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邯郸为例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简称“冀”,“冀”为“希望”之意。
河北古为“燕赵”之地,习惯上,“燕赵”也是河北省的别称。
河北是京畿之地,沿海大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有11个设区市、172个县(市)、区。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文物古迹和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在区位、资源、交通、通信、产业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河北省区域经济背景1、区域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中国范围内的国民经济)河北所处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与京津两市共同构成环渤海核心区域,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是拱卫首都的京畿之地和北京联系全国各地的必经之所,也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
近年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大都市的地位不断提升,天津正在崛起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有1.2亿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10%以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省市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河北发挥环京津、环渤海优势,统筹环京津地区、冀东经济区、冀中南地区发展,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河北省交通便捷,由北京通往全国各地的干线铁路和公路,均须经过河北向外辐射。
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五位;铁路营运里程居全国第三位,石太客运专线已经通车,京沪、京石、石武、津秦等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快速施工中。
全省目前拥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秦皇岛山海关机场、邯郸机场、唐山机场四个民用机场,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河北沿海的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大型港口,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河北区域文化与资源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对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特色的区域文化和习俗共同构成了灿烂繁荣的河北文化一.年轻的城市,古老的土地-------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它所辖的区域却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文献记载,还是辉煌璀璨的大量文物,都向世界展示着这块土地上灿烂的历史文化。
早在五万多年前,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已有人类祖先居住在洞穴中渔猎为生;公元前5000年,石家庄平原地区出现多处人类定居点,并掌握了养蚕、制陶和磨制石器、骨器的技术;石家庄一带是商朝贵族奴隶主集中居住地区之一,这里商代的遗迹、文物非常丰富,几乎遍布各县(市)区,其中以藁城台西和正定新城铺遗址最为著名;考古证明,石家庄一带是中国最早冶炼青铜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可以确认的世界冶铁业的发祥地,还是中国蚕桑丝织业的发祥地之一,当时这里的冶金、制陶、酿酒、纺织、医疗技术居世界前列……总之,石家庄可以说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扎根于古老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珍贵的文物,凝汇成石家庄历史文化的不朽篇章。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永远的丰碑也许是因为那抹保家卫国的硝烟消散太久了,当年鼓舞人心的英雄精神早已躲进了图书馆成了发黄的史料。
它是对战争的一种纪念,是和平必须付出的代价。
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1954年8月1日正式开放。
园内安葬着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00多名团级以上干部和英模人物,此外,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爱德华作为全世界敬仰的国际主义战士。
(二)“西柏坡精神”-------永远闪耀中国位于平山县境内,距石家庄市80公里,是一个松柏苍翠,风光秀美的小山村。
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宣传教育材料16字: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
一、践行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的意义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邯郸实力活力竞争力,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市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及时提出了“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的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
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的提出,既是对邯郸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新时期邯郸人民精神需求的准确把握。
在全市大力弘扬和培树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人文修养,塑造和展示新时期邯郸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提升邯郸文化软实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和谐邯郸,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传统意义上是指欧洲复兴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宗教蒙昧与禁欲主义,追求人的解放和张扬人的个性的精神,是与中世纪神本文化相对立的人本主义思想。
今天所讲的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人性的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它重视人的价值、个性、需要和人的发展,倡导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对人的关爱,强调人的精神品质的提升。
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是该地区文化积淀、道德素养、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该地区人们品格修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文精神,能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邯郸人的品格修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对于推动邯郸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邯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的提出是推动邯郸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发展目的和发展主体意义上说,弘扬和培树新时期人文精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邯郸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更高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发展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地域文化的界走一以燕赵文化为例地域文化的界定一一以燕赵文化为例一、地域的界定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
燕赵区域不能仅仅依据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来划分,一是因为战国时期在燕、赵两国中间还有另外一个大国中山国存在,二是因为燕、赵两国自己的疆界也常因战争的胜负而变化不定。
以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赵成侯二十五年,燕文侯十二年)为准,燕国境内的城邑有武阳,即燕下都,在今河北易县南;造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涿,在今河北涿县;武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桑丘,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曲逆,在今河北完县东;阳城,在今河北望都县东;武垣,在今河北河间县西南;阿,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易,在今河北雄县西北;高阳,在今河北高阳县东;鄭,在今河北任丘县北;渔阳,在今北京怀柔县东;方城,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临乐,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徐州,又称平舒,在今河北大城县;无终,在今河北商县等。
稍后到燕昭王时,燕国强盛,在乐毅伐齐的第二年,燕将秦开又北攻东胡,拓地千余里,新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此时燕国的疆界除覆盖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外,还延伸到了山东北部、山西北部、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部以及朝鲜半岛等广大地区。
赵国境内的城邑有: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市;代,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安阳,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汾门,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观津,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南;河间,在今河北献县东南;武城,在今河北故城县南;巨鹿,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柏人,在今河北柏乡县西南;元城,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沙丘,在今河北巨鹿县南等。
稍后到赵武灵王时赵国强盛,北伐燕、代,灭中山,西北伐林胡、楼烦,新置云中、雁门、代郡,也拓境千余里。
疆域除覆盖今河北西部、西南部外,还延伸到了山西北部、陕西东北角和内蒙古河套地区。
与此同时,中山国境内的城邑也有:中人城,初期都城,在今河北唐县西;顾,中期都城,在今河北定县;灵寿,后期都城,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房子,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高[5,在今河北高邑县东;扶柳,在今河北冀县西北;石邑,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肥,在今河北襄城县西;封龙,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元氏,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昌城,在今河北束鹿县南;宋子,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下曲阳,在今河北晋县西;昔阳,在今河北晋县西北;九门,在今河北冀城县西北;东垣,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宜安,在今河北囊城县南;宁葭,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井胫塞,在今河北井l⅛县北;番吾,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南;权,在今河北正定县北;南行唐,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曲阳,在今河北曲阳县;左人,在今河北唐县西等。
邯郸广府古城1.1村落选址1.1.11)广府古城简介广府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20公里处,西南距离邯郸市区15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始筑于隋末,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中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城东的弘济桥用石块砌成,号称赵州桥的“姊妹桥”,被称为十大名桥之一。
因明清时期曾为冀南三府之一的广平府治所,故称为“广府”。
广府古城由于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所以,被称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
因此,广府古城这个名字开始流传。
广府古城记载于春秋,城池形成于魏晋,战国时期为赵国毛遂封地。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
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治所。
2)历史发展简介广府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美的北方水乡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堪称是我国独一无二的集古韵、水脉、太极魂于一体的古城、水城、太极城。
广府古城记载于春秋,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春秋左氏传》:“宣公十五年,六月癸卯,晋旬林父败赤狄于曲梁。
”曲梁便是如今的广府,所以广府城也叫曲梁城。
早在春秋至魏晋时期,已有城池规模。
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曾在此建都,为历代郡、府、州、县治所。
唐代以前为土城,周长6里240步。
元朝侍郎王伟做郡守时,将土城周长增为9里13步(4522米)。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陈俎调集9县民工,历时13年将土城改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城墙周长约4.5公里。
城垣上建有4座角楼,建垛口1752处,四门上建有城楼。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崔大德为防水患和战事,增修四瓮城。
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街巷纵横,有4大街、8小街,72道小拐弯,现仍存原貌。
古城内外历史文物及遗存众多,有广府古城和弘济桥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太和堂药店、毛遂墓、藏兵洞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
当代音乐2016年1月号MODERN MUSIC论地方文化进课堂的必要性以邯郸地区为例武 擎 吴晓玲[摘 要]地方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下长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它体现了特定区域的生态㊁民俗㊁传统及习惯等,地方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方资源,挖掘㊁吸收㊁传承地方文化,是学校课程改革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以邯郸地区文化为例,通过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邯郸市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教学现状,探讨地方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㊂[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课堂;邯郸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42-02[收稿日期]2015-11-23[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31312)㊂[作者简介]武 擎(1980- ),女,河北邯郸人,硕士,邯郸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吴晓玲(1978- ),女,吉林双辽人,硕士,邯郸学院艺术学院讲师㊂(邯郸056021)地方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长期受到多方因素(如历史㊁地理㊁文化等)影响,进而形成特有的当地文化,它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的传统地理及人文风貌,是当地人民集体创造出来的宝贵物质及精神财富㊂它既包括凝聚文化精神的载体,如地方特色建筑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方言㊁地方戏剧等),也涵盖了地方性的人文心态㊁思维方式㊁风俗习惯等㊂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方的优秀文化,并将其引入地方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对地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㊂然而,针对邯郸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教学情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了诸多问题㊂此次调查对象为邯郸市的400名学生及100余位教师(分别来自邯郸市6所小学㊁4所初中㊁4所高中及3所高校),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㊂调查问卷涉及邯郸的成语典故㊁近现代革命历史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20个问题,所设问题难度依据不同调查对象而各有差异㊂从问卷的完成情况看,教师及高校学生较为良好,准确率分别为93%及82%,另外,高中生完成的准确率为75%;初中生为76%,小学生为63%㊂另外,通过访谈,笔者发现,许多初㊁高中生对成语理解也仅限于其字面含义,对其背后的典故却知之甚少;对邯郸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戏曲等传统音乐并不感兴趣㊂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邯郸地方文化在学校范围内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文化教育还仍待提升㊂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㊂ 校外课程教学资源之中,丰富的地方传统文化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它得天独厚,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鲜活的教育素材,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并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㊂所以立足于地方,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及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十分必要的㊂一㊁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是该地方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财富,对于该地区的生产力㊁政治发展都有推动力量㊂而地方传统文化的流传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的,尤其是面对当今中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信息资源及其丰富,地方传统文化很容易在文化的洪流中忽视,如何延续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地方性传统文化已出现断档或濒临消亡,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方戏曲,情况不容乐观㊂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之一,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开发更多直接有效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请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或相关部门专家进入学校课堂,为学生面对面展示或讲解邯郸地方传统文化,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微薄之力㊂二㊁丰富教学资源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大部分仍沿袭我国的基础教育统一规定,虽然在教材的选择上各地区不尽相同,但在内容的24选择上仍然具有较强的共性,宏观的理论较多,能够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实例则甚少,所以往往出现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的理解仅限于课本中的文字记录,只是理论性地了解,泛泛而谈,并不能更深入的体会或体验到,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把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有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资源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㊂三㊁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质教育部印发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进入教材和课堂,分小学㊁初中㊁高中㊁大学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㊂ 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素质教育资源,如在邯郸地区:成语典故及广府的太极等文化,均承载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思想精髓,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自身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㊂在地方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固然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但由于缺乏对当地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及有效地渗透,有时对其认识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㊂所以,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较为系统㊁全面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㊂综上所述,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以邯郸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为例,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在把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也丰富了学校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课程改革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㊂[参考文献][1]周 雷.浅谈 本土艺术 走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的必要性 以河南省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2]杨国平.安阳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01).[3]欧阳琦.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4]曹毓民.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0(06).[5]白云霜,王春光.保定地方文化进课堂研究 以中学文科教学为例[J].才智,2014(25).[6]房 婷.渗透苏州地方文化激活初中化学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7]吴克燕.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探析 以保定地方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8]王 迪.论地方课程开发的文化意义 以长阳南曲进课堂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5(10).(责任编辑:魏琳琳)著名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㊁联合国青年艺术大使元杰赴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举办讲座2015年11月30日下午,著名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㊁联合国青年艺术大使元杰应邀赴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举办了题为 什么是古典音乐 的学术讲座㊂讲座由音乐学系张玎苑副教授主持㊂青年钢琴演奏家元杰毕业于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传奇钢琴大师凡㊃克莱本曾评价他为 拥有辉煌的技术㊁多变的声音和敏感的内心 ㊂元杰在三十多个国家㊁一百五十多个城市举办过独奏音乐会,并多次与世界知名交响乐团有过合作,反响强烈㊂他曾揽获各类国内及国际钢琴比赛奖项,并在国内数所大学艺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㊂当谈到古典音乐的特点时,元杰深入浅出地将其概括为四点,即叙事性㊁纯粹性㊁意境性和画面性㊂他以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姑娘“套曲中的‘小溪催眠曲“㊁肖邦的‘葬礼进行曲“㊁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等非常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为例,一边示范演奏,一边阐释作品特点,着重提到了古典钢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叙事能力㊂讲座中,元杰诙谐的语言风格㊁杰出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演奏水平让同学们深深地折服,现场掌声跌宕起伏㊂34武 擎 吴晓玲:论地方文化进课堂的必要性 以邯郸地区为例。
《邯郸文化脉系》丛书之《红色文化》邯郸的红色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它是邯郸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的一种历史文化。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的积极加入和英勇斗争,是这一历史时期内红色文化的主题。
韩国、朝鲜、美国、印度等国际主义战士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增加了邯郸红色文化的悲壮色彩。
这种文化承载着邯郸现代革命的血与火的历史,反映着邯郸现代革命的峥嵘岁月,是邯郸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
一、抗日战争时期血铸丰碑冀南革命之兴起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是华北的南大门。
她北望京畿,南眺黄河,西依太行,东据平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危机四伏烽火连绵的‚四战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南北呼应东西交汇的‚四达之城‛。
邯郸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大名七师、永年十三中等革命知识份子聚集的地方传播,为中共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1年,磁县知识青年王子青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磁县的张学孔、张兆丰,大名的郭隆真、冯品毅等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2月,邯郸第一个党小组在磁县成立;1925年,王子青在磁县西小屋建立了邯郸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磁县特别支部(隶属于中共北方区委);1926年,邯郸第一个中共县委——磁县执行委员会(隶属于中共北方区委)成立。
与此同时,中共大名特别支部、中共大名县执委会也于1926年、1927年相继成立,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影响和领导下,六河沟煤矿、峰峰煤矿、彭城小车社等产业工人登上政治舞台,与军阀政府和买办资本进行斗争,农民运动时有发生。
土地革命时期,大名、磁县、邯郸等14县党组织隶属于中共直南特委(1930年在磁县成立),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壮大了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