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4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小说阅读专题一落实巩固提高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7
增分突破三艺术手法(含环境)与标题艺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鬼的世界许钦文一位亲戚带着乡人阿羊来寓。
吃了晚饭,亲戚出去接洽事情。
坐在灯下喝茶,阿羊就同我闲谈起来。
“初到这里,”他先开口,“我真看得奇怪!”他住在故乡的山中,离我家有二十五里路,一年四季在山间耕种,农闲时到山上去斫柴,只于粜谷卖柴时才摇着出畔船到镇上来几趟。
生活简单朴素,除非卖柴给我家,在我家吃中饭;平常带着饭包出门,裹上几条干菜,从不进菜馆茶楼,识见不广;忽然来到都市,以为对于高大的洋房,流线型的汽车和五光彩色的霓虹灯觉得奇怪了。
他却这样接着说:“东西这样贵,两千块钱一根油条,两千块钱一个烧饼。
以前只听说在阴间是这样贵的,一动就是几十万,所以元宝一串串的烧给祖宗,祖宗还是免不了穷。
”阴间的情形我不能具体设想。
不过幼时常见母亲把祭祖先的鸭蛋壳碰点碎,说是在阴间,只是把鸭蛋壳凿开的工钱,就要四百块钱一个。
于多烧纸锭以外,总是把余多的食品都摆在祭桌上;也是为着听说阴间东西贵,怕祖宗挨饿的。
“这里用的都是钞票,”他又说,——如今里山乡庄,较大的数目仍然用银元,“一大刀一大刀的新票子,不是很像阴间的洋纸洋钱么?”我没有回答,阿羊另行开端说:“在街上,我望见许多蓬头的东西,乱松松的头发满披着两肩,好像河水鬼。
可是有几个,对面走来,近眼一看,却像吊死鬼。
脸孔上面胭脂抹得血红,嘴唇上面也搽得很红,好像流着鲜血;披散着头发;这不像是吊死鬼么?”“乡下人不懂得恐怖美。
”这样想着,我仍然不作声。
阿羊继续叙述他的感想:“高耸着两肩,又像活无常;是女的,该说好像活无常的阿嫂。
”“有几个的脸孔看去雪白,好像满刷着石灰,只细细的弯着两条黑眉毛。
这是文财神。
财神菩萨本该是男的,文财神武财神都是男的,怎么这里的文财神不是男的呢?”我根本不识财神,无所谓男女。
阿羊不等我回答,顾自又说:“这里还有一种直脚鬼。
直着脚跨步子,要用一根弯柄的拐杖帮助。
并没有生大脚疯,年纪还是轻轻的,怎么走路就要用拐杖?这种直脚鬼,空手走路都不行,怎么能够挑着大担的稻、大担的柴走路呢?”我依然不回答,只是趁他等我回答的时候,轻轻从旁探问他。
题点训练一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例】(2015·全国卷Ⅰ)第4题,(2015·全国卷Ⅱ)第4题,真题例示(2015·江苏,20)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答案 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虚词 靡不旁搜广辑/句式因文析类/句式以成一家言/陈述对象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虚词而不敢妄缀一词 参考译文我在杭州的朋友王丹麓,手写装订了《今世说》一书,大概是模仿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稍微删其条目而写成的。
我得到并阅读了它,上自清朝以来有名而贤良的大臣,下至隐士、儒生,凡是可以记载的言行,无不广泛搜求收集,根据内容分类,自成一家一言。
它大多内容摘自那些流行于世的序、记、杂文之类的书中,不敢妄自修饰点缀一个字。
他的详细谨慎不害怕麻烦就像这样。
明辨句读,准确断句(2015·山东,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一、(2015·安徽省滁州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喷 壶梁晓声喷壶做成后,老者很久没来。
而铁匠常一边吸烟,一边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
往日,铁匠每每手里敲打着,口中哼唱着。
自从他做成那只大喷壶以后,铁匠铺里再也没传出过他的哼唱声。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替老者来过一次。
她将那只大喷壶仔仔细细验看了一遍,分明的,想要有所挑剔,但那大喷壶做得确实无可挑剔。
姑娘最后不得不说了两个字——“还行”。
“还要做九只一模一样的,一只比一只小。
你肯做吗?”铁匠目光定定地望着姑娘的脸,似乎在辨认从前的熟人,他知道那样望着对方有失礼貌,但他不由得那样。
“你说话呀!”姑娘皱起眉,表情显得不耐烦了。
“我……肯做。
当然肯……”铁匠一时有点儿不知所措……“那么,记住今天吧。
我们一年以后的今天见。
”姑娘说完,转身就走。
铁匠跟出了门,铁匠的目光不但忧郁,而且,竟很有些伤感了。
他转身时,碰了那串铁皮葫芦,悦耳的声音刚一响,他便用双手轻轻捂住最下面的一个,仿佛捂住一只蜻蜓或一只蝴蝶,于是整串葫芦被稳住了;悦耳的声音也就停止了……世上有些人没结过婚,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爱过的。
铁匠由于自己是瘸子至今没结婚,但在他是一名初二男生时就爱过了。
那时的他眉清目秀。
他爱上了同班一名沉默寡言、性情特别内向的女生。
初二下学期他和她成了同桌,起初他连看都不敢看她。
某一天,他终于鼓起一百二十分的勇气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他“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十几年前中学生的早恋方式与今天没什么不同,也都是以相互塞纸条开始的。
但结果却往往与今天很不一样。
他首先被安排与自己的同桌分开了,接着纸条被在全校大会上宣读了,再接着是找家长谈话。
他的父亲——三十几年前的铁匠——从学校回到家里,怒冲冲地将他毒打了一顿,而后是写检查和保证书……这是初二男生的耻辱,直至“文革”开始以后方得以洗雪。
他第一个冲上批斗台抡起皮带抽校长,他亲自操剪刀将女班主任老师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他对他同桌的报复最为“文明”——他命她拎着一只大喷壶,在校园中浇出一片滑冰场来!那个冬季真是特别的寒冷啊,而他不许她戴着手套拎那把校工用来浇花的大喷壶……整个冬季她也没浇出一片足以滑冰的冰场来。
一、(2015·河南省郑州市预测,T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城市人的压力[英]克瑞斯·罗斯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
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
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
“姨妈,你好。
”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
“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
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
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
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
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
”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六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
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七点七分了。
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
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
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
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
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
赏析小说的情节与环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贾知县孙方友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
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
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
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令。
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
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场,皆感朝廷不公。
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
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泪而别。
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
贾鲁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家。
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
为拢住弟弟,他劝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
到时一定加倍还你。
”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
等你当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另住。
你挣钱再多我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
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
两年后,那王爷为其翻案,官复原职。
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任。
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
那于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众三日。
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鞭炮。
于某的哥哥叫于臣,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菏泽去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初恋往事叶仲健“告诉你一个秘密吧。
”晓丹说。
“什么秘密?”“呃——算了,还是不说了。
”晓丹卖关子,没有说下去。
接下来是一阵寂静。
这是一个被风吹过的夏季,我和晓丹漫步在高中母校的竹林小道上。
风阵阵吹来,吹动密匝匝的竹叶,学校里异常宁静,我们的脚步富有节奏地在石板路上轻踏出回忆的乐章。
晓丹突然又问我:“你初恋发生在什么时候?”我知道了,晓丹要告诉我的秘密肯定跟她的初恋有关,而且跟母校有关!我一阵惊讶,但没有表现出来。
说实话,读高中时,晓丹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女生,即便她现在看起来美丽动人。
我知道,如果我不如实回答她的问题,我也甭想知道她的秘密。
我说:“我的初恋嘛,跟乔有关。
知道乔吗?那个坐在我后桌的男生,高高瘦瘦的。
”“知道,当然知道,当时他还是我们班的篮球主力呢。
我当时就看出来你们的关系不一般了。
现在你们还联系吗?”“不联系了,前年春节同学聚会时见过一次,没什么感觉了。
哈哈,不说他了,说你吧,说说你的初恋,也是在高中吗?”到了套出她秘密的时候了,并且似乎她也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嗯,是在高中,在我们要高考的那个学期。
”“跟谁?我们班的?”“不知道他是谁。
”“说半天,你在耍我。
”“没有,我说的是真的。
”“那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是谁,还叫初恋吗?”“你别急,听我慢慢说。
”晓丹说。
“上高中那会儿,我比较孤僻,喜欢独来独往。
我很自卑,因为我不漂亮,所以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
我喜欢一个人到这片竹林里看书,看累了,就在这片竹林里到处走走。
我敢说,当时我们班上的男同学都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有些男生可能都叫不出我的名字。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原来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
你看——”晓丹把我拉到一簇竹前,指着一棵竹子齐眉高的地方让我看。
这时,我才发现那个地方竟然刻着“我爱张晓丹”五个字。
五个歪歪扭扭的字,在时间和风雨的侵蚀中显得有点斑驳不清,不仔细辨认还真看不出来。
当我的思绪飘回到那个年代时,晓丹继续说——“你知道吗?我从来不敢将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我一直在猜测这个男生会是谁,可是一直没猜到。
也许,他跟我一样,是一个内向的人,不敢把心里所想的事告诉别人,只好把它刻在了竹子上。
你说那个男生会是谁呢?我真的很想知道。
”晓丹把我拉到一张石凳上坐下。
她则坐在我旁边,仰着头,一脸的陶醉。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自信的女孩是最美丽的。
我打量着晓丹的侧面,看见了阳光下她脸上细细的绒毛。
其实她本来就是一个挺美丽的女孩,只不过在读高中时,她太沉默寡言,并且太不注重服装的搭配。
我愣了很长的时间才回过神来。
我说:“我当时忙着高考,怎么会注意到是谁呢?”我终究没有告诉她,那五个字是我和另一个女生刻上去的。
那是高中的最后一个愚人节,我们知道她经常在这里看书,就跟另一个女生想了这个馊主意来愚弄她。
但由于那时快高考了,我们在把真相告诉她之前就把这件事淡忘了。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五个字竟绽放了一个女孩子内心最珍贵的美丽。
(摘自《中国小小说欣赏》,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接下来是一阵寂静”,表明晓丹在沉思往事,思考是说出还是不说出当初的“初恋”之事,同时使小说的节奏缓下来,富于张弛之美。
B.当“我”听到晓丹问“我”初恋发生在什么时候时,“我”“一阵惊讶”,因为“我”以为晓丹知道“我”和“乔”的秘密。
C.现在“我”和“乔”已经不联系了,说明当初的恋爱纯属一种冲动,不带有一点责任心,可以说就是一场儿戏。
D.文章的结尾“这五个字竟绽放了一个女孩子内心最珍贵的美丽”,点明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对高中生初恋的那种纯真情感的肯定和赞美。
E.小说以两个人对话的方式组织全文,通过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同时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解析:选DE。
A项,“思考是说出还是不说出当初的‘初恋’之事”错误,通过全文看,晓丹触景生情是想说出往事的;B项,“因为‘我’以为晓丹知道‘我’和‘乔’的秘密”错误,惊讶的原因是“我”认为晓丹当时不可能有“初恋”的事;C项,“不带有一点责任心,可以说就是一场儿戏”错误,文中没有依据。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段落的作用。
答:解析:这是一道分析环境作用的题目,注意从交代时间、地点、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联系相关情节分析。
答案: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引出下文对发生在竹林中的“初恋”的回忆;③暗示人物心理,表明晓丹陷入沉思;④“乐章”暗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对“初恋”的纯真情结的赞美。
3.结合全文概括高中时晓丹的形象特征。
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的形象。
注意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角度概括。
答案:①美丽、不注重外表;②孤僻、内向,不敢把心里所想的事告诉别人;③自卑,单纯,把别人的愚弄当真。
4.小说写的主要内容是高中生的“初恋”,但也揭示了高中生的一些普遍心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应依据文本作答,应结合小说中“我”的心理和“晓丹”的心理分析。
答案:①自卑自尊又对美有着向往和追求:晓丹因为自己认为自己不漂亮而自卑,“我”追求的“乔”是一个“高高瘦瘦的”“我们班的篮球主力”;②思想单纯:把别人的愚弄当真;③有爱情的萌动但又似懂非懂:都可能有自己爱慕的对象,希望被别人爱慕,但多是一时的冲动,时间久了就会淡忘,只是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④爱搞恶作剧:经常会做一些事情愚弄别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无期徒刑[意]迪诺·布扎蒂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
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
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
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
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
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
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
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
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
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
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
我憔悴的脸,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乐不可支。
“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
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
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
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
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
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
我有罪。
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
我不想离开这里。
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交头接耳。
然后有人喊:“别装了!”“我过得比你们好。
”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
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
还有……”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
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猎物跑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
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
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
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
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
“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放,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B.“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念,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的命运会怎样。
C.“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D.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了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E.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喻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解析:选BE。
A项,“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分析不准确,作者是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了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
C项,“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分析错误,这是一种善于应对或狡诈性格的表现。
D项,“‘我’的表现太差了”理解错误,是“我”的表现出乎听众的意料。
6.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对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从囚犯看,他们没有采用“我”使用的方法,而是向人们祈求,却被这些人嘲讽、咒骂,因而得不到掌声;从来看演说的人看,这些人没有同情心,是抱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来看热闹的。
答案:①犯人把自己说成“无辜的受害者”,以家有老母在等自己、想念自己的孩子等原因来试图打动听演讲的人们,但来听演讲的人们不为所动。
②来听犯人演讲的人们并不是真正关心犯人的死活,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来看热闹。
★7.小说中“我”“脱困的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
答: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