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40.43 KB
- 文档页数:7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 1】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 2】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诗中无僻词冷典,似乎人人都可通解。
其实不然,历来向有两种解说,一种将理解的重心放在“只是近黄昏”上,缘此而认为“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杨诚斋语)“以末句收是‘向晚’意,有身世迟暮之感。
”(《诗法易简录》):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总之,都认为“美景不常”。
惟有今人周汝昌先生将重心放在第三句上,他不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人惊叹和陶醉!“(《诗词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84页)周先生将此文付诸《唐诗鉴赏辞典》,见辞典1136页。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乐游原古诗解析
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①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②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③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④古原:指乐游原。
⑤近:快要。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登乐游原李商隐(唐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下此诗。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
如同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伤心?不过此诗亦有另外一种解读的角度,在近年来已经得到很多学术界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诗。
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南的一座游览胜地,地势较高,便于观赏风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色和深沉的思考。
诗的原文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心情不畅,驾车前往古原散心的场景。
这里的“古原”即指乐游原。
诗人此时登上乐游原,或许是想借欣赏风景来排解内心的郁闷。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夕阳美景。
夕阳映照下的景色千变万化,壮丽无比。
然而,这美好的景色终究会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消失。
这里的“只是近黄昏”意味着美好时光的逝去,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忧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同时,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光阴的流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人以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总之,《登乐游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意味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感悟,展现了夕阳美景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令人回味无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全诗意思及赏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名句,它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全诗内容为:“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人在傍晚时分心情不佳,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想借此排解忧愁。
眼前的夕阳景色无比美好,但他却意识到,这美好的夕阳即将消失在黄昏之中。
诗句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了诗人登原的原因和时间。
“向晚”指天色已晚,“意不适”则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佳。
“驱车登古原”,则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烦恼,寻找片刻宁静的心境。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
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大地上,仿佛给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
山峦、树木、云彩都被染成了橙红色,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
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美丽的景色所迷惑,他看到的是夕阳的“无限好”,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近黄昏”。
这意味着美好的事物虽然令人陶醉,但它们往往是短暂的,即将消逝在黄昏之中。
这种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不仅在于其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夕阳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的赞美,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向往。
然而,“只是近黄昏”则提醒人们,美好事物往往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抓住美好的时光,不要让它们轻易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看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因此发出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此外,这句诗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美的感悟。
夕阳的美丽与黄昏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这种美学效果使得这句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引用和传颂。
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一】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唐朝诗人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
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玉谿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谿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谿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乐游原/ 登乐游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乐游原 / 登乐游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赏析一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大意】傍晚感到不舒适,驱车登上乐游原。
夕阳余辉无限好,可惜只是近黄昏。
【赏析】李商隐共写三首《乐游原》诗,一首五言律诗,一首七言绝句,一首五言绝句。
这三首诗,在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详注》里都是属于写作年代不详的不编年诗。
在这三首诗中,这首五言绝句写得最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
但是,对于它的主旨所在,历来众说纷纭。
冯浩认为,《乐游原》七绝“与五绝同慨”。
即是说李商隐这两首诗的主旨是相同的。
李商隐《乐游原》七绝诗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可以清晰地看到,此诗是写秋天的景色。
据《长安志》记载,乐游原居于京城最高处,四望宽敞,京城之内,可以俯视指掌。
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长安士女都登临乐游原玩赏。
李商隐这首七绝写他登临乐游原,举目所见,原上树木丛生,远处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又被高大的树木隔断,只能看见一半。
鸣蝉四起,西风阵阵,颇有一些凉意。
一轮红日,滚滚西沉,快要落山了。
羲和,是神话中为太阳赶车的神。
虞泉,指黄昏。
此诗最后两句是说,羲和驾驭着太阳奔跑,一直到黄昏才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调转头向东方升起。
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余辉的留恋之意,写得颇有情趣,想象力也很丰富。
显然,对
夕阳余辉的留恋,正是这首七绝诗的主旨所在。
本文来源网络搜索,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①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
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②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诗百科③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登乐游原》古诗翻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登乐游原》古诗赏析【赏析一】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
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
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于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
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有说“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 “向往光明”、“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人是牵强附会; “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能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
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况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译注1】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美好,只是黄昏将到,美好的景色是不会长的。
后来用以说明某些事物虽暂时繁荣兴旺,但不久就要衰败没落下去。
【译注2】夕阳西下时的风光固然无限美好,只是黄昏业已临近,美景即将消失在夜幕中。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晚唐黯淡前途的无限忧虑,情调哀伤。
【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甚高,四望宽敞,汉宣帝时曾在此建立乐游苑,唐代是游览胜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一日傍晚(“向晚”),诗人情绪不佳,于是驱车前往乐游原,以排遣“不适”。
首二句平平叙起,承接自然。
“夕阳无限好”充满了赞叹之情,“只是近黄昏”则语意转化,流露出对“无限好”的“夕阳”即将沉入暮霭的惋惜之情和美景不常的感慨。
诗人以精炼浅显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了人们在面对一些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的共同感受,因而引人共鸣,广为流传。
【全诗赏析2】乐游原在长安东南,为唐时登览胜地。
诗写意不适时登古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警策在后两句其所包蕴的深广意境,“夕阳无限好”是一方面,形容美丽的夕阳佳处无限,引人留恋,亦即“人间重晚晴”的意思;另一方面,形容时已黄昏,夕阳转瞬即逝,令人流连怅惘,徒唤奈何!这就给读者同时提供了乐与悲、存在与消逝、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审美对象,任其测之无端,玩之无极。
纪昀谓“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同时包含赞美生命、眷念人生和哀挽迟暮的正常老年心态,管世铭谓“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
”【全诗赏析3】李商隐晚年写的一首五绝:“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文解释】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李商隐的诗善于用典,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很多人认为这首绝句是诗人自伤年老之作,而这首诗应该是一首感世昔时之作,表现的应该是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向晚意不适,”诗人开门见山交代了登临乐游原的原因,那是因为天将傍晚的时候,心情有些不痛快。
“意”,心里,心情;“不适”,不悦,不痛快的意思,心情有些抑郁。
“驱车登古原。
”心里不痛快,于是产生了到郊外走走,散散心,解解心中的不快的想法,诗人驾着车,来到了城南的乐游原。
诗人到乐游原究竟想干什么呢?无非是想要看看夕阳下的风景,排解排解心中的不快。
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不是窝在家里喝闷酒,写那些伤感的诗,而是走出家门,走出喧嚣的长安城,驾车登上郊外高高的乐游原,积极地去寻找快乐,排解心中的郁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上乐游原的所见所感,即景生情,与首句的“意不适”相照应。
意思是说:晚景之所以如此美好,就是因为他正是在黄昏这个时候。
只有黄昏这个时候,才会有这般无限美好的夕阳。
以往人们把这两句诗理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比喻人到晚年,亦难长久”,当是不确切的。
李商隐一生只活了四十六岁,并没有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经历和苦楚,再者说,诗人原本是“意不适”才“登古原”,不可能是专门为了寻找那种感伤、无奈、和叹息吧。
另外,把诗词中的“只是”理解为今天的“但是”、“可是”等转折之类的词语也有失对古典诗词的正确理解。
从诗人的政治经历和追求,到他的另一首同题诗:“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译注1】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美好,只是黄昏将到,美好的景色是不会长的。
后来用以说明某些事物虽暂时繁荣兴旺,但不久就要衰败没落下去。
【译注2】夕阳西下时的风光固然无限美好,只是黄昏业已临近,美景即将消失在夜幕中。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晚唐黯淡前途的无限忧虑,情调哀伤。
【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甚高,四望宽敞,汉宣帝时曾在此建立乐游苑,唐代是游览胜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一日傍晚(“向晚”),诗人情绪不佳,于是驱车前往乐游原,以排遣“不适”。
首二句平平叙起,承接自然。
“夕阳无限好”充满了赞叹之情,“只是近黄昏”则语意转化,流露出对“无限好”的“夕阳”即将沉入暮霭的惋惜之情和美景不常的感慨。
诗人以精炼浅显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了人们在面对一些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的共同感受,因而引人共鸣,广为流传。
【全诗赏析2】乐游原在长安东南,为唐时登览胜地。
诗写意不适时登古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警策在后两句其所包蕴的深广意境,“夕阳无限好”是一方面,形容美丽的夕阳佳处无限,引人留恋,亦即“人间重晚晴”的意思;另一方面,形容时已黄昏,夕阳转瞬即逝,令人流连怅惘,徒唤奈何!这就给读者同时提供了乐与悲、存在与消逝、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审美对象,任其测之无端,玩之无极。
纪昀谓“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同时包含赞美生命、眷念人生和哀挽迟暮的正常老年心态,管世铭谓“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
”【全诗赏析3】李商隐晚年写的一首五绝:“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山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1]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汉宣帝时在此建有乐游庙,距李商隐时代已九百年,所以诗中称为古原。
诗约作于会昌四年至五年。
当时唐王朝国运衰微,作者个人也沉沦失意。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进士。
少孤贫,受知于令狐楚,后来又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令狐与王分属于政治上对立的两党,他无端地被卷进两党斗争旋涡,一生困顿下僚,不受信用。
他怀有济世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才干,四十五岁郁郁而终。
他是晚唐杰出诗人,作品深沉含蓄,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词藻华赡,善于用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七律的艺术成就最高,世称“七律圣手”,与杜牧并称“小李小杜”。
他的一部分作品表现出朦胧美,其中也有流于晦涩难解。
有《玉谿生诗集》、《樊南文集》及补编。
[2]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诗人观赏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好景不常的感慨与惆怅。
《诗境浅说续编》说:“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图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谿生若有深感者。
”明何焯又说:“迟暮之感,沉沦之感,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唐宋诗举要》)宋杨万里说:“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寥寥十字所构成的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表现的是时光消逝、美景无常、江河滚滚永不再来的没落感,所以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古诗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朝:李商隐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zhī
shì
jìn
huáng
hūn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仄平平仄仄
通仄仄平平
◆昏【上平十三元】
今:平平平仄仄
通仄仄平平
◆昏【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出自:唐·李商隐《乐游原》
【释义】:
两句为千古名句。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作品原文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什么意思?
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今译]
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赏析]
两句为千古名句。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此评很有道理,时至晚唐,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寓意是啥?
答: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句例】:
汉语句例:
夜色见浓,夕阳终于耐不过时光磨砺,坠落在山谷里。
山巅吞噬了最后一抹余晖。
望斜阳我嗟叹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丽的斜阳是那么的壮观,却是昙花一现的瞬间。
白昼更替日月轮回。
我已气息奄奄,我幻觉眼前有绮丽、殷红、变化多端的夕阳,不禁一字一句吟咏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大诗人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要说,黄昏自有黄昏的美景,黄昏自有黄昏的风采。
重阳节携手登高处,是老来相伴的美景,是爱情到老的见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国庆无限好,只是终有结;工作虽辛苦,任劳又任怨;上班虽繁忙,只为赚大钱;生活好伙伴,人人把你约;祝愿朋友你,生活更美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高峰的快感,刹那间失衡,风花雪月不肯等人,要献便献吻。
陈奕迅
他呆呆的望着一碧万顷的浩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他还要站到什么时候,知道的只是缓缓落下的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中英句例:
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
No
need
put
one sentence: "The setting sun
is infinitely good, but near dusk,
"
the eternal farewell repeated a
bitter taste and
the
self-sorrow.
诗人李商隐更是在乐游原上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
Many
young
people
and
poets
went
there
for
a
happy
time,
such
as
the
famous
poet
Li
Shang-yin
who
wrote
well-known
sentence
"Sunset
is
infinite
beauty
except
impending
of
dusk"
there.
【翻译】
英:The
setting
sun
is
infinitely
good,
but
near
evening
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本文图片皆有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链接:
/view.php?id=77036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