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历史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5年的历程。
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老一辈出版家,平地为山、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
极盛时期,商务有员工5000多人,在海内外设有分馆36个,各类办事机构1000多个,所出书刊占全国60%以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在海内外铸造了商务印书馆的这个民族出版业最著名的品牌,成为堪与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镇。
从这座文化重镇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陈云、张元济、茅盾、陈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五、郑振铎、叶圣陶、蒋梦麟、竺可祯、黄宾虹、袁翰青、陈翰伯、陈原……这些光辉的名字都写在了商务的史册上。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国难不息,商务也饱受兵燹,两度惨遭破坏,艰于维持。
但是,在百般艰苦的环境下,商务坚持“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之精神,依然举起文化抗战和国家复兴之大旗,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书不辍,奋斗不歇。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与发展1897年在上海成立,创办之初以印刷为主业。
发起人为教会学校的学生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鲍咸亨、高凤池等。
1901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工作近60年。
1902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成立,蔡元培任所长,这标志着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业上的一大改进,为其编辑教科书提供了根本保障。
1903年建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改为中日合办,资本各十万元,引进日本先进印刷技术。
1904年编印《最新国文教科书》,数月间风行全国。
此后,陆续编印修身、算术、史、地、英语等教科书。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韩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
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一百五十万元,职工达七百五十人,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
1932年,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
随后,企业得到部分恢复。
抗日战争前夕,在长沙建设印刷厂,在香港和西南地区疏散存书和机器。
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迁到长沙,后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总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间,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迁址北京。
1958年以后,根据国家出版方针的规定调整了出版范围,在读者中有良好影响和声誉。
2002年起,走上数字化出版之路,成立了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持了中国出版界的领军地位。
现在,商务年出图书800种左右,利润超过5000万元。
各项指标在全国综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肯定的说,商务印书馆一个世纪以来,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竭力继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是“全国优秀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与新编教科书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倡实学的浪潮逐渐高涨,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中西并重”几乎成为所有新式学堂课程设置的基本准则,即使是一些书院也陆续改章,分习经史、地理、天文、外政、格致、制造、算学、绘图诸门。
商务印书馆
1897年,由夏粹芳、张元济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出版机构。
1917年,该馆所属印刷所照相制版部开始兼营活动摄影业务,曾拍摄《商务印书馆放工》、《上海焚毁存土》等短纪录片。
1918年正式成立活动影戏部,陈春生任主任,任彭年为助手,并修建厂房,扩充设备,制定有关制片和租借的章程。
按照“抵制外来有伤风化之品,冀为通俗教育之助”、“表彰吾国文化”的制片方针,先后摄制风景、时事(新闻)、教育、古剧(戏曲)、新剧(故事片)等短片40余部。
其中,风景片有《西湖风景》、《泰山名胜》等;时事片有《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大游行》、《东方六大学运动会》等;教育片有《女子体育观》、《驱灭蚊蝇》等;古剧片有《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等;新剧片有《死好赌》、《猛回头》等。
1923年前后转向长故事片制作,先后拍摄《大义灭亲》、《孝妇羹》、《爱国伞》等7部。
由于拍片的教育目的与市场经营产生矛盾,商务印书馆领导对此意见也有分歧。
1926年,活动影戏部和馆本部分离,另组国光影片公司,终因营业亏损,于1927年停办。
1919 《死好赌》、《两难》
1920 《李大少》《车中盗》《猛回头》《荒山得金》《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琵琶记》1921 《得头彩》、《呆婿祝寿》、《柴房女》、《憨大捉贼》
1922 《莲花落》、《拾遗记》、《大义灭亲》、《孝妇羹》、《清虚梦》、《好兄弟》
1923 《爱国伞》、《松柏缘》
1925 《醉乡遗恨》、《情天劫》。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CP)一、书馆简介1、成立: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3年的历程。
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2、意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
3、部分馆长简介夏瑞芳: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2月11日,由原美华书馆雇员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高凤池等人集资兴办,最初资本仅3750元,是一家相当简陋的小印刷厂,只承印一些与商务有关的传单、帐册和票据之类。
据说,商务印书馆之名即由此而来。
那时受戊戌思潮的激荡,社会文化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对传播新知和英语读本的需求量较大。
商务老板夏瑞芳是一个有雄心和魄力的人物,并不满足于只印一些传单、票据之类东西,开始尝试译印书籍。
1898年,即百日维新那一年,出版了谢洪贵牧师译注的《华英初阶》和《华英进阶》,这两书是商务最早的出版物,出版后畅销一时。
1900年他收购了日本人在上海经营的修文书局,扩充设备,同时聘请俞志贤、吕子贤(后任大东书局经理)、沈知方(后任世界书局经理)等一批富有推销能力的人才,增强了商务在发行方面的力量。
为商务书局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元济:张元济是个有名望的翰林,因参加戊戌维新而被革职,从京师南下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1901年该校总理(校长)病故后兼任代总理。
1901年张元济投资商务,成为股东。
1902年初,正式辞去南洋公学代总理和译书院院长职务,加盟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的加盟,是商务印书馆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商务以印刷为中心;在此之后,商务以扶助教育和建设文化为己任,决心以出版来推动新式教育和文化启蒙,为国家“造一实业模范”。
王涛:(简介一直没有找到,只有图片一张~)王涛4、商务印书馆馆址北京市王府井大街5号,邮编100710,电话(010)65252026 北京市琉璃厂西街515、购书方式网络:商务印刷馆网址:/当当、卓越、京东、孔夫子等大众网站。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简介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是中国早期的私营电影制片机构,成立于1917年春,最初是商务印书馆业务科的一个部门,由印刷所照像部负责拍摄工作。
以传播资产阶级文化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观点为制片方针,主要摄制“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 5大类短片。
教育片如《盲童教育》、《技击大观》、《养真幼稚园》,风景片如《长江名胜》、《浙江潮》、《南京名胜》,时事片如《第五次远东运动会》等,内容比较严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教育效果。
1920年出品的“古剧”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记录了梅兰芳的早期表演艺术。
“新剧”片如《死好赌》、《柴房女》、《猛回头》、《得头彩》等多以滑稽打闹、宣扬封建道德的“警世”内容为主。
从1920年起,逐步扩大技术设备。
自建摄影棚,制定摄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并经营发行放映,租售影片器材、代制影片等业务。
在中国最早实行自制自销的电影经营方式。
经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几次开会,于1926年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仅拍摄了《上海花》、《不如归》等5部影片后,由于营业亏损,于1927年3月停办。
商务印书馆书单一、商务印书馆简介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著名的出版机构之一,其出版的图书以文史哲类书籍为主,深受读者欢迎。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涵盖了中国古代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途径。
二、商务印书馆畅销书目1.《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沿革,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归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由司马光撰写,以清晰、简洁的文字,纵览了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兴衰。
该书被誉为中国古代通史的经典之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孟子》作者: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孟子的代表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孟子对于人性、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观点,深受读者推崇。
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4.《论语》作者: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门徒记录整理而成。
该书集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对于中国古代的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论语》,读者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领悟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5.《资治通鉴百家注》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百家注》是对《资治通鉴》的全面解读和注释,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通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掌握更多的历史细节和背后的深刻含义。
6.《洗澡》作者:王小波《洗澡》是中国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现象和人情世故。
该书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7.《中国文化史》作者:黄仁宇《中国文化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特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商务印书馆发展史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史始于1956年,当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
自此以后,商务印书馆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先后有几次重大变化。
1960年,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合并,并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
1964年,商务印书馆与国家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并,并重新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66年,商务印书馆再次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并开始出版专业性的社会科学文献。
1978年,商务印书馆发展迅速,并开始出版大量社会经济文献、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吸引了多方关注。
1982年,商务印书馆被授予评定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一部分。
1989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推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丛书,并与国内外读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1996年,商务印书馆开始积极发展中国科技文献出版,这使得商务印书馆在文献出版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商务印书馆在全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行业中成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
2012年,商务印书馆开始以网络为基础,将传统的出版模式向电子媒体出版模式转变,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出版业务,成为一家多元化出版集团。
2015年,商务印书馆进一步扩大了出版业务范围,开始发行中外电子出版物,拓展新兴出版领域,如出版漫画,实体书籍等。
2019年,商务印书馆继续加强出版领域的市场定位,积极推进电子出版业务,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如社会科学文献、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
从1960年到2019年,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史已经超过60年,从一家小型出版社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界的龙头企业。
商务印书馆在出版社出版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商务印书馆大家名译
商务印书馆(China Commerce & Trade Pre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国有出版商。
以下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些大家名译作者:
1. 钱穆 (Qian Mu) - 中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其代表作有《国史大纲》和《中国历史讲稿》。
2. 吴晗 (Wu Han) -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主要作品有《大汶口文化》和《大秦帝国》。
3. 沈从文 (Shen Congwen) -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和《红高粱家族》。
4. 朱自清 (Zhu Ziqing) - 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春》和《背影》。
5. 刘心武 (Liu Xinwu) -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古船》和《河西走廊》。
6. 张君秋 (Zhang Junqiu) -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译作《悲惨世界》和《红楼梦》的评点。
7. 陈维昭 (Chen Weizhao) - 中国翻译家、戏剧家,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8. 毕淑敏 (Bi Shumin) - 畅销女作家,以写作轻松幽默的故事
闻名,代表作有《梦里花落知多少》。
以上仅列举了商务印书馆一些著名的大家名译作者,该出版社拥有众多知名作家及学者的作品,并一直致力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出版工作。
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商务印书馆由两位杰出的中国商人创办,他们分别是严复和梁启超。
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起步和发展。
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立初期,主要是以出版教科书为主。
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初,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的时期,西方知识的引进和传播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
商务印书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出版了大量的教科书,帮助中国人民接受现代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这个阶段的商务印书馆在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近代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前半叶,商务印书馆进一步扩大了出版范围,开始涉足社会科学、文学、历史等领域。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这个阶段的商务印书馆以其丰富的出版经验和专业的编辑团队,成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学界的重要力量。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后半叶至今,商务印书馆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商务印书馆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图书,推广中国优秀图书出版到海外,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商务印书馆还与国内外多家著名出版机构合作,共同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和畅销图书。
这个阶段的商务印书馆在国际出版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凝结着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轨迹,也展现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兴衰。
商务印书馆始终秉承“致力于传播知识、促进文化进步”的宗旨,坚持高品质出版,为读者提供优秀的图书资源。
商务印书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家出版机构的发展史,更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缩影。
商务印书馆的成立和发展,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的商务印书馆仍然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产品。
商务印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 引言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商务印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其对教育、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贡献。
2.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与背景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最初是为了解决中国近代教育所需而设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务印书馆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涵盖了教科书、学术著作、辞典词典等各类图书出版。
3. 商务印书馆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3.1 提供优质教材商务印书馆致力于提供优质教材,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学生的需求。
其出版的教科书广泛应用于中国各级学校,并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
商务印书馆在教育领域的作用,不仅是提供教材,更是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推动教育改革商务印书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政府和学术界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通过出版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著作,商务印书馆为教师和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 商务印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4.1 保护传统文化商务印书馆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出版经典文学作品、古籍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商务印书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2 弘扬优秀文化商务印书馆不仅注重保护传统文化,还积极弘扬优秀的现代文化。
通过出版当代优秀作家的作品,商务印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文化选择,推动了现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5. 商务印书馆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5.1 学术著作出版商务印书馆是中国重要的学术著作出版机构之一。
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质量和声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5.2 学术交流与合作商务印书馆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国际期刊等方式,商务印书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推动了中国学术界与国际接轨。
介绍长乐滨海新城商务印书馆的作文商务印书馆是现代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至今跨
越了三个世纪,与XX大学一起被誉为“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堪称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奇迹。
作为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出
版业的开始。
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印刷为主业,不久拓展至
出版领域,并很快发展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文化教育机构。
19XX
年惨遭轰炸,旋即得到复兴。
率先提出公私合营,后成为XX级出版社。
经批准,出版集团公司成立,商务印书馆是成员单位之一。
商务印书馆改制为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历史上的商务印书馆历经劫难,又不断重生,创造了文化出
版事业的辉煌。
一个多世纪以来,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
启民智”为己任,积极传承文化,努力传播海外新知,出版图书
凡五万余种,代表性出版物有许许多多,各种出版物多次荣获“国际白金星质量大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国家好书”等国内外大奖,多种产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宾朋。
商
务印书馆在业内及读者中拥有相当高的品牌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是全国“百佳出版社”和“出版先进出版单位奖”获得者,被广
大读者誉为“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
新的历史时期,商务印书馆以新时代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引,
将文化担当置于企业核心理念之首,践行历史使命,建设学术文化,做强主题出版,努力成为内涵深厚、品牌卓著、主业特色鲜
明、规模实力雄厚、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出版传媒企业。
国难后商务印书馆的复兴商务印书馆是中国最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它成立于1896年,是由郭嵩焘和胡蔚庭等人联合创办的。
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宗旨是推广现代科学和文化,通过出版图书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
经过多年的发展,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业务遍及海内外,涵盖了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是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品牌之一。
然而,商务印书馆也曾经历过多次的风雨,特别是在国家面临战争和动荡时期,商务印书馆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国难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困境和复兴。
商务印书馆在国难中的困境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的时期,全国上下都在抗击日本侵略。
商务印书馆也受到了日本侵略的冲击,出版业务遭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时期,商务印书馆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出版业务受到控制和打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大片中国的土地,商务印书馆也成了日本的占领区。
日军控制了出版业务,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业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为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品牌,日本军国主义者希望通过控制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业务来影响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董事会议陷入困境商务印书馆的董事会议也受到了极大的困扰,董事长郭嵩焘和几位董事不在京,董事会议无法召开。
此时,商务印书馆的重要决策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管理混乱。
人才流失和散佚在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时期,商务印书馆的人才流失和散佚也非常严重。
许多优秀的编辑、作家和出版专家离开了商务印书馆,或者离开了中国,这使得商务印书馆的编辑队伍和出版人才大为减弱。
商务印书馆的复兴虽然商务印书馆在战争和动荡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它并没有被摧毁,商务印书馆在国难后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商务印书馆的复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扩大出版领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商务印书馆恢复了自己的出版业务。
商务印书馆已经不仅是学术出版社,也开始涉足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等多个领域,逐渐扩大了出版领域,也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一家出版社,其出版的
书籍涵盖了文化、教育、历史、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经
典之作。
首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品质有口皆碑,经典之作传世不衰。
比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红楼梦》,是著名文学家程伟元根据清代
人物刘心武的手抄本重建的全本《红楼梦》,与前人版本相比增删有据,极具学术价值。
此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资治通鉴》、《史记》等史学经典,以及《孟子》、《道德经》等哲学名著,也一直备受好评。
其次,商务印书馆致力于原汁原味的翻译和出版,努力将中华文
化传承下去。
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多部英文版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著作,如赵翼的《元史稿》、蒋廷锴的《中华民国
史事日志》等,这些作品在国际学术界也颇有影响。
再次,商务印书馆面向公众出版的畅销图书也不容忽视。
比如,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时间简史》、《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等畅销书籍,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它们不仅普及了科学、历史、人文等领域的知识,也为商务印书馆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最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深受学者和读者欢迎。
商务印书馆
以学术性、文化性、可读性并重的编辑理念,不断推出新书,吸引了
众多学界大咖和读者的关注。
而几十年来,商务印书馆也积极进行学
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身学术实力和出版能力。
总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涵盖了多个领域,其品质和影响
力在业内有口皆碑。
作为读者,可以从中获取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学
术渊源,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
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书目商务印书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出版机构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之一。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图书为主要业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学术研究和知识普及。
其中,商务印书馆的价值典藏版书目更是备受关注和喜爱。
1. 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的特点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系列具有收藏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图书。
它们在内容选择、装帧设计、纸张选材等方面都经过精心考量和制作,以保证其高品质和独特性。
1.1 内容选择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所收录的图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图书不仅包含了经典著作和重要论著,还包括了一些珍稀文献和古籍版本。
通过提供这些优秀的作品,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机会。
1.2 装帧设计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注重细节和品质。
它们采用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技术,使图书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体验。
同时,封面和封底也经过精心设计,以突出图书的主题,并增加其收藏价值。
1.3 纸张选材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图书所使用的纸张也是独具特色。
它们选择优质纸张,如手工纸、竹纸等,以保证图书的耐久性和保存价值。
这种纸张不仅具有较高的韧性和稳定性,还能更好地保护文字和插图,使得图书更加耐看和持久。
2. 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书目推荐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拥有众多优秀的图书,在这里我们推荐几本备受关注的作品。
2.1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巅峰之作,由司马光撰写。
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收录了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并以精美的装帧和高品质纸张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宝库,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
商务印书馆价值典藏版收录了这部世界文学经典,并以精美的装帧和高品质纸张呈现给读者。
《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商务印书馆做介绍作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也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知识传播机构之一。
其创办初衷是为了宣传西方优秀的科学和文学作品,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商务印书馆囊括了广泛的出版领域,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法律、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主要表现在对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强调上。
它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专业书籍,不仅关注学科的新兴和前沿方向,也注重对于经典著作的整理和研究。
商务印书馆注重学术深度和广度的兼顾,通过出版一系列的学术文化读物,推动并影响了中国知识界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知识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
其出版的书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
商务印书馆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文化思想,推动了中国知识的更新和国际交流的扩展。
同时,商务印书馆也在海外市场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总而言之,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以其独特的出版特色和积极的学术推动作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未来,商务印书馆将继续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国知识界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组织结构的安排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使文章逻辑清晰、信息有序、内容丰富,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1.1 创立和发展1.2 历经的变革和发展阶段1.3 商务印书馆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2.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2.1 优质的图书资源2.2 多元化的出版内容2.3 高品质的出版印刷工艺2.4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图书出版3. 商务印书馆的影响和地位3.1 对学术界的影响3.2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3.3 在全球出版领域的地位4. 商务印书馆的贡献4.1 积极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4.2 传播优秀的中外文化与知识4.3 培养新一代读者与学者5. 商务印书馆的未来发展5.1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2 创新出版模式和数字化转型5.3 扩大国际合作与影响力6. 总结6.1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回顾6.2 对商务印书馆未来发展的展望6.3 结束语以上是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将有助于整体阐述商务印书馆的介绍内容,从历史到特色再到影响和发展前景,使读者对商务印书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1897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成昌、高凤池等。
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
1901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工作。
1903年建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改为中日合办,资本各十万元,引进日本先进印刷技术。
翌年编印《最新国文教科书》,数月间风行全国。
此后,陆续编印修身、算术、史地、英语等教科书,兴办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养正幼稚园及函授学校,还出版各种中外文工具书、刊物和学术著作。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
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一百五十万元,职工达七百五十人,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
随后,企业得到部分恢复。
抗日战争前夕,在长沙建设印刷厂,往香港和西南地区疏散存书和机器。
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迁到长沙,后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1年的历程。
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老一辈出版家,平地为山、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
极盛时期,商务有员工5000多人,
在海内外设有分馆36个,各类办事机构1000多个,所出书刊占全国60%以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在海内外铸造了商务印书馆的这个民族出版业最著名的品牌,成为堪与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镇。
从这座文化重镇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陈云、张元济、茅盾、陈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五、郑振铎、叶圣陶、蒋梦麟、竺可祯、黄宾虹、袁翰青、陈翰伯、陈原……这些光辉的名字都写在了商务的史册上。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国难不息,商务也饱受兵燹,两度惨遭破坏,艰于维持。
但是,在百般艰苦的环境下,商务坚持“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之精神,依然举起文化抗战和国家复兴之大旗,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书不辍,奋斗不歇。
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
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
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和辞书两大支柱之外,商务人锐意进取,积极、稳妥地开拓新的出版领域,比如大力扶持出版国内学者的原
创性学术研究,出版传播国内学者的一流研究成果;针对青少年和大众读者,开发素质教育读物和文化普及读物;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合作,翻译出版哈佛商学院的畅销经管图书;成立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旨在以学术研究带动对外汉语教材研发,把中心建成世界汉语教学精品图书的研发基地和出版基地。
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宗旨,秉承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的出版理念,商务不追风,不逐利,踏踏实实为海内外读者服务、为广大学人服务,出版规模不断扩大。
近些年陆续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故训汇纂》及“新华”系列汉语辞书,“新时代”“精选”“牛津”“朗文”等几大系列外语辞书,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文库50种等大型原创学术著作,以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0辑400种、《蓝海战略》等哈佛经管图书150种,等等,都深受海内外亿万读者的欢迎,成为图书市场上商务代表性品牌。
有100多种精品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
一直以来,商务在出版行业处于领军地位,始终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辞书学会、中国版权保护协会等行业团体的副会长单位。
为了长远发展,商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开拓经营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已经形成业内较强的竞争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
实基础。
现有正式员工275人,其中,9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97人拥有副编审以上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
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促进了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
商务在出版行业内较早利用新兴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在国内出版界领先的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正一步步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
此外还积极开拓与出版业务相关的经营领域,目前成立并控股北京群益物业公司、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公司、北京涵芬楼书店有限公司等经营性机构,在上海、太原、长春、武汉、南京等地开设专卖店等,在多种经营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商务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不仅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务印书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交流,而且还合资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此外,商务还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鲁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学馆、斗山东亚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现在,商务年出图书800种左右,其中新书350种左右,重印书450种左右;此外还出版《英语世界》《汉语世界》杂志及《中国语文》《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20种,以及部分音像制品。
据近几年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商务出版的中外语文辞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利润超过5000万元。
各项指标在全国综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努力,商务印书馆现在已经成为风格比较突出、特色比较明显、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发展势头比较稳健、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拥有独特地位、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家著名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现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创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