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法(一)[1]
- 格式:ppt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93
声乐教学法一、声乐在音乐中的特殊地位:声乐是音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种类。
因和文学的结合以及人本即是音源这两点原因,声乐所起的社会作用或现实的社会功能比其他的种类更直接、更快捷,所影响的地域面积和听众数量更为宽大、巨大,因此奠定了它在音乐艺术中独特的地位。
二.声乐教学法的概述:声乐教学法是研究如何使不同性别,不同生理条件,不同接受能力和不同文化的学习声乐的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既保留自己天赋的声乐特色,又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的咬字归韵的技巧和运用声音表现声乐作品内涵,提高其歌唱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一个具体实施过程。
三.声乐教学法的性质:1声乐教育与声乐表演艺术2声乐学习不适宜自学,必须在声乐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
四.为什么声乐学习不适宜自学声音的大部分由耳内膜传到听觉系统,小部分由耳外膜传到听觉系统,当声音传到耳外时,自己感觉声音变了,自己听着和别人听起来不一样,自学的话容易导致错误的方法和习惯形成,因此声乐不适宜自学……五、声乐教学法的任务:通过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准确明了的教学语言和欣赏学生的亲切教学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声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循序渐进的指导下,使学生潜在的优秀演唱素质得以充分的挖掘并用于社会。
1.敏锐正确的观察力●确立“传承者”意识:教师传承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承人品和人格,审美取向,使学生不仅有知识文化创新能力,还要知道和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纯粹的人。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就是人在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精神要素,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创新,文化,精神)。
●培养优秀个性特色: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树立开拓进取意识:声乐教师应主动积极的姿态投身现实生活,以自身对本学科前沿动态的关注,了解参与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建立科学的声音观念:科学就是能够证实是正确或错误的一种判断。
观念是思想,即是理性认识。
声乐教学练声方法(精选19篇)声乐教学练声方法篇1(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 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 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
试析声乐教学法声乐艺术自产生以来,尤其是三百年来经历过数次的变革与发展,声乐教学法也丰富多样,为后来的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推动了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灵活性和复杂性,在教学方法、语言表达上,更是多种多样。
大致可概括为心理教学法、生理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比喻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
一、心理教学法心理教学法认为,歌唱是一种全面的心理反映,声乐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声音,是耳朵而不是生理机能;不讲究歌唱技巧如姿势、呼吸、共鸣、位置等,而强调主观性,如音的记忆、心理印象、感情与信心等。
这种理论源于德国的维特英? 可勒和考夫卡等人的“格斯塔心理学”。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声音是抽象的、虚幻缥缈、捉摸不定的,而心理意识(也即想法)却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控制的。
因此,我们就要用“心” 去歌唱,用“情感”去歌唱。
例如,对于一首歌曲,首先要树立“我一定能唱好”的信心,不论是中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都完全能够胜任。
其次是对歌曲的理解,即通过熟悉歌曲,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歌词,加深对歌曲情绪的认识。
如《乡音乡情》的深情挚爱,《小白菜》的凄惨等。
通过声音形象,“同步”地表达出与歌词相一致的情绪。
再者就是强调耳朵的作用,大量反复地听音带或他人的演唱,增加自身对歌曲(情绪或声音)的主观感受,通过记忆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和声音。
二、生理教学法强调对发声中各相关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与训练,使肌肉的意识控制成为下意识。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林俊卿博士,他早年受教于意大利声乐专家梅百器和莫那维塔的美声唱法和咽音练声法,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生理解剖学在生理教学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正是通过生理解剖学的一步步发展,人们得以一步步地探索、研究出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作用,尤其是歌唱活动中一系列相关器官,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生理机能,在发声训练中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生理作用,协调各相关器官的有机配合。
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本文从演唱的姿势、翻开咽喉腔体、呼吸训练、节奏训练、声音位置、“竖”“含”“深”“空”等十个方面来阐述了儿童声乐教学的根底理论和教学全过程,并强调了声乐教学中应掌握的“度”和技巧。
1.演唱的姿势1.1站立姿势。
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
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
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1.2面部表情。
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2.翻开咽喉腔体2.1无声练习。
左右牙关凹下,外表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翻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
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接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
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细微的扬眉。
3.单元音、复合元音的练习a、o在翻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稳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亮堂、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制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缺点;用u音练习,很容易翻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
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防止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
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
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翻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4.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的根底,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
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
声乐教案(一)内容: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教学时数:1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歌唱器官及发声原理教学手段与形式:采用大课形式,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并运用多种声、像资料,形成能听能看,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绪论人类自从开始音乐活动以来就有了歌唱,歌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艺术,不但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声乐文献,在歌唱的艺术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上已具有较科学的理论指导。
人类历史上关于歌唱的起源,有过多种说法,较多来源于神话和传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以及歌唱的起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游戏学说者认为:人生来就有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能力,人类的歌唱活动,以及其它的文艺形式都是由于这些本能的冲动引起的。
心灵表现学说者认为:人本身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高兴时要笑,痛苦时要哭,当这些还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就用歌唱,舞蹈,或是吟诗等形式来表现。
模仿学说者认为:歌唱的起源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
以上各种对歌唱的解释,只接触到歌唱活动产生的某些现象,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歌唱及其它艺术形式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
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
”人类的歌唱活动来自丰富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形式。
歌唱是众多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
它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来表现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较之其他乐器更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
歌唱艺术是通过歌唱者的嗓音来进行二度创作,它以歌唱者的发声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的创造劳动,是歌唱者在身体处于激动情绪之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
石惟正《声乐教学法》观念篇第一节声乐艺术的特征和社会功能什么是音乐?它是一系列的按一定规律以表达客观情景和人类内心体验、感受为目的的先后或同时奏出的乐音的组合。
音乐的产生来自人的心态、情感,而音乐的演奏又可使人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感受和想象,引发某种心态和情感。
音乐的演奏需要工具,这种特有的工具就是乐器,从原始形态最自然的乐器、树叶(卷起用唇吹)、石磐、口弦琴、丝弦、竹管,到管风琴、钢琴、提琴、小号和现代的电子琴等。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
人声的特点非其它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
每人有自己特有的音色、婴儿能记住母亲的声音,在他们不会讲话时母亲从门外边说话边走进,婴儿就知道妈妈来了。
有人抱他、有奶吃了。
人类说话的声音就很好听,姑娘的甜美、清脆,母亲的温暖、醇厚,父亲和兄弟的沉着有力,德高望重的老者声音的苍劲、安详。
歌唱的声音就更好听。
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就更直接更富于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得(或收得)要像歌唱一样。
”就连演奏曲谱的表情术语就有“如歌的”这个术语。
人声的音乐——声乐有如下其它乐器没有的特点:1.它的乐器本身的可变部位较其它乐器为多,可造成各种形态的组合,提供各种音色的选择。
2.它的喉内和喉外的有关发声的肌肉,部分属非随意肌,不受意识直接控制,建立新习惯.改掉旧习惯、需教师反复启发,且需相当时间的经常练习,而且乐器的部件、乐手不能直观,带来学习中的一定困难。
3.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部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的确定性又使比较明确确定件的文学带上了不确定性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心绪的难以用语育表达的感受。
4.只有声乐有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的表现、除了听觉的可欣赏性、还有视觉和听觉配合的可观赏性,听觉和视觉的协调一致加强了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