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悟道诗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12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100首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无尽藏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安分庵主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
——草堂清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石屋清珙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石屋清珙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永嘉玄觉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志芝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大慧宗杲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
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还。
——道济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
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
——草堂清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法演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柴陵郁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古灵神赞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堂智愚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古今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的100首诗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 (神照本如开悟诗)4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 (文偃诗)5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 (分庵主开悟诗)6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 (本寂诗)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 (五祖清演开悟诗)9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 (神赞蜂子投窗诗)10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 (虚舟普度墨梅诗)11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 (程颢题淮南寺诗)12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15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 (守安南台静坐诗)17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 (悟新诗)18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 (惠洪诗)19 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修道悟道的诗词
春风吹拂万物生,修道悟道心中明。
静坐冥思琢玉石,悟出真理觉醒情。
道在平凡蕴于身,无欲无求心自宁。
行善积德福自来,人生从此步步轻。
时移世变万物易,修道之人心常静。
慈悲道德常怀抱,无为而治天地清。
修心养性悟道真,远离浮躁路越险。
自律自省心自净,功夫到位道日益。
几经修炼终成道,悟出人生真正意。
道在人间心中存,修道之路自由行。
注:此诗词描述了修道者从平淡的生活中悟出真理,通过行善积德,保持内心平静,保持慈悲道德,最终达到修炼成道的境界。
- 1 -。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高僧悟道诗100首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死心悟新禅师赞六祖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人生人生者,太极也。
太极幼而生阳为火。
火者,神也。
静而生阴为水。
水者,精也。
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两肾之间,为元气之根。
夫吾人未生以前,气禀之清浊,从天所赋,人不得而与焉。
既生以后,人品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
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
中人能自强,与上智不二;中人若自弃,与上愚何殊?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与父母与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后无愧于天地,无忝于天地。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非止在今世之人,亦在后世之人。
一人生来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
真人灵妙通天地,真人清静无尘埃。
真人自古不增减,真人从来莫死生。
但能养得真人就,胜如贫子获万金。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存之者,成圣成贤;去之者,为禽为兽。
是去之时,即变为禽兽,不得死后与来生也。
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
不止谓之行,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矣。
今夫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不变谓之常,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矣。
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于人身之中,则为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也。
五脏也者,生人之大本也,伤此大本,则不能以有生,是故明医治之,必先调和五脏。
发于日用之际,则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
五伦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废此达道,则不可以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伦之理。
而今世人有堕肢体、去人伦以求道者,彼固不知其非也,世人惊以为贵,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鬓老人曰:气禀之清浊从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说得好;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说得尤好。
天地大道无形,天地是个有形底道;天地不言,圣人是个能言底天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未尝不见经书,见经书而能明其理义,与见圣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赋我性,内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见天地而效其清静,与其大道不二。
少有私意,获罪匪轻。
[转]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100首 2012.10.31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15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 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100首展开全文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听琴悟道诗句
以下是关于听琴悟道的诗句:
1. 悟琴如悟道,神闲若无营。
在心不在指,以意非以声。
锵尔风篁韵,泠然天籁鸣。
曲终各一笑,相对无亏成。
2.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3.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通过听琴来领悟人生、自然和道的意境。
如需更多相关诗句,建议查阅古诗集或咨询古诗词专家。
悟道诗十首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悟道诗,供参考:
1.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4.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5.白居易《赋得古莲》:“孤高一点出池塘,水墨清华画不妨。
今日开花真可爱,长风吹落共谁狂。
”
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漾鸟。
何妨吟啸,偕老莫辞其快。
我们今夜,傍水听秋声。
”
7.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8.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9.王勃《滕王阁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0.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为您提供灵感和启示,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悟道
诗的内涵。
悟道诗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
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
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
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联灯会要》卷六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八○八),唐代著名在家禅者。
字道玄。
世称庞居士、庞翁。
湖南衡阳人。
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
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
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
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
遗有《庞居士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法常大师(七五二——八三九),唐代僧。
湖北襄阳人。
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
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
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八五○),唐代僧。
福州闽县人。
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
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
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
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
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
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八九八),唐代僧。
青州(山东益都)人。
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佑禅师,不契,泣涕辞去。
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
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人,世称香严禅师。
六、唐.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禅师语录》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洞山良价(八○七——八六九),唐代曹洞宗之祖。
越州会稽(浙江会稽)人。
于五泄山礼灵默禅师披剃。
曾访沩山灵佑禅师,参“无情说法”公案,不契。
受指示往诣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之义,辞归时,涉水睹影,大悟前旨。
于江西洞山弘扬佛法,门风颇振。
其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
尤以本寂的法系,称作曹山,合称之,即为曹洞宗。
着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等。
七、唐.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八、唐.古灵神赞《五灯会元》卷四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古灵神赞,唐代禅僧。
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遇百丈怀海禅师始开悟得法。
九、唐.灵云志勤《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灵云,唐代僧。
福建长溪人。
嗣法于长庆大安。
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灵云见桃明心”、“灵云桃花悟道”。
十、唐.长沙景岑《景德传灯录》卷十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景岑,唐代禅僧。
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
初住长沙鹿苑寺,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时人称为长沙和尚。
师机锋峻峭,与仰山对话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谓其有如大虫(虎)之暴乱,故诸方称其为“岑大虫”。
諡号“招贤大师”。
十一、唐.无尽藏《增订佛祖道影》卷四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尽藏,为唐代比丘尼。
韶州(广东)曹侯村人。
六祖惠能欲参谒五祖弘忍而途经韶州,听师诵经。
师执经卷问字,六祖则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师极感惊异,乃遍告里中耆宿大德,推崇六祖为有道之士,重建宝林古寺,延请六祖居之,说法弘化。
十二、宋.雪窦重显《碧岩录》卷二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曾虿卒橄赂∧荆固蜗喙步用す辍?p class=mtext> 雪窦重显(九八○——一○五二),宋代云门宗僧。
字隐之。
四川遂宁人。
得法于智门光祚禅师。
住雪窦山资圣寺时,大振云门宗风,为云门宗中兴之祖。
门下弟子有天衣义怀、长芦智福等。
諡号“明觉大师”。
遗有《明觉禅师语录》六卷等行世。
十三、宋.茶陵郁《五灯会元》卷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茶陵郁,宋代禅僧。
不曾游方行脚。
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忽然大悟,而有此悟道诗。
曾为白云守端和尚的得度师。
十四、宋.白云守端《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四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啰哩啰。
守端(一○二五——一○七二),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
湖南衡阳人。
依茶陵郁禅师得度。
于杨岐方会禅师处得悟,承嗣其法。
历住江西承天禅院、圆通崇胜禅院、安徽法华山证道禅院、龙门山干明禅院、兴化禅院、白云山海会禅院等处,弘扬佛法。
遗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行世。
十五、宋.白云守端《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三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处出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从前被眼瞒。
十六、宋.从悦《联灯会要》卷十六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休分体用,莫择精粗。
临机不碍,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
谁得谁失?何亲何疏?拈头作尾,指实为虚。
翻身魔界,转脚邪途,了无逆顺,不犯工夫。
从悦(一○四四——一○九一),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
虔州(江西赣县)人。
宝峰克文禅师的法嗣。
能文善诗,率众勤谨,远近赞仰。
因住于隆兴(江西南昌)兜率院,世称“兜率从悦”。
宋徽宗时,丞相张商英(无尽居士)奏请諡号“真寂禅师”。
有《兜率悦禅师语要》一卷行世。
十七、宋.五祖法演《嘉泰普灯录》卷八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法演(?——一一○四),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
绵州巴西(四川绵阳)人。
初习百法、唯识诸论,后投白云守端禅师,精勤参究,遂廓然彻悟。
初住四面山,后还迁白云山,晚年曾住太平山,更迁蕲州五祖山东禅寺,世称“五祖法演”。
十八、宋.佛果圜悟克勤《嘉泰普灯录》卷十一金鸭香囊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宋代僧。
字无着。
四川崇宁人。
参谒五祖法演,得其印证。
与佛鉴慧懃、佛眼清远齐名,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
政和初年,住夹山灵泉禅院,徽宗敕赐其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
政和末年,奉诏移住金陵蒋山,大振宗风。
后居于金山,高宗赐号“圜悟”,世称“圜悟克勤”。
后归成都昭觉寺。
諡号“真觉禅师”。
曾于夹山的碧岩,集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编成《碧岩录》,世称禅门第一书。
此外,有《圜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行世。
十九、宋.龙门清远《嘉泰普灯录》卷十一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龙门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又称佛眼禅师。
宋代临济杨岐派僧。
四川人。
雨夜读《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拨火大悟,而作此偈。
得法于五祖法演禅师。
曾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后住龙门,道望尤振,学者争集。
有《佛眼清远禅师语录》行世。
二十、宋.怀深慈受《嘉泰普灯录》卷九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着便淆讹。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宋代云门宗僧。
字慈受。
世称慈受禅师。
寿春府(安徽)六安人。
崇宁(一一○二——一一○六)初,谒长芦崇信于嘉禾(浙江嘉兴)资圣寺,并嗣其法。
其后奉敕住于江苏焦山、洛阳慧林寺。
靖康事起,师二度请辞,退居洞庭包山,“退步”偈就是在这段时期的作品。
遗有《慈受深和尚广录》四卷行世。
二一、宋.怀深慈受《慈受怀深禅师广录》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栽盛得秋。
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
二二、宋.性空妙普《嘉泰普灯录》卷十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难妙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妙普(一○七一——一一四二),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
字性空。
汉州人(今四川广汉),嗣法于死心悟心禅师。
追慕船子德诚遗风,结茅于青龙之野,恒吹铁笛以自娱,又善为赋咏,开导人心。
二三、宋.性空妙普《嘉泰普灯录》卷十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省开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
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二四、宋.佛灯守珣《嘉泰普灯录》卷十六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灯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南宋临济杨岐派僧。
浙江人。
得法于太平佛鉴慧懃禅师。
开创浙江何山移忠寺,故又称何山守珣。
二五、宋.无着妙总《嘉泰普灯录》卷十八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都抛却,赢得庄周蝶梦长。
妙总,宋代比丘尼。
丹徒(江苏镇江)人。
当代临济宗大慧宗杲说法,妙总参与盛会,会中宗杲大骂诸方,众人皆惊,惟妙总独喜。
说法毕,妙总叩请道号,宗杲予“无着”之号,并示偈云:“尽道山僧爱骂人,只有无着骂不动。
”一日,正危坐间,忽大悟,宗杲为之印可,于是名闻四方。
二六、宋.石头怀志《嘉泰普灯录》卷七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菴。
石头怀志(一○四○——一一○三),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
浙江金华人。
得法于宝峰克文。
示寂前,以“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示侍僧。
二七、宋.天衣如哲《嘉泰普灯录》卷九瑞岩常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
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
天衣如哲(?——一一六○),宋代云门宗僧。
族里未详。
为长芦净照崇信禅师的法嗣。
二八、南宋.张九成《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三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
张九成,宋钱塘人。
字自韶,自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
绍兴间策进士。
曾至能仁寺从大慧宗杲禅师习禅,后因和金事件,忤逆秦桧,谪居南安。
着有《横浦集》等书。
二九、民国.虚云《虚云和尚法汇》杯子扑落地,声响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虚云(一八四○——一九五九),名古岩,字德清。
湖南湘乡人。
为民国以来,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
十九岁于福建鼓山涌泉寺依常开老人出家,次年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其后四处行脚参访。
五十六岁在江苏高旻寺,因沸水溅手,致使茶杯落,而顿断疑根,彻悟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