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队列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54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在流行病学的领域中,队列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队列研究,简单来说,就是选定一群人,按照他们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或者具有某种特征,分成不同的组,然后追踪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这些组中疾病的发生情况有何不同。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队列研究,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暴露因素,这是队列研究的核心关注点。
它可以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也可以是环境因素,像是空气污染、辐射;还可以是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等。
确定准确且有研究价值的暴露因素是队列研究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队列的确定。
这一群被选定的人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我们想要研究的总体人群的特征。
队列可以是基于职业的,比如某个工厂的工人;可以是基于地域的,比如某个社区的居民;也可以是基于其他特定特征的,比如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要准确地记录每个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变化以及与暴露因素相关的信息。
这需要有完善的随访机制,确保不丢失任何重要的数据。
队列研究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从现在开始,对选定的队列进行追踪观察,一直到未来某个时间点,看看疾病是否发生以及和暴露因素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到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的先后顺序,结果比较可靠。
但它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研究对象的失访。
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基于过去已经存在的资料,比如过去的病历记录、职业档案等,来分析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相对省时省力,但可能会因为资料的不完整或者不准确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队列研究有很多优点。
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史,了解疾病从暴露到发病的整个过程。
而且,由于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确定了研究对象和暴露因素,所以能够更好地判断因果关系。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同时研究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或者多种暴露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第四章队列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等是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描述性研究,可以初步获得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但此时疾病的影响因素与结局是同时观察的,因此需要采用分析性研究方法加以探讨。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分析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观察暴露于不同危险因素或不同特征人群的结局,从而探讨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或结局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队列研究是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索或按不同竑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书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一)检验病因假设由于队列研究是由因及果的研究,能确证暴錤与疾病的关系,因此检验病因假设是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用途。
一次队列研究可以只检验一种接露与一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联(如吸烟与肺癌),也可检验一种秘錤与多种结局之间的关联(如可同时检验吸烟与肺癌、心脏病、慢性支气忏炎等的关联)。
* '(二)评价预防效果有些域鋸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即具有预防效果。
如大蒜的摄入可预防消化道肿瘤如I?癌的发生,戒烟可减少吸烟者肺癌发生的危险等。
这里的预防措施(如大蒜摄人和戒烟)即暴露因素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研究对象的自发行为。
通过这种人群的“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也可以评价某因素的预防效果。
(三)研究疾病自然史临床上只能通过观察单个病人从发病到痊愈或死亡的过程来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在队列研究开始时,研究前研究对象只是具有某种暴谣而不患有相应的疾病,因此可以观察人群中不同个体缺露于某因素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包括亚临床阶段的变化与表现,M时还可以观察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队列研究不但可了解个体疾病的自然史,而且可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研究类型(一)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的,研究结局的获得®要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这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
第四章队列研究定义: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主要特点1)观察法2)设立对照3)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4)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一、研究目的(用途)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新药的上市后监测二、研究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3.双向性队列研究: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部分结局可能已出现三、率的计算1.累积发病率2.发病密度3.标化死亡比(SMR)4.标化比例死亡比(SPMR)计算方法是以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的比例乘以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而得出某病因的预期死亡数,然后计算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
适用条件:不能得到历年人口资料;仅有死亡人数、原因、日期和年龄。
四、效应的估计1.相对危险度(RR )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2.归因危险度(AR )意义:AR值增加,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增加。
RR和AR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危险增加的倍数;AR则是指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前者具有病因学的意义,后者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PAR=I t-I0I t:总人群率I o:非暴露组率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该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
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PAR值增加,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增加。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在流行病学的领域中,队列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就像是一个时间的追踪者,通过对特定人群的长期观察,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队列研究呢?简单来说,队列研究就是选定一群人,根据他们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将其分为不同的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这些组中疾病的发生情况。
比如说,我们想研究吸烟是否会导致肺癌。
我们可以选择一群不吸烟的人和一群吸烟的人,然后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若干年后,比较这两组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
队列研究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是前瞻性的,这意味着我们是在观察因素暴露在前,疾病发生在后,这样得出的因果关系比较可靠。
其次,它可以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比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时,我们还可以顺便看看吸烟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关联。
再者,队列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这对于评估疾病的危害程度非常重要。
但是,队列研究也不是完美的。
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有时候,等待观察结果的过程可能会很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对象可能会流失,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另外,队列研究对于罕见病的研究可能不太适用,因为需要观察的人数太多,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
队列研究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就像是我们提前规划好一场实验,然后按照计划去实施和观察。
比如,我们从现在开始选择一群健康的人,记录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各种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然后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和疾病监测,观察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哪些因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结果比较准确可靠,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而且花费巨大。
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反过来,我们先找到一群已经有了某种因素暴露的人群和没有这种暴露的人群,然后通过回顾过去的资料,比如病历、档案等,来了解他们过去的情况,从而分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