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性别歧视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14.89 KB
- 文档页数:2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性别歧视是指一种基于性别的不公平待遇或偏见,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也在英语语言中有所体现。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代词使用:在英语中,有一些代词是具有性别的,如he(他)和she(她),这种用法暗示了男性在某些场合或属性上的优越性,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语言上的区分反映了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认知和期待。
3. 夸张的男性标准:在英语语言中,一些词汇和短语经常用来描述男性特质,如strong(强壮的)、brave(勇敢的)、tough(坚强的)等。
这些词汇传递出一种对于男性刻板形象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这些特质上的不足。
这些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反映了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语言中,男性通常被认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文化内涵凸显出男性主导和女性从属的性别角色定位,使得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得以存在和流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开始努力消除这种现象。
在英语语言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性别歧视的倡议和变革。
有些人开始使用gender-neutral(中性)代词,如they(他们)替代he或she,以求达到性别中立的表达。
也有人提倡使用gender-inclusive(包容性别)的职位称谓,如actor代替actor和actress,以避免性别差异。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通过倡导性别平等和消除歧视,我们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正,使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试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这种歧视在英语中表现
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语言的用法、发音、文化传统等方面。
首先,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表现在语言用法上。
例如,男性职业往往被用于普通的代词
和名词,而女性职业则通常需要添加一个附加词来强调性别。
例如,“男”医生通常被简
称为“医生”,而“女”医生则几乎总是要被称为“女医生”,这种方式给人造成了一种
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的感觉。
其次,在英语的发音上,也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例如,由于英语中很多单词和短语含
有“he”或“she”的音素,因此听到相应的词汇时,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与相应的性
别联系起来,并且这种联系体现在听到这些词汇的发音上。
这种现象可能会使得某些女性
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感到不被尊重或排挤。
此外,英语中的文化传统也会导致性别歧视的现象。
例如,在英语文学、广告、媒体
等方面,男性往往被描绘成活跃、自信、强壮、有责任心的形象,而女性则被描绘为柔弱、依赖、感性和家庭主妇的形象。
这种文化传播对于英语语言中产生性别差异和歧视问题起
到了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英语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而这种现象并不能轻易地被消除。
我们需
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教育,以让人们认识到性别歧视的重要性,并努力通过教育和文化
的手段来消除这种歧视。
只有在这样的努力下,英语这样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才会逐渐拥有
更加平等和包容的语言环境。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使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然而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性别歧视指的是对于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和态度,这种现象常常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结构的限制造成的。
在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体现在以下方面:1. 性别代词的使用:在英语语言中,男性代词 "he" 和 "him" 往往被用来泛指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在以前的时代,这种用法更为普遍。
这种用法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和权益,是一种明显的性别歧视。
2. 职业称呼的不平等:在英语语言中,很多职业称呼都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例如,"policemen"、"firemen" 等职业名称中均以男性为代表,忽视了女性在这些职业中的存在和贡献。
3. 词汇清单的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对于男性和女性常常有不同的词汇清单。
例如,"girly"、 "bitch" 等词语常常被用来指代女性,而这些词语却不适用于男性,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对女性的歧视。
以上仅是英语语言中某些性别歧视的体现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了一个广泛的文化问题,即对于性别不平等的认知和态度。
性别歧视不仅局限于语言使用中,也存在于社会结构与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女性的发展与权益,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女权主义理念,倡导公平、平等、包容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对性别平等的意识。
此外,还需要推广性别中立的语言规范,并倡导人们尊重和关注他人的感受。
只有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方法。
通俗地说,将“地道的原文”转换为“地道的译文”是一个归化过程。
但归化也有分寸和度的问题,不能推向极端;为了充分达到原文的“风味”,在“归化”的同时,还允许适度的“异化”,即,译者可以从外国作品中吸收一些新的词汇和表现方法,特别是原文中带有异国情调的概念以保持译作的民族色彩。
用茅盾的话说,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归化和异化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两者各有其优势性,亦各有其问题。
两种原则和方法服务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适用于不同译者的意图和不同性质的文体。
两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没有一种译文是完全归化或完全异化的,正如没有完全直译或意译的译文。
不管翻译怎么发展,归化和异化将永远同时并存,缺一都不成其为翻译。
鲁迅说得好“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面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持原文的“丰姿”,即归化与异化统一,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其度”。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还会遇到许多矛盾,如:译文应展现译者的风格还是作者的风格;译者应忠实于作者还是忠实于读者等等。
首先译者的职责是忠实于作者,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风味,译文同时也应当展现作者的风格。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凭个人喜好,也不能凭主观臆断,要扎扎实实地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译本从中找到规律。
老舍曾说“如译文不能做到保持原著风格,起码译笔应有译者的风格,读起来有文学味道,使人欣喜”。
["]翻译操作是一个频繁的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翻译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矛盾重重。
在具体的情况下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和技巧,译者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和谐地处理矛盾双方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能机械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寻求一种以协调、平衡为基础的解决办法。
五、结束语作为新一代翻译研究者,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的译论研究史,研究有影响的译家、译作以及种种译论见解。
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积极继承传统译论中的优秀成果,同时也应辩证地分析译论中重此轻彼或顾此失彼的、走极端的不良现象,要坚持辩证法,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在语言中出现的对特定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这种现象在很多语言中存在,包括英语。
本文将探讨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表现在多个方面。
英语中存在着对男性的优先性和女性的次等性的表达方式。
在一些职业名称中,男性的职业名称通常被认为是中性的,而女性的职业名称则需要在原词后面加上“女”字来表示。
“doctor”(医生)是一个中性词,而“woman doctor”(女医生)则是一个被称为“双重标准”的表达方式,暗示了女性医生的特异性。
英语中存在着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的词汇和短语。
“bitch”(母狗)被用来对女性进行侮辱和贬低,而同样含有贬义的词汇对男性并没有相应的表达。
“tomboy”(男孩儿气的女孩)则是用来形容女孩子“像个男孩子一样”行为的词汇,暗示女孩子应该具备特定的女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英语中还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刻板印象的表达方式。
男性常常被形容为强壮、果断和坚决,而女性则常常被形容为柔弱、善良和体贴。
这种对性别特质的强制性的刻画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也对性别平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种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背后反映了英语文化中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对男性和女性所期望扮演角色的定式化。
英语文化中普遍认为男性具备更多权威和权力,女性则被期望扮演从属的角色。
这种观念源自历史上的性别不平等和男性至上主义。
而这种文化内涵对性别平等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语言性别歧视的存在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差别和不平等,使得女性在职业发展、政治参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种歧视也对男性带来压力,要求他们符合社会对男性的期望。
为了消除语言性别歧视,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意识,教育人们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同性别。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词汇和短语,消除对特定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我们也可以借助媒体和文化活动来宣传性别平等的价值观。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及其文化内涵对性别平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们思维、认知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着一些性别偏见和歧视观念,即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这种性别歧视现象存在于许多语言中,包括英语。
本文将就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展开讨论,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 使用委婉语言:英语中存在一些通过使用委婉语言来描述女性的习惯,这表现出一种道德或文化的偏见。
男性通常被称为“先生”(mister),而女性通常被称为“夫人”(madam)或“小姐”(miss)。
这种称谓的使用可能暗示女性的婚姻状况或者对她们的不同程度的尊重。
3. 谓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在英语中,谓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性别歧视。
通常认为,“男性”或“男人”是默认的普遍类别,而女性只是一个特殊的类别。
“他是医生”(he is a doctor)和“她是女医生”(she is a female doctor)之间的语言表达差异就显示了男性职业的普遍化和女性职业的特殊性。
二、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文化内涵1. 社会角色分工和性别身份认同: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社会角色分工和性别身份认同的文化观念。
在许多文化中,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特权,被视为更加独立和有决策权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多地被赋予传统的照顾和家庭角色。
这种文化观念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造成了对女性的歧视。
2. 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意识形态: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归因于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认为男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上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而女性则处于被支配和被动的地位。
男性的词汇和语法更容易成为普遍及中性词汇和语法。
3. 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也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有关。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女性则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生活中。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性别歧视是指因性别而对个人进行不公平的区分或不公平的对待。
而言语则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语言中也存在着对性别的歧视。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自然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语法和语言结构上的问题,更涉及到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形态。
本文将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名词性别和代词使用。
首先是名词性别,英语中的很多名词是有性别区分的,例如“steward”和“stewardess”、“policeman”和“policewoman”等。
这种名词的性别区分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性别角色划分,强调了男女在特定职业或特定角色中的不同地位。
其次是代词使用,英语中的代词“he”和“she”也是性别化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he”常常被用作中性代词,而“she”则被特指为女性。
这种代词的使用也暗含了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定位,对女性的忽视和边缘化。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体现在一些固定搭配和习语中。
“man of the house”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搭配,这种搭配强调了男性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而对女性的忽视和边缘化。
在英语中还存在着很多以男性为代表的习语,例如“the man in the street”、“a man's job”等,这些习语实际上也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除了语言结构和固定搭配,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还体现在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形态上。
英语国家的文化中,男性往往被视为坚强、有能力,而女性则被视为柔弱、需要保护,这种观念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相比之下,许多其他语言中并没有这种性别划分,或者性别划分并没有那么明显。
这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仅限于英语国家,而是对整个世界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划分产生了影响。
解决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首先需要从语言结构上加以改变。
可以采取使用中性化的名词来替代性别化的名词,例如用“flight attendant”来替代“stewardess”,用“police officer”来替代“policeman/policewoman”。
试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 引言1.1 性别歧视的定义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或性别认同而产生的不公平对待或偏见。
这种不平等对待通常是由社会、文化或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导致对特定性别的人或群体进行歧视、排斥或限制他们的权利和机会。
性别歧视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自由,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在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在英语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中。
一些特定的职业名称在英语中被默认为男性或女性,导致了对不同性别从事特定职业的偏见。
一些动词和形容词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见,如将男性与积极、有力或有能力联系在一起,而将女性与消极、软弱或无能联系在一起。
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地位,也对整个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公正构成了挑战。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认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这种现象,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1.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pervasive issue that reflects and perpetuates societal gender biases. From the way we address individuals to the words we use to describegender roles, language plays a powerful role in reinforcing stereotypes and inequalities between men and women.2. 正文2.1 语言中的性别偏见语言中的性别偏见是指对不同性别的人在语言使用中存在偏向或偏见。
这种偏见可能体现在词汇选择、句法结构、语气和声调等方面。
在英语语言中,常见的性别偏见表现包括对男性视为默认或普遍代表,而女性则被视为特例或次要代表。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英语性别歧视探析
葛 红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人们已注意到语言中所存在的性别差异。
语言学家杰斯帕森在《英语的结构与发展》一书中最早研究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研究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男性与女性,即语言的性别歧视(Sexism in language)。
二、研究男性和女性讲话时所采用的言语差异。
本文试就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概括和探讨。
一、女性词语是“有标记的”
例如Ms.,Mrs.,Miss.这一组对女性称呼的词。
一个已婚女人传统上一直用Mrs.与未婚女子Miss.相区别。
男人不管结婚与否,天经地义只用一种称呼。
阴性后缀也使一些词带上“标记”。
英语构词法中,许多阴性名词是以“阳性名词为词根,加上阴性后缀构成的。
例如:actor与actress;bus conductor与bus conductoress;heir与heiress;author与authoress;hero 与heroine;host与hostess;waiter与waitress.
-ess和-ette等阴性后缀有时甚至是降低身份的。
在governor和governess一组词中,governor一词可指一个国家,一个省和一所监狱的长官,而governess则只作“家庭女教师”解。
“男主外”,其权利可大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女主内”其权利只限于一个家庭。
后缀ette不仅表示阴性,而且,还表示“小”和“轻蔑”的意思。
如caravanette“小商队”;maisonette“小住宅”。
drum majorette“军乐队女指挥”,与drum major相比,后者显然比前者“神气”。
二、性别歧视在语义上的体现
11在英语中,专指女性的贬义词要比专指男性的贬义词多得多。
英语中有不少专指男性和女性的成对词,如queen-king,mistress-master,madam-mister,spinster-bachelor,widow-widower等等。
按理,这些成对词应具有同样的内涵与功能。
但遗憾
的是,只有专指女性的词汇带上了贬义色彩。
如queen,mistress,madam都具有一层涉及性爱方面的贬义内涵:queen,指男性同性恋者,mistress是情妇,而madam具有鸨母的意思。
但与它们相应的男性词汇king,master和mister却都没有这层意思。
后两个例词虽然没有涉及性方面的贬义涵义,但却同样具有文化习俗上的贬义内涵:同样是指单身,讲bachelort时,暗示未婚男人的自由,快乐和冒险,而讲spinster时,意味着老处女的年老,孤独和无聊。
在讲widow时,可以说“she is Fred’s widow.”,却不能说“He is Sally’s widower.”(Ward haugh,1986)。
21在英语中,借用大量的动物名字来隐喻女性。
而且,即使用同一动物名字,对男女不同性别也会赋予不同含义。
当人们骂一个妇人为pig或dog时,其中就隐含着对她的侮辱,即骂她不性感,不吸引人,但骂一个男人是pig或dog时,却不含任何这方面的贬义(Wolfson,1989).与此同时,在选择哪类动物名称作隐喻时也带有强烈的性别歧视现象。
与男性联义的词只能是tiger,bear,lion,等强类动物。
而与女性联义的词,要么是chick,bird,kitten,因为她们年轻、漂亮、温柔和可爱;要么是cow,pig,dog,因为她们老了、丑了,不性感了。
总之,不管哪一类,都与性分不开,而且都以男人的目光,即女性对男性的吸引力为标准。
31女性词语的贬义现象还表现在一些女性词语男用时被贬的例子中。
如lovely一词用于修饰女性时为褒义。
但用来修饰男性时,就具有了贬义内
611
涵,是对男性的一种看轻或侮辱。
反过来,handsome 通常用来修饰男性,但用来修饰女性时,同样保持着褒义内含。
这一点几乎成了规律:凡是女性词汇,一旦用来指男性,差不多总是隐含着一种贬义,而反之却不成事实。
例如,当人们说“she’s a good man to have on the team.”是对女性she的一种恭维;说“She’s a bachelor girl.”也不含任何贬义;但如果叫一个男性为spinster就暗指他是一个神经质的拘谨的人,即没有男人气的怪男人。
以上种种,都是英语中一些与女性有关的词汇在语义上贬义化的现象,了解和掌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性别歧视在恭维语中的体现
恭维在英语中是一大学问。
在美国,不管是出门上班还是参加派对或访友,甚至去超市,你都会碰上恭维这一问题。
从频率看,男女不同性别中,女性不容置疑地比男性更频繁地充当被恭维对象。
从内容看,对女性的恭维最多的是围绕着外表,面对男性的恭维则多集中于行为成就。
因为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期盼或要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对外表的要求。
因此,她们的服饰、发型、精神状态等就成了人们注意和恭维的内容。
不管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高低,只要你是女性,你就会受到人们,或者说,是社会观念,对你在这方面的期盼。
通常,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男性,一般很少会听到人们对他的恭维。
因为恭维被西方社会认为是上级或地位较高的人用来判断,引导和鼓励下属的行为。
女性被整个社会视作是从属于男性的,理所当然地被当作了恭维对象。
所以,如果一个老板对他的女秘书说:“Y ou look so pretty when you smile.Y ou should do it more often.”这并不是老板对秘书工作提出的要求,而是典型的上级对下属的恭维,是用以建立和强化老板与下属之间的稳固关系的,做秘书的大可不必把它当回事。
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恭维中存在着强烈的性别意识,而这种性别意识是与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紧密相连的。
四、性别歧视在俗语中的体现
中国有句古谚语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非常巧合,英国人也如是说:“Long hair and short wit.”这方面的英谚几乎遍及歧视女性的各个方面。
(1)Frailty,the name is woman.
(2)Words are women,deeds are men.
(3)Where there are women and geese,there wants no noise.
(4)Woman is made to weep.
(5)Women are the snares of Satan.
其中句(1)出自莎士比亚的名剧《Hamlet》。
莎翁借剧中人物之口喊出了“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句(2)意为“女人动口,男人动手。
”句(3)译成“又有女人又有鹅,耳朵都能被吵破。
”句(4)是一句古老的英谚“女人生来好哭”。
句(5)说“女人是撒旦设下的陷阱”。
以上例子,都是性别歧视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在俗谚中的体现。
随着东西方妇女社会地位的全面提高,这种歧视性谚语正在逐步失去其使用场合。
五、应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
由于近几十年来的妇女解放运动,特别是60—7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取得的长足进展,表现在语言中的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人们设法消除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11用新的中性词来代替原来的阳性词
新词 原词
humankind mankind
chairperson,chairpresident chairman
astronaut spaceman
snow sculpture snowman
utility tunnel manhole
mariner seaman
supervisor foreman
21采用与原阳性相对应的阴性词
阴性词 阳性词
businesswoman businessman
horsewoman horseman
postwoman postman
policewoman policeman
结束语:
上述讨论仅仅是当前社会语言学领域中有关语言和性别的研究中较突出的例子,有关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
作为外语教师,我们没有权利强迫学生接受英语中所反映的对男性与女性的看法,或者改变英美人自己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准则。
但我们有责任告诉学生所学语言的真实含义,使之懂得该语言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以及我们汉语和外语的文化差异。
(作者: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讲师)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