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及其性质详解(完整版)教学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3.84 KB
- 文档页数:8
普知--关于遗传物质被碱性染料染色~碱性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1.2龙胆紫C笛HIN具有金属光泽的暗绿色粉末。
能溶于水、三氯甲烷和醇;难溶于醚。
加热至275℃分解。
其1%一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2染色剂的配制2.1配方1醋酸一洋红染液取100mL45%冰醋酸,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g,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锈铁钉,煮沸10min,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2.2配方2龙胆紫染液,取龙胆紫1~2g,溶解在100mL2%乙酸溶液中,直到溶液成深紫色为止(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溶液可适当稀释)。
保存在棕色瓶内。
3染料的作用机理3.1碱性染料染色试剂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性不是一回事。
染色试剂的酸碱性,其划分依据在于染料分子电离后的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如果着色的基团是阳离子的为碱性染料,着色的基团是阴离子的为酸性染料3_2染色机理龙胆紫能不能染DNA?还是只是把染色质上的蛋白质染色?或是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上文提到,碱性染料的着色基团是阳离子,着色基团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牢固地结合。
DNA是酸性物质,可电离出H,其余的部分就带上了负电荷。
因此,带负电荷部分就能和碱性染料电离出的着色阳离子通过电荷问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而被染上颜色。
有的染色作用随溶液中的pH值而变动。
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DH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使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
只不过这2种物质被染色的机理是不同的。
4碱性染料用酸配制的原因龙胆紫和洋红都溶于水和酒精。
而做实验用的龙胆紫和洋红溶液。
却都是用醋酸溶液配制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2个:1)是为了染色物能方便地进入细胞内,又不会发生细胞膨胀。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染色剂是一种特定的化合物或物质,常用于染色实验、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生物学中,染色剂在显微镜下用于染色细胞和组织,以便观察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中与染色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染色剂的分类染色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1.生物染色剂:如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使其更易于观察。
常见的生物染色剂有伊红、姬蓝、甲苯红等。
2.生理染色剂:用于检测生物体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存在和变化,如碘液检测淀粉、苏丹红检测脂肪等。
3.荧光染料:具有荧光性质的染色剂,可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光学反应和细胞成分。
亚甲基蓝和荧光素是常见的荧光染料。
4.工业染料:应用于纺织、皮革和造纸等工业领域的染料,如亚甲基橙、甲基紫等。
二、染色剂的作用原理染色剂通过与物质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使其显色。
主要的作用原理有:1.酸碱性染色:染料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种成分发生酸碱反应,达到染色的目的。
例如靛蓝染色DNA时,DNA的磷酸基团与靛蓝形成盐类。
2.亲和性染色:染料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种成分具有生物亲和性,通过物理吸附来染色。
例如血红蛋白与伊红发生亲和性染色。
3.氧化还原反应染色:某些染剂需要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才能显色。
例如苏丹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脂肪染色为红色。
三、染色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染色剂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组织染色:通过染色剂将组织特定的结构或成分显色,便于观察和研究。
常用的组织染色剂有伊红、姬蓝、碘液等。
2.细胞染色:染色剂可以用于染色细胞的不同部位或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等。
常用的细胞染色剂有苏丹红、亚甲基蓝等。
3.生物化学实验:染色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用于检测和分析特定的化学成分。
例如用碘液检测淀粉或重铬酸钾检测脂肪。
4.药物研发:染色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用于观察和评估新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
四、染色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染色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高中生物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1显色反应的相关试剂1.1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尿液中的葡萄糖,实验现象为砖红色沉淀。
注意: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
1.2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
苏丹III或苏丹IV都是脂肪染料,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IV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实验现象前者为橘黄色,后者为红色。
1.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作用原理是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noc—nh—conh)能与cu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故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特别注意: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
1.4碘液检测淀粉实验;现象为蓝色。
1.5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检测的对象是RNA、DNA;作用原理是吡罗红与RAN的亲和力强,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甲基绿对聚合高的dna有亲和力。
实验现象:前者为红色、后者为绿色。
1.6二苯胺检测DNA,水浴加热时显蓝色。
1.7健那绿染液检测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1.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作用原理是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本溶液PH值变化范围是6.0(黄)至7.6(蓝)。
待测物中如有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而使溶液变成黄色。
1.9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乙醇便会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醛和乙酸),而橙色的重铬酸钾便会变成灰绿色的铬离子1.10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给染色体染色;实验现象为紫色或红色。
1.11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2.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4.淀粉+碘液→蓝色5.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R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而且要现配现用。
7.健那绿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原理: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另:观察细胞中叶绿体不用染色)8.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9.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0.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2.脲酶的检测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3.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4 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 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8 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9 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10 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2 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 C.13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14 脲酶的检测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15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16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补充(有部分重复):1、斐林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3、双缩脲试剂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4、苏丹Ⅲ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9、丙酮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10、层析液配制:由20份石油醚(在60~900C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11、SiO2、CaCO3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12、碘液配制:取2gKI ,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1gI,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溶液在光亮处容易变成紫色,必须保存在暗色玻璃瓶里.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13、二苯胺配制:称取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mL的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作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14、NaOH:用于吸收CO2(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或改变溶液的pH,15、Ca(OH)2:鉴定CO2(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16、NaHCO3:提供CO2等.。
高中生物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1显色反应的相关试剂1.1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尿液中的葡萄糖,实验现象为砖红色沉淀。
注意: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
1.2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
苏丹III或苏丹IV都是脂肪染料,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IV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实验现象前者为橘黄色,后者为红色。
1.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作用原理是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noc—nh—conh)能与cu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故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特别注意: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
1.4碘液检测淀粉实验;现象为蓝色。
1.5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检测的对象是RNA、DNA;作用原理是吡罗红与RAN的亲和力强,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甲基绿对聚合高的dna有亲和力。
实验现象:前者为红色、后者为绿色。
1.6二苯胺检测DNA,水浴加热时显蓝色。
1.7健那绿染液检测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1.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作用原理是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本溶液PH值变化范围是6.0(黄)至7.6(蓝)。
待测物中如有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而使溶液变成黄色。
1.9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乙醇便会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醛和乙酸),而橙色的重铬酸钾便会变成灰绿色的铬离子1.10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给染色体染色;实验现象为紫色或红色。
1.11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实验染色剂染色原理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
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
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
染色剂的酸、碱性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
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
1 甲基绿和吡罗红: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 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醋酸洋红常被用作核、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剂。
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红使之饱和,再加入微量的铁离子,便使醋酸洋红材料在为醋酸固定的同时,洋红将核或染色体染成红色。
用龙胆紫可将染色体染成蓝紫色。
3 伊红美蓝:伊红和美蓝是两种苯胺类染料,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同时,这些染料可以区分那些发酵乳糖的微生物。
大肠菌群因其强烈发酵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使菌体表面带上正电荷,可染上伊红染料,伊红与美蓝结合,菌体被着上深紫色,在含有两种染料呈紫色的培养基上,形成带核心、具金属光泽的菌落。
因此可以用伊红和美蓝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存在。
4 二苯胺二苯胺是一种非极性芳香族有机分子,有毒,熔点比水低,微溶解于水,易溶解于酒精、冰乙酸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活泼,遇光易变色。
因此要放置于暗处保存。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的原理: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再与二苯胺试剂结合显蓝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的DNA含量成正比。
5 双缩脲: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4、淀粉的鉴定:马铃薯匀浆。
四、实验用具: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五、实验试剂: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馏水六、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 制备组织样液。
高中生物实验染色剂染色原理一、染色剂选择原则:1.选择合适的染色剂: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染色剂。
例如,要染色细胞核,可以选择染色剂伊红或甲基绿染色;若要染色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可以选择适合的染色剂。
2.染色剂的稳定性:染色剂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分解,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染色剂的渗透性:染色剂要能够渗透到细胞内,使其与目标结构发生作用。
4.染色剂的特异性:染色剂应具有选择性作用,即只与目标结构发生特异性作用,而不与其他结构发生作用。
二、染色原理:染色剂的染色原理主要有两种类型: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
1.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是一类带有酸性基团的染料,其分子带有正电荷。
这些染料能够与细胞内的带有负电荷的成分结合,如DNA、RNA、细胞核蛋白等。
常用的酸性染料有伊红、伊红B、甲基绿等。
以伊红染色为例,其染色原理为:伊红分子中带有阳离子基团,能够与细胞内的DNA带负电的磷酸基团结合。
伊红染料进入细胞后,与细胞核中的DNA结合,使细胞核染成红色,从而使细胞核更加清晰可见。
2.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属于带有碱性基团的染料,其分子带有负电荷。
这类染料能够与细胞内带有正电荷的成分结合,如细胞质中的酸性蛋白、线粒体等。
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甲苯黑、苏木素、溴酚蓝等。
以甲苯黑染色为例,其染色原理为:甲苯黑分子中带有阴离子基团,能够与细胞质中带正电的成分结合,如蛋白质等。
甲苯黑染料进入细胞后,与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质染成黑色,从而使细胞质更加清晰可见。
三、染色剂染色过程:染色剂的染色过程通常包括几个步骤:固定、染色、洗涤和封片。
1.固定:细胞固定是为了使细胞结构保持原貌,并防止细胞溶解或变形。
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福尔马林等。
2.染色:将染色剂溶液滴在细胞上,使其充分与细胞结构发生作用。
一般情况下,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染色剂过多或过深,影响观察结果。
3.洗涤:染色剂作用完毕后,需要用适量的缓冲液或蒸馏水洗去多余的染色剂,以免对观察造成干扰。
生物染色剂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沸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和苏丹Ⅳ:检测脂肪,苏丹Ⅲ遇到脂肪出现橘黄色,苏丹Ⅳ遇到脂肪出现红色。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出现紫色甲基绿:检测DNA在细胞中分布,遇到DNA出现绿色。
吡罗红:检测RNA在细胞中分布,遇到RNA出现红色。
二苯胺:检测DNA的存在,DNA遇到二苯胺,水浴加热出现蓝色。
健那绿:检测细胞中的线粒体,线粒体遇到健那绿呈现蓝绿色。
碘液:检测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出现蓝色。
澄清石灰水:检测CO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
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出现灰绿色。
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检测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可以将染色质染成深色。
高中生物学重要的酶(部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DNA分子的双链骨架切割,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一种序列,而且从特定的位点切割。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DNA分子的骨架上的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将被限制酶切割的双链DNA片断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连接DNA分子的骨架上的磷酸二酯键。
DNA聚合酶:在DNA复制的时候需要,将单个脱氧核苷酸一个一个的连接起来,DNA聚合酶连接DNA骨架上的磷酸二酯键。
解旋酶:将DNA的双螺旋解开,解旋酶破坏的是氢键。
(也可以用高温解旋)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mRNA分子。
胰蛋白酶:将动物细胞间隙的蛋白质水解,使组织分散成游离细胞。
逆转录酶:催化RNA逆转录形成DNA分子。
生物染色剂高中几种染色剂的使用原理、使用方法归纳1。
甲基绿和吡罗红: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剂及配制方法(1)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
常用染料介绍(一)天然染料1、苏木精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
它们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
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喝酒精,遇酸呈蓝色。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学实验颜色反应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高中生物的全部显色反应高中生物实验的显色反应(1.斐林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鉴别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时产生砖红色沉淀.2.双缩脲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 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用于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应注意的是蛋白质一定有肽键,有肽键的不一定是蛋白质,如尿素.鉴定蛋白质时,产生紫色反应.3.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4.苏丹红Ⅲ /Ⅳ: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用于鉴定脂肪被苏丹红Ⅲ染为橘黄色,被苏丹红Ⅳ染为红色.鉴定时,先制备临时装片,再进行显微观察.5.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必须现用现配.DNA遇到甲基绿为蓝绿色,RNA遇到吡罗红为红色.6.盐酸:配置解离液或改变溶液的PH值.7.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到淀粉变为蓝色.(用于光合作用实验).8.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显色反应.9.醋酸洋红溶液:为碱性染料.与龙胆紫溶液一样,都是用于染色体着色,但它却是将染色体染成红色.10.层析液:配置:苯+丙酮.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11.二氧化硅:可使绿叶研磨充分.12.碳酸钙: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13.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用于质壁分离实验.不会使细胞致死,且细胞分离后可复原.14.胰蛋白酶:用于分离蛋白质.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制成细胞悬浮液.15.秋水仙素:巨毒.人工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原理:化学诱变因子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16.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或改变溶液的PH值.用于细胞呼吸.17.碳酸氢钠:提供二氧化碳.用于细胞光合作用.18.澄清石灰水:鉴定二氧化碳.19.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20.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使橙色的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为灰绿色.用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21.健那绿染色剂: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22.解离液:固定细胞形态,使细胞分散开.23.95%的酒精溶液: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于与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解离根尖.24.二苯胺:配制:称取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避光保存.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及其性质详解(完
整版)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
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 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13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4 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 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5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
菌落呈现黑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16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补充(有部分重复):
1、斐林试剂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
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
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
9、丙酮
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10、层析液
配制:由20份石油醚(在60~900C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
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慢.
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
11、SiO2、CaCO3
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
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12、碘液
配制:取2gKI ,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1gI,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溶液在光亮处容易变成紫色,必须保存在暗色玻璃瓶里.
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
13、二苯胺
配制:称取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mL的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
作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14、NaOH:用于吸收CO2(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或改变溶液的pH,
15、Ca(OH)2:鉴定CO2(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
16、NaHCO3:提供CO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