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腈纶工业进展与发展_唐振波
- 格式:pdf
- 大小:151.9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腈纶行业现状与发展探讨摘要:介绍了国内腈纶行业的现状,并对国内外腈纶行业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加入WTO 以后,腈纶行业受到关税降低和引进外资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腈纶行业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发展策略,进而改变我国腈纶产品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
关键词:腈纶现状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国际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腈纶产业也直接经受着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优秀服务的竞争。
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关系到腈纶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将关系到中国纺织行业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
2002年,中国腈纶的生产量约590 kt,比2001年增长了12.86%;进口腈纶量约420 kt,比2001年增长了14.74%;中国腈纶的表观需求量超过了1 000 kt,比2001年增长了13.03%,其中进口腈纶量达到了40%。
腈纶产业面对新的挑战,应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的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集团,勇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1 中国腈纶行业现状世界腈纶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我国是1969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我国腈纶工业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工厂分散、品种单调;(2)工厂平均规模偏小,仅为45.9 kt/a,近80%的工厂达不到经济规模,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相差很大。
如日本旭化成公司为60 kt/a,日本三菱人造纤维公司为130 kt/a;韩国泰光产业75 kt/a,中国台湾塑胶工业有限公司为100 kt/a;(3)技术、装备参差不齐;(4)管理水平低,使得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先进国家相比相差悬殊;(5)产品价格缺乏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货币贬值和经济的持续不振,使其腈纶产品的成本降低,导致我国腈纶及其制品的传统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表1列出了我国主要腈纶企业的生产能力。
表1 2002年国内主要腈纶企业生产能力 kt1.1 国内腈纶的需求状况世界腈纶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需求呈缓慢增长态势,人均消费量保持在0.45 kg左右,预测21世纪人均腈纶需求量仍将保持在这一水平。
中国腈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腈纶行业产业链腈纶在我国的商品名是是聚丙烯腈纤维,而在国外腈纶被称为“奥纶”、“开司米纶”,纯聚丙烯腈性脆硬,染色性很差。
聚丙烯腈纤维引入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后,会改善染色性能。
腈纶有“人造羊毛”之称,其纺织品被广泛地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
二、中国腈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我国腈纶行业近年来发展缓慢,从近十年腈纶产量来看,2011-2017年我国腈纶产量维持在70万吨左右,2018年我国腈纶产量开始下滑,2019年我国腈纶产量下降至58万吨,同比下降5.7%,截至2020年1-7月我国腈纶产量33.72万吨,同比下降17.97%。
国内腈纶纤维还遭遇来自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竞争,尽管在2016年已采取对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的进口腈纶征收反倾销税,但2017年进口量仍有增长,究其原因,目前国内腈纶纤维差别化率较国际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因此缺乏竞争力。
截至2020年我国腈纶出口量为16760.2吨,出口量为40085.4吨。
注:因不可抗力,2018年进出口数据暂时无法提供。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1-7月,我国腈纶出口金额为3105.2万美元,进口金额为10028.2万美元。
注:因不可抗力,2018年进出口数据暂时无法提供。
三、中国腈纶纤维生产工艺分析聚丙烯腈热分解的温度在200℃~250℃,溶点为320℃,因此聚丙烯腈纤维用高聚物溶液的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制得。
国外有多种腈纶生产工艺路线,目前我国腈纶厂主要有4种生产工艺路线:硫氰酸钠一步法、硫氰酸钠二步法、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技术、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有机干法工艺路线以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有机湿法工艺路线;二甲基甲酰胺干法路线由于工艺路线管理要求严,生产成本高,成品中残留溶剂不易除尽不宜再发展。
四、腈纶面料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腈纶面料的性能很像羊毛,但弹性要比羊毛的好得多,在伸长20%的情况下,回弹率还可以保持在65%左右。
我国腈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我国是腈纶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已经成为世界腈纶纤维的主要生产基地。
本文介绍了我国腈纶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我国近几年腈纶发展有以下几个因素,提出我国腈纶发展的措施与方向。
关键词:腈纶,发展,现状1.中国腈纶行业发展现状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国内纤维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腈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能,需求量也因此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腈纶生产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系列化、稳定的批量生产,尤其是一些高档改性品种在我国刚刚起步。
在中国腈纶市场,常规品种已经饱和,而复合、超细旦、异形、抗菌等差异化和功能性品种需要大量进口。
(1)国内腈纶需求旺盛,供应紧张。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都有了显著增长。
但由于我国腈纶产能仍远低于需求,供需矛盾暂时难以改变。
中国一直在扩大进口以弥补国内差距,因此腈纶的进口量一直在不断上升。
(2)国内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许多腈纶生产厂已实施改造和扩建计划。
(3)国内腈纶技术发展迅速。
近年来,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腈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减缓了我国腈纶进口增速。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腈纶厂根据市场用户反馈信息,开发生产了超白腈纶纤维、抗菌腈纶纤维、凝胶染色腈纶纤维、扁平系列腈纶纤维,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推广效果。
2 影响我国近几年腈纶发展有以下几个因素。
我国腈纶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随着新扩建项目的实施和建成投产,国内腈纶供应紧缺的状况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我国腈纶自给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影响我国近几年腈纶发展有以下几个因素。
2.1工厂分散,管理水平低。
我国腈纶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工厂较为分散。
而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将一时难以改变,造成了我国腈纶生产成本偏高。
2.2生产技术参差不齐。
可以说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腈纶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都有应用,其中工业化的工艺路线就有12条之多。
腈纶国产现状分析报告腈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良好的机械强度。
国内腈纶行业发展迅速,现状分析如下:首先,腈纶产量不断增加。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腈纶生产国家,自1990年以来,腈纶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腈纶产量达到218.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9%。
其次,腈纶品种不断丰富。
腈纶可以与其他纤维进行共纺、交织等混纺工艺,制成各种功能纤维产品。
目前,国内腈纶产业已经形成了聚丙烯腈、亚麻纤维腈、芳纶纤维腈等多个品种,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再次,腈纶应用领域广泛。
腈纶具有耐热、耐酸碱、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化工、汽车、建材等多个领域。
纺织行业是腈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腈纶纤维可以制成各种纺织品,如服装、家纺、工业织物等。
然而,国内腈纶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保问题仍然存在。
腈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其次,国内腈纶产能过剩。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内腈纶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为了推动腈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还应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内腈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腈纶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腈纶产业在产量、品种和应用领域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面临环保压力、产能过剩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保工作,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腈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腈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腈纶行业的现状世界腈纶的产量连续缓慢增长,在合纤中的比例渐渐缩减。
1998年我国腈纶总产量为38.9万吨,进口腈纶纤维总量为38万吨。
尽管腈纶在整个合纤中的比重在缩减,但某些腈纶产品的特性,是其它合纤产品无法替代的。
如:腈纶的染色性、回弹性、对气侯的适应性等,正因如此,腈纶产品仍有其市场的竞争力。
腈纶市场的供需状况我国每年腈纶纤维使用量约为65万吨左右,而我国每年的生产总量仅为40万吨左右。
从表面看供不应求,腈纶的销售形势应当很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产腈纶市场相当疲软。
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每年的腈纶进口量过大。
近几年的进口量平均为40万吨/年。
生产量加上进口量约为80万吨。
即便市场达到最大的消耗量,每年也有近15万吨的产品造成积压。
目前国内现有腈纶生产企业十三家,总设计生产力量为48.7万吨。
98年实际生产腈纶为38.9万吨。
产量与产能的差距较大,主要是由于进口产品的冲击过大,使得国内一些企业开工率不足所致。
在“九五”期间国内有包括大庆、安庆、抚顺等多家腈纶企业在搞增容改造,生产力量和实际产量将会有所提高,估计到2000年我国腈纶的生产力量可达55万吨,产量可达45万吨。
尽管如此,国内的腈纶产量仍不能满意后加工工业的需求。
近几年国内的腈纶用量仍有20万吨左右的缺口。
在短期内仍要依靠进口来满意后加工企业的需要。
腈纶进口状况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1998年全部38万吨的进口腈纶中,仅有6.19万吨是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占总进口量的16.3%。
而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其它贸易方式进口的。
另外,从进口的品种来分析,占总进口量的10%左右的品种(约4万吨)国内的确生产不了,必需要进口。
另外,在产品质量上,国产腈纶与进口腈纶仍存在着肯定的差距,国产腈纶不能满意后加工出口产品的需要。
初步分析,国内实际缺口约为25万吨,但98年进口已达38万吨,进口量过大。
造成腈纶产品大量国外进口的缘由,不排解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但是根本缘由还是与我国的腈纶产品质量和品种亲密相关。
我国腈纶生产的现状及进展摘要:本文对我国腈纶生产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腈纶产品短纤维人造羊毛优良特性1 引言聚丙烯腈产品在我国的商品名称叫腈纶。
在国外对聚丙烯腈产品称为“奥纶”、“开司米纶”。
它的性能仅次于聚酯和聚酰胺的合成纤维品种。
它的产品性能与羊毛的短纤维性能相似,但其密度又比羊毛小,有人造羊毛之称[1]。
比天然羊毛轻10%,强度大2倍多。
同时腈纶又不会发霉和虫蛀,对日光的抵抗性也比羊毛大1倍。
制备腈纶是用85%以上的丙烯腈和少量的其他单体共聚,通过湿法或干法纺丝制得。
腈纶产品最初是1950年美国开始工业化生产,我国在60年代实现腈纶工业化生产以来,差别化纤维的开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有一批腈纶差别化研究项目,复合腈纶、有色腈纶、高吸湿腈纶、高收缩腈纶、碳纤维原丝、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等先后进行过批量生产,阻燃腈纶利用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但总体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没有形成系列化和稳定批量生产,特别是一些高档化的改性品种国内还刚起步。
2 我国腈纶生产的现状世界腈纶的产量继续缓慢增长,1996年世界腈纶总产量为252万吨,我国产量为29.7万吨,1998年我国腈纶总产量为38.9万吨,进口腈纶纤维总量为38万吨。
进入新世纪,我国腈纶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产量由1999年的41万吨增加到2007年83.6万吨。
2006年初以来,在“做大化工”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庆炼化提出了“做精品腈纶”的发展目标。
受纺织品设限、人民币升值等内外环境的影响,腈纶等上游原料产业萎靡不振。
为此,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全体员工紧盯市场,把细节管理上升到治厂兴厂的高度,在研发出2.5旦新产品的同时,狠抓长丝、短纤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综合能耗一降再降,产量质量不断提升的历史新跨越,一等品率、合格品率、综合能耗等指标均跨入国内先进行列[2]。
在世界合成纤维生产中,尽管腈纶在整个合成纤维中的比重在缩减,但某些腈纶产品的特性,是其它合成纤维产品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