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1)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礼仪文化3篇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礼仪1、餐桌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
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米饭一般不会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
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骨盘中。
堆放的盘子如果骨头过多,必须及时用干净的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
也有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
为此,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先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中国饮食文化(一)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
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A.清B.明C.宋D.元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
A.叫花鸡B.虾仁锅巴C.炸蛎黄D.三套鸭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
A.《吕氏春秋本味篇》B.《食珍录》C.《随园食单》D.《千金要方》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
A.红烧全狗B.红煨鱼翅C.麻辣子鸡D.七星丸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B.广州C.开封D.长安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
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朝鲜族B.满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0、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蒙古族C.回族D.藏族11、()族人称奶食为“白食”,肉食为“红食”。
A.蒙古族B.傣族C.回族D.壮族12、()族嗜食白煮猪肉A.满族B.藏族C.朝鲜族D.回族13、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是()。
A.素菜B.地方风味菜C.宫廷菜D.少数民族菜14、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源”理论的书籍是()。
A.《皇帝内经》B.《千金要方》C.《饮膳正要》D.《本草纲目》15、()菜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
A.鲁菜B.川菜C.淮扬菜D.粤菜16、()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比较实惠。
A.皖菜B.沪菜C.京菜D.豫菜17、()菜具有清鲜、爽脆、清雅精致的特点。
A.川菜B.浙菜C.粤菜D.淮扬菜18、宫廷菜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代表。
A.天津B.大同C.沈阳D.杭州19、()菜是我国最著名、最典型的官府名菜。
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红楼菜20、()菜常用辣椒、熏辣制品多,口味偏重辣酸,讲究实惠。
饮食文化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饮食文化记载饮食方面的传统习俗、道德、知识、信仰等,反映各国烹饪和吃的艺术, 是各国古老优雅文明的见证和象征。
在世界饮食文化大家族中, 中式烹饪和法式烹饪被誉为最伟大的两个门类。
有人甚至说, 中式烹饪是世界饮馔的皇后。
人们说, 全世界有海水的地方, 就有中国人,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 而最具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
孙中山先生也曾称誉中国饮食文化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可骄傲之术。
一、汉菜的烹调及有关词语中国的烹调技术,可以说世界闻名,天下第一,花样繁多,历史悠久。
中国菜的烹调讲究选用调料和加工方法。
1.烹调的调料及词语调料又称作料或调味品。
现将常用的调料介绍如下:油——油的种类繁多,如:豆油、花生油、香油、清油、菜籽油、橄榄油等盐——大盐、精制盐、土盐酱——甜面酱、黄酱、豆酱、芝麻酱、辣酱、番茄酱、果酱酱油——烹调酱油、酱油膏醋——米醋、陈醋、白醋糖——白糖、红糖、冰糖酒——料酒、黄酒、绍兴酒2.烹调方法及词语汉族菜既讲配料恰当,加工精细,又讲究火候适当。
烹调方法常见的就有十种之多,如煮、蒸、熬、烹、熏、炸、烤、烧、煸、炒、焖、拌等煮——把食物放在水里煮熟。
如清煮鸡、煮粉丝等蒸——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变熟。
如清蒸鱼、蒸丸子、蒸馒头、蒸花卷等熬——把食物放入水里煮,并加一些盐、味精、香油等作料。
如熬茄子、熬小白菜。
烹——先用热油炒,然后加入酱油等作料迅速搅拌,随即盛出。
如烹鱼片、烹茄子等熏——用松枝烟火或香花熏制食品,使食品带有香味。
如熏鱼、熏肉、熏肠等炸——把食物放进煮沸里的油里炸熟。
如炸虾、炸油条、炸鱼等烤——把食物挨近火,加热变熟。
如烤鸭、烤羊肉、烤鱼等烧——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素炒或炖,或先煮熟再油炸。
如烧茄子、红烧里脊、红烧肉、土豆烧牛肉等煸——把菜、肉等放在热油里炒到半熟。
如生煸菠菜、干煸豆角等炒——把食物放进烧热的油锅里,并随时翻动使其变熟。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一):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经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提高。
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可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当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中华礼貌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礼貌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
其一,风味多样。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
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能够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其四,注重情趣。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例如"炝凤尾"、"蚂蚁上树"、"狮子头"、"叫花鸡"等。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餐礼仪,文化习俗,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供大家参考。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篇1饮食礼仪知识1、入座礼仪桌席上的位置很是讲究,从桌位入座情况并可知晓此人的辈分及重要程度。
座次是根据“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邀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切勿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礼仪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及宾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布菜礼仪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长辈、宾客先行动筷,表示对他们尊敬,如若要给宾客或长辈布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4、进食礼仪“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喝茶礼仪知识赏茶主人为体现对你的重视,给你献上一款好茶时,主人会先给你赏茶,这时,作为客人的你,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闻香主人洗茶后会给客人公道杯闻香。
客人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公道杯拿在嘴边边闻边说话,你得将公道杯传递给下一个人或者归还主人后再说话,否则说话时你的口气和唾液溅到公道杯中,影响了他人闻香不说,看起来也很不舒服吧。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体系,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素食为主:中国的饮食文化以素食为主,注重蔬菜、水果、豆类等食材的烹饪。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有关。
2.重视健康和进补: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健康和进补,注重食物的搭配和营养的平衡。
在烹饪过程中,各种食材的搭配和烹制方法都体现了对健康的关注。
3.“色、香、味”俱全:中国饮食文化追求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同时要求菜肴具有香味和美味。
这也是中国烹饪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五味调: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味调,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平衡和协调。
在烹饪过程中,五味调不仅使菜肴口感丰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和平衡的追求。
5.奇正互变的烹调法: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烹调法多样,包括炒、炖、煮、炸、蒸等多种方式。
这些烹调方法不仅使菜肴口感各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变化和适应的重视。
6.畅神怡情的美食观: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关注食物的口感和营养,还注重食物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也追求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7.地域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
这些地域特色与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8.民族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这些民族特色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因素有关。
9.文化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还通过华侨、留学生等渠道传播到海外。
在海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国际特色的中国餐饮文化。
单项选择题1.面条是历史久远的传统食品,汉代人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记载的面条类食品是( )A.汤饼B.胡饼C.蒸饼D.烙饼2.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饮食生活实践中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文化成就,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 )A.价值体系B.价格体系C.技术体系D.技巧体系3.从食物原料及其获取方式上看,远古时期的先民们获取食物原料的方式主要是采集和( )A.种植B.狩捕C.养殖D.渔猎4.辣椒的原产地是( )A.南非B.古巴C.秘鲁D.智利5.“咕噜肉”所属的菜系是( )A.川菜系B.淮扬菜系C.粤菜系D.鲁菜系6.作为民族风味食品的“冷面”,属( )A.苗族菜B.傣族菜C.朝鲜族菜D.彝族菜7.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 )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8.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是A.曲水流觞令B.投壶令C.射覆令D.四书令9.与周边政权及少数民族广泛进行茶叶贸易,其规模大、影响广的朝代是( c )A.汉王朝B.唐王朝C.宋王朝D.明王朝10.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采用“清饮法”,不在茶中添加其他的调料,这主要饮用的是( )A.绿茶B.红茶C.白茶D.黄茶11.抑郁质的饮食消费者在饮食消费时,常观望别人,受别人选择的影响,往往会( a )A.犹豫不决B.盲目消费C.精打细算D.行事果断12.支撑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智能与人格的发展是饮食的A.物质消费 B.精神消费C.主动消费 D.被动消费13.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堪称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是( b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14.《种荔枝》的作者是( c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陆游15.历代帝王对大臣们不厌其烦地赐宴赐食,其目的主要是A.商议朝政B.调节君臣关系C.表现权利之极D.表现财富之巨16.提倡尽量保持食物原料本色本性的宗教是( c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7.从食养的角度看,果品类的味可分为( d )A.甘、辛、咸B.甘、辛、苦dC.甘、辛、酸D.甘、咸、酸18.饮食养生必须注意遵循“养藏”的原则,从多方面进行调摄,以保护体内元阳生机的节令是( a )A.春令B.夏令C.秋令D.冬令19.21世纪我国餐饮业的主流是( c )A.美味化B.科学化C.工业化D.现代化20.从“医食同源”的角度出发,在21世纪将得到更大发展的食品功能是( d )A.审美功能B.社交功能C.果腹功能D.保健功能21.周代“食医”的职能要求是:“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反映的是( d )饮食思想。
A.食以养德B.五味调和C.天人合一D.食医合一22.1900年,俄国人首先在( d )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
A.青岛B.天津C.上海D.哈尔滨23.下列不属于庶民大众食思想的是( d )。
A.“不干不净吃了没病”B.“节俭持家”C.“备荒防饥”D.“今日有酒今日醉”24.饮食疗疾养生思想是( c )的主张。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25.绍兴加饭酒是中国( b )的最具代表性品种。
A.葡萄酒B.黄酒C.白酒D.啤酒26.萨其玛是中国( d )的传统食品。
A.塔塔尔族B.达斡尔族C.蒙古族D.满族27.红茶属于( b )茶。
A.半发酵B.发酵C.不发酵D.微发酵28.“生皮”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的传统食品。
A.佤族B.瑶族C.哈尼族D.白族29.明清期是中国饮食史上理论家辈出的时代,但( )不是该时代的。
A.高濂B.李渔C.苏味道D.袁宏道30.规范的执筷姿势的取位处,一般应是拇指按点在上距筷头(顶)约( )处为宜。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31.我国的优质稻米品种中有东北地区出产的()A.清水大米B.明水大米C.龙山大米D.凤岭大米32.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素以什么为核心,并将其作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b)A.食味B.食养C.食补D.食疗33.人类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的重要标志是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而(b)A.用鼎熟食B.用火熟食C.以水煮食D.以汽蒸食34.据史料记载,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了()A.豆腐B.豆芽C.豆油D.豆豉酱35.鲁菜系的三个分支是济宁风味、济南风味和(b)A.青岛风味B.胶东风味C.烟台风味D.德州风味36.活跃于长江下游沪、浙、皖等地区的苏式面点的主体是A.苏州B.江苏C.苏北D.苏南37.规定了严厉禁酒措施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是a A.《酒诰》B.《断酒肉文》C.《北山酒经》D.《酒谱》38.相传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的清高孤傲处世之风的习俗是重阳节时饮(d)A.屠苏酒B.葡萄酒C.雄黄酒D.菊花酒39.魏晋以后饮茶风气渐盛,把茶作为宫廷饮料,贵族宴会皆设茗饮的是当时南方的(b)A.魏国B.蜀国C.滇国D.吴国40.乌龙茶是)A.绿茶B.青茶C.白茶D.黄茶41.饮食消费者生理因素对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指饮食消费者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产生的何种差异对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a)A.心理差异B.生理差异C.文化差异D.认识差异42.培育新的健康的饮食消费文化,关键在于(b)A.时尚B.经济C.教育D.政治43.在小说史上第一次以浓墨重彩来描写饮食的是初唐时期张文成的传奇小说()A.《柳毅传》B.《李娃传》C.《游仙窟》D.《枕中记》44.“宴长江”赋诗出现在()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45.对于新科进士,唐宋时代都按例赐宴,称为()A.春秋大宴B.鹿鸣宴C.闻喜宴D.曲江宴46.“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而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的是bA.《道德经》B.《古兰经》C.《华严经》D.《金刚经》47.食疗的应用对象为(b)A.老人B.病人C.一般人D.妇女48.《四部医典》出自于()A.汉族B.藏族C.回族D.蒙古族49.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的绿色食品标准是b A.A级B.AA级C.AAA级D.AAAA级50.21世纪,搞活餐饮企业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可取途径是在中国餐饮市场上建立和发展(b)A.个体经营B.餐饮集团C.国营企业D.外资企业51.“饭稻羹鱼”区域特色是( )饮食文化圈的典型特点。
A.西北地区B.长江下游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52.乌龙茶属于( a )茶。
A.半发酵B.发酵C.不发酵D.微发酵53.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c )。
A.葡萄酒B.黄酒C.白酒D.啤酒54.下列不属于藏族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食品是( )。
A.糌粑B.酥油茶C.青稞酒D.搅团55.我国的( b )有以打鱼为生的悠久传统,生鱼、鱼松等类鱼肴是其代表性食品。
A.赫哲族B.鄂温克族C.锡伯族D.布依族56.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为世人知晓的《短歌行》的作者是( d )。
A.李白B.屈原C.苏轼D.曹操57.“手扒肉”是( d )典型的民族食品和进食方式。
A.侗族B.纳西族C.蒙古族D.毛南族58.( c)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一种极具影响的饮酒娱乐活动,公元353年3月3日在绍兴兰亭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参加的一次最为著名。
A.击鼓传花B.划拳C.曲水流觞 D.猜枚59.“钟鸣鼎食”是中国历史上( b )阶层的饮食生活写照。
A.贵族B.士大夫C.富豪D.商贾60.明末清初的著名戏剧理论家( ),同时也是一位有历史影响的美食理论家,他的美食理论成就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
A.金圣叹B.李渔C.蒲松龄D.王世贞61.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籼稻的是长江下游杭州湾的A.仰韶人B.龙山人C.河姆渡人D.磁山人62.六朝以前的史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 d )A.秦晋B.吴越C.齐鲁D.巴蜀63.在50多万年前就已经能够发明火、管理火以及用火熟食的猿人是( )A.元谋人B.磁山人C.北京人D.龙山人64.不仅是远古先民重要的饪食器和食器,也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政治权力的王器是( )A.鬲B.簋C.瓮D.鼎65.“大煮干丝”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之一?( )A.四川菜系B.山东菜系C.广东菜系D.淮扬菜系66.构成川菜系的五个分支是高级筵席菜式、民间小吃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和( b )A.三蒸九扣菜式B.市肆风味菜式C.寺院风味菜式D.官府风味菜式67.我国最早记载的乳酒是史籍中的( )A.玄酒B.酏酒C.醴酪D.事酒68.周代专门制作酒具的工匠称为( )A.梓人B.酒人C.浆人D.凌人69.我国西汉时期,茶叶已是流通的商品。
在文中提到“烹荼尽具”、“武都买荼”的是西汉人王褒的( )A.《春秋繁露》B.《僮约》C.《七发》D.《淮南子》70.《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述了宋人斗茶对于茶饼、茶具、用水、程序和效果的具体规定,其作者是( a )A.宋徽宗B.丁谓C.陶谷D.叶清臣71.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d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7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更趋突出aA.程式化B.盲目性C.个性化D.被动性73.文中描写饮食的比重大大增加,作者常常借饮宴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暴露社会现实的堪称志人小说代表作的著作是A.《楚辞》B.《汉赋》C.《淮南子》D.《世说新语》74.虽然含有古代小说家惯用的套话,但总体上还是大概写出了宋、辽、金、元宫廷御筵的华贵和珍奇的著作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聊斋志异》75.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其最受恭敬的是cA.长者B.学者C.乡绅D.官吏76.后世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熬粥供众,其粥称为( b )A.八宝粥B.腊八粥C.小米粥D.玉米粥77.根据食物的性味、功能,选择适宜的食物以养生为目的的方法叫做( a )A.食养B.食疗C.药膳D.保健78.“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出自于( )A.张仲景B.贾思勰C.忽思慧D.孙思邈79.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且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80.西方的快餐之所以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这和他们的什么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b )A.重营养B.重调味C.本土化D.高档化8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不嫌制作精细,鱼肉不嫌切削纤细)”一语出自()A.《老子》B.《论语》C.《墨子》D.《孟子》82.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并一向以此为核心的是( a )A.食味B.食养C.食补D.食疗83.面条是历史久远的传统食品,汉代人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把面条称为()A.汤饼B.胡饼C.蒸饼D.烙饼84.远古先民重要的饪食器和食器,同时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政治权力的王器是()A.甗B.簋C.瓮D.鼎85.淮扬菜系4个构成分支是淮扬风味、姑苏风味、徐海风味和( c )A.镇江风味B.苏州风味C.金陵风味D.淮安风味86.湖南菜的代表菜之一是(c )A.水晶肴蹄B.葱烧海参C.鼎湖上素D.腊味合蒸87.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A.大酋 B.酒人C.醯人 D.酒正88.“藏钩”这种酒戏盛行于()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89.魏晋以后饮茶风气渐盛,而把茶作为宫庭饮料,贵族宴会皆设茗饮的南方国家是( b )A.魏B.蜀C.滇D.吴90.《大观茶论》详细记述了宋人斗茶对于茶饼、茶具、用水、程序和效果的具体规定,该书的作者是( a )A.宋徽宗B.丁谓C.陶谷D.叶清臣91.饮食消费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兼具社会功能和( b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C.宗教功能 D.艺术功能92.自然造型就是保持原料本身的原始状态,突出原料的自然美,如( b )A.炒鳝丝B.烤全羊C.东坡肉D.灯影牛肉93.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的、堪称饮食文化百科全书的名著是( b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94.古代的一些宴席,首要在明君臣之义,次则在优遇文武、厚待近臣,鼓励他们为国家出力,为君王效命,这一主题的宴席属(a)A.帝王御宴B.官府宴C.寺院宴D.肆市宴95.伊斯兰教的教义上说到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的原因时说:“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