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yclic vomiting syndrome,CVS)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儿和家长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临床顽症,已被报道百余年。
CVS以周期性反复呕吐为特征,属功能性胃肠病已成为共识。
CVS常于儿童期发病,主要在学龄前期,其特点为反复发生、刻板发作的剧烈恶心、呕吐,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间歇期无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除胃食管反流,CVS被认为是引起儿童反复呕吐的第二位常见原因。
一、发病机制1.偏头痛相关因素关于CVS与偏头痛之间有广泛的临床的联系,两者发作有相似之处,即均呈刻板、周期性发作,均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均有面色苍白、嗜睡、恶心厌食、畏光等症状,均为自限性,发作间期均完全健康无症状;CVS可进展为偏头痛,CVS家庭成员有较高的偏头痛发病率等。
近期较多研究报道CVS与偏头痛有生理病理联系,提示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即突触后神经高度兴奋性;在MELAS (线粒体脑病、乳酸酸中毒及偏瘫)综合征中均可表现的再发呕吐和偏头痛,被认为是由同样的线粒体呼吸链缺陷引起;月经期CVS与经期偏头痛相同,都对控制雌激素低水平的药物有治疗反应。
抗偏头痛药物普遍被推荐于治疗CVS,并取得可观的疗效,也显示了两者的相关性。
2.线粒体酶病CVS患儿发病时表现出的能量代谢异常早已报道。
研究发现,在有CVS和偏头痛共同表现的MELAS综合征患儿中,提示线粒体氧化障碍。
3.内分泌激素异常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调节的应激反应,表现出对CVS发病起作用,感染、生理和心理应激因素已被鉴定为主要的触发因素,而CVS患儿有过度的HPA激活。
研究发现CVS临发作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考的松水平增高,随后抗利尿激素(ADH)、前列腺素E2和尿儿茶酚胺增加,该现象可以解释某些患儿发作期的血压升高及水钠潴留。
精神抑制剂和前列腺素抑制剂显示对预防和控制发作有效。
近年引起注意的是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CRF典型功能是刺激垂体前叶分泌ACTH,激活HPA及应激反应,其基础分泌有昼夜节律,开始于1AM,6AM达峰值,这可以解释CVS发作主要在夜间和早晨。
小儿胃肠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认识• CVS发作大多于(B )•关于CVS的传统定义,说法正确的是(D)•诊断CVS必须的条件是(D )•治疗CVS发作期的方法,正确的是( D)• CVS的病因不包括( C)•对CVS预防用药,可选用( D)•( B)对预防CVS有作用。
• CV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不良没有体现在(A )• CVS的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A )• CVS呕吐在发作后很快,(A )达高峰强度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消化系统表现•小年龄组的儿童过敏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B)是食物过敏诊断的金标准。
•食物过敏对症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D )。
•(B )主要是指的如果发现患儿对某种食物过敏,就要避开这种食物。
•食物激发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说法错误的是( C)。
•大多数药物是对于( D)介导的食物过敏效果可能更好。
•以下关于口腔耐受说法错误的是(A )。
•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说法错误的是( A)。
•食物过敏的脱敏治疗主要的是通过(A )的方法来进行脱敏治疗。
小儿胃炎的诊治策略•轻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炎症细胞浸润比较轻,多限于黏膜浅表的(C)。
•以下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是(B )。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药物是( D)。
•幽门螺旋杆菌根治首选的是(B )作为复查的指标。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金指标是(B )。
• Hp和慢性胃炎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C)。
•从组织学上儿童慢性胃炎Hp阳性率至少是在( B)以上。
•慢性胃炎的首选的确诊方法是(A )。
•胃炎的致病因子不包括(A )。
•以下不属于胃黏膜保护剂的是(A )。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疗•腹泻病的病因说法错误的是(C)。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说法正确的是(D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D )。
•腹泻病是指每天大便的次数排泄(B )或者是以上。
•急性黏液血性腹泻,主要是以( B)为代表。
•综述•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诊治进展左都霜 周小勤 詹学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3.0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601973)作者单位: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信作者:詹学,Email :zhanxue@【摘要】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 )是以刻板的、反复发作的剧烈恶心、呕吐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间期恢复基础健康状态。
CVS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目前诊断多采用罗马Ⅳ标准,治疗上暂无标准方案,以经验性治疗为主。
本文主要从CVS 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儿童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yclic vomiting syndrome in children Zuo Dushuang, Zhou Xiaoqin, Zhan Xu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Pediatrics, 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ritical Disorders, Chongqing 40001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 Xue, Email: zhanxue@【Abstract 】 Cyclic vomiting syndrome (CVS) is 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stereotypical, recurrent episodes of severe nausea and vomiting. Episodes can last from a few hours to several days, and it returns to baseline health during inter-episodic phase. Since the pathogenesis is unknown, and there are no specific biomarkers available for this disorder, the diagnosis often relies on clinical features. Due to the aforementioned reasons, delayed diagnosis is often caused. The Rome IV is the most used criteria for CVS diagnosis. But so far, no standard therapeutic regimen currently exists to manage CVS, and the treatment is primarily empirical. This review mainly summariz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VS.【Key words 】 Cyclic vomiting syndrome; Diagnosis; Treatment; Children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yclic vomiting syndrome ,CVS )是一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表现为刻板的(即每次发作症状模式相同)、反复发作的剧烈恶心、呕吐,发作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间期恢复基础健康状态,如此周期性循环发作。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临床认识1、关于CVS的传统定义,说法正确的是(D )A、≧3次的发作性的顽固的恶心和呕吐B、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C、2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的间歇期D、以上都是2、对CVS预防用药,可选用(D )A、抗偏头痛药B、精神安定药C、镇吐剂和促胃肠动力药D、以上都是3、CV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不良没有体现在(A )A、偏头痛B、苍白、面红、发热、嗜睡C、过量流涎、呕吐、腹泻D、胃电节律失常4、CVS呕吐在发作后很快,(A )达高峰强度A、1hB、2hC、2.5hD、3h5、(B )对预防CVS有作用。
A、青霉素B、红霉素C、白霉素D、庆大霉素6、CVS发作大多于(B )A、凌晨B、清晨C、中午D、夜晚7、CVS的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A )A、感染B、生理因素C、心理应激D、体力消耗8、治疗CVS发作期的方法,正确的是(D)A、安定舒适环境,避免光和强声刺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证热卡B、镇静剂如氯丙嗪、劳拉西泮等的应用可使患儿安静并缓解顽固的恶心和镇吐C、适当加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D、以上都是9、CVS的病因不包括(C )A、偏头痛B、胃肠动力障碍C、呼吸系统疾病D、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10、诊断CVS必须的条件是(D)A、发性、严重性、分散发作性呕吐B、在2次发作间有数周至数月的完全健康间歇期C、呕吐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D、以上都是1、诺如病毒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它对于外界的抵抗力是比较强的,耐乙醚、耐酸以及热B、煮沸或者在含氯浓度在10mg/L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它灭活C、1、2、4基因组感染动物D、属于单股正链的RNA病毒2、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腹泻主要是(D)。
A、溶组织阿米巴B、蓝氏贾第鞭毛虫C、隐孢子虫D、以上都是3、腹泻病是指每天大便的次数排泄(B)或者是以上。
A、1次B、3次C、5次D、8次4、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说法错误的是(A )。
36例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6-08-03T13:32:37.3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王彦成[导读] 分析36例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
明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绥化市)151700摘要:目的:分析36例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36例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其采用赛庚啶、胞二磷胆碱二联治疗,严重者继续采用阿米替林辅助治疗,观察记录临床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36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呕吐,发作间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在对患者采取赛庚啶、胞二磷胆碱二联治疗后,临床上呕吐症状有所改善,34(94.4%)例患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得到有效的控制,2例患者在半年内出现复发,之后再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观察半年后无再次发作。
结论: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明显症状表现为患者周期性呕吐,在诊治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器质性病变,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疾病。
关键词:肠胃疾病;呕吐;周期性综合征周期性呕吐综合症(CVS)是恶心、呕吐有时甚至是腹痛和(或者)头疼或偏头疼周期性发作。
患者可能每小时恶心或者呕吐6到12次,发作一次可能持续几小时到3周。
有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人怎么能呕吐那么长时间,因为胃在开始呕吐时就被倒空了。
甚至可能吐出胃酸、胆汁和血。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能引起睡眠、正常饮食的缺乏和注意力无法集中。
目前周期性呕吐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仍未确定,也没有对该病的诊断性测试。
本文分析了我院近期手指的36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了赛庚啶、胞二磷胆碱、阿米替林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具体的报告见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我科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门诊和住院患儿,诊断分别符合CVS国际共识标准(1995-1999)11例和罗马标准25例。
周期性呕吐的诊治进展吴琪晔;黄瑛【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7(035)010【总页数】3页(P798-800)【作者】吴琪晔;黄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正文语种】中文周期性呕吐(cyclic vomiting syndrome,CVS)又称再发性呕吐,是一种顽固性的呕吐,属于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早在1882年由Samuel Gee描述,CVS为一种发作性恶心、呕吐,可伴有头痛,腹痛,疲乏等不适,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症状好转或消失,进入间歇期可不表现任何症状,症状如此反复循环的周期性疾病。
我国目前暂无明确的CVS发病率统计。
2008年一份在爱尔兰儿童中关于CVS的统计报告显示[1],CVS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在3.15/100000,确诊年龄主要在7.42岁左右,起病在≤4岁的幼儿中约占46%,大约85%的儿童因为CVS延误上学,而44%左右的儿童曾因CVS住院治疗。
CVS最初报道于儿童,后逐渐出现成人CVS报道。
目前大部分人认为,CVS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发生在所有年龄段[2],多从孩童时期起病,在青春期好转或自愈,也可以延迟到成人期起病,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
本文仅讨论出生至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CVS,除外成人CVS、吸食大麻相关性呕吐、妊娠期呕吐等呕吐相关性疾病。
CVS的发病机制目前暂不明确[3]。
CVS和偏头痛呈明显的发作刻板性,周期性表现,CVS患儿多有偏头痛史,或有家族遗传性偏头痛史。
研究显示,当患儿发作期出现明显头痛症状,其随年龄增长患偏头痛概率更高[4,5]。
在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发表的ICHD-2已将CVS列为偏头痛的一种亚型[6]。
但近期大量报道提示,CVS发作时有明显能量代谢异常表现。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CVS可能与线粒体呼吸链酶的基因突变相关。
大部分CVS为散在个体发病,少数有明显的母系遗传表现。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胆汤加减治愈周期性呕吐病案:鲁某,女,12岁。
初诊:1991年11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呕吐六年余。
患儿反复呕吐六年余。
约1周左右发作1次。
每次呕吐时伴头晕,吐出为胃内容物及清水,吐前有上腹不适,吐后缓解,但常有恶心嗳气、头晕胸闷、肢倦乏力、胃纳不思、大便粗糙气秽,有时食后即便。
西医曾怀疑植物神经性癫痫及神经纤维瘤而住院。
经三大常规、肝功能、血液、听力、前庭功能、头颅摄片及胸片检查均无异常,CT检查亦无特殊。
出院时诊断为周期性呕吐而转请中医治疗。
诊查: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腹软。
全腹无压痛,舌质偏淡,苔薄腻,脉细。
辨证:脾虚不运,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
处方:姜半夏6g 炒竹茹6g 陈皮5g 川朴花5g 郁金5g 炒淡芩2g 枳壳2g 茯苓9g 明天麻6g 炒米仁9g 炒谷芽9g 神曲9g 7剂二诊:服药后头晕胸闷略减,呕吐1周未作,胃纳增加,大1便成形气秽,有时食后即便。
苔薄腻,脉濡细。
上方去黄芩加佩兰9g。
7剂。
经前两方加减先后服药1个月,诸症悉减,胃纳正常,面色红润,至今已四月余未再发生呕吐眩晕。
按语本例患儿由于脾虚失运,气机失于调畅,日久蕴湿生痰,湿扰清阻则晕,痰浊犯胃则呕。
詹老用温胆汤加减而获效。
温胆汤不寒不燥,其性平和,具有健脾和胃、疏肝利胆、化痰行气等作用。
反复发作6年之顽疾,因辨证正确,用药于平和之中获速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460,詹起荪医案。
詹起荪,1919年生,浙江杭州市人,曾为浙江中医学院教授。
詹氏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少年即侍学于其父、杭州国医著名儿科专家詹子翔。
1940年悬壶行医,专擅儿科。
因诊疾甚谨,疗效显著而颇具声誉。
解放后又先后赴北京、南京等中医院校深造,1953年任教于浙江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浙江中医学院成立后,先后担任浙江中医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教务长、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医儿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