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悲鸿油画作品《奴隶与狮》的创作理念及艺术风格
- 格式:pdf
- 大小:191.83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美术鉴赏》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徐悲鸿之作品——《奴隶与狮》姓名:何亚龙学号: 201046910201专业班级:经贸1002班学期: 2011年10月22日浅谈徐悲鸿之作品——《奴隶与狮》摘要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在其仅有的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其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其作品之一《奴隶与狮》运用强烈的对比、入微的细节刻画,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具有多方面价值的油画。
本文就该作品做一些简单的鉴赏。
关键字:徐悲鸿美术画家鉴赏正文:关于《奴隶与狮》这部作品,有一条新闻可以说明其价值之珍贵。
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是“徐悲鸿于1924年创作的油画《奴隶与狮》昨日(2006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388万港元成交,远远超出此前3200万港元的估价,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5388万港元,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通胀严重的时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该作品的价值可见一斑。
在谈这部作品之前,有必要对徐悲鸿大师做一个简介: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一大批美术艺术人才。
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和中国画。
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炼、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做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
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岁时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在故乡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之后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又先后留日法、游西欧,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国画、油画创作。
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专校长。
徐悲鸿个案给我们的启示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不可思议的故事。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更是一位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
徐悲鸿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启示,他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徐悲鸿的执着精神告诉我们,毅力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美术教育方面,徐悲鸿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种执着精神和毅力让徐悲鸿成为一位永远的艺术巨人,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徐悲鸿的创新精神告诉我们,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变革和突破。
徐悲鸿致力于中西合璧的艺术创作,充分吸收各种艺术流派的优秀之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始终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领域,他也倡导学生要不断表现个性,注重原创和创新思维。
这种创新精神让徐悲鸿的艺术作品和教育理念始终充满活力,也给我们启示要秉持创新不止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告诉我们,艺术家应当有责任和担当。
徐悲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创作和教育实践中,他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探索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动荡和战乱的年代,他也积极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组织筹建了重要的美术机构和博物馆,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
这种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让徐悲鸿成为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先驱者和推动者,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艺术家应当有责任和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徐悲鸿的人格魅力告诉我们,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徐悲鸿是一位品德高尚、心怀大爱的艺术家,他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中始终保持着对学生和同行的关怀和支持,他的善良、真诚和豪爽的为人处世之道影响了很多人。
徐悲鸿的绘画风格及其艺术思想一、徐悲鸿的绘画风格被称为画坛"金陵三杰";之一的徐悲鸿,诞生于19世纪。
当时正值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的时期,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徐悲鸿深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
他主张开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即将西方的写实运用到中国画中,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和面貌,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思想。
〔一〕留学期间〔1919~1927年〕:欧洲古典写实主义风格。
徐悲鸿自幼受到了朴素绘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另一方面那么以为人绘画肖像为生。
在传统观念里,肖像最大的要求就是形似。
故而徐悲鸿的绘画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根底,这一点可从其早期绘画作品中的逼真和形似找到印证。
后徐悲鸿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先后到日本、法国求学。
在日本期间,徐悲鸿认识到了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日本绘画已经"渐能脱去拘守积习,而会心于造物";,在比照了日本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之后,徐悲鸿逐步形成了对写实、务实风格画风的欣赏。
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恰逢现代主义流派风行法国,不过徐悲鸿接受的是正规学院派教育,其老师达仰也是一名写实主义画家。
故而,徐悲鸿对欧洲古典写实主义格外推崇。
这一时期的徐悲鸿国画作品较少,油画作品较多,其1923年的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
随后的?持棍老人??箫声??自画像?等作品均获得了法国美术界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徐悲鸿作品是其创作阶段的第一个小顶峰,画作众多,对色块的运用和西方光照明暗的比照,也使得其油画作品得到了完善,已经具备了西方作品的写实技巧。
〔二〕回国后〔1928~1936年〕:中西文化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回国后,徐悲鸿大力主张素描是一切绘画造型的根底,倡导通过西方写实主义改变中国画的现状。
可以说,徐悲鸿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素描技艺的传导者。
不过徐悲鸿的素描和西方素描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虽然徐悲鸿的素描同样注重透视、结构和明暗处理,但他在此根底上增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线为标准的虚实、轻重和顿挫的技巧。
徐悲鸿个案给我们的启示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塑造了自己的独立艺术风格。
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通过徐悲鸿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第一点,坚定信仰和自我价值。
徐悲鸿在艺术道路上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对于他取得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面对困难,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绘画艺术。
这也给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自我价值,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二点,不断创新和涵养艺术感性。
徐悲鸿在艺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他深知自己的绘画艺术需要不断地涵养和提高,才能够变得更加充盈和生动。
他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同时也吸纳了西方绘画的各种技法和理念。
这对于他的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有不断地涵养艺术感性,并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够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点,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
徐悲鸿在艺术道路上具有非常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
他不断阅读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绘画技巧。
他前往欧洲绘画名校留学,学习一些西方绘画的主流思想和技法,同时也和文艺界的知名画家和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不仅使他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提高,也提高了他的文化修养,对其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给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认真学习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迈向成功的道路。
总的来说,徐悲鸿的个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教训。
只有坚定信仰和自我价值,不断创新和涵养艺术感性,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索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在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基于此,本文对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小学艺术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艺术学科的魅力,积极探索艺术知识,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艺术核心素质的发展。
在实际的探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教学环节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艺术的艺术价值,让学生体验美丽的艺术作品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热情创造,创造优秀的艺术作品,建立高效的小学美术教学。
1 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美术的核心素养包括六个基本要素:绘画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理解能力和理解能力。
这六个因素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小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追求。
只有不断提高艺术核心素养,才能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记忆和学习,还需要优秀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每个人创作的作品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艺术的追求。
因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措施2.1 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首要前提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艺术学科魅力的引导下积极学习,促进美术教学的深入推进。
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丰富、优美的艺术作品,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想要汲取力量,从而积极投身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在兴趣中不断学习新的美术知识。
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在新一轮美术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重要话题。
美术核心素养的要点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图像识读作为美术核心素养中的第一条,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
读图时代的到来,也使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与思考的能力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方向。
优秀的图像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但学生的图像识读与思考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
1、运用多种手段,锻炼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图像识读指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感受图像的内涵和意义,识读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肌理和空间特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重点是选择合适的美术素材,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读图、识图,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的形式、价值和意义。
中小学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手法,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生动具体的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
如在学习“光与影”这一课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光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光源的概念,认识到光的多样性,了解影的原理。
如光的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太阳光,还有灯光、激光、月光、烛光等,而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现象。
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思考影产生的条件,如光源、遮挡物、屏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美国总统山雕塑、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并结合雕塑和图像讲述美术作品的色彩、风格、线条、造型等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些美术作品有何文化意义,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如美国总统山雕塑位于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雕塑所处的空间高大开阔,欣赏时视角大,需要仰视。
加上光影作用,所以人们在欣赏雕塑时,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时,随着伟人们的面部色彩的变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雕像神圣、崇高、威严、雄伟的气势,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