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长春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篇一: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一、视频导入,激发情感听了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欢欢喜喜过春节》,使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上课开始就播放视频“欢欢喜喜过春节的热闹场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自感受过春节的喜悦。
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浓浓的节日气氛紧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春节的时间,并且告诉学生与元旦的不同。
进一步体会我国的春节这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翟老师又播放了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场面。
随机板书各种习俗,并展示图片加深认识,春联、鞭炮、灯笼、吃饺子、年糕、福字的贴法等等。
让学生通过听、看、说、体会多种感官参与体会过春节的热闹与喜悦的心情。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在讲到吃饺子的时候,翟老师恰当的引导学生注意就餐的礼仪,应注意礼貌待人,文明就餐,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这样的思想教育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在讲到放鞭时,翟老师又适时的进行安全教育,和亲戚出去玩迷了路应怎么办,逛商场时还要注意什么等等恰当的安全教育给这节课增添了亮点,这样的教育才能保证大家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后面的三个环节:文明就餐、安全教育、自护自救都是过春节时应注意的问题,给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的指导,也正是这节课的目的所在。
四、美中不足,总有遗憾遗憾的是: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过春节时自己家里是怎样热闹的、怎样庆祝的会更好的体会《欢欢喜喜过春节》,从而体现我国传统节日的隆重、有特色。
更能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篇二: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小学品德人教新课标第一册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学习搜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4、学习在人多...【篇三: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你们对春节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回到春节的日子里走一走。
二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年的传统习俗和风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关于过年的诗歌、儿歌,了解年的来历和习俗。
2. 第二课时:讲述自己过年的趣事,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3. 第三课时:学习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如饺子、年糕等,体验节日氛围。
4. 第四课时:开展贴春联、挂灯笼等活动,感受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5. 第五课时:进行过大年主题的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节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年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过大年的传统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活动:(1)第一课时:学习关于过年的诗歌、儿歌,如《过大年》、《恭喜恭喜》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2)第二课时:学生分享自己过年的趣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过大年的记忆。
(3)第三课时:学习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如饺子、年糕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过大年的习俗。
(4)第四课时:开展贴春联、挂灯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5)第五课时:进行过大年主题的绘画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自己对节日的理解。
3.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过大年的习俗和风俗,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朗读关于过年的诗歌、儿歌,了解年的来历和习俗。
2. 学生能主动分享自己过年的趣事,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参与制作传统节日食品,体验过大年的习俗。
4. 学生能通过贴春联、挂灯笼等活动,感受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5. 学生能完成过大年主题的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节日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关于过年的诗歌、儿歌、故事等教学素材。
2. 制作传统节日食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二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的习惯,提升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与春节有关的儿歌、故事、诗词等,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2. 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朗诵等实践活动,感受过年的喜庆氛围。
3. 制作春节手工艺品,如灯笼、对联等,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与春节有关的基本知识,如习俗、传统活动等。
2. 培养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的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提问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春节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的习惯。
4. 利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春节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5. 运用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1. 准备与春节相关的儿歌、故事、诗词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春节手工艺品制作材料,如灯笼、对联等。
3. 创设春节氛围的装饰品,如红色剪纸、福字等。
4.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学生对春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春节有关的儿歌、故事、诗词等,讲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朗诵等实践活动,感受过年的喜庆氛围。
4. 手工艺品制作:教师展示春节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的了解程度。
二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感受过大年的欢乐气氛。
2. 通过学习有关春节的儿歌、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参与综合学习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与春节有关的儿歌、故事。
2. 进行角色扮演、手工制作、舞蹈表演等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与春节有关的儿歌、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春节有关的儿歌、故事资料。
2. 学生准备手工制作材料、舞蹈服装等。
3. 教学场所布置充满春节氛围。
一、教学内容:学习儿歌《过大年》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儿歌《过大年》,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活动。
2. 学生跟唱儿歌,感受过大年的欢乐气氛。
二、教学内容:讲述故事《贴春联》1. 教师讲述故事《贴春联》,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家过年的习俗。
三、教学内容:角色扮演——拜年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拜年场景。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四、教学内容:手工制作——制作灯笼1.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灯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学习。
五、教学内容:舞蹈表演——跳饺子舞1. 教师教授饺子舞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感受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六、教学内容:学习儿歌《放鞭炮》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儿歌《放鞭炮》,让学生了解放鞭炮的习俗和意义。
2. 学生跟唱儿歌,感受过大年的喜庆气氛。
七、教学内容:讲述故事《压岁钱》1. 教师讲述故事《压岁钱》,让学生了解压岁钱的来历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收到压岁钱的经历。
八、教学内容:角色扮演——拜年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拜年场景。
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材分析:本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结合本版块“过年”的主题以及春节临近而安排的一次活动。
本次活动操作性和实践性强,贴近孩子生活,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在生活中调查,了解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二是口语交际练习,互相交流一下学生自己是怎样过年的。
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和对过年的亲身体验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过年有一种强烈的向往之情,并能够把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与生活中的情景实际结合起来,度过一个有意义而又丰富多彩的春节。
设计理念:语文综合学习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眼,综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低年级适时适当的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对象:适用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生在本版块的学习中已经对“过年”有了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之孩子对新年的熟悉和渴望,调整后也可进行中高年级教学,只需在要求上做适当提高。
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综合学习活动,增进学生对我们民族传统的节日过年这一习俗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理解有关的风俗习惯,在情感上更加喜欢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喜庆氛围中更深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加爱自己的亲人。
3、了解一些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是怎样过新年的。
通过这次活动,也是低年级孩子不断的积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经验。
4、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较为完整、简要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调查结果,有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有关过年的风俗,让孩子对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有所认识。
二年级综合课教案:过新年第一章:认识新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年的来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新年的定义和起源。
2. 新年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教学步骤:1. 引入新年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年的了解。
2. 讲解新年的来历和意义。
3. 介绍新年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4.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新年的看法和经历。
作业:1. 调查家人的新年习俗,并在课堂上分享。
第二章:制作新年装饰品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让学生了解新年的装饰品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1. 新年装饰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 装饰品的作用和意义。
1. 介绍新年装饰品,如红灯笼、对联、窗花等。
2. 教授制作装饰品的方法,如剪窗花、贴春联等。
3. 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装饰品。
4. 展示学生制作的装饰品,并讲解其意义。
作业:1. 与家人一起制作新年装饰品,并挂在家里。
第三章:学习新年歌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年歌曲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新年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新年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教学步骤:1. 播放新年歌曲,让学生感受其节奏和旋律。
2. 教授歌词,让学生学会唱新年歌曲。
3.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 在课堂上进行新年歌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1. 学会一首新年歌曲,与家人一起演唱。
第四章:新年饮食文化1. 让学生了解新年饮食习俗及其寓意。
2. 培养学生对中华美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新年食物的名称和制作方法。
2. 食物寓意和传统文化。
教学步骤:1. 介绍新年食物,如饺子、年糕、汤圆等。
2. 讲解食物的制作方法和寓意,如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3.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新年食物的喜好和体验。
4. 品尝新年食物,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
作业:1. 与家人一起制作或品尝新年食物。
第五章:新年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年礼仪的重要性。
二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过大年的欢乐氛围。
2. 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与春节有关的词语、成语和古诗。
2. 学习春节的习俗和活动,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3. 进行与春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剪纸、编写对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活动,感受过大年的欢乐氛围。
2.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与春节有关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春节的习俗和活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2. 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春节有关的词语、成语和古诗,理解其含义。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春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剪纸、编写对联等。
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与春节有关的任务,如调查春节习俗、策划春节活动等。
5.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与春节有关的知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评价环节,要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天喜地的氛围中过大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年级综合课教案:过新年二年级综合课教案:过新年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综合课教案:过新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综合课教案:过新年1教学目标:一、通过不同新年音乐的演唱、欣赏、律动、打击乐伴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老师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感受过新年的节日气氛。
二、渗透世界优秀音乐和乡土素材,拓展学生音乐视野,并通过闽南语新年歌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歌曲学习、对不同新年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挂图、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随着《龙咚呛》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启发自主学习1、谈话导入:同学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各国小朋友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我们中国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谁知道?……2、揭示课题:《过新年》。
3、朗读歌词:找节奏一样的句子。
4、突破节奏难点。
5、跟琴默唱歌词。
师:现在,老师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你觉得哪个乐句比较难唱,等一会儿可以提出来,我们再一起来解决。
6、轻声跟琴练唱歌曲并解决演唱中的难点。
7、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同学们都学会了这首歌,这是一首二拍子、力度较强、情绪活泼欢快的歌曲,怎样才能把它唱得更好听呢?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演唱,你们听一听,哪种演唱方法效果更好。
8、欣赏歌曲动画,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9、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10、打击乐器伴奏。
三、欣赏圣诞音乐《平安夜》片断1、谈话导入:同学们的演唱和乐器的伴奏把中国过新年的喜庆和热闹都表现出来了。
外国小朋友是怎样庆祝新年到来的呢?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庆祝新年的传统节日,就像我国的春节一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外国的圣诞音乐《平安夜》,同学们听一听,音乐在节拍、速度、力度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三拍子,慢、较弱、优美抒情)2、欣赏并引导学生合着音乐律动。
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结合本版块“过年”的主题以及春节临近而安排的一次活动。
本次活动操作性和实践性强,贴近孩子生活,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在生活中调查,了解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二是口语交际练习,互相交流一下学生自己是怎样过年的。
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和对过年的亲身体验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过年有一种强烈的向往之情,并能够把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与生活中的情景实际结合起来,度过一个有意义而又丰富多彩的春节。
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学习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眼,综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低年级适时适当的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对象:
适用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生在本版块的学习中已经对“过年”有了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之孩子对新年的熟悉和渴望,调整后也可进行中高年级教学,只需在要求上做适当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综合学习活动,增进学生对我们民族传统的节日过年这一习俗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理解有关的风俗习惯,在情感上更加喜欢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喜庆氛围中更深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加爱自己的亲人。
3、了解一些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是怎样过新年的。
通过这次活动,也是低年级孩子不断的积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经验。
4、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较为完整、简要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调查结果,有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有关过年的风俗,让孩子对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有所认识。
难点: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
1、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创设过年的真实场景,把学生带入过年的情境之中,如可在教室中悬挂红灯笼、红色礼炮、彩色气球,窗户上贴上喜庆的剪纸,黑板中间贴有“福”字,门口贴春联等等。
2、准备好各种过年习俗的资料及装饰物。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音乐(歌曲)。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员孩子主动参与。
孩子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每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也叫“过大年”。
那你们喜欢过年吗?(喜欢)那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要在一起过一个欢天喜地的大年好不好?(好)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我们过年要做哪些准备呢?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关注与热情,也让孩子体会到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
2、精心组织策划,明确目的和要求。
⑴教师做好精心准备,准备一些过年场景的精彩影片片断,烘托气氛,激发孩子表达的热情(让还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重大的节日里,家人的那份其乐融融的亲情。
)
⑵教师将活动室事先贴好窗花、挂好春联和红灯笼,为学生营造一种新年的情景。
二、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同学们那么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今年的大年是哪一天吗?
(2008年2月6日)对了,那你们想不想这一天快一点到来呀?(想)那好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乘上21世纪最新型的宇宙飞船穿过时间的隧道,奔向2008年2月6
日。
(教师带领孩子伴着欢快的音乐,走进已经布置好的活动教室。
)
2、情景交融,真实体验。
教师:快看孩子们,2008年2月6日这一天到了!让我们一起欢呼吧!“过年啦”“过年啦”!快找到你喜欢的地方坐好吧,(教师有意将活动室分成了几组)看看咱们的这个家,有大年的气氛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找一找、说一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过年的话题充分展开,点拨学生把他所见所闻或感兴趣的话体说完整。
)
3、资料展示,拓展延伸。
过大年真热闹,贴对联、放鞭炮,挂红灯、踩高跷,那你们以往是怎样过年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过年的趣事和感受。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过大年我国还有那些习俗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分组展示资料,并选派代表与大家交流。
)
4、结合实际,动手操作。
过大年是我国人民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在那一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最勤劳的,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如:包饺子、贴“福”字等)那我们再来动手布置一下我们温馨的小家。
(生伴着《新年好》的音乐动手贴福字,剪窗花、贴窗花。
)
5、点击网站,开阔视野。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其他地区或国家过年(重大节日)的短片,(感受一下其他地方过年的风俗)。
三、简单评价,布置作业。
孩子们,你们不但搜集、展示了我们北方春节的风俗,而且还了解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一些重大节日的习俗,老师希望你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交流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大年的,好吗?现在就让我们伴着新年的钟声(播放钟声)一起高呼:金猪送金万万担千里迢迢送君家,送金送福送富贵幸福平安伴全家,福金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