●秋江待渡图●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赵孟頫(文人画领袖)●鹊华秋色图●元四家●吴镇●渔夫图●倪瓒●渔庄秋霁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花鸟●王冕●墨梅图●繁花满枝●柯久思●墨竹图●郑思肖●墨兰●无根兰2.雕塑艺术●晋祠泥塑人物像●重庆大足石刻像3.壁画艺术●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4.建筑艺术5.雕刻●营造法式(李戒)6.工艺美术●瓷器●天青色(汝窑)●钱(哥窑)●变(均窑)●定窑●官窑●缂丝工艺7.书法篆刻●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八、明清1.绘画●明●早●浙派●戴近●钟馗出山图●春游晚归图●吴伟●柳下读书图●中●吴门四家●仇英●人物故事图册●辋川十景图●最后一个青绿山水画家●文徴明●真赏斋图●唐寅●孟蜀官妓●溪山鱼隐图●白云青障图●沈周●庐山高图●诗书画一体●晚●山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松江画派●花鸟●工丽●文进●吕纪●写意●陈淳●秋葵图●山茶水仙图●白阳仙人●徐渭●墨葡萄图●泼墨大写意●青藤白阳●人物●变形主义●陈洪绶●归去来兮辞●水浒叶子●崔子忠●云中玉女图●藏云图●波臣派●曾鲸●王时敏像●张子卿像●清●正统派●清初六家●王时敏●云山图●王鉴●夏山图●王翚●溪山红树图●王原祁●●吴历●横山晴雨图●恽寿平●个性派●清初四僧●朱耷●荷鸭图●哭之笑之白眼看世人●石涛●苦瓜和尚语录●搜尽奇峰打草稿●髡残●弘仁●黄山图●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叶欣,谢荪,胡慥,●杨州八怪●扬州卖画●郑燮,李鳝,李方膺●布衣文人画●金农,高翔,汪士慎●文人休养职业画家●黄慎,罗聘2.版画与年画●版画●朱圭,焦秉贞●耕织图●冷枚●万寿盛典图●陈洪绶●分色木印木刻法●芥子园画传●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3.建筑艺术●园林建筑●私家●扬州●个园,何园●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上海●豫园●皇家●圆明园●万园之圆●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建筑●故宫●天坛●宗教建筑●布达拉宫●拉卜楞寺4.工艺美术●九、现代1.四大画家群●海派画家●赵之谦●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蒲华●任颐●吴昌硕●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北京画家群体●齐白石●江浙画家群●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2.近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林凤眠●春眠●江畔●刘海粟●男女同校●颜文梁●厨房●画室3.漫画●丰子恺●莫谈国事●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叶浅予●打到四人帮。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21、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
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
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
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
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
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
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
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
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
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2、什么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有什么特色?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圆孔,用火烧烤,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事件刻在甲骨上。
甲骨文最早大量出土于安阳市小屯村,那里是殷商都城的废址。
甲骨文中以象形字占相当比重,也有指事、形声、会意、假借等字,汉字的基本构造法则皆以具备,它的内容又涉及到当时的重大事件,对研究商周的社会历史、文字发展及早期的书法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
钟鼎文起于商代。
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
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
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
3、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中国美术简史范围: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近代美术复习重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分值大概分布: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110分2.绘画理论:10分3.工艺(玉器艺术、陶瓷艺术、染织)10分4.书法艺术:5分5.雕塑(秦汉美术、佛教艺术)15分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重要彩陶类型★★★★★1.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3.黑陶工艺三、重要雕刻★★1.玉器:C形龙2.陶雕:女神塑像四、岩画第二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艺术★★★★★1.青铜器的分类及代表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伯矩鬲[lì]、毛公鼎春秋:立鹤方壶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2.青铜器纹饰兽面纹(饕餮纹)2.青铜器上的铭文铭文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
到商代晚期,出现了长达数十字的铭文,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二、绘画艺术★★帛画:《人物龙凤》《人物御龙》第二编秦汉美术一、秦汉美术的主要类型★★★★★(厚葬)1.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2.帛画3.画像石、画像砖4.雕塑(守灵)二、秦汉绘画的主要特征(简单了解)1.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2.题材广泛地采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3.单线勾勒三、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代表:秦都咸阳宫壁画残片;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四、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轪[dài]侯妻帛画》——T字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五、画像石、画像砖1.用途2.特点六、雕塑(简答题)1.秦汉特点、异同⑴塑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金兴终极版名词解释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彩陶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绘有抽象几何图案的占多数。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已有表现人群体和人与动物混杂的,还有大量水波纹。
岩画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
我国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石画的国家,密集程度十分高,气势恢宏。
主要内容有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表达宗教情感的神灵崇拜图像,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绘画,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金文青铜铭文即金文,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第一个里程碑,具有永久的历史价值。
多见于西周,主要用途就是祭祀典礼、征伐记功、赏赐锡命、书约剂的、训告臣下、称扬先祖。
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时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内容有表现墓主生产活动的场景的,有表现墓主官宦经历和身份车马出行的,有表现墓主人享乐生活的场景,有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还有表现神话故事的,在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神物,还有表现天相类的场景的。
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接触到了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指作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把胸中所得到的变为艺术形象,其中不仅人物、动物是有生命的。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一)G分享中西绘画比较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
古人认为,白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
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木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
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克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
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
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
所谓“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
”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睛、雨雪。
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
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
这种神奇这种中国哲学文化所独特的眼光和心灵,你是无法在西方风景绘画中看到的。
为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
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
在健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 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O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发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
若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
但光有模特还不够。
1.原始是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绘画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2.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3.艺术起源说有以下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以及“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4.仰韶文化彩陶的早、中、晚期分别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为代表。
5.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马家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舞蹈纹彩陶盆等。
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正是原始时代“击石拊石,为兽率舞”的形象反映。
7.彩陶纹饰的描绘手法有三种类型: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8.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
9.黑、光、薄、棱、鼻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10.原始黑陶以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类型为代表。
11.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辽宁省阜新查海七八千年前原始村落遗址中的一批玉器。
12.我国重要的岩画有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
13.迄今已发现的我国绘画最早的实物资料是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时期居址的地画。
14.希腊雕塑是在肯定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青铜礼器是在极端地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的。
15.河南安阳武官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标志着我国公元前14世纪前后对于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16.青铜礼器在各种场合使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17.青铜的造型具有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的特色。
18.三代青铜器的纹样装饰,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组织原则。
19.商代古城湖北盘龙城殿堂遗址中宫殿建筑前堂后室的布局,奠定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基本结构。
20.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21.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
22.汉代的美术创作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三个方面构成。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12974《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一、专业术语1.原始思维2.陶器3.彩陶在打磨过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化锰作成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赫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
是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4.史官文化5.青铜礼器6.饕餮纹7.模铸法8.失蜡浇铸法9.错金银工艺10.青铜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11.帛画 12画像 13.画像砖 14.俑 15.以形写神 16.迁想妙得 17.六法 18.卧游19.石窟20.曹衣出水曹仲达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这一风格实际上是吸取了印度芨多朝造像的特点,而使人耳目一新。
在遗存的艺术作品中,尤其是雕塑品中时时可以见到“曹衣出水”的生动形象。
概括了佛教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1.吴带当风 22.青绿山水23.泼墨破墨 24.皴法25.六要 26.唐三彩27.昭陵六骏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和什伐赤。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早年被盗往国外。
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的意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
28徐黄异体 29.院体 30.三远法 31.士夫画(文人画) 32.禅画 33.逸笔草草 34.浅绛山水 35.书画合一36.四君子 37.古意 38.浙派 39.吴门画派 40.南北宗论 41.扬州八怪 42.海上画派43.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3、形式法则的创造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一、东晋顾恺之:他提出的传神理论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人称他身怀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画绝:1.表现在描绘人物时,往往善于用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适合人物个性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顾恺之在画裴楷的肖像时,为了表达他英俊而有学识的面貌,在他的面颊上加了三根毫毛,是其格外有神。
顾恺之还故意将名流谢鲲画在岩石、丘壑中间。
谢鲲时寄情山水、闲适淡泊的隐士,顾恺之选择了与其相适应的典型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
2.还表现在善于抓住人物神态进行“传神写照”。
“当众点睛”行为。
3.他在自己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绘画的艺术价值在“传神”而非“写形”的绘画理论主张,继而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绘画方法。
“传神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绘画的觉醒时代到来,他成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
4. 《女史箴图》、画法精湛、勾勒周详、作风细腻、神形兼备,与汉画的粗犷奔放有很大不同。
《洛神赋图》此画时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二、北宋、南宋山水画(势壮雄强,旷远悠深) 1.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宋初山水画以李成、范宽、关仝为代表 北宋山水常采用全景式构图,笔墨繁而凝重。
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有身后的内容感,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形成来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卷云 。
蟹爪枝是用粗细变化自如的墨线,概括性地表现出冬季的杂树枯枝。
这种语言,有利于表现冬季的萧条肃杀,于是,他创造出了“寒林”的景象,人称李寒林。
李成的山水里有更多的主观写照,是作者的主观审美情趣与大自然相铸成 的产物。
最喜欢表现平远小景。
《读碑窠石图》在水墨山水画的文人抒情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对后世影响深远。
《晴峦萧寺图》 范宽(雄杰):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气势逼人。
《溪山行旅图》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优秀典范,被誉为“宋画第一”。
此画墨气浓重、但用墨不多。
范宽十分注重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
关仝:与荆浩共同奠定了北方山水画派。
喜欢以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隐士等为题材,自成一家,时称“关家山水”。
他的画笔墨简练、形象鲜明动人。
《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 院体山水画:代表:郭熙《早春图》、《 石平远图》、理论著作《林泉高致》,其中谈到他的山水画经验,他认为山水也有形象,画家要注意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联想。
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的三种形式:高远、深远、平远。
这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理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
主张绘画要与生活相联系。
其总结出的山水画创作规律对后代山水画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南宋:院体山水画代表南宋主流的是讲究意境的创作、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所谓“边角之景”。
画家在取景上多以局部特写的方法来加强描写的力度,以细节的真实构成清新的意境。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放弃北宋以来高山急流式的构图,常以对角线构图,留下大量空白。
使得意境更加丰富,以少胜多。
北宋山水是崇高的,那么南宋则是优美的,北宋充实,南宋空灵;北宋宽厚,南宋玲珑。
两美并峙,回味无穷。
三、宋代文人画特点:由外在真实,转向内在真实。
作品大多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抒情寄兴、状物言志,完全不拘泥于形式的描摹,力求平淡素雅的风格,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竹以表现高洁品格。
诗画结合、神似高于形似。
代表人物苏轼(《枯木竹石图》)、文同(《墨竹图》)、扬无咎(《四梅花图》)、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米芾:米点山水《潇湘奇观图》 李公麟:白描《五马图》、《西园雅集图》 四、唐代佛教人物造型特点实现了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宗教艺术的世俗化。
菩萨:造型往往有丰腴艳丽的肉体表现,色彩鲜明,单线勾出肉体富有弹性的柔软和圆浑的感觉,具有平静安详的内心精神状态,并以多种多样的姿势变化表现各种轻巧细致的动作,全身动作有一致性。
伎乐、飞天:表现了急剧迅速的运动。
五、明代浙派与吴门画派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画风不同,格调不同。
浙派代表人物是戴进(《三顾茅庐图》)、吴伟(《柳下读书图》)。
浙派代表人物都曾进入宫廷任职,其画风极大地左右了院内外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山水画风主要源于南宋院体。
明清以来,浙派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独特笔墨形态。
浙派画家在继承的同时,更注意个人笔墨技法与画风的变化。
他们的笔墨更为粗简放纵、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
所绘物象,结构严谨,描绘准确。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是沈周(《夜坐图》),文征明(《江南春图》)、唐寅(《江南农事图》)、仇英(《秋原猎骑图》)。
吴门画派崇尚北宋和元代,融合了院体与文人画风,作品大多表现江南文人优雅的生活情趣,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多有建树。
他们大多体会到仕途险恶、吏治腐败,于是淡于仕进,悠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
他们的画风尚意趣、精笔墨,致力于表现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
五、清代扬州画派特点-----(郑板桥《丛竹图》、金农、黄慎、高翔、边寿民)其画派特点是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
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 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因感情个性的驱使,使画风或青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范,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师造化,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的特点。
用模压而成的画像砖作为建筑构件镶砌在规定部位。
画像石、砖的规模、艺术水平体现了墓主人的地位,多集中在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石料充足之地。
2. 秦汉时期兵马俑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写实手法瞩目。
数量众多、气势磅礴的崇高美;生动传神,技法精湛的写实美。
兵马俑以其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特色宣告了中国古代美术在艺术风格发展上一个新的开端。
一改以前的夸张、神秘,使雕塑从工艺美术中脱胎,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展现。
无论是其宏大的规模还是写实的手法都蕴含来崭新的艺术精神。
霍去病墓石雕石雕巧妙地汇融了圆雕、浮雕等技法,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各力度感。
刀法洗练、形神兼备、风格古朴,是气魄深沉的汉代石雕杰作。
造型质朴雄厚、茶 u 你愿意深邃有力,其气魄反映了西汉强盛国力、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典范,是我国3. 《六法论》谢赫(中国画理论)南朝谢赫《画品》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代花鸟两大派黄家富贵(黄荃):满足贵族享乐之风 徐家野逸(徐熙):平民知识分子色彩 两派都重写实,风格迥异五代时期花鸟画“徐黄”两派:“黄家富贵”指黄荃(《写生珍禽图》),他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中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写实情态逼真;“徐熙野逸”指徐熙(《雪竹图》),他常游于田野园圃,观察花鸟果蔬,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勒而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
5. 宋代《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再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各方面。
作者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了既具有形象性和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画面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并代表了这期间彩陶艺术的高峰.到了新石器时期中晚期彩陶开始衰落,但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中彩陶又开始兴盛起来,并把中国史前的彩陶艺术推上了新的鼎盛期. 2.唐《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3.《佛传》是什么:佛本生、佛传:本生指依据释迦牟尼降生成佛之前轮回转生的故事而绘(《九色鹿》将佛的本来面目画出来;佛传指根据释迦侔尼传而绘出的故事4.中国留到现在最早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5.唐 仕女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捣练图》6.北宋初山水画家:巨然《层崖丛树图》 李成《读碑窠石图》五代: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7.元 永乐宫壁画题材:以道教为题材的宗教壁画 8.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吴镇、倪瓒9.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10.宋《千里江山图》王希孟11.宋 婴儿画家 苏汉臣《婴戏图》 12.元 梅花画家:吴镇,梅花道人 王冕《墨梅图》 13.明初 华山 ;王履《华山图册》 14.明 肖像画派 波臣派 明代肖像画家曾鲸:《王时敏像》(墨骨画法、表现人物精神气质,后形成波臣派) 15. 清代四画僧:八大山人(《秋林亭子图》)、石涛(《安晚帖》)、弘仁(《冈陵图》)、髡残(《苍翠凌天图》) 16.清,西方传道士画 郎世宁《百骏图》法国王致诚 17.明清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6.明代“青藤白阳”花鸟画:白阳陈淳(《秋葵图》)造型严谨、笔墨自由;青藤徐渭(《墨葡萄图》)擅长狂草、抒写内心强烈的情感。
7.清代四画僧:八大山人(《秋林亭子图》)、石涛(《安晚帖》)、弘仁(《冈陵图》)、髡残(《苍翠凌天图》)。
四僧的绘画带有深挚的情感色彩,他们所经历的坎坷借由绘画宣泄,或抒写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或表现不向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具有的强烈的个性化特征。
他们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
他们十分注重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灵性,不限于临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创造。
他们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旧式,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发展了笔墨技巧。
八大山人画风豪放沉郁、笔墨沉郁含蓄,带有强烈的情感;石涛构图新颖、笔墨潇洒、充满活力;弘仁笔墨简练、意境寂寥、格调冷静;髡残章法稳妥,景色以平凡中见幽深,风格雄奇磊落。
8.画出来;佛传指根据释迦侔尼传而绘出的故事。
9.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湖南长沙楚墓):龙凤图画的是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祈祷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指引下飞升天国的景象;御龙图画的是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巨龙升天的景象。
特点是人物正侧面立像、通过服饰显示墓主身份、以墨色线条为主、有韵律、善于概括突出主题;技巧是龙凤古拙、有装饰意味10.宋代画院---宋朝在建国之初设立翰林图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
宋代皇帝重视画院建设,因此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荣的时期,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