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故事
- 格式:ppt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8
长征路上过雪山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1944 年9 月5 日,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 岁。
2.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3. 一袋干粮:一个13 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这些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这些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长征的感人故事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你知道哪些长征感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征的感人故事,希望对你有用!长征的感人故事篇1: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长征的感人故事篇2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故事经典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
下面小编分享3个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1:夹金山的一天舒启兴是一个15岁的砍柴工,在地主家备受折磨。
这一年秋天,红军来到他的家乡——夹金山南麓的宝兴县。
红四方面军在宝兴先后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地方武装和游击队。
舒启兴看他们给穷苦人饭吃,比在地主家呆着强,就偷偷跟着队伍走了。
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转移去康北藏区,舒启兴跟着队伍翻越了夹金山。
他们是在种苞谷的季节翻雪山的。
早上天不亮就开始爬山了,雪山很难翻,他们走得很快,一直走到天黑。
战友们用柏树皮和干竹子扎起火把,砍来竹竿、树枝做成拐杖,用藏民送来的干海椒做御寒食品,饿了只能吃上一口雪。
大家互相鼓励着,搀扶着,艰难地往上爬。
越往上走,路越险,高原反应越大,人也越头晕,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
这时候人已经走到了疲倦的极限,但是谁坐下来,谁就永远起不来。
雪山的天气就像孩子脸,变化无常。
一开始还艳阳高照,突然间就能狂风暴雨,下起冰雹。
战士们第一次碰到冰雹天气时没经验,都把斗笠顶在头上,结果斗笠全被砸得破破烂烂的。
后来就用洗脸盆顶在头上,陶的、铜的,冰雹敲打在上面“叮叮当当”就像音乐。
有时候大家没有来得及准备,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大家只好用手捂着脸走路,冰雹砸在手上,生疼生疼的。
还有好些战士猝不及防,跌倒了,滑下山了,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午后时分,队伍到了山顶。
大家都很累,也很高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过山顶空气稀薄,大家没敢停留就继续往下走了。
傍晚,舒启兴所跟随的连队终于翻过夹金山,抵达小金县。
下山后,连队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突然袭击。
子弹从他的右手手肘射进,又从右肩膀穿出,他旁边的几个战友都牺牲了。
为了养伤,舒启兴被留了下来。
长征中的故事10个_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长征中的故事10个_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长征中的故事1长风,从一个地方走过,吹散年年的传说时间,从每一个心灵流过,刻骨的记忆像一条长河花朵,从一程一程的生命开过,堆积多少光荣与梦想我们,从圣洁的书页之间走过,有一种精神总是念念不忘……序语:陈云曾随红五军团踏上长征路。
1935年6月,他受党委派离开长征队伍,由上海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
《随军西行见闻录》就是陈云在赴苏前的日子里,在上海写下的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
陈云两面写长征的奇妙绝招《随军西行见闻录》是陈云以一个国民党军医的口吻,详细记述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文章。
之所以用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叙述,是陈云在撰写时就考虑到了如何应付国民党军警的盘查,以便将此文顺利带出国境,向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汇报。
因而,文章不仅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口吻来写,而且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廉臣”。
开篇称,作者“廉臣”先生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位军医,服务于国民党军队四年,前年随国民党军五十九师于江西东黄陂之役,被俘于红军。
“被俘之初,自思决无生还之望,但自被押解至红色区域后方之瑞金后,因我系军医,押于赤军卫生部,赤军卫生部贺诚亲自谈话。
当时因赤军中军医甚少,他们要我在赤军医院服务,并称愿照五十九师之月薪且每月还可寄回六十元安家费。
我系被俘之身,何能自主,惟赤军尚有信用,除每月支薪外,即每月之安家费,亦曾得着家母回信按月收到。
自此以后,我几次被遣至石城之赤军预备医院,时而调回瑞金之卫生部。
”“廉臣”先生在这些假托之词后,便描述他作为“军医”,如何为毛泽东同志、朱德治病,其中写道:“这些名闻全国的赤色要人,我初以为凶暴异常,岂知一见之后,大出意外。
毛泽东同志似乎一介书生,常衣灰布学生装,暇时手执唐诗,极善词令。
长征小故事选【十篇】1. 背井离乡的少年背井离乡的少年这是一个关于李阿静的故事,她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为了参加红军长征,她不顾一切地背井离乡,融入了红军队伍,并在长征中展现了坚韧和勇敢的品质。
2. 冰雪中的坚持冰雪中的坚持在长征中,红军面临严寒的冰雪天气,但他们坚定地坚持下去,展现了他们的顽强意志。
这个故事描述了红军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前行,战胜一切困难。
3. 山河无恙,英雄在胸山河无恙,英雄在胸这是一个关于王二小的故事,他在长征途中失去了双腿,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
他坚信山河无恙,英雄在胸,用自己的坚强和乐观影响了身边的人,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4. 生死与共的战友生死与共的战友这个故事讲述了红军战士小明和小红在长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危险的时刻,他们互相扶持,生死与共,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定团结和互助精神。
5. 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群策群力,战胜困难在长征中,红军面临了许多困难和艰险,但他们通过群策群力,发挥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一切困难。
这个故事描述了红军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各种困难的场景。
6. 坚守阵地,守护家园坚守阵地,守护家园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面临着外敌的追击,还要保护当地人民的生活。
这个故事讲述了红军如何坚守阵地,守护家园,保卫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7. 热情如火,传递希望热情如火,传递希望在长征中,红军走过了许多地方,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希望,传递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个故事描述了红军如何用热情和希望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火焰。
8. 战士的坚定战士的坚定信仰这是一个关于红军战士张三的故事,他在长征中面对生死考验时依然保持着坚定的。
他坚信革命事业的伟大和胜利的可能性,成为了红军战士中的榜样。
9. 长征中的爱情故事长征中的爱情故事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小刚和小芳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尽管面对艰难和困苦,他们真挚的感情不断加深,并相互支持和鼓励,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韧性。
10. 长征的胜利者长征的胜利者这个故事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最终取得胜利的场景。
关于长征的著名故事1、湘江之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2、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3、四渡赤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4、巧渡金沙江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
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
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6、突破腊子口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
长征25000里的故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是党和红军在国内外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从1929年10月开始,历经千辛万苦,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行军。
长征的总长度大约是25000里,所以被称为长征25000里。
长征的起因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南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打压。
为了保持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主力转移到陕北,与抗日战争初期的八路军合流,以便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抗战。
长征开始时,红军兵力不足,装备简陋,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使得红军陷入困境。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艰难的战斗、生死考验和党内斗争,但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朝着胜利前进。
在长征途中,红军还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将他们的事业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红军以打土豪、分田地、减租低息等措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提高了红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陕北,红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克服了各种困难。
最终,红军成功到达陕北,与八路军会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长征25000里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牺牲、坚持和胜利的传奇。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
长
征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坚实的根基,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被视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红军长征感人故事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
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
为支援战事,当年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
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精华版)《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红军长征感人故事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XXX,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XXX怕辣,没带辣椒。
XXX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XXX发抖。
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XXX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XXX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XXX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
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
为支援战事,昔时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通俗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
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自动把门板给红军利用所酿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发生在1934 年至1936 年间。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故事的简介:1. 飞夺泸定桥:1935 年5 月25 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 军团第1 师第1 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 2 个旅增援泸定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 军团第1 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9 日16 时,红4 团第 2 连连长廖大珠等22 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
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
2. 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 年11 月27 日至12 月1 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 万多人锐减至3 万余人。
3. 爬雪山:1935 年6 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来到夹金山下。
夹金山海拔4000 多米,一上一下要走70 里路,高山缺氧,积雪终年不化,翻越十分困难。
许多红军战士在翻越雪山的途中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鼓舞着其他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4. 过草地:1935 年8 月,红军开始过草地。
草地的环境十分恶劣,遍布沼泽,天气变幻无常,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许多红军战士因为饥饿、疾病和寒冷而牺牲,但他们仍然坚持前进,最终成功地走出了草地。
这些故事只是长征途中的一部分,长征中还有许多其他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