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单元复习一、我会写沉ch ãn 寂j ì 盘p án 问w ân 口k ǒu 哨sh ào 埋m ái 伏f ú 凝n ín ɡ神sh ãn 烧sh āo 毁hu ǐ维w ãi 护h ù 壮zhu àn ɡ烈li â 牺x ī牲sh ēn ɡ 谢xi â意y ì 沉ch ãn 浸j ìn 深sh ēn 情q ín ɡ凯k ǎi 旋xu án 征zh ēn ɡ衣y ī 凝n ín ɡ固ɡù 阿ā姨y í 精j īn ɡ通t ōn ɡ 经j īn ɡ济j ì贡ɡîn ɡ献xi àn 圣sh ân ɡ坛t án 罪zu ì恶â 呼h ū吁y ù 健ji àn 康k ān ɡ 不b ù慌hu ān ɡ不b ù忙m án ɡ杂z á草c ǎo 丛c ïn ɡ生sh ēn ɡ 聚j ù精j īn ɡ会hu ì神sh ãn 模m ï模mo 糊h ū糊h ū 以y ǐ防f án ɡ万w àn 一y ì断du àn 断du àn 续x ù续x ù 永y ǒn ɡ驻zh ù人r ãn 间ji ān二、我会读木m ù屑xi â 蘑m ï菇ɡū 呻sh ēn 吟y ín 婉w ǎn 转zhu àn 芦l ú苇w ěi 苇w ěi 絮x ù打d ǎ扮b àn 脊j ǐ背b âi 枕zh ěn 头t ïu 防f án ɡ备b âi 卓zhu ï越yu â 蓝l án 盔ku ī弥m í漫m àn 威w ēi 胁xi ã 蔚w âi 蓝l án 巡x ún 弋y ì 梦m ân ɡ幻hu àn 阻z ǔ挡d ǎn ɡ睁zh ēn ɡ眼y ǎn 瞎xi ā 手sh ǒu 榴li ú弹d àn 绿l ǜ茵y īn 茵y īn 飘pi āo 飘pi āo 悠y ōu 悠y ōu歪w āi 歪w āi 斜xi ã斜xi ã 不b ù速s ù之zh ī客k â三、日积月累(描写战争的成语)兵法: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失败: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所向无敌: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包含了《古诗两首》、《荷塘月色》、《小岛》和《草原》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意境,同时还涉及到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等主题。
这些课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对一些生僻词汇的掌握不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难点: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传授。
2.阅读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组教材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安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教学内容。
“汉字真有趣”通过“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有趣的形声字”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等。
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我爱你,汉字”安排了“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
指导学生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从“有趣”走向“可爱”。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
2.从书本走向生活。
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3.从自主走向自觉。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1.汉字真有趣…………………………………………………………2课时2.我爱你,汉字………………………………………………………3课时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汉字真有趣教学目标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3.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精选多篇)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10.《杨氏之子》导学案【学习时间】2013.4.3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
4.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
☆基础达标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之”的意思是();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的读音读准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惠()曰()禽()(3)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4)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在现代汉语中,“慧”的意思是();“惠”的意思是()。
诣的读音是(),旨的读音是();“曰”和“日”的写法区别是()。
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之一:(补充部分用括号标注)。
其中几个重点的句子是:(1)父不在,乃呼儿出(2)为设果,果有杨梅(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杨氏之子的品质特点。
【学习重、难点】(1)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
(2)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原文或相关的白话文故事。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1.1 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为“传统文化”。
1.2 学习目标
•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掌握诗歌、散文的基本鉴赏技巧
•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2.1 教材准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2.2 教学辅助工具
•黑板、粉笔
•录音播放设备
三、教学步骤
3.1 第一课时
3.1.1 导入
•利用歌曲或视频引入本单元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3.1.2 提出问题
•请学生回答:“你们对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
3.1.3 学习诗歌
•诗歌鉴赏:共读《登鹳雀楼》
3.1.4 拓展
•分组活动:请学生就诗歌内容展开讨论
3.2 第二课时
3.2.1 复习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3.2.2 学习散文
•散文鉴赏:讲解《童年》
3.2.3 朗读训练
•让学生分组朗读散文,提高表达能力
3.3 第三课时
3.3.1 拓展活动
•导入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如诗歌、散文等3.3.2 学习总结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自我总结
3.3.3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或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及展望
4.1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何?
4.2 教学展望
•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是否需要增加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单元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朓对指导教学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3.明确活动内容:
(1)猜字谜。
(2)趣味汉字交流会。
(二)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根据兴趣自由分组。
2.制订活动计划。
( )小组“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确定展示方式展示演练
活动分工
搜集整理制作展板展示交流
3.展示活动计划,评议完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2.能根据活动内容,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活动过程
第二阶段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一、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自由交流:准备怎样完成上一节课制订的活动计划?有哪些问题或困惑?
2.回顾在以往的学习中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资料的。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学习如何科学有效地搜集和整理资料。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1.阅读教材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2.汇报阅读收获:了解了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1)查找图书:
(2)网络搜索的渠道: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导语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的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深信,活跃我们的深信,活跃我们的生活。
(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精读课文课题10、杨氏之子11、晏子使楚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后题1、参考注释,理解每个句子,再流利的朗读课文。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
(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3、背诵课文。
1、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略读课文课题《12、半截蜡烛》《13、打电话》导语链接语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有一种文学形式—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长此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包括《古诗两首》、《草原》、《开国大典》三篇文章以及“综合性学习:遨游诗海”和“语文园地三”。
本单元的文章内容丰富,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现代文的生动,涉及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事件和诗歌艺术。
这些文章既有文学性,又有知识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对诗歌和现代文都有所接触。
但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和古诗韵味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对诗歌艺术的欣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古诗韵味的感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美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3.作业设计: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分层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草原故事。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理念:1)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今天学生周围的环境中信息量丰富,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
主要内容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是个迷人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世界游客。
那里有亭亭玉立的长颈鹿、顽皮的基马猴、庞然大物河马、慢腾腾踱步的大象等有趣的动物,课文《游天然动物园》就是作者游览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后的一篇游记。
文章按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游览的过程。
全文按游览过程的先后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们来到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开始参观;第二部分是第3~6自然段,写我们在天然动物园一天中的见闻;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我们结束了愉快的野游,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其中第二部分按参观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第一层是第3、4自然段,主要讲上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第二层是第5自然段,写中午在天然动物园见到了象群;第三层是第6自然段,写下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略写。
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动物,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关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
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板书:游动物园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游天然动物园”和“游动物园”没啥区别呀!如果是缩句不是很好。
邱家小学语文(五) 年级第(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备课人:郑刚邱家小学语文(五) 年级第(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备课人:郑刚邱家小学语文(五) 年级第(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备课人:郑刚邱家小学语文(五) 年级第(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备课人:郑刚(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聪明才智挫败楚王三次侮辱)。
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一篇课文就读短了。
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
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洞。
晏子来到楚国。
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目。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目。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楚王对晏子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呢?四、学习晏子反击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语句,是哪个句子?2、指名回答。
10杨氏之子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会写“梁、惠、诣、乃、曰、禽”6个生字,会认“惠、曰、禽”3个生字。
2.学会朗读文言文的方法,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预习导航】一、根据停顿的提示,把文章读正确。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对词语的理解。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三、根据注释或查字典,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 乃: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四、填空。
本文选自朝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至士族阶层的小说。
本文主要讲述了的故事。
五、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背诵课文。
【课堂探究】一、按原文填空,并说出所填的词指代的是谁。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父,父不在,乃呼()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指以示()曰:“此是()家果。
”上面填的字分别指代的是:。
二、这些句子你理解了吗?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三、联系课文,完成练习。
用原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杨氏之子待人很热情,是从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看出来的。
【达标训练】一、读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liánɡ huì国杨氏子九岁,甚聪。
yì nǎiyìnɡ qín声答曰:。
”二、先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甚.聪惠.。
2.孔君平诣.其父。
3.孔指以示.儿曰.。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仿照下面句子,以四季的水果作内容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杨梅吮吸着甘露,在雨水中欢笑。
夏天的西瓜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秋天的橘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熟读课文,再填空。
梁国杨氏之子,甚。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
,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句。
2.给下面的字注音。
惠()曰()禽()。
隋朝重臣杨素家里有个口吃但很聪明的人,杨素没事时,常拿他开心。
一年腊月,杨素问口吃的人:“现在家里有人被蛇咬了,你懂得多,想想办法吧。
”口吃的人答道:“用五月五日南墙下的雪,涂涂抹抹就好了。
”杨素说:“五月五日哪儿去找雪呀?”口吃的人答道:“如果五月没有雪,腊月哪儿有蛇咬人的事呢?”1.故事中画横线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请你把它换种说法,写下来。
2.为什么腊月没有蛇咬人的事?3.口吃人的聪明表现在哪里?自评:师评:日期:11晏子使楚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预习导航】一、小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
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
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大.夫(dàdài)侮辱.(rúrǔ)为难.(nán nàn)枳.实(zǐzhǐ)敝.国(bǐbì)囚.犯(qiúqíu)临淄.(zīzhī)淮.南(huái zhǔn)三、把下面的解释和对应的成语连起来。
大伙儿吧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摩肩接踵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联袂成云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挥汗如雨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晏子使楚》写的是(填人名)去访问(填国名),楚王仗着,想乘机晏子。
晏子凭着自己的和,对楚王的行为一一进行了反驳,从此后,楚王晏子。
【课堂探究】就能够、甩汗能“下一场阵雨”都是夸张的说法,既说明了齐国人多,又表现了晏子很有口才。
【达标训练】齐景公特别喜欢鸟。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
可是几天之后,那只鸟飞走了。
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
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让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
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
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
所以现在要杀死你。
”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
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着,走的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啊。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恳求——()引导——()严肃——()2.晏子列举了烛邹的哪三条罪状?用横线画下来。
3.“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晏子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4.通过这则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自评:师评:日期:12* 半截蜡烛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预习导航】一、看到“半截蜡烛”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要想知道这些答案,你就读一读课文《半截蜡烛》吧!二、读一读,抄一抄。
若无其事 不动声色 了如指掌 喃喃自语 完好无损 小心翼翼【课堂探究】一、为了守住蜡烛中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都有怎样的表现?二、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现在,我们就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细细品味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三、在危急的时刻,小女儿杰奎琳解除了危机。
你能说出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地解除危机吗?用自己的话夸夸杰奎琳。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
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三句话中都写了蜡烛,其作用是突出了,同时衬托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三、读了课文,你一定发现剧本写作的特点是以人物的为主,附加人物的描写和场景描写,用括号表示注解。
自评:师评:日期:重复二、打电话约未婚妻七点看戏,电话却打到八点半。
课文给你怎样的启示?C.表cōng huìzào yìwǔrǔɡuījǔ()()()()二、写出这段话中藏着的三个成语。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你能再写出几个表示人多的成语吗?、、三、联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梁国杨氏之子,甚.聪惠.。
甚:;惠:。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乃:。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
四、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并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对联。
1.地满红花红满地;。
2.,;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
五、交流平台。
把对话补充完整。
★小林:本组课文,我喜欢《晏子使楚》,因为我很佩服晏子的,你呢?小东:我更喜欢剧本,那个小女孩很机智,说话也巧妙。
不过,这组课文给我启发最大的还是相声。
小林:是啊,相声中的那个“啰嗦”,我们平时说话可不能学他。
小东:看来,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还要说得,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别人沟通。
得全场大笑,于是在一笑之间,双方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自己或他人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当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有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头很自卑。
相反地,③有一位秃头的报社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绝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
”若不是这位主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短文列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自信。
这两个例子分别是()。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2.“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就被派到这儿来了。
”他的幽默起到了()的作用。
A .化解尴尬;B .警示;C .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3.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幽默是笑的使者;幽默是;幽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