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58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试题(二)(扫描版)2012~2013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1.(3分)A(B,“隅”“喁”音同;C,“邂”“解”音同;D,“渎”“椟”音同)2.(3分)D3.(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1分)情感和心思深刻,(1分)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
(3分,“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各1分,因果关系表述清楚1分)4.(1)大量浪费土地的现象随处可见。
(或“土地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土地浪费非常严重”)(2分)(2)为什么一个土地高度稀缺的国家土地会廉价呢?(或“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土地怎么会廉价呢?)(2分,只答“土地为什么会廉价”给1分)5.(3分)D(输:缴纳)6.(3分)B(③表现杨大异英勇抗击元兵和家庭在战争中遭逢的灾难;⑤表现杨大异为官正直)7.(3分)D(“退休后受到朝廷的任命和封赏”与原文不符)8.(1)(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出来投降。
(“质”、“渠魁”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杨大异)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
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剀切”、“遽”、“出”各1分,句意通顺1分)(3)(杨大异)和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
(“发明”、“条析”各1分,句意通顺1分;把“发明经旨”和“条析理学”作互文翻译亦可)【参考译文】杨大异,字同伯,是唐朝天平节度使杨汉公的后裔,他的十世祖杨祥因躲避灾祸而到醴陵,于是把家安置在那儿。
杨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非常悲痛,泪哭干了眼睛流出血,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
朝廷知晓他的事迹后,封他为至孝公,赏赐名木栽种在墓道两旁,用来表彰他的孝行。
杨大异跟从胡宏学习《春秋》要旨。
嘉定十三年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衡阳县主簿,有惠及百姓的施政。
调任龙泉县尉,代理知县。
正遇上年成不好,提刑司派人到龙泉县以议价收购为名摊派征购二万石粮食,米价顿时暴涨,百姓粮食匮乏。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分).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分)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在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
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品味栩栩如生一蹴而就.品位栩栩如生一朝一夕.品味惟妙惟肖一朝一夕.品位惟妙惟肖一蹴而就.(分)(品味:①品尝味道;②琢磨体会,玩味;③品质和风味。
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
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随着各种手机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分)(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项,“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分).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语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艺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CP-1)。
B.十几株竹子,一簇成团,不见平日迎风招展、清新高雅、高耸挺拔、摇摇欲上的风姿,由于雨水压迫,弯腰甩头,借助风力,奋劲抛撒减负,表现出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格。
C.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
”我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我的笔应当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
D.这种貌似深邃的问题背后,无疑激荡着一股倔强的、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簿,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4.03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黄州人潘大临有一封《致谢无逸》书,其中说道,“秋来景物,件件是诗意,恨为俗气所蔽翳。
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这个有名的故事揭示出一种规律——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他们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
这类事情,在文学艺术史的记载中,在实际生活中,都并不罕见。
为了合理充分地解释类似现象,需要注意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中,一个新颖而深刻的构思的萌生,一个开创性观点之闪露端倪,常常有着或长或短的将出而又隐的微妙曲折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主体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胸中骚动涌起、挣扎折腾,好像只要稍微伸伸手就可以采撷到一颗最硕美的思维之果。
可是,当他热情亢奋、兴高采烈地抬手举足,想要把心之所思确定下来,物化为可视可闻、可传达可交流的实体的时候,忽然又觉得身躯绵软、视界模糊。
他这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飘渺恍惚、迷离闪烁的影子。
那个影子的存在是如此之真确,正以不可抗拒的强大磁力吸引着他,使他梦魂牵绕、寝食不安。
那个影子的存在又是如此虚幻,他一次又一次地抓握,却总是两手空空。
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主体对其内心状态的一种自我觉知,是找不到确定对象的觉知,是对于“空”、对于“不存在”、对于“缺口”的觉知。
2019~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0.03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语焉不详的遗憾。
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A.切中肯綮一鳞半爪推陈出新B.高屋建瓴雪泥鸿爪推陈出新C.高屋建瓴一鳞半爪革故鼎新D.切中肯綮雪泥鸿爪革故鼎新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⑥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⑥③②⑤④C.②③⑤①④⑥D.②⑤④①③⑥3.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3分)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
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
”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
”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苏派语文】2021—2022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04苏派高中语文备考2022大市(名校)模考课件01.【苏派原创】(四大公众号联合推荐)苏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解析课件02.【苏派原创】(四大公众号联合推荐)南京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初卷03.【苏派原创】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解析课件04.【苏派原创】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语文解析05.【苏派原创】扬州市高三上学期十月部分学校测试语文解析课件06.【苏派原创】(四大公号联合推荐)潍坊市2021年10月份过程性检测07.【苏派力荐】广州市2022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零模)语文课件08.【苏派力荐】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讲评课件(文言文+诗歌+作文)09.【苏派原创】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解析课件10.【苏派原创】无锡市2021年秋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解析11.1611.【苏派力荐】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期中测试文言文解析课件12.【苏派语文】常州市2022届高三期中语文解析课件13.【苏派语文】山东烟台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课件14.【苏派语文】南附、天一、海安、海门 2022届高三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解析课件15.【苏派语文】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解析课件16.【苏派语文】广州市2022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课件(1220)17.【苏派语文】八省T8名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解析课件(苏派定稿,值得收藏)18.【苏派语文】南京盐城2022届高三年级一模1.12解析课件(完整版)19.【苏派语文】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1.12(详细解析版)20.【苏派语文】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期末测试语文解析课件(0115)21.【苏派语文】广东韶关市2022届高三测试(一)语文解析课件22.【苏派语文】苏北四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课件23.【苏派语文】2022届高三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语文课件24.【苏派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课件(河北邯郸刘老师)25.【苏派语文】苏州市2022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课件26.【苏派语文】2022届高三无锡期末考试语文课件分析2.1127.【苏派语文】南通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课件(0216)28.【苏派语文】广东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课件(02.22)29.【苏派语文】202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解读及完整版课件(02.25)30.【苏派语文】2022年潍坊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课件(03.01)31.【苏派语文】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课件(03.22初稿)32.【苏派语文】南通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课件(完整版)33.【苏派语文】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模拟解析课件(完稿)2022.0334.【苏派语文】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课件(03.27)2021—2022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0年某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试卷及答案(调查一)摘要:2020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语文ⅰ2020.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泥淖/绰约股肱/女红偌大/一诺千金 b.汲取/秘笈湮没/模样斐然/流言蜚语c.绽放/积淀埋怨/......2020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语文Ⅰ2020.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泥淖/绰约股肱/女红偌大/一诺千金B. 汲取/秘笈湮没/模样斐然/流言蜚语C. 绽放/积淀埋怨/叶脉杳然/纷至沓来D. 搭讪/籼米露怯/绿林自诩/栩栩如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面对餐饮业的寒潮,我们要根据市场变化,努力创新经营思路,积极开展外卖业务,菜品结构合理调整,以促进消费。
B.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及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支持异地高考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实行高考同等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
D.继摘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同里古镇保护工程又荣获2020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3. 根据下面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细节”(不超过30个字)。
(4分)材料一: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
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
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522人丧生。
材料二: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
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
2019~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0.03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语焉不详的遗憾。
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A.切中肯綮一鳞半爪推陈出新B.高屋建瓴雪泥鸿爪推陈出新C.高屋建瓴一鳞半爪革故鼎新D.切中肯綮雪泥鸿爪革故鼎新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⑥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⑥③②⑤④C.②③⑤①④⑥D.②⑤④①③⑥3.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3分)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
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
”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
”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2014~201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语文Ⅰ2015.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
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品味栩栩如生一蹴而就B.品位栩栩如生一朝一夕C.品味惟妙惟肖一朝一夕D.品位惟妙惟肖一蹴而就1.(3分)B(品味:①品尝味道;②琢磨体会,玩味;③品质和风味。
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
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2.(3分)A(B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C项,“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D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3.(3分)C(A项,“务请”“从速”表达生硬。
B项,“惠顾”用于商家对顾客,表示光临照顾。
C项,“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
D项,“赏光”用于请对方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
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⑤③①4.(3分)B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5.(3分)D(A项,王勃《滕王阁》; B项,李白《苏台览古》;C项,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D项,刘方平《春怨》)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欧阳修①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
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我近来听说澧州进献柿木,上面长成了“太平之道”四个字。
那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懂得事理,把它作为祥瑞进献用来讨好朝廷。
②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
一患未灭,一患已萌。
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
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
兴州又奏八九十人。
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我认为前代号称的太平之世,必须是全国安定,各种政事都处置得恰当顺畅。
现如今西夏反叛,眼前摆着尚未剿平的祸患;契丹骄横,隐伏着随时会来的战祸。
一个祸患还没有除灭,另一个祸患已经开始发生。
加上西部的泸州,南部的湖岭,凡是跟外族交界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发生动乱。
而且在国内百姓困苦艰难,盗贼四处惹事。
前些日子京西、陕西派出八九千官兵,抓捕几百名盗贼,不能一下子消灭,只能把他们打散,然而这些盗贼又在别的地方集结了。
现在张海虽被打死,但达州造反的士兵已接近百人,还杀了朝廷使臣,他们的势头不小。
兴州也向朝廷报告有八九十名盗贼。
各个州县恐惧不安,用什么办法来处置这个局面呢?在我看来,现在竟是全国混乱,大小政事的处置都有失误和不当,实在没有看到什么太平盛世的景象。
③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
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
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
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
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我又想即使柿木上的文字不假,确实是天生的,那么也有很深的含义。
那上面的文字只说“太平之道”,它的意思是可以推求的。
自古以来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
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乱。
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
希望陛下要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
如果因为以前作乱的张海等势力略微衰败,便认为后起的贼人用不着担心;因为京城附近下了大雪,便认为全天下都丰收;看到契丹暂时没有来侵扰,便认为一定没有战事;看到西夏派来了使臣,便认为可以停止打仗。
奢望太平,渐渐生出安乐之心,那么这根瑞木就是耽误国家大事的“妖木”了。
④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
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
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
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我看到今年有进献芝草的,现在又有人进献瑞木。
私下担心各地模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
澧州进献的瑞木,我恳求再不要给臣僚们传观。
并恳求马上向天下各州各军下达命令,告诉他们:因为多年的战事,天下穷困疲累,正处在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忧虑操劳的时期,所有的珍禽异兽草木之类,一概不准进献。
这才是表明皇上的德行,感动劝勉臣民的良策。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媚:讨好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晏:强盛C.致太平皆自有道致:达到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励:劝勉6.(3分)B(晏:平静,安定)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以兴兵累年7.(3分)C(A项,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副词,修饰判断词“是”,加强肯定语气∕副词,是;C项,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或短语,表示前面是条件,后面是结果;D项,介词,因为∕介词,把)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8.(1)各个州县恐惧不安,靠什么来安顿(措置)这个局面呢?(3分,“皇皇”“何以”“存济”各1分)(2)希望陛下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
(4分,“忧勤”“逸豫”“修理”各1分,句意通顺1分)(3)私下担心各地效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
(3分,“窃”“效”“妖妄”各1分)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9.(1)当时社会内忧外患,没有太平的景象;(2)天下太平需要励精图治才能实现。
(4分,每点2分)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项斯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5分)(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10.(1)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
(5分,每点1分)(2)山果落地的声音,飞舞的萤火虫,反衬出山间夜晚的静寂;(1分)表现诗人彻夜不寐,孤独疲惫的情状;(1分)山果无人问津、自生自落,萤火虫没有目标、不停歇的飞舞,暗含诗人忧郁怨愤的人生感慨。
(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2),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3)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5),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欧阳修《醉翁亭记》)(7),。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11.(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呕哑嘲哳难为听(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天街小雨润如酥(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8分,每句1分)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变奏的乡愁李新勇①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
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