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摸底(开学)考试物理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8
2017届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全国卷)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B.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哥白尼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答案】D
【解析】
2、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所用思维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猜想法
B.速度的定义式
x
v
t
∆
=
∆
,采用的是比值法,当t∆趋近于零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
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理想模型法
C.在探究电阻、电压和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再保持电流不变研究电阻与电压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类比法
D.如图是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物理期初调研检测试题(扫描版)2017年青瑶市高三期初调研检测物理试题本试稚分第I雀L选择題[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iio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匚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R铅笔和0.51^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容、准考证号、琴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題卡规定的位置上. 口2-第[卷毎小題选出答秦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秦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褰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占皐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廳卡各題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養・不昵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平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件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共弘分)一、选挣題:事題I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九毎小逝给出的四个选项中,K10 题只村-伞选项符合题意,1LI4轉冇姜个选顼符件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逸对啊不金的得2分,选错威不选的得G分。
1”玩具火箭蛊直问1:射出,到达最髙点后藩冋原处「若玩具火箭运动受到的空弐阻力与連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谨度大小的僅化楚A.始终变大B.始终变小C.先甕大后蛮小D.先变小肓变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黑体辅射电童波的强度抵邃怏分布的特点与黑体的温度和体积行关B. 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产的嚴大初动能与照射比的频率成纯性关乘C. 太阳辐射的施最I-娶来官太阳内部的较裂变反应D. 按照玻尔理论,氯原子核外电了从半腔较小的轨道跃迁御半卷校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罐也减小了乳如图所示,平行导紈间距为乳左端將接电阻&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乩片时噸直于金煽导轨所在平面.一根足够长的金腐梓与导轨成&角放置且接触良好,瞿城練与导轨的电魁均不II*当企属棒沿瞬任于梯的方向以恒定的述度卩在导轨上淆杼时,通过电旳H的电流楚w2017年青岛市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物理试JB 第2贡(共7页)5・科研小如为了研究两辆玩貝赛布的性能.研究人员记录了甲、乙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甲和拋物线乙,由图可知A ・乙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 ・在O-h 时间内甲、乙两车发生的位移相同C ・“〜"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D ・"到"时间内有•个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6・如图所示,墙罹上有一半圆形光淆金属环,质蛍为加的小球穿在圆环上,弹簧上端固定在点,另一靖连接小球,小球静止在C 点。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C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小于B、C的总重力B.B一定受到C的摩擦力C.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零D.若将细线剪断,B物体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不为零2.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t1时刻,a、b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a、b两车的速度相同C.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D.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也减小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而变化4.a、b两束色光,分别沿半径方向射向圆柱形的玻璃砖,其出射光线都是由圆心O沿OP 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比a小B.若用a光做单缝衍射实验,要比用b时中央条纹更宽C.若a、b两束色光都发生了全反射,则b光的临界角小D.a光在玻璃中的速度较小5.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G,以后逐渐减小为0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减小,a、b间摩擦力增大C.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增大,a、b间摩擦力不变D.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7.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的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小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线的结点,bO′水平拉着B物体,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悬挂小滑轮的细线OP的张力是20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m/s2)()A.弹簧的弹力为10NB.重物A的质量为2kgC.桌面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0ND.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8.如图所示,弹簧p和细绳q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用小钩勾住质量为m的小球C,弹簧、细绳和小钩的质量均忽略不计.静止时p、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若p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q对球的拉力大小为mgB.若p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若q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p对球的拉力大小为mgD.若q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9.河水的流速与离河岸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A.船渡河的航程是300mB.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m/sC.船渡河的最短时间100sD.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10.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11.如图所示,将小球从倾角为45°的斜面上的P点先后以不同速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分别落到斜面上的A点、B点,以及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B点为斜面底端点,P、A、B、C在水平方向间隔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A.三次抛出小球后,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均不同B.小球落到A、B两点时,其速度的方向不同C.若小球落到A、C两点,则两次抛出时小球的速率之比为:3D.若小球落到B、C两点,则两次抛出时小球的速率之比为:3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小物块自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2s运动到B点后通过光滑的衔接孤面恰好滑上与地面等高的传送带上,传送带以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已知AB间距离为2m,传送带长度(即BC间距离)为10m,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縻擦因数为0.2.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2.32sB.物块在传送带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 JC.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4 JD.物块滑上传送带后,传动系统因此而多消耗的能量为8 J13.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m/s2),则正确的结论是()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C.物体的质量为20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14.如图1所示,m A=4.0kg,m B=2.0kg,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起,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F2=4.0N,同时对A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F1,F1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0时,A、B物体加速度分别为a A=5m/s2,a B=2m/s2B.A物体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物体作匀加速运动C.t=12 s时刻A、B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a=2m/s2D.A、B分离前后,A物体加速度变化规律相同15.如图1所示,小物块静止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推力F,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块的速率υ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的质量为1kg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0~3s时间内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213WD.0~3s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12J1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竖直向上拉B,当上升距离为h时B与A开始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与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B.B与A刚分离时,A与B的加速度相同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D.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B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二、实验题17.现要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起一定高度构成斜面;木板上有一滑块,其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连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接通电源后,从静止释放滑块,滑块带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1)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实验中选取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2、3和5、6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由图中数据求出滑块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已知木板的长度为l,为了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A.滑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 B.滑块的质量mC.滑块的运动时间t D.斜面高度h和底边长度x(3)设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用所需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18.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 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象(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2中的图线.(选填“甲”、“乙”、“丙”)三、计算题19.如图所示:一根光滑的丝带两端分别系住物块A、C,丝带绕过两定滑轮,在两滑轮之间的丝带上放置了球B,D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水平寄引C物体.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 A=kg,M C=2kg,M D=0.5kg,B物体两侧丝带间夹角为60°,与C物体连接丝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0°.此时C恰能保持静止状态.求:(g=10m/s2)(1)物体B的质量m;(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3)物体C与地面的摩擦系数μ(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20.质量为10kg的环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直杆向上做速度v0=5m/s的匀速运动,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37°,拉力F与杆的夹角也为θ=37°,力F作用1s后撤去,环在杆上继续上滑了一段时间后,速度减为零.取g=10m/s2,sin37°=0.6,cos37°=0.8,杆足够长,求:(1)环受到的拉力F;(2)环运动到杆底端时的速度v.21.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如图,将刚性杆水平固定在风洞内距地面高度H=3.2m处,杆上套一质量m=3kg,可沿杆滑动的小球.将小球所受的风力调节为F=15N,方向水平向左.小球以速度v0=8m/s向右离开杆端,假设小球所受风力不变,取g=10m/s2.求:(1)小球落地所需时间和离开杆端的水平距离;(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3)小球离开杆端后经过多少时间动能为78J?22.如图所示,平板A长L=10m,质量M=4kg,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上最右端放一物块B(大小可忽略),其质量m=2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A、B都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则(1)若加在平板A上的水平恒力F=6N时,平板A与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2)若加在平板A上的水平恒力F=40N时,要使物块B从平板A上掉下来F至少作用多长时间?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C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小于B、C的总重力B.B一定受到C的摩擦力C.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零D.若将细线剪断,B物体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不为零【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利用特殊值法,假设B的重力沿斜面的分量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时,即可得知B 相对C没有运动趋势,从而分析BC间是否有摩擦力;把BC看做一个整体,分析绳子对B的拉力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分量,继而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趋势和竖直方向的受力关系,从而分析C受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上的支持力大小;剪断细线后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可明确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解答】解:A、把BC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绳子对B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所以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比B、C的总重力要小,故A正确;B、若AB的质量存在关系M A g=M B gsinθ时,B在斜面C上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此时BC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C、把BC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绳子对B 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始终有向右的分量,所以整体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故C错误.D、若将细线剪断,B向下滑动时,B对C有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则C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因此水平面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AD.2.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t1时刻,a、b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a、b两车的速度相同C.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D.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分析】位移时间关系图线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而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解答】解:A、由x﹣t图线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分析可知,t1时刻a车沿正向运动,b车沿负向运动,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B、x﹣t图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t2时刻,a车沿正方向运动,b车沿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故B正确.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b两车运动的位移相同,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b先沿负向运动后沿正向运动,所以b通过的路程较大,根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则知b的平均速率较大,两车的位移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也减小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而变化【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能级间跃迁时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β衰变生成的电子是其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生成的;在康普顿效应中,散射光子的动量减小,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判断光子散射后波长的变化;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的结构决定的,与温度或压强无关.【解答】解:A、可按库仑力对电子做负功进行分析,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故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动能转为电势能);由于发生跃迁时要吸收光子,故原子的总能量增加.故A错误;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故B正确;C、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λ=,知波长增大.故C正确;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的结构决定的,与温度或压强无关.故D错误.故选:BC.4.a、b两束色光,分别沿半径方向射向圆柱形的玻璃砖,其出射光线都是由圆心O沿OP 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比a小B.若用a光做单缝衍射实验,要比用b时中央条纹更宽C.若a、b两束色光都发生了全反射,则b光的临界角小D.a光在玻璃中的速度较小【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光线在底面发生折射,折射角相同,由折射定律可得出两光的折射率,从而分析出光的频率和波长的大小,判断出波动性强弱.由v=分析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由sinC=分析临界角的大小.【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从底面射出时,折射角相同,而a的入射角大于b的入射角,由折射定律可知:=可知,故a的折射率小于b的折射率;故A错误.B、因折射率越大,光的频率越大,故a的频率小于b的频率,a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则a光的波动性强,若用a光做单缝衍射实验,要比用b时中央条纹更宽;故B正确;C、由sinC=可知,a光的临界角要大于b光的临界角,故C正确;D、由v=分析可知,折射率越大,则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越小,故a光在玻璃中的速度较大,故D错误;故选:BC5.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G,以后逐渐减小为0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a球缓慢上升,合力近似为零,分析a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得到F以及b球对a 的支持力与θ的关系式,即可分析其变化.【解答】解:对于a球:a球受到重力G、拉力F和b球的支持力N,由平衡条件得:F=Ncosθ,Nsinθ=G则得:F=Gcotθ,N=根据数学知识可知,θ从30°增大到90°,F和N均逐渐减小,当θ=30°,F有最大值为,N有最大值为2G,故BC正确.故选:BC.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减小,a、b间摩擦力增大C.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增大,a、b间摩擦力不变D.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明确加速度的变化,再根据各项进行分析,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明确拉力和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整体法可知,只要橡皮泥粘在物体上,物体的质量均增大,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加速度都要减小A、若橡皮泥粘在c物体上,将ab视为整体,F﹣F T=2ma,加速度减小,所以拉力F T变大,对b有F﹣f ab=ma,知f ab增大;故AC错误;B、若粘在a木块上面,以c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T=ma,因加速度减小,所以拉力减小,而对b物体有F﹣f ab=ma可知,摩擦力f ab应变大,故B正确;D、若橡皮泥粘在b物体上,将ac视为整体,有f ab=2ma,所以摩擦力是变小,再对c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减小,故D正确.故选:BD7.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的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小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线的结点,bO′水平拉着B物体,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悬挂小滑轮的细线OP的张力是20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m/s2)()A.弹簧的弹力为10NB.重物A的质量为2kgC.桌面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0ND.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根据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与O′a绳的拉力关系,求出O′a绳的拉力.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和绳O′b的拉力.重物A的重力大小等于O′a绳的拉力大小.再根据物体B平衡求出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解答】解:A、设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与O′a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则有:2Tcos30°=T1,解得:T=20N.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为F1=Tcos60°=10N.故A 正确.B、重物A的质量m A==2kg.故B正确.C、绳O′b的拉力F2=Tsin60°=20×N=.故C正确.D、由于动滑轮两侧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细线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故D错误.故选:ABC8.如图所示,弹簧p和细绳q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用小钩勾住质量为m的小球C,弹簧、细绳和小钩的质量均忽略不计.静止时p、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若p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q对球的拉力大小为mgB.若p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若q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p对球的拉力大小为mgD.若q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明确绳子与弹簧的性质,当弹簧脱钩后,绳子发生突变;而绳子脱钩后,弹簧不能突变;再根据受力分析即可求得球受到的合力,则可求得加速度.【解答】解:A、原来p、q对球的拉力大小均为mg.p和球脱钩后,球将开始沿圆弧运动,将q受的力沿法向和切线正交分解(见图1),得F﹣mgcos60°=,即F=,合力为mgsin60°,则加速度a=,故A、B错误.C、q和球突然脱钩后瞬间,p的拉力未来得及改变,仍为mg,因此合力为mg(见图2),球的加速度为大小为g.故C错误,D正确;故选:D.9.河水的流速与离河岸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A.船渡河的航程是300mB.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m/sC.船渡河的最短时间100sD.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找到船参加的两个分运动,然后运用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和等效规律进行研究即可.【解答】解:A、C、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由乙图可知河宽为300m;则时间为:t=s.由于船的运动还有沿水流方向的位移,所以船渡河的航程一定大于300m.故A错误,C正确;B、当v2取最大值4m/s时,合速度最大;为:v=m/s;故B正确;D、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故D正确.故选:BCD10.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滑动摩擦力.【分析】根据摩擦力性质可判断鱼缸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以及拉力变化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进行分析,明确拉力变化后运动位移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桌布向右拉出时,鱼缸相对于桌布有向左的运动,故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故A错误;B、由于鱼缸在桌面上和在桌布上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相等;但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则由v=at可知,它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故B正确;C、鱼缸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与拉力无关,只与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因此增大拉力时,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D、猫减小拉力时,桌布在桌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减小,则运动时间变长;因此鱼缸加速时间变长,桌布抽出时的位移以及速度均变大,则有可能滑出桌面;故D正确;故选:BD.11.如图所示,将小球从倾角为45°的斜面上的P点先后以不同速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分别落到斜面上的A点、B点,以及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B点为斜面底端点,P、A、B、C在水平方向间隔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A.三次抛出小球后,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均不同B.小球落到A、B两点时,其速度的方向不同C.若小球落到A、C两点,则两次抛出时小球的速率之比为:3D.若小球落到B、C两点,则两次抛出时小球的速率之比为:3【考点】平抛运动.【分析】三个小球均做平抛运动,可把平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去研究,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落在斜面上时,竖直方向的位移和。
济南市部分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物 理说明: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为第1页至第3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6页,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牛顿这位科学巨人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下列有关牛顿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用扭秤装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B .牛顿通过斜面实验得出白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牛顿认为站在足够高的山顶上无论以多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都会落回地面D .牛顿的“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行星所受太阳的引力服从相同规律2.荡秋千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如图,当某人在秋千上荡到最 高点时,a 表示竖直向下,b 表示沿切线,c 表示水平,d 表示沿悬绳,则此 人的加速度方向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平方2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A.加速度大小为12/m sB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都为2mC .第2s 内的位移是2mD .物体第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4.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克罗地亚运动员弗拉希奇获得冠军。
弗拉希奇起跳后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弗拉希奇在空中下降过程处于超重状态B .弗拉希奇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 .弗拉希奇在空中上升阶段的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都相等D .若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弗拉希奇上升阶段所用时间大于下降阶段所用时间 5.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物理2017.02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值为120分。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B.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D.法拉第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与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通过轻绳悬挂,结点为O.人沿水平方向拉着OB绳,物体和人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人的拉力方向不变,缓慢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绳中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OB绳中的拉力不变C.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D.地面给人的摩擦力逐渐增大3.如图所示,虚线是某静电场的一簇等势线,边上标有电势的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恰能沿图中的实线从A 经过B运动到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一定带负电B.A处场强大于C处场强C.粒子在A处电势能大于在C处电势能D.粒子从A到B电场力所做的功大于从B到C电场力所做的功4.如图所示是质量为m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上抛的频闪照片,甲图是上升时的照片,乙图是下降时的照片,O是运动的最高点.假设小球所受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据此估算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 )A.mg1mgB.21mgC.31mgD.105.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正极板与静电计相连,两板间有一个正检验电荷固定在P点.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W表示正检验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6.一个物体静止在质量均匀的星球表面的“赤道”上.已知引力常量G,星球密度ρ.若由于星球自转使物体对星球表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该星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 )A .πρG 34 B .G ρπ3 C .πρG 34 D .Gρπ3 7.用两根足够长的粗糙金属条折成“「”型导轨,右端水平,左端竖直,与导轨等宽的粗糙金属细杆ab 、cd 和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ab 、cd 杆的质量、电阻值均相等,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ab 杆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时,cd 杆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cd 杆一定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 .cd 杆一定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F 做的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与ab 杆克服摩擦做功之和D .F 的功率等于ab 杆上的焦耳热功率与摩擦热功率之和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1是用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烧结而成的热敏电阻,R 0为定值电阻.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流电压u的表达式u=362sin100πt(V)B.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4C.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1:4D.当R1温度升高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均变大9.如图所示,小球B放在真空正方体容器A内,球B的直径恰好等于A的内边长,现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没有弹力B.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的弹力向下C.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的弹力向上D.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有向上的弹力10.如图所示是研究通电自感实验的电路图,A1、A2是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闭合开关调节电阻R,使两灯泡的亮度相同.调节可变电阻R l,使它们都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开关S,则 ( ) A.闭合瞬间,A l立刻变亮,A2逐渐变亮B.闭合瞬间,A2立刻变亮,A l逐渐变亮C.稳定后,L和R两端电势差一定相同D.稳定后,A1,和A2,两端电势差不相同11.质量为2×103kg的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行驶过程中牵引力F和车速倒数1/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己知行驶过程中最大车速为30m/s,设阻力恒定,则 ( ) A.汽车所受阻力为6×103 NB.汽车在车速为5 m/s时,加速度为3m/s2C.汽车在车速为15 m/s时,加速度为lm/s2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功率为6×104 W12.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R 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两个电压表读数随电流表读数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则( )A.电源内电阻的阻值为10ΩB.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8WC.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功率为0.9WD.图线甲是电压表V2读数随电流表读数变化的图线1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静止放置于水平面上,小物块B以初速度v0从木板左侧滑上木板,关于此后A、B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共计20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4.(10分) (1)用游标卡尺测量某小球直径时,为使测量爪靠近小球,应用手指推动部件(如图中“A”、“B”、“C”),并旋紧紧固螺丝再进行读数.如图是卡尺的某次测量其读数为 mm.(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钩码,个数可调.A 的左端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未画出)相连,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系统的加速度.实验中该同学在钩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多次改变m和m’的钩码个数,重复测量.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①实验中除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若干个质量均为50克的钩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外,为了完成本实验,还应有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②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现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测得各计数点到OD点的距离分别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 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 为纵轴,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线,由此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µ= .(g取10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10分)一实验小组用某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并通过实验研究该元件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1)该小组连成的实物电路如图所示,其中有两处错误,请在错误的连线上打“×”,并在原图上用笔画出正确的连线.(2)在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A.滑动变阻器R1 (0~5Ω额定电流5A)B.滑动变阻器R2 (0~20Ω额定电流2A)C.滑动变阻器R3 (0~100Ω额定电流0.5A)(3)实验测得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试在方格纸中画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线.(4)把元件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2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3.6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结合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Ω.(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12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0,一物体以v0=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上的A点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a=8.0m/s2.g取10 m/s2,sin 370。
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三(上)调研物理试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某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为零,则该处磁场感应强度一定为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为零,则该处场强一定为零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方向相同C.带电粒子平行电场线或磁感应线分别进入电场或磁场,粒子运动方向不会改变D.带电粒子垂直于磁感线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将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2.(5分)两个线圈在同一闭合铁芯上,现在给左边的线圈通入如图所示的电流,以从A流向B(如图所示)为正,则通过R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规定向上为正)()A.B.C.D.3.(5分)A、B、C三根完全相同的通电导体棒质量均为m,B、C两根平行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A放在B、C连线的中垂线上,截面如图所示,ABC组成等边三角形,三根导体棒都通有等大的电流,A中电流垂直纸面向外,B、C中的电流垂直纸面向里,三根导体棒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两导线对地面的压力为mgB.B、C两导线对地面的压力为mgC.地面对B导线的摩擦力大小为mgD.地面对B导线的摩擦力大小为mg4.(5分)如图所示,有一半球形容器,其竖直截面为半圆.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D是圆周的最低点,E是AD间某一点,C与E在相同的高度.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落在E点,若以2v0抛出,恰好落在C点,设球的半径为R,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时,小球恰好落在D点B.初速度为时,小球将落在D点的左侧C.OC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弦值为D.OE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弦值为5.(5分)如图所示,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R0.电源电阻r=R0,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闭合开关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压表的示数为EB.电容器的带电量为CE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D.电源内阻消耗的热功率和电阻R2的相等6.(5分)如图所示,空间中有A、B、C、D、O五点,其中AB连线与CD连线相互垂直,A、B、C、D四点到O点的距离均为d,现在A、B两点分别放置带电荷量均为Q的负电荷,在C点放置一正电荷,如果D点的电场强度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C的带电荷量为2QB.O点的电场强度为0C.将一负电荷从O点沿OC连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D.将一负电荷从O点沿OB连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7.(5分)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从固定斜面上距挡板2m高的位置无初速度滑下,撞到下面的挡板上时,速度为6m/s,物块撞到挡板上后,反弹的速度为4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B.物块从斜面上滑下到挡板相碰前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2JC.物块与挡板相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10JD.物块与挡板相碰后,能返回到离挡板0.8m高处8.(5分)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θ=45°的斜面上,斜面质量也为m,斜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一沿斜面方向的外力F拉着物块和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度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B.斜面受到的合力大小为C.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2mg﹣D.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2mg9.(5分)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带发现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假设未来的某一天,探测卫星围绕开普勒﹣452b做匀速圆周运动,它距开普勒﹣452b 表面高度为h,运动的周期为T,开普勒﹣452b的半径为R,则()A.探测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B.物体在开普勒﹣452b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C.探测卫星运动时的线速度为D.开普勒﹣452b的第一宇宙速度为10.(5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有间距为0。
高三摸底考试物理试题2016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其中1~7小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3小题为多选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甲、乙两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
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中的OC 与AB 平行,CB 与OA 平行。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1~t 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远B .0~t 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始终不相等C .0~t 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D .0~t 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2.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叠放在固定光滑斜面上,A 、B 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当给A 、B 一个初速度后,它们以相同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关于物体A 的受力个数,正确的是 A .2 B . 3 C .4 D .5 3.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位移x 时的速度为υ,其2x υ-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 /s 2,则斜面倾角为 A .30° B .45° C .60°D .75°4.如图所示,M 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有缺口的方形木块,abcd 为半径是R 的34光滑圆弧形轨道,a 为轨道最高点,de 面水平绝密 ☆ 启用并使用完毕前且有一定长度。
今将质量为m 的小球在d 点的正上方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其自由下落到d 处切入轨道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2017-2018学年上期第一次摸底考试高三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 .伽利略首先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B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主要原因C .物体质量越大,则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就越大D .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可用实验直接验证2.一辆超载货车甲正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货车甲经过与之运动方向相同的骑摩托车乙的交警时,交警发现其超载示意其停车检查,之后两车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 .骑摩托车乙的加速度为2m/2s B .5s 末两车相距最近C .交警在10s 末恰好追上货车D .交警在5s 到10s 某时刻追上货车3.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一小球P 从斜面顶A点水平抛出经时间t 到达斜面上的B 点,另一个小球Q 由A 点静止释放,运动到斜面底端C ,己知AC 长是AB 长的4倍,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面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小球Q 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为2t B .小球Q 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为4tC .小球Q 运动到斜面底端C 的速度为2gtD .小球P 4.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
从水星与金星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金星转过的角度分别为1θ、2θ(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求得水星和金星A .质量之比B .绕太阳的动能之比C .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 .受到的太阳引力之比5.a 、b 是x 轴上的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1Q 和2Q ,沿x 轴a 、b 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2中曲线所示。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上)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鹿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开普勒有关天体运动的三个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和场的概念C.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在磁场中转动的金属圆盘吋以对外输出电流,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伽利略通过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建立了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2.甲、乙两车沿同一方向同时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t2时间内两车的距离保持不变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0﹣t2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和乙车的加速度始终不相等D.t3时刻甲车和乙车相遇3.如图,水平传送带两端点A、B间距离L=5m,传送带以v0=2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现将一质m=lkg的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点处,已知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2,g取10m/s2.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则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sB.划痕长度是0。
5mC.皮带对物块的摩擦力做的功为10JD.由于传送煤块而使电动机多输出的能量为4J4.某人在O点将质量为m的飞镖以不同大小的初速度沿OA水平投出,A为靶心且与O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飞漂水平初速度分别是v1、v2时打在档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C,且AB:BC=1:3 则()A.两次飞镖从投出后到达靶心的时间之比t1:t2=l:3B.两次飞镖投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v1:v2=2:1C.两次飞镖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之比△V1:△V2=3:1D.适当减小m可使飞镖投中靶心5.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在酒泉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找火箭成功发射,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26日回归地球.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神舟十号”的周期为T,宇肮员在A点测出地球的张角为α.则()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为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D.地球平均密度为6.如图所示,导体棒沿两平行金属导轨从图中位置以速度v向右匀速通过一正方形abcd磁场区域,ac垂直于导轨且平行于导体棒,ac右侧的磁感应强度是左侧的2倍且方向相反,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下列关于导体棒中感应电流和所受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规定电流从M经R到N为正方向,安培力向左为正方向)()A.B.C.D.7.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1,在原、副线圈回路中分别接有R1、R2两个定值电阻且R1=2R2.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U AB=12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则()A.U AB:U CD=2:1B.R2两端电压为4VC.原、副线圈回路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1:1D.若AB间改接电压仍为12V的直流电源,则原、副线圈回路电流之比I1:I2=1:2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 >m),用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1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此时细线的拉力力F1.若仍用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2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β角,细线的拉力为F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1=a2,F1>F2 B.α=β,F1<F2C.α<β,F1<F2 D.α>β,F1>F29.如图所示,一束质量和电荷量均不同的带正电粒子(不计粒子重力),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罝垂直射入电压为U的偏转电场,经偏转电场后能飞出极板的粒子打到极板右侧荧光屏上,对能打到屛上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荷相同的粒子,在偏转电场中沿同一轨迹运动B.减小两极板间的电压,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将变长C.电荷量为q的粒子到达屏时,动能的增量为qUD.减小偏转极板的长度,可使粒子打在屏上的位置距屏中心的距离减小10.如图所示,垂直纸面向外的V形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左边界AC是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其上开有小孔Q,一束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率垂直挡板从小孔Q射入右侧磁场中,CD为磁场右边界,它与挡板的夹角θ=30°,小孔Q到板的下端C的距离为L,若速率最大的粒子恰好垂直CD边射出,则()A.恰好不从CD边射出的粒子的速率v=B.粒子动能的最大值E km=C.能够从CD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 m=D.CD边上有粒子打到的区域长度为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用轻绳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2m的重物相连,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现将小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 处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小环下滑过程中小环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当小环下落d的距离到达B点时,它的速度与重物上升速度大小之比为C.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为D.重物从开始运动到上升到最高的过程中,轻绳的张力始终大于2mg12.如图所示,PN为两个等量的同种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为连线中点,Q是中垂线上的点,且PQ=QO,N处放置一正的点电荷,则()A.P处的场强的大小一定小于Q处的场强的大小B.P、Q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Q、O间的电势差C.Q处的电势一定高于P处的电势D.电子在P处的电势能一定大于电子在Q处的电势能二、实验题(共16分)1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A、B是两个质量分別为m1、m2的圆柱形小物体,且m1>m2,将它们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柔软细绳两端.C、D是置于A物体一侧,相距为h的两个沿A物体下落方向摆放的计时光电门,利用这两个光电门,可以分别测量物体A经过C、D位置时的时间间隔△t1和△t2.(1)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除题中已知量m1、m2、h、△t1和△t2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需满足等式;(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其中一项有效的措施是:保持C、D两光电门的竖直高度差h不变,将C、D一起上下移动.你认为(填“向上”或“向下”)移动才能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14.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电容器电容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E为电池组、C为待测电容器、G为检流计(可测微弱电流)、R’为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V是电压表、S′、S为电键,实验步骤如下:A.按甲图连接电路;B.闭合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某确定值;C.闭合S,给电容器充电,当电容器两端电压稳定时,记下此时的电压表读数U C及检流计示数i C;D.断开S和S′,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秒读取并记录一次电流值,直到电流为零;E.以放电电流为纵坐标、放电时间为横坐标,作出i C﹣t图象;F、改变U C的值,重复上述步骤(除A);∫G.整理器材.(1)S′、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调到端(填“a”或“b”)(2)闭合S后电压表示数变化应该是(填“变大"或“变小")(3)如图乙所示是本次试验当U C=2。
2017届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其中第1~6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得0分.)1.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运动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答案】C考点:伽利略试验【名师点睛】该题属于实验推论题,要求同学们正确理解科学家的基本观点和佐证实验,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 如图所示,某同学坐在列车的车厢内,列车匀速前进时,桌面上一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如果发现小球突然运动,根据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小球相对桌面向后运动,可知列车在匀速B. 若小球相对桌面向后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C. 若小球相对桌面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加速D. 若小球相对桌面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列车加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小车向后运动;故小球相对桌面v前 后向后运动,列车是突然加速前进,故AB错误;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相对桌面向前运动,可知列车相当于小球向后运动,在减速前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名师点睛】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形状,小球向后运动,则说明小车的速度比原来大了,要学会用惯性知识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3.图甲、乙、丙是中学物理课本必修1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利用矩形面积的和来表示位移大小比实际位移偏小B.甲图中利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比乙图利用梯形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更接近真实值C.这种用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D.若丙图中纵坐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则梯形面积表示加速度变化量【答案】A考点:速度图像【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a-t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具体应用,要通过练习体会这些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