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0
浅议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词汇文化[论文摘要]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使用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思想,态度和文化。
着重论述了存在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又对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作了简要的论述。
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偏袒或凸显一性别、损害或无视另一性别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社会里,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英语也不例外。
本文拟对英语中常见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以及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一)从词汇方面反映出的性别歧视“语言的词汇就像一面镜子,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现象,包括性别歧视,必然反映在词汇上。
”英语作为性别歧视性的语言,其本身就带有明显性别歧视标记的因素,其中在词汇方面的反映尤为如此。
1.构词上的不平等现象英语中除了极少数的,如bride (新娘) - bridegroom(新郎) 外,都是阳性名词为构词主体,加后缀构成阴性名词,这种现象体现了一种所属关系。
例如: host - hostess , manager manageress,princeprincess,hero - heroine 等。
这些与阳性名词相对应的特指女性的词,即标记女性词汇,往往有它特定的含义。
第一,标记女性词后缀的使用说明该词指女性(如heroine) 或指某人的妻子(如duchess)。
第二,非标记男性词汇可指男性或全人类,而标记女性词汇却只能指女性(如author - authoress) 。
第三,标记女性词后缀具有附加涵义。
以manageress 一词为例,这个词暗示着较为次要或低下的地位。
2.词义内涵反映性别歧视英语中的woman, female 是通常用来指代成年女性的名词。
它们有各自的词义内涵和使用范围,但相同的是,这些词都被社会赋予了对妇女歧视的负面意义。
以下从语义和词源的角度各自作以说明。
Woman 本是“妇女”、“女人”的泛称,但被社会赋予了很多贬损、歧视的意义,在很多习语中都得到体现。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性别歧视是指一种基于性别的不公平待遇或偏见,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也在英语语言中有所体现。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代词使用:在英语中,有一些代词是具有性别的,如he(他)和she(她),这种用法暗示了男性在某些场合或属性上的优越性,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语言上的区分反映了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认知和期待。
3. 夸张的男性标准:在英语语言中,一些词汇和短语经常用来描述男性特质,如strong(强壮的)、brave(勇敢的)、tough(坚强的)等。
这些词汇传递出一种对于男性刻板形象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这些特质上的不足。
这些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反映了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语言中,男性通常被认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文化内涵凸显出男性主导和女性从属的性别角色定位,使得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得以存在和流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开始努力消除这种现象。
在英语语言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性别歧视的倡议和变革。
有些人开始使用gender-neutral(中性)代词,如they(他们)替代he或she,以求达到性别中立的表达。
也有人提倡使用gender-inclusive(包容性别)的职位称谓,如actor代替actor和actress,以避免性别差异。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通过倡导性别平等和消除歧视,我们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正,使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映一引言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对男女不同的性别一视同仁,它本身是没有性别歧视的,但使用者赋予它们性别色彩,并扣上“男尊女卑”的帽子。
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一种社交工具,它的使用不可避免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俗。
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早在1923年出版的《语言与结构》一书中就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
[1](p121)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英语语言使用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原因并了解妇女运动对改变性别歧视的影响。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映(一)词法(morphology)1、在复合词(compounds)中的体现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大多是由男性词作为主干。
例如:英国是由男人统治的“kingdom”,虽然英国也有女人统治,但却没有“queendom”。
还比如“freshman” 泛指新生。
即使是女的大一新生也不用“freshwoman”来表达。
另外“man”可指成年男子,同时也泛指人或人类。
但“woman”并没有这样的用法。
此外还有许多复合词都包含有“man”。
例如:“manpower”,“ mankind”,“policeman”,“manmade”,“milkman”等。
人类社会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但却只用“manpower”来表示人力,完全抹删女性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大家提到“chairman”时,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潜意识里那个“chairman”就是男的。
因为男人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男人都占据着高官要职,如有女性闯入这个领域,前面就要加上“female”以作注明。
2、在词缀(suffix)中的体现综观英语词汇往往以男性为中心。
男性词大多是“无标记的”,可表示男性或中性,即男女两性。
但女性词通常是“有标记的”,只表示女性或女性的某一特征。
女性词的标记是体现在它是由男性词词尾添加粘着词素(bound morpheme)。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及意义语言是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语言使用。
在英语使用中,性别歧视现象屡见不鲜。
性别歧视是由于人的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这种不公平的价值观来源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思维的影响,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进而使得语言使用也带上性别歧视的色彩。
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人们对于男女性别的区别对待不会中止,因而性别歧视这个话题是社会科学学者们孜孜不倦钻研的一个课题。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在揭示了语言的不对称现象以后提出的。
其理论依据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产物,它还能反过来影响人的思维和精神的构建。
一般而论,语言性别歧视一词为其通称说法,泛指语言使用中的诸种性别歧视现象;性别歧视语言一词为其实指内容,专指各种含有性别歧视的具体语言表现形式。
传统的西方社会,妇女在整体上是低于男人的等级。
在经济生活、司法事务和家庭生活中,她们普遍受到歧视占统治地位的观念认为,妇女附属于男人(父亲或丈夫),她们愚昧和低能,不能参与政治生活,不能享用任何政治权利,不能拥有独立的政治地位。
千百年来,三大宗教的教规、教义无不在体现性别差异的同时,贬低女性的羸弱。
绝大多数宗教都崇尚家庭,主张妇女驯从和服务于丈夫,不同的宗教从各自的角度均肯定妇女次于男性的地位。
16世纪以后,女子教育又始终掌握在教会的手中。
教会的目的既简单又实际,一方面给女子找一些东西学习,以免她们无所事事、想入非非;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把她们培养成驯服、贞洁的基督徒,善于做女红的妻子和母亲。
直到19世纪80年代,教会对妇女教育的垄断权才开始松动,欧洲的女子教育才逐步向世俗化、公共化和高层次化发展。
这些都是造成语言对女性性别歧视的社会原因。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它作为人类思想的载体和主要的交际媒介,直接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社会语言学看来,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不单纯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语言学家应该透过这种表面现象,结合语言哲学研究、语言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认知科学研究,采用一种崭新的观察视野,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揭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亚文化现象,研讨大众意识对语言改革的影响,考察语言在人类认识和表述世界过程中所起的双重功能。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存在着很多性别歧视的言论和行为。
比如,许多英语母语的使用者都倾向于使用“he”,而不是“she”,来表达指代未知性别的人或事物。
这样的歧视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甚至可能产生种族歧视或性取向歧视。
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像“mankind”,“man-made”,“man-hours”等词汇表达的是人类这个集体,而不是男女性别平等的集体,似乎含有把男性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意思,而这些词汇可能会在不经意中培育对女性的歧视。
另外,在英文里还有大量的词汇暗示了男性更为重要的性别歧视现,如“master”,“landlord”,“heir”,“manhood”等等。
这些词汇暗示着,在英文中男性要比女性更为重要,而这种思维习惯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男女平等的态度及行为。
为了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有不少语言学家和性别研究学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比如,可以倡导“gender-inclusive language”,即在男女平等的情况下使用英语,比如使用不分性别的“they”或“them”来代替指代未知性别的人,比如使用“human”或“humankind”来代替“mankind”,使用“spouse”或“partner”来代替“husband”或“wife”等。
另外,为了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可以尝试使用拉丁词汇,例如“genus”和“species”,可以很好的将男女性别进行分类,但不会存在因此而形成的性别偏见。
为了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一些语言学者和教育者建议更多地使用双性词汇,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而不是对性别不平等的观念。
综上,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语言学者应该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而社会成员,教育者也要改变自身的言行举止,使用更加包容性、男女平等的英语词汇,为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一些性别歧视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一些成语和俗语也存在性别歧视。
“man up”(挺起胸膛,勇敢面对困难)这个短语暗示了男性应该勇敢坚强,而女性则被认为需要依赖他人。
类似地,一些关于知识和技能的短语中含有性别刻板印象,比如“fight like a girl”(像女孩子一样去战斗)这个短语被用来贬低男性在竞争中的表现。
这些成语和俗语不仅歧视了某一性别,也对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不公正的认知和价值观。
英语中的一些语法规则和用法也体现出性别歧视。
使用“he”作为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时,这种用法默认性别为男性,而使用“she”时,则默认性别为女性。
这种用法暗示了男性在社会中的优先地位。
一些形容词和名词的性别化也体现了性别歧视,比如“handsome”(英俊的)和“pretty”(漂亮的)这两个词分别用来形容男性和女性。
这些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相应文化内涵。
在很多社会中,男性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强大的权力,而女性则被期望扮演支持者和依附者的角色。
这种思维方式在英语语言中得到了体现,导致了一些性别偏见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用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反思和纠正这些性别歧视的语言现象。
一些人试图使用更中性的代词,比如“they”代替“he”或“she”,以避免性别歧视。
一些不含性别偏见的称呼也被提出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比如“flight attendant”(航班服务员)代替“stewardess”。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使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然而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性别歧视指的是对于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和态度,这种现象常常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结构的限制造成的。
在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体现在以下方面:1. 性别代词的使用:在英语语言中,男性代词 "he" 和 "him" 往往被用来泛指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在以前的时代,这种用法更为普遍。
这种用法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和权益,是一种明显的性别歧视。
2. 职业称呼的不平等:在英语语言中,很多职业称呼都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例如,"policemen"、"firemen" 等职业名称中均以男性为代表,忽视了女性在这些职业中的存在和贡献。
3. 词汇清单的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对于男性和女性常常有不同的词汇清单。
例如,"girly"、 "bitch" 等词语常常被用来指代女性,而这些词语却不适用于男性,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对女性的歧视。
以上仅是英语语言中某些性别歧视的体现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了一个广泛的文化问题,即对于性别不平等的认知和态度。
性别歧视不仅局限于语言使用中,也存在于社会结构与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女性的发展与权益,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女权主义理念,倡导公平、平等、包容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对性别平等的意识。
此外,还需要推广性别中立的语言规范,并倡导人们尊重和关注他人的感受。
只有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在语言中出现的对特定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这种现象在很多语言中存在,包括英语。
本文将探讨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表现在多个方面。
英语中存在着对男性的优先性和女性的次等性的表达方式。
在一些职业名称中,男性的职业名称通常被认为是中性的,而女性的职业名称则需要在原词后面加上“女”字来表示。
“doctor”(医生)是一个中性词,而“woman doctor”(女医生)则是一个被称为“双重标准”的表达方式,暗示了女性医生的特异性。
英语中存在着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的词汇和短语。
“bitch”(母狗)被用来对女性进行侮辱和贬低,而同样含有贬义的词汇对男性并没有相应的表达。
“tomboy”(男孩儿气的女孩)则是用来形容女孩子“像个男孩子一样”行为的词汇,暗示女孩子应该具备特定的女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英语中还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刻板印象的表达方式。
男性常常被形容为强壮、果断和坚决,而女性则常常被形容为柔弱、善良和体贴。
这种对性别特质的强制性的刻画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也对性别平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种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背后反映了英语文化中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对男性和女性所期望扮演角色的定式化。
英语文化中普遍认为男性具备更多权威和权力,女性则被期望扮演从属的角色。
这种观念源自历史上的性别不平等和男性至上主义。
而这种文化内涵对性别平等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语言性别歧视的存在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差别和不平等,使得女性在职业发展、政治参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种歧视也对男性带来压力,要求他们符合社会对男性的期望。
为了消除语言性别歧视,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意识,教育人们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同性别。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词汇和短语,消除对特定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我们也可以借助媒体和文化活动来宣传性别平等的价值观。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及其文化内涵对性别平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随着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普遍,国家也在推动语言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得到消除或改善,但性别歧视在许多语言中,尤其是英语,仍然存在。
本文试图通过对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浅析,解释性别歧视如何出现在英语中,并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首先,应该说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主要存在于词义和语用上。
一般来说,英语中的词汇经常会建立性别的比较关系,把男性视为比女性优越的一方,而把女性视为次等的一方。
比如,man、boy、father、uncle都被视为有着高贵身份的词汇,而woman、girl、mother、aunt 是被视为弱小者的词汇,从而突出了男性在社会中的优越地位。
其次,英语语用经常会把男性以“单数”来表示,把女性以“复数”的形式来表示。
比如,可以用一个单词表示“男人”,但同样用一个单词表示“女人”,这种处理方式也反映出英语性别歧视的现象。
此外,英语语言文字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可以在语法、文化等方面发现。
英语语法上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受限用法中,当受限词组中出现男性代词时,女性代词会被遗漏掉。
比如, he、him、his指代男性时,she、her不在表达范畴之内,从而表明女性在受限用法上被歧视。
英语文化上的性别歧视表现在会计行业和护理行业的称谓中,比如,“会计”应该是“accountant”,而“护士”常被称作是“nurse”,这也显示了英语文字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本文分析了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的现象,所见现象表明,性别歧视已经深深渗透到英语语言文字中,它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词义、语用、受限用法和文化等,都像一层漆,以及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男性优越感造成的支持。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语言文字的性别歧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人们应该以重视平等的态度,努力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性别歧视(sexism)。
根据Webster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其定义是: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 ; esp: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 基于性别的偏见或歧视,尤其是对妇女的歧视。
«朗曼英语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
”«»Longman English Dictionary 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explanation was: "based 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particularly male prejudice against women. «牛津字典»给“性别歧视”所下的定义是:“性别偏见或歧视(尤其对女性).”«Oxford Dictionary» to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by the definition of is: "gender bias or discrimination (especially for women)."因此,在语言习惯上,“性别歧视”通常是指语言对女性的歧视,那么,英语语言是怎样歧视女性的呢?1.以男性语言为规范,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或变体.Therefore, on the language, "sex discrimination" usually refers to the languag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then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how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a woman then1.1在词汇上的表现a) “当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man”一词,既有“男子“的意思,又表示”人类”.泛指所有的人,而woman仅是“女子”的意思。
一、语言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一)意识形态的影响神话与宗教都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女性在神话中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在世界各国神话中,男性被称为“物种之范”,而女性是作为男性附属而存在的。
圣经中的上帝造人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女人只是男人脊梁的一根肋骨。
(二)社会化偏见的影响在西方社会,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而男性则是大权在握、身居要职。
如已婚女子要改随丈夫的姓成为Mrs sb,未婚女性可以称为Miss, 而对于男性则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一个Mr 就全部概括了各种身份的男性。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歧视性语言,如长舌妇、美女蛇、头发长见识短等。
二、语言性别歧视的主要表现1.用于女人的词和表达方式通常是有标记的,即把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庸,这是以男性为规范的一种表现。
英语中有:Prince/princess;actor/actress;host/hostess;heir/heiress;hero/heroine;usher/usherette等等。
汉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旧中国时代,女人结婚后随夫姓,张氏、李氏等。
2.在表示男女性别的对应词或词组中,表示阴性的多具有贬义和轻蔑的色彩,很多和性欲有关。
如king(国王)——queen(王后、女王、雌猫);master (主人)——mistress(主妇、情妇);sir(先生)——madam(女士、夫人、鸨母);a public man(担任公职的人)——a public woman(娼妓); the play the man(显示出男子气概)——the play the woman(表示出女人的态度——哭泣和害怕等); bachelor(未婚男人,暗示自由,听上去有快乐和冒险的意味)——spinster (老处女,可表示年老、孤独、无聊、脾气怪异)。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词源来看,还是词的发展史来看,女性名词都有一定的消极含义。
3.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妇女总是处于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性别歧视是指因性别而对个人进行不公平的区分或不公平的对待。
而言语则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语言中也存在着对性别的歧视。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自然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语法和语言结构上的问题,更涉及到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形态。
本文将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名词性别和代词使用。
首先是名词性别,英语中的很多名词是有性别区分的,例如“steward”和“stewardess”、“policeman”和“policewoman”等。
这种名词的性别区分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性别角色划分,强调了男女在特定职业或特定角色中的不同地位。
其次是代词使用,英语中的代词“he”和“she”也是性别化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he”常常被用作中性代词,而“she”则被特指为女性。
这种代词的使用也暗含了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定位,对女性的忽视和边缘化。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体现在一些固定搭配和习语中。
“man of the house”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搭配,这种搭配强调了男性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而对女性的忽视和边缘化。
在英语中还存在着很多以男性为代表的习语,例如“the man in the street”、“a man's job”等,这些习语实际上也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除了语言结构和固定搭配,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还体现在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形态上。
英语国家的文化中,男性往往被视为坚强、有能力,而女性则被视为柔弱、需要保护,这种观念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相比之下,许多其他语言中并没有这种性别划分,或者性别划分并没有那么明显。
这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仅限于英语国家,而是对整个世界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划分产生了影响。
解决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首先需要从语言结构上加以改变。
可以采取使用中性化的名词来替代性别化的名词,例如用“flight attendant”来替代“stewardess”,用“police officer”来替代“policeman/policewoman”。
英语名词和代词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回避方式
在英语中,名词和代词有时会表示性别,例如 "he" 表示男性,"she" 表示女性。
这种用法可能会导致性别歧视,因为它可能排除或忽略那些不属于传统性别角色的人。
为了回避性别歧视,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用。
使用不表示性别的名词或代词:"they" 和 "their" 可以用来指代所有性别的人。
例如:"Everyone should bring their own lunch."
使用替代词:"he or she" 和 "his or hers" 可以用来指代所有性别的人。
例如:"Each employee should bring his or her own lunch."
使用不分性别的称呼:"partner"、"spouse" 和 "child" 等称呼可以用来指代所有性别的人。
例如:"My partner and I are going on vacation."
使用更加包容的语言:例如,可以使用 "human" 或 "person" 代替 "man"。
例如:"All humans deserve to be treated with respect."
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避免在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并且能够向其他人表明你的包容性和尊重。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摘要】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
这种歧视导致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进而影响文化对语言性别歧视的看法。
在语言中,性别不平等的体现不仅限于单词选择,还体现在表达方式、对话结构等方面。
这种歧视会对人们产生心理效应,造成自我认同感受挫折。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包括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权力结构的失衡等因素。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包括教育、媒体引导等途径。
未来,应当朝着语言平等的方向发展,打破性别歧视的桎梏,实现语言的真正包容和多元。
【关键词】英语语言,性别歧视,文化内涵,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现,性别刻板印象,文化影响,性别不平等,心理效应,深层原因,改变策略,发展方向,语言平等。
1. 引言1.1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指在社会语言交流中存在着针对不同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尤为突出,体现在词语、短语、句子结构等多个方面。
一些常用词汇中存在着性别化,如"fireman"(消防员)或"businessman"(商人)都暗示了男性的身份。
这种性别歧视在英语中表现得非常普遍,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性别歧视反映了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期待。
在英语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强壮、聪明、领导能力强,而女性则被视为柔弱、细心、依赖他人。
这种性别定位的差异不仅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塑造了人们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模式。
理解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对改变这种现象提供了启示。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这一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现、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文化对语言性别歧视的影响等方面,以更全面地理解并解决这一现象。
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英语作文The job search process for college graduates can be a daunting and challenging experience, often fraught with various obstacles and barriers. One such barrier that many graduates face, particularly women, is the issu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is phenomenon, where individuals are treated unfairly or unequally based on their gender,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areer prospects and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to college graduates.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job search can manifest in various forms. One common example is the disparity in the hiring process, where employers may favor male candidates over equally qualified female applicants. This bias can be rooted in deep-seated societal norms and stereotypes that perpetuate the notion of certain jobs or industries being more suitable for one gender over another. For insta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field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male-dominated, and women may face greater scrutiny or skepticism when applying for such positions.Another aspect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job search is the issueof salary and compens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ven in the same roles and with comparable qualifications, women often receive lower salaries than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This pay gap can be a significant barrier, as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immediate financial well-being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has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their career advancement and financial security.Furthermore, gender discrimination can also be observed in the way job opportunities are presented and marketed. Certain job postings or recruitment materials may use language or imagery that caters to a specific gender, inadvertently discouraging or excluding individuals of the other gender from applying. This can be particularly problematic for women, as they may feel that certain positions or industries are not intended for them or that they do not fit the expected profile.The consequence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job search can be far-reaching and damaging. It can lead to a lack of diversity and representation in certain industries, perpetuating the cycle of gender imbalance. Moreover, it can have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self-confidence and career aspirations of college graduates, particularly women, who may feel discouraged or undervalued in their job search.To address this issue, it is crucial for both employers and job seekers to take proactive steps. Employers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inclusiveand equitable hiring practices, actively seeking to eliminate bias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candidate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qualifications and merit, rather than their gender. This may involve implementing blind hiring processes, providing unconscious bias training for hiring managers, and actively promot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On the other hand, college graduates, particularly women, can empower themselves by being aware of their rights and advocating for fair treatment. They can research companies and industries that are known to have inclusive and supportive work environments, and they can also seek out mentorship and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that can help them navigate the job search process effectively.Additionall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policymakers have a crucial role to play in addressing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job search. By incorpora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diversity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help prepare graduates to recognize and navigate these challenges. Furthermore, policymakers can enact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s that promote fair and equitable hiring practices, and provide support and resources for individuals who have experienced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job market.In conclusion, the issu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job search for college graduates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challenge that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and collaborative approach. By addressing biases, promoting inclusive practices, and empowering individuals, we can work towards creating a more equitable and just job market that provides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regardless of gender. The path to achieving this goal may be long and arduous, but with a steadfast commitment to progress and a willingness to confront the underlying societal norms, we can strive to create a future where gender no longer serves as a barrier to professional success and fulfillment.。
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原因探析[摘要]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反映。
本文将从词法、语序、用词与称谓、语义等方面揭示英语中歧视女性的现象并探索其根源。
[关键词] 英语性别歧视现象原因一、英语中歧视女性的主要表现1、词法上的性别歧视。
从英语的构词就可看出对女性的歧视,代表人类和人类经验的似乎只能是男性。
整个人类只属于男人:mankind;国家是由男人统治的:kingdom(虽然英国也曾有女人统治,却没有queendom);从政的是男人:statesman, chairman, etc;有职业的还是男人:salesman, fireman, milkman, postman, businessman, policeman, etc;同族、同胞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kinsman, countryman;许多国家只有男人存在:Englishman, Frenchman, Irishman, Dutchman。
此外,英语中有不少女性名词是由男性化通性词甚至男性词派生而来的,这主要体现在某些职业名词和人名名词中。
职业名词本是不带性别标志的词,但后来许多词词义男性化,如governor(州长), major(陆军少校), actor(演员), waiter(服务员),等。
若女性从事此类职业,就得在这些词后加上后缀-e, -ess, -ette 等作为性别标志来避免误会,如governess(家庭女教师), majorette(军乐队女队长), actress(女演员), waitress(女服务员)等。
与职业名词相似,人名名词也存在着女名派生于男名的现象,即一些女名是在某些男名的基础上加上后缀-e, -ie, -ine 等构成的,如女名Louise(路易丝),Stephanie(斯蒂芬妮)就分别派生于男名Louis(路易斯),Stephen(史蒂芬)。
探讨英语习语中性别歧视现象成因及对策习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形式简短、意韵丰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其中包含的大量的对人生、修养、情感、家庭、生活和习俗等各方面的至理名言,它们催人奋进,陶冶情操。
然而,英语习语中也有许多包含了轻视、贬低妇女的性别歧视的成分,“性别歧视”根据Webster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其定义是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esp.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基于性别的偏见或歧视,尤其是对妇女的歧视[6]。
1 习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其实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尽现其中,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所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各种信仰和偏见。
”性别歧视在社会上的存在由来已久,而习语又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可避免的,习语中会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习语中,当性别不明时,人称代词通常用阳性代词he,his,him来指代男女两性,如:He that travels far knows much.见多识广。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在最后,谁笑的最好。
He who has an art has everywhere a part.有一计之长的人到处都可以立足。
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
当然,也有个别习语用到人称代词she, her,但通常都用在引起人们不愉快联想的习语中,如:The crow thinks her own birds fairest. 乌鸦总以为自己的雏鸟最美丽。
The old cow thinks she was never a calf.人老每忘本,不体童稚心。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语言现象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词汇文化[论文摘要]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使用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思想,态度和文化。
着重论述了存在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又对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作了简要的论述。
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偏袒或凸显一性别、损害或无视另一性别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社会里,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英语也不例外。
本文拟对英语中常见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以及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一)从词汇方面反映出的性别歧视“语言的词汇就像一面镜子, 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现象, 包括性别歧视, 必然反映在词汇上。
”英语作为性别歧视性的语言, 其本身就带有明显性别歧视标记的因素, 其中在词汇方面的反映尤为如此。
1.构词上的不平等现象英语中除了极少数的,如bride (新娘) - bridegroom(新郎) 外,都是阳性名词为构词主体,加后缀构成阴性名词,这种现象体现了一种所属关系。
例如: host - hostess , manager manageress,princeprincess,hero - heroine等。
这些与阳性名词相对应的特指女性的词,即标记女性词汇,往往有它特定的含义。
第一,标记女性词后缀的使用说明该词指女性(如heroine) 或指某人的妻子(如duchess)。
第二,非标记男性词汇可指男性或全人类,而标记女性词汇却只能指女性(如author - authoress) 。
第三,标记女性词后缀具有附加涵义。
以manageress 一词为例,这个词暗示着较为次要或低下的地位。
2.词义内涵反映性别歧视英语中的woman, female 是通常用来指代成年女性的名词。
它们有各自的词义内涵和使用范围, 但相同的是, 这些词都被社会赋予了对妇女歧视的负面意义。
以下从语义和词源的角度各自作以说明。
Woman 本是“妇女”、“女人”的泛称, 但被社会赋予了很多贬损、歧视的意义, 在很多习语中都得到体现。
例如,a woman with a past 指有过一段丑史的女人。
Woman 一词来自古英语wifmann!(wife+man),其意义不言自明,表现了妇女相对男性的附属地位。
当人们苦恼于lady 和woman 的贬义时, 往往求诸科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中性词female。
作为权宜之计的female 这个词虽然进入英语较晚, 但同样反映出了妇女的社会角色。
该词来自拉丁文的femella,与拉丁文felare( to suck, suckle) 同源,意为“喂奶”。
(二)从男女两性话语的不同社会评价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男女两性在谈话的言语风格上存在的差异已成事实, 并且男女两性的话语受到了不同标准的评判。
通常男性的话语方式与正面的、褒义的评价相关, 而女性则相反。
在话题的选择上, 社会上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女人较多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缺乏逻辑的无稽之谈。
在话语量方面,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女人比男人话多, 英语中的“gossip,nag,prattle”等都多与女性形象相联系。
语言中的一些谚语都反映了这一点, 如:many women, manywords; many geese, many turds.( 女人多, 话多; 鸭子多, 屎多。
) / Many women, many words.(三个女人一台戏。
) /The North Sea will sooner be found wantingin water than a woman at a loss for a word. ( 除非北海干枯, 否则女人说个没完没了。
) 然而根据语言学家的调查, 男性在一般场合中的说话时间大都多于女性。
这说明社会对女性话语量的看法是趋于负面的。
因此, 总的来说, 男性话语行为的社会评判基本上以褒扬为主;而女性, 虽然在有些方面受到好评, 但其总体的话语风格遭到否定和贬低的方面多于男性。
二、性别歧视语言形成的原因(一)历史文化背景从历史上, 英语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男性统治的社会。
显然, 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常常反映了男性统治的社会的态度排斥和贬损妇女;从文化上看, 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人说”成了语言起源学说的联想依据。
在他们看来, 上帝创造亚当(ADAM) , 这位天下第个男人, 语言中的“性”范畴就应将阳性置于首位。
既然夏娃(EVE) 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第一个女人, 那么女性语言就只能从属于男性语言。
可见,“男性中心论”,“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了。
(二)社会地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长期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都较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比如说婚姻吧,英语里有一句谚语:Ma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 在教堂的结婚大典上,牧师当众宣布: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我现在宣布你们成为夫妻).很显然,man and wife 是一种性别歧视语,因为婚后的男子仍然是man, 而女子却成了wife.(三)职业分工传统的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
所以英语中有housewife但无househusband之说。
过去有些职业被认为是男性的一统天下,如医生,律师等。
当有妇女介入这些行业时,就需要特别加标识,如woman doctor, woman lawyer等,而用于低贱的职业却有man-servant的说法。
由此可见,传统的不同社会分工也是产生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根源之一。
三、结束语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从真正意义上消除这种语言上的性别歧视,首先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
在最近一个时期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经济上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语言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但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要想彻底改变男尊女卑的陋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Hu Zhuanglin and others,ed.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M].Beijing: Peking UP,1988.[2]Grew,Frederick C,6th ed. The Random House Handbook[M]. Berkeley:Mc Craw-Hill.Inc,1992.[3]李福印,杨华.从词形与词义看性别歧视[J].外语学刊1997(1):29-30.[4]王改燕,男女语言行为差异初探[J].外语教学1999(1):72.[5]秦秀白,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1] [2] 下一页葛兰(周口师范学院)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摘要关键词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词汇中。
无论是从构词方面,还是从职业名称、名词、形容词、代词及其它明显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等,均可看出性别歧视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我们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这些词汇,以规避性别歧视语言现象。
英语词汇性别歧视规避性别歧视,是指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型别成员所持有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偏见。
由于男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大多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性别歧视主要是指作为社会规范中心的男性对女性持有的轻视、侮辱等观念和行为。
性别歧视反映到语言中,即是性别歧视语言的大量使用。
在西方文化中,性别差异在《圣经》中即可见一斑,男性先于女性被上帝创造出来,而且是来源于男性的一根肋骨,这就奠定了女性弱势和附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
在语言表达中,woman源于古英语的wifeman,即thewife or female of the man kind(男人的女人),由此不难看出女性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女性的生活状况尽管在西方社会中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他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却没有根本的变化。
本文仅从英语词汇方面分析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表现,并就性别歧视语言的规避使用做一些探讨。
构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英语构词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性别歧视的例子。
最突出的例证莫过于history,它是由his和story构成的,也就是说,历史是男人的故事,没有也不需要女人的参与。
(1)以man结尾、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
这一类词泛指男女两性,但从表述效果来看,对于男女性别指代往往不是很清晰,甚至仅仅向读者或听众传递男性形象。
例如:①Man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ofall species.②All menshouldmaintain the ecologicbalance.这些句子容易误导人们忽视女性的存在以及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可将其更改为:①Humankind/humanbeingisthemostintelligentof all species.②A ll people should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或Everyoneshouldmaintain theecological balance.在英语词汇中,还有很多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均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
这一类词主要有m an-kind、man-made、freshman、manhood、manly、to man、man hours、manpower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其更改为humanbeings、synthetic、first-year student、adulthood、strong、to operate、work hours、workforce。
(2)英语中有一些以-ess,ette,rix和enne等阴性词缀结尾,如Actress、Authoress、Suffregatte、Usherette、Administratrix、aviatrix、Comedienne,他们往往含有微不足道、无足轻重或卑微低下的含义,因此要避免使用这一类词缀,并可改变使用or,an,er,ist等无性别歧视的词缀。
(3)在含有man的英语短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如be one's ownman、good will to man、Jack o f all trades、Manoftheworld、Man inthestreet、Toaman等等,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些短语是将其置换为beone'sown person、goodwill toall、personof all trades、person of the world、person In the street、every person就显得更为客观和容易被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