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集成逻辑门
- 格式:ppt
- 大小:698.50 KB
- 文档页数:38
集成逻辑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集成逻辑门实验目的:1. 理解集成逻辑门的组成原理;2. 熟练掌握集成逻辑门的电路连接及测试方法;3. 了解不同类型逻辑门电路的特点。
实验器材:1. 集成电路芯片;2. 逻辑门实验板;3. 电流表;4. 电压表;5. 示波器。
实验原理:集成逻辑门是将多个逻辑门电路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芯片的技术。
通过集成逻辑门,可以使整个电路的复杂度大大降低,提高集成度,降低功耗。
集成逻辑门具有高速运算、低功耗、可靠性高、自动形成电路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将芯片插入逻辑门实验板中,保证芯片的引脚与实验板的导线连接正确。
2. 插入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
3. 根据不同类型的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等),连接不同的电路。
4. 接通电源,进行电路测试。
使用示波器检查输出波形是否符合预期。
5. 根据实验结果,对芯片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注意引脚的标号,防止连接错误。
2. 在插拔芯片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芯片。
3. 在进行电路测试时,要小心操作示波器,以免触电或误操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集成逻辑门的优点,比如运算速度快、功耗低、容易组装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逻辑门电路,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应用它们。
结论:本次实验让我们对集成逻辑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电路连接和测试的方法。
集成逻辑门在数字电路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子技术。
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是组成各种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读者了解集成逻辑门的基本结构,理解各种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逻辑门的外部特性及主要参数,掌握不同逻辑门之间的接口电路,以便于正确使用逻辑门电路。
第一节 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一、基本知识(一) TTL 与非门 1.结构特点TTL 与非门电路结构,由输入极、中间极和输出级三部分组成。
输入级采用多发射极晶体管,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与的逻辑功能。
输出级采用推拉式输出结构(也称图腾柱结构),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
2.TTL 与非门的电路特性及主要参数 (1)电压传输特性与非门电压传输特性是指TTL 与非门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曲线,即U O=f (U I )。
(2)输入特性当输入端为低电平U IL 时,与非门对信号源呈现灌电流负载,1ILbe1CC IL R U U U I −−−=称为输入低电平电流,通常I IL =-1~1.4mA 。
当输入端为高电平U IH 时,与非门对信号源呈现拉电流负载,通常I IH ≤50μA 称为输入高电平电流。
(3)输入负载特性实际应用中,往往遇到在与非门输入端与地或信号源之间接入电阻的情况。
若U i ≤U OFF ,则电阻的接入相当于该输入端输入低电平,此时的电阻称为关门电阻,记为R OFF 。
若U i ≥U ON ,则电阻的接入相当于该输入端输入高电平,此时的电阻称为开门电阻,记为R ON 。
通常R OFF ≤0.7K Ω,R ON ≥2K Ω。
(4)输出特性反映与非门带载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扇出系数N O 是指在灌电流(输出低电平)状态下驱动同类门的个数IL OLmax O /I I N =其中OLmax I 为最大允许灌电流,I IL 是一个负载门灌入本级的电流(≈1.4mA )。
N O 越大,说明门的负载能力越强。
(5)传输延迟时间传输延迟时间表明与非门开关速度的重要参数。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集成逻辑门电路第一章:集成逻辑门电路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能够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1.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概念和分类。
2.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概念、分类、原理和特性。
2. 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对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集成逻辑门电路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集成逻辑门电路原理和特性的掌握。
3. 组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集成逻辑门电路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与门(AND Gate)教学目标:1. 理解与门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与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
3. 能够分析与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1. 与门的概念和功能。
2. 与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
3. 与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与门的概念和功能。
2. 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分析与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对与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与门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与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的掌握。
3. 组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与门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或门(OR Gate)教学目标:1. 理解或门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或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
3. 能够分析或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1. 或门的概念和功能。
2. 或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
3. 或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或门的概念和功能。
2. 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分析或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第二章逻辑代数与逻辑门电路基本要求:理解“与”逻辑及“与”门、“或”逻辑及“或”门、“非”逻辑及“非”门;理解正、负逻辑的概念,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基本规则和常用公式;理解复合逻辑的概念;了解集成门电路的分类;理解TTL、MOS门电路;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掌握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逻辑代数、集成逻辑门电路和逻辑函数化简。
逻辑代数是数字电路的理论基础,是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中要用到的基本工具;集成逻辑门电路是组成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逻辑函数化简是逻辑电路分析的基础。
本章重点:基本逻辑门电路和功能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及常用公式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本章难点:基本定律、公式及化简法的正确与准确一、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在逻辑代数中的变量称逻辑变量,用字母A、B、C……来表示。
逻辑变量只能有两种取值:真和假。
常把真记作“1”,假记作“0”。
这里的“1”和“0”并不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是表示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
在逻辑问题的研究中,涉及到问题产生的条件和结果。
表示条件的逻辑变量称输入变量,表示结果的逻辑变量称输出变量。
将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称逻辑函数,常用F、L表示。
基本的逻辑运算有“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
二、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的值要通过对逻辑变量进行逻辑运算来确定。
1.与运算及与门逻辑运算F与逻辑变量A、B的逻辑与运算表达式是:F=A·B, 式中“·”为与运算符。
在逻辑电路中,把能实现与运算的基本单元叫与门,它是逻辑电路中最基本的一种门电路。
二极管构成的与门电路及逻辑符号如下:2.或运算及或门逻辑函数F与逻辑变量A、B的逻辑运算表达式是:F=A+B,式中“+”为或运算符。
在逻辑电路中,把能实现或运算的基本单元叫或门。
二极管构成的或门电路及逻辑符号如下:3.非逻辑及非门对逻辑变量A进行逻辑非运算的表达式是:F=,这里的“-”是非运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