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或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2、空气(是、不是)物质,电(是、不是)物质,火(是、不是)物质。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4、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
5、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慢慢变软、熔化变透明了,这时白糖生成新物质,这个过程是变化。
接着白糖冒出气泡颜色逐步加深,最后变成黑褐色的碳状物质,这时白糖生成新物质,这个过程是。
蜡烛燃烧既有变化又有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自身无甜味的的东西——,它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有甜味的。
7、淀粉遇到会变成颜色的新物质。
8、富含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马铃薯)、番薯(红薯)、南瓜、山药、面包、馒头、米饭、面条、蛋糕等9、不含淀粉的食物:白糖、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洋葱、牛肉、鸡肉、鱼肉、虾等10、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觉温度,杯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种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把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燃烧的木条,说明这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反应结束后,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
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空气中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2、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颜色)。
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出现色物质,这个物质是。
同时硫酸铜溶液颜色,这种变化属于。
1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1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等。
15、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它们在、、、、、。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5课《铁生锈了》习题一、判断题1.将生了锈的铁块擦一下,其表面的铁锈又可变回铁了。
()2.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上产生的新物质是铁锈。
()3.铁钉不接触水和酸性物质,放在空气中也容易生锈。
()4.纯铁锈是能被磁铁吸引,但不能导电的。
()5.铁锈的颜色为银白色。
()6.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
()7.铁生锈后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8.把铁钉浸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产生气泡。
()9.买来的新自行车没有生锈,用过一段时间,有些部位会生锈。
()10.铁锈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
()11.铁与铁锈一样都能被磁铁吸引。
()12.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13.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是一样。
()14.从光泽上比较,铁片有金属光泽,而铁锈没有光泽。
()15.通过实验证明,铁锈能够导电。
()16.铁锈是灰白色的,没有光泽,摸上去十分光滑。
()17.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它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8.铁生锈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9.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生锈。
()二、填空题20.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____关系很大。
____________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____________等。
21.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____,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___________,就是铁锈。
22.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会使铁生锈。
23.铁能导电,铁锈____________导电。
24.空气中的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作用,生成的铁锈叫____________。
25.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____变化。
26.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能看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觉的。
3、草履虫是由一具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具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别断生长、生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基本上从一具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定记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青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那个时期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普通少女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
13、怎么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问14、人的一生能够分为那几个时期?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彻底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基本上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同”说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别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别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要紧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要紧去向算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躯体热起来最常用的办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___________。
4.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变化。
5.利用物质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6.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___。
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_____变化。
8.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_______变化。
9.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_____变化。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1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这种气体导致气候变___________,冰川融化。
1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15.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16.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7.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_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________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
4.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________原理制成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________时,发生了剧烈的________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二、判断题。
6.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7.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8.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9.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0.馒头、麦片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会生成新的物质。
()1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有附着物生成,溶液的颜色不变。
()1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4.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15.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选择题。
16.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7.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积土成山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水落石出1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物质科学》(二)专题复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不包括()A.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C.测量的范围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D.观察弹簧的形状2 .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会释放出()。
A.氧气B.水蒸气C.空气D.氢气3 . 下列物体()吸水能力最强。
A.筷子B.木勺C.塑料勺D.铁勺4 . 夏天,人们会在院子里洒水,这样做()。
A.是错的,因为水蒸发时会释放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B.是对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C.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5 . 想要取三滴同样多的液体,我们可以用()来帮忙。
A.滴管B.吸管C.量筒6 . 鼓膜的作用是()。
第 1 页共 20 页A.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并把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B.收集声波7 . 一个矿泉水瓶盖里的水大约是7()。
A.毫升B.升C.厘米8 . 在两把勺子里放水,其中的一把勺子下面放有点燃的蜡烛,哪一把勺子里的水会更快地蒸发?()。
A.下面有蜡烛的更快B.一样快C.没蜡烛的更快9 .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热胀冷缩的这种变化是()。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0 .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大小的工具。
A.运动量B.摩擦力C.力二、填空题11 . 伽利略在他所做的实验中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____________,从而证明____________。
12 . 水蒸气是(______)的水,(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3 . 空气是一种(_____),地球生命离不开它。
它(_____)可感知,没有形状,能(_____)。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车祸导致的后天残疾是()的变异。
3.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之父。
4.形态各异的金鱼使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5.变异一般分为()和()两种形式。
6.我国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新型草莓是科研人员利用()的方法培育出的优良品种。
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它有()性状和()性状之分。
二、判断题1.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来源:Zxx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变异现象。
()3.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
()4.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也是高个的。
()5.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6.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7.有些小麦在水和肥料充足的情况下,植株高大,产量很高,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这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
()8.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子女是单眼皮,这属于环境引起的变异。
()9.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外貌特征也会有所区别。
()10.自然界中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无害的。
()三、选择题1.谚语说“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现象。
A.遗传B.变异C.遗传和变异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B.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C.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3.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姐妹俩,皮肤有黑、白之分;一对正常肤色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引起这两种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依次是()A.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后者是可遗传的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
B.前者是可遗传的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1.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3.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4.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变成热能散发。
5.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6.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7.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8.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9.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10.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11.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说,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12.古人利用钻木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阳燧取火等方法获取火种。
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13.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1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15.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16.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12&&&17.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18.电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有南极和北极,也有指示南北的性质。
19.电磁铁的特性:
(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池的电极方向和线圈的绕制方向有关;(如何改变电磁铁磁极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线圈缠绕防线)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如何加大电磁铁磁力增加电池数量增加线圈匝数)
(3)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有磁性,在断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
20.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通电时产生磁性的特性来工作的。
(1)工作原理: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
(2)工作过程: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力,能够将过重的铁料收集和搬运到指定的地方。
切断电流时,重物就会被放下来。
(3)应用范围:使用十分方便,可以用在废钢铁回收部门、炼钢车间。
21.电可以产生磁,磁可以产生电吗
电能生磁,磁能生电。
例如变压器就是先把电能转化成磁能,然后再把磁能转化成电能。
22.(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
(2)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
(3)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
(4)灯泡能发光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23.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声能、热能、光能、电能等。
24.写出下列活动中能量之间的转化:用手弯折铁丝,铁丝会发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会带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车: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5.电视的声与像和太阳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声: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声能
像: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光能
26.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
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必须开发、使用新能源。
27.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28.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29.目前人类开发了那些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氢能等
30.太阳能的优点: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用范围广泛。
31.我国在冻土区发现可燃冰有何意义
我国在冻土去区发现的可燃冰,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已意识到能源短缺以及因能源的利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33.目前人类已探索发现了可燃冰、煤成气等新能源,这些能源将在21世纪得到广泛应用。
34.2009年9月25日,我国在青藏高原探明存在大规模陆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