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的二度创作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音乐教学中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摘要: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一首歌曲虽然由词作者、曲作者合作完成,却仅仅是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从纸上了解创作意图,更不能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这就必须要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曲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
歌唱者根据歌曲作者的原创作,又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和理解,通过自身的演唱,使词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及感情得以诠释和抒发,并使人产生共振。
对歌曲进行研究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
关键词:音乐教学;歌曲;二度创作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44-01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音乐学习中,不仅有模仿、接受的需要,更有创造、发现的渴求。
音乐教学理当担当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使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火花,扩大创造音乐美的空间,从而给音乐教学活动带来勃勃生机。
下面我从师生互动参与的角度,谈谈对音乐”二度创作”认识、做法和体会。
1.提升素养,夯实”二度创作”的基础。
教师要全面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尤其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1 深刻理解词意。
一首歌曲歌词是灵魂,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都是以文字方式凝聚于歌词当中。
因此,要深入地诠释歌词以感动学生,就必须从认真分析歌词入手,乃至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音乐联想,激起他们歌唱的兴趣及热情,从而使歌曲得以再度创作。
1.2 深入把握旋律特点。
要分析歌曲的旋律特征,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委婉的旋律线。
一首歌曲的歌词再美好,也要通过音乐旋律对人们的心灵起到震撼的作用,才能触动人们的情感,打动人们的内心。
1.3 认真体验作品情感。
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的把握很重要。
如《义勇军进行曲》与《塞外村女》同是聂耳的作品,却是一个雄壮有力,一个温婉哀伤。
试论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原则与要求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即以已有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再创作或改编的艺术形式。
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应遵循一些原则与要求,以确保创作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二度创作需要尊重原作。
无论是歌曲的改编还是重新编曲,都要尊重原作的基本结构、旋律和情感主题,不能完全颠覆原作的特点和风格。
改编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音乐元素,但要保持与原作的内在联系。
二度创作需要寻求创新。
创作者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风格,通过重新演绎或重新编排,使新作品具有与原作不同的艺术表达。
可以在曲调、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呈现出与原作截然不同的风貌和情感。
二度创作需要保持原作的完整性。
虽然要寻求创新,但不能过分改变原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在逻辑。
创作者应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适度地添加新的音乐元素,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度创作需要注重表演技巧和叙事能力。
艺术家在演唱二度创作作品时,应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传递,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艺术家还需要通过声音、形象和动作等多种方式,将作品的情感和意义传达给观众,以营造出艺术的氛围和感染力。
二度创作需要具备专业性和创造力。
声乐表演艺术本身就要求演唱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扎实的音乐功底,而二度创作更需要创作者具备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作能力。
只有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将原作发展成独特而精彩的新作品。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是一项需要技巧、创造力和专业性的艺术形式。
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尊重原作、寻求创新、保持完整性、注重表演技巧和叙事能力,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作品。
二度创作的成功在于既保持了原作的特点和风格,又赋予了新作品更多的艺术魅力和观众共鸣。
浅析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
它在忠实遵循原声乐作品的基础之上,融进个人独有的生活理解和艺术感知,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将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演绎和表现出来。
演唱歌曲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演唱者在技巧运用、感情抒发等方面相互配合,并要具备良好的声乐修养。
标签:歌曲演唱二度创作声乐修养歌唱表演艺术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创作是由词、曲作家艰苦的艺术创作才完成的,通常我们把这种创作称为一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声乐作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东西,未经过实际的演唱行为。
那么,由演唱者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并展现其社会价值,且演唱者在其歌唱的实践过程中,加进自己的理解和处理,这就是歌唱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主要是在原谱面上进行信息转换,继而演绎出新的信息。
它不是简单地对一度创作的声乐作品进行修改,而是由演唱者在忠实地遵循原作品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融进自己的意志和行为,使声乐作品更加形象化和艺术化。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与多方面有密切联系的,笔者仅从两方面来阐述歌曲演唱中二度创作的意义:一方面,演唱者的技术技巧、对词曲的再创造及情感表达;另一方面,歌曲演唱者声乐修养的提高。
一、演唱者的技术技巧、演唱者对词曲的再创造及情感表达1. 娴熟的技术技巧。
歌唱艺术作为表演艺术,要想使自己的歌声感染听众,首先要具备的是演唱者娴熟的艺术技巧,良好的技巧是艺术表现的手段。
演唱者通过不断体验、积累,使歌唱发声器官等环节的调节逐步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动作方式,以及各种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如呼吸、咬字、发音、共鸣的技法,音量、音色、力度、色彩的调控,华彩、润腔、韵味的控制,以及情绪、风格的把握,才能使歌唱具有艺术创造力。
在歌剧表演中,人物的特征较为明显,演唱者穿上所扮演角色的服装,对角色的把握就有感觉。
但在歌曲的演唱与艺术表现上却截然不同,尤其是在独唱音乐会上,演唱者要在整个音乐会过程中,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创作不同的情绪意境,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浅析歌曲《梅花引》的二度创作摘要:《梅花引》是徐沛东先生与韩静霆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一首古曲韵味的歌曲,《梅花引》有着曲调优美,韵律和谐,在演唱起来能够引人入胜的美感。
徐先生与韩先生在进行该曲目的创作中,主要是以赞扬梅花的高洁傲岸为主,并且在整篇曲目中也充分体现出了梅花的优秀品质。
另外,在该曲目的创作中,还充分体现出来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渴求知音与爱情的情怀。
该曲目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民歌元素,将该曲目变得更加优美,旋律也更加和谐。
另外,在该曲目的创作中,徐沛东先生还将西方作曲的技巧运用到《梅花引》的创作中,更是给东方的优美增添了一丝西方的韵味。
这次将西方作曲技巧运用到《梅花引》创作中,试一次伟大的尝试,给我们国家的作曲体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该曲目的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此,本文就关于歌曲《梅花引》的二度创作展开研究与分析,深入探究该曲目的美感。
关键词:《梅花引》;旋律;和声;二度创作我国的民歌歌谣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在不同地区展现出来的演唱风格有着一定的差别,梅花引是基于民歌唱作基础上融合西方作曲技巧创作出来的一首具有古韵的歌曲[1]。
《梅花引》的作词是韩静霆先生,作曲是徐沛东先生。
二位在作词与作曲界内均享有一定的盛名,这首《梅花引》是两位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一首歌曲,其更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我国的歌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梅花引》的音律和谐,是民族声乐的代表作之一,在该曲目中,充分表达出了一个少女对爱情与邀请的渴望,并且以美化高洁傲岸的特征来比拟爱情,充分表现出爱情的高尚。
在该曲目的演唱中,一般需要用到和声演唱,将每个音部的演唱特色凸显出来,并进行适当的结合,能够充分展现出该曲目的层次美。
一、浅析作品《梅花引》《梅花引》是我国民族声乐中享有较高地位的一首歌曲,该曲目整篇主要以梅花为主人公,但是在进行歌颂梅花的过程中,同时间梅花比作人,并将梅花比作爱情,从歌曲中衬托出爱情的高尚。
浅谈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是指在已有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再演绎的过程。
通过对原创作品的重新解读、重构和再创作,艺术家可以赋予新的意义和形式,达到丰富音乐内容、提升艺术价值的目的。
二度创作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对经典音乐作品的重新演绎。
这种形式的二度创作可以通过改编、重制、翻唱、混音等手段来实现。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观点,对经典作品进行重新演绎,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这样的创作可以帮助年轻观众更好地接触和理解经典作品,也可以为老观众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
二度创作还可以体现在对自己作品的再创作上。
很多音乐人在演唱自己的歌曲时,会根据演唱环境、观众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和改变。
他们可能会在歌曲的编曲、演唱方式、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验,以期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通过对自己作品的二度创作,艺术家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高,也可以为观众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音乐内容。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还可以体现在对跨界合作的创造上。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者合作,如与舞蹈家、编舞师、舞台导演、视觉艺术家等合作,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艺术呈现方式。
这种跨界合作的二度创作可以为观众呈现出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也可以推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简单复制或重复,而是通过对原创作品的解构、改变和再创造,创造出更为丰富、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
二度创作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同时也能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和创作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二度创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创作过程中没有遵循原作品的精神和风格,可能会失去原作的魅力和内涵,甚至被观众误解或批评。
在进行二度创作时,一定要保持对原作品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要发扬自己的风格和创意,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创造性的过程。
浅析二度创作在演唱中的艺术处理
具有云南民歌特色的《小河淌水》,因其优美的旋律与地方特色歌词相结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颇获青睐,也有很多歌唱家通过
如云南小河潺潺流淌地宁静,又如奔腾的黄河一泻千里,
原来单音长时值的旋律加入八度大跳、逆回音装饰,再经过下行小
跳回归原谱主音“La”,在单音“啊”伴着改编旋律中,虽只有一
但在长音的拖腔中让人遐想无限,在强弱的控制中营造了空旷、
静谧的乡间夜晚的宁静,在强弱、在唱段之间,仿佛感受到皎洁的
月光洒满晚风拂过地、有高有底地山坡,如微风佛过铃铛地清脆声
在潺潺地小河耳边,歌唱着自己美丽的家乡!第二个改动在“你可
听见阿妹叫阿哥”的“哥”字上加入了前倚音的装饰,是的歌曲人
物内心情感更加细腻、羞涩。
下一处的改编在第一段结束后,加入
吟唱运用歌曲开头引子旋律元素,再次将旋律拉长,八度大跳、四
分附点节奏,运九个变奏‘啊’再次渲染了人物内心对阿哥的思慕
与青涩的爱恋之情。
歌曲继续延续原版旋律、歌词,回归到借景抒
情地第一段情景中,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年轻俊美的阿美翘首盼望
出自《景德传灯录·袁州蒙山道明禅师》
知…”,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是在演唱者对生活、歌曲的感悟下,
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情感方式,对同一首的处理方式,每个人的演绎
如龚琳娜版本的《小河淌水》
她演唱的每一个字都跟着音乐和歌词内容本身并呈现出不同的艺术
在她的演绎中以民族文化为土壤,
在演绎由老罗(罗伯特·佐里奇)改编的版本《小河淌水》时,加
行云流水般的吟唱,
诉说出阿妹对阿哥的爱恋之情,心里因害羞、。
浅析《啊,我的虎子哥》在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啊,我的虎子哥》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民歌,它曾经在1961年首次演唱,此后频繁出现在电影、电视剧中,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变,该歌曲不仅以原版形式出现,也以多种进行式的形式出现。
近年来,声乐演唱是传统民歌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创作技法更被广泛采用,这也使得《啊,我的虎子哥》在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成为当今文化传播中的热门话题。
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是一种可以自由地使用传统民歌的创作技法,它可以在延续原歌曲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曲调、旋律和歌词。
声乐演唱者可以在原版曲调的基础上,改变和发挥出更多的演奏、唱腔、演唱技巧;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为歌曲加上穿插段落,把不同的曲调、旋律和音色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曲风,从而在保留原版歌曲特点的同时,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聆听感受。
而以《啊,我的虎子哥》为例,声乐演唱者运用二度创作的技巧,可以在原版歌曲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流行、现代的曲风,给观众一种更为舒适的聆听感受;他们可以在原版曲调的基础上,使用各种和弦、旋律组合,创造出更多的曲调变化;同时,他们还可以在唱词、语气等方面加入更多的变化。
此外,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歌手也借助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为歌曲创造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演出效果,让歌曲充满生机。
例如,最近在中国著名的比赛节目《歌手》中,《啊,我的虎子哥》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
以歌手曹方为例,她以一种深情的唱腔唱出该歌曲,使得歌曲更加感人,令观众沉醉其中;另一位歌手刘若英则用一种轻快的节奏唱出这首歌,让观众聆听到了它在流行曲中的活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对传统民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框架的局限,使歌曲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当然,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也需要演唱者加以运用,用技巧和想象力来加以创新,才能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
只有将这种技巧打磨到极致,传统民歌才能被更好地保存下来,而《啊,我的虎子哥》也将继续发扬光大,留下更加美好的回忆。
试论如何理解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摘要:一首歌由词曲作者创作完成之后,是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
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创作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研究和处理后,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诠释。
这种演唱者对歌曲的诠释通常被称之为“二度创作”。
每一位歌者要想把歌曲真正表现正确、表现完整、甚至表现完美,那就必须要对所唱的每一首歌曲进行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声乐作品二度创作方法任何一件作品,经过作者创作出来后便可以供人欣赏。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和风格。
从而受到感染与启发。
而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
一、熟悉了解作品要想更好的诠释一首作品,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熟悉它、了解它,将它唱准确。
这是接触一首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每首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都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演唱者,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好的深入作品,了解其内容及意义。
因此熟悉了解作品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工作和前提。
拿到一首歌,可以先做一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唱熟曲调,唱准音高和节奏按照歌谱的记载,严谨的对歌曲进行演唱。
歌唱者对其中的韵味和细节都要认真推敲,对每个音符要去理解,处理严谨,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其时值。
熟悉唱准谱子和音准节奏,是以后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
所以这就要求歌唱者对于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要很好地把握。
2.熟读歌词如果说旋律是歌曲的灵魂,那么歌词就好像歌曲的身体。
歌词是表达歌曲涵义的主要途径,因为歌词中往往蕴含或引申了歌曲的涵义,而歌曲的中心思想又往往通过歌词来表现。
所以熟读歌词对于演唱表演是尤为重要的。
3.按照歌曲内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气口及强弱对比在我们以往学习的曲目中,大多数作品旋律的乐句与歌词一致,较容易掌握换气等技巧。
但在学习一些外文歌曲时,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
气口在旋律的节拍中间,这就会导致产生一句唱不完或来不及换气的现象。
浅谈歌唱中的二度创作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
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标签:演唱二度创作情感0 引言二度创作是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并在演唱过程中揭示出作品的深层内涵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歌唱是通过歌唱者的表演体现出他的艺术感染力的,这种表演艺术是歌唱表演与音乐创作分离而且独立存在的艺术,只有二度创作才赋予了一度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强大生命力。
1 什么是歌唱中的二度创作声乐,不仅是听觉艺术,还是表演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与表演来实现。
演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是将一首作品完整的唱出来,能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平稳,发声准确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比较肤浅的。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必须通过演唱者正确娴熟的演唱技巧及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表现出来,将心中所想艺术转化为眼中所见、口中所唱。
因此,作为一名演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把演唱技巧与心理因素统一起来,使歌曲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其审美价值。
2 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2.1 二度创作的意义声乐表演它需要两个环节构建:一是作曲家的创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度创作;二是演唱者的表演。
声乐的演唱者需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对演唱者来说,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内在感情和外在表情。
演唱者要通过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情感成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作品被观众接纳,所以,作品的二度创作至关重要。
2.2 二度创作是赋予歌曲以生命的重要途径歌曲本身只是一种乐谱,没有表现力,没有情感符号,这不能称之为音乐、艺术。
歌曲只有依靠表演,通过二度创作的表现才能成为活生生的音乐和艺术。
浅析歌曲的二度创作摘要:声乐演唱在音乐殿堂中如同一朵美丽的花朵,它是通过人声演唱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赋予作品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文章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从歌曲思想内涵的分析、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二度创作;思想内涵;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00-02在我们所接触的表演艺术中,除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
即它的的出炉需要两道工序。
一是创作,二是表演。
搞表演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常会碰到以下现象:有的演唱者尽管声音处理地很好,但是无论什么歌到他的嘴里,唱出来的都是一个味;有的歌者演唱时天马行空,一味追求宣扬个性;更有些演唱者只是盲目模仿他人,丝毫没有自己的音色和风格。
这些现象都使艺术表演的魅力受到严重的损害,大大地降低歌曲的欣赏价值。
因此,作为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为作品的二度创作服务,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打动听众,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二度创作的必要条件(一)二度创作的前提、目的音乐艺术它不同于绘画艺术,绘画是集创作和表现于一体来供人欣赏的,而音乐供人欣赏的成品是需要两个环节来实现的:一是作曲家的创作(即一度创作) : 二是表演者的创作(即二度创作) 。
只有二者共同存在并完美融合,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音乐,二者缺一不可。
演员需要优秀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技艺,作品则需要演员的积极配合与出色的表演使作品的内涵、思想意境得以展现。
乐谱、音符又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可以直接向欣赏者输送情感和思想符号,而音乐如果没有表演这个媒介,它就只是写在纸上毫无生气的符号,由此可见,音乐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
在表演中,演员自身多方面的音乐素质的好坏,对于一部作品是否真正可以实现其欣赏、审美的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二度创作的原则、手法二度创作并不是演唱者随意、自由、无限制的任意创作活动,它受“度”的制约,即原则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演唱者要忠实一度创作的基本内容与思想。
浅析歌曲的二度创作作者:颜飞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0期摘要:声乐演唱在音乐殿堂中如同一朵美丽的花朵,它是通过人声演唱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赋予作品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文章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从歌曲思想内涵的分析、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二度创作;思想内涵;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00-02在我们所接触的表演艺术中,除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
即它的的出炉需要两道工序。
一是创作,二是表演。
搞表演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常会碰到以下现象:有的演唱者尽管声音处理地很好,但是无论什么歌到他的嘴里,唱出来的都是一个味;有的歌者演唱时天马行空,一味追求宣扬个性;更有些演唱者只是盲目模仿他人,丝毫没有自己的音色和风格。
这些现象都使艺术表演的魅力受到严重的损害,大大地降低歌曲的欣赏价值。
因此,作为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为作品的二度创作服务,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打动听众,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二度创作的必要条件(一)二度创作的前提、目的音乐艺术它不同于绘画艺术,绘画是集创作和表现于一体来供人欣赏的,而音乐供人欣赏的成品是需要两个环节来实现的:一是作曲家的创作(即一度创作) : 二是表演者的创作(即二度创作) 。
只有二者共同存在并完美融合,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音乐,二者缺一不可。
演员需要优秀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技艺,作品则需要演员的积极配合与出色的表演使作品的内涵、思想意境得以展现。
乐谱、音符又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可以直接向欣赏者输送情感和思想符号,而音乐如果没有表演这个媒介,它就只是写在纸上毫无生气的符号,由此可见,音乐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
在表演中,演员自身多方面的音乐素质的好坏,对于一部作品是否真正可以实现其欣赏、审美的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二度创作的原则、手法二度创作并不是演唱者随意、自由、无限制的任意创作活动,它受“度”的制约,即原则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演唱者要忠实一度创作的基本内容与思想。
其次,表演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量力而行,要根据个人的专业能力水平权衡二度创作的技能展现,显然,这一原则是与表演者演唱技巧的能力密切相关的。
演唱者应该将个人的内在情感及思想融入于作品中(即二度创作) ,将歌唱者的演唱技巧转变为实际音响,给予听者一定的艺术感受,它直接表现着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意图。
因此,作为一个歌唱者,若要将作品体现得完美,就必须将个人的技术能力与个人的创作意图相匹配地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取得较完美的艺术效果。
反之,不结合个人的技术能力硬要展现高深的技术水平,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二度创作的手法建立于演唱者个人对歌曲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之上,这种创作,首先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决不能把歌唱变成对歌曲毫无生气的、机械式的刻画。
作为歌唱者,要在原作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理解与创造个性。
只有独具个性的表演创造,才会获得不同的艺术表现,这也是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重视二度创作前的准备工作(一)从作者、作品背景入手以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为例,表面上是赞颂红梅的品格,真正的含义是歌颂革命者(江姐)对革命的忠贞,傲对反革命肖小,以及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念。
有些歌曲的创作还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或环境所限,作者不能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得不采用比较隐晦的用词或借喻的手法,如解放前“国统区”的一些抨击或讽刺当时朝政的进步歌曲。
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词面上去理解作品,还必须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
以歌曲《嘉陵江上》为例,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一片片国土沦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大批不甘当亡国奴的中华儿女被迫离开被日寇侵占的、世代生息的故乡,流落到关内,一部分人又流落到西南地区的嘉陵江边。
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怀恋故土、思念亲人成为时代的主题。
这种爱国的“思乡”之情很容易引发人们憎恨敌人的愤怒情绪。
词曲作者端木蕻良和贺绿汀作为流落嘉陵江边的热血青年,对该时该地人们的心情有着切身的感受。
于是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誓死反抗侵略者“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对当时的抗日救国运动起到了鼓动号召的作用。
如果演唱者对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那么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就显得容易了,也为演唱时的情感注入提供了依据。
音乐是每个阶段的人物、事件、作品及其形成的风格特点和最后产生的思想内涵和致深影响都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具有其深刻历史渊源的。
并且创作风格的不同对于演唱风格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反之演唱者或演唱风格也会对创作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表演者要准确、透彻、生动地表现作品,通过二度创作体现出自身高度的艺术修养,深刻体会和领悟原创作者及其作品内涵和风格特征,不断充实和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
这将有助于保持、再现作品的真实性,以及进一步发挥演唱者的创造潜力进行表演创作活动。
(二)从作品体裁、题材入手在词面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广的含义。
以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为例,表面上是赞颂红梅的品格,真正的含义是歌颂革命者(江姐)对革命的忠贞,傲对反革命肖小,以及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念。
有些歌曲的创作还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或环境所限,作者不能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得不采用比较隐晦的用词或借喻的手法,如解放前“国统区”的一些抨击或讽刺当时朝政的进步歌曲。
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词面上去理解作品,还必须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
以歌曲《嘉陵江上》为例,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一片片国土沦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大批不甘当亡国奴的中华儿女被迫离开被日寇侵占的、世代生息的故乡,流落到关内,一部分人又流落到西南地区的嘉陵江边。
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怀恋故土、思念亲人成为时代的主题。
这种爱国的“思乡”之情很容易引发人们憎恨敌人的愤怒情绪。
词曲作者端木蕻良和贺绿汀作为流落嘉陵江边的热血青年,对该时该地人们的心情有着切身的感受。
于是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誓死反抗侵略者“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对当时的抗日救国运动起到了鼓动号召的作用。
如果演唱者对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那么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就显得容易了,也为演唱时的情感注入提供了依据。
(三)从作品结构、分析入手演唱者在了解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时代背景等诸要素之后,就要近一步从作品的曲体结构具体了解作者所要使用创作手法及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
词、曲作者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以音符的形式记录在乐谱上,因此,乐谱是演唱者进行再创作的主要客观依据。
那么,作为作曲家他采用的是何种曲体结构,使用什么调式,和声的运用都是有其用意的,并且以此作为把握演唱风格的具体依据。
演唱一首作品首先要从整体上弄清其曲体结构。
其次,也可以从歌曲的和声、调式分析入手。
如:浪漫主义时期的舒曼,在其作品中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手法的新领域,采用大小调交替以及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以至造成了诗意的朦胧气氛和充满幻想的意境。
(四)从作品歌词入手声乐演唱有别于其他音响艺术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文学因素的歌词的存在,它是音乐与歌词并存发展、传情达意的。
因此,要进行二度创作,对于歌词的理解与把握是极为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可以把握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人物性格、内心情感、剧情环境等要素。
往往歌剧作品中歌词以讲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描述剧情环境,反映生活真实为主。
而艺术歌曲和独唱作品则大多采用的是具有很强韵味的诗歌、诗词等作词来表达这些内容。
三、二度创作中作品演唱处理手法在二度创作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应用已具有的声音技巧和方法依据作品的不同特点进行处理与创造,这不仅将大大有助于声音对作品的润色表现,还将给演唱者留有充分发挥自己声音特色与擅长的广阔空间。
演唱创作中,对力度和速度进行对比处理对于表现作品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
例如:了解普契尼的话,就会知道在他的作品中旋律伸缩性很大,要表现其人物就必须在力度上加以强烈对比,这样既符合其演唱风格,也利于表现作品。
另一方面,就是把握作品的速度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演唱中音色对于刻画、塑造人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结合演唱者本身的音色特点,使用适合作品表现的音色对作品处理,将取得好的效果。
另外,在创作中还应注意语言、语气的比较、表现与应用,使演唱的特征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语总而言之,作为声乐艺术的第二度创作,是演唱者赋予歌曲以生命的创作行为,它不仅要忠于原作的创作意图,还要通过富于创造性的演唱,使歌曲的内容与情感更为丰富与真挚,散发出奇光异彩。
对从事专业声乐表演的学习者、表演者来讲,要充分认识、体会二度创作的重要意义与内涵,勤学苦练,充分掌握专业技能,当然,仅仅拥有高超的表演技巧是不够的,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作支撑,使自己更为准确、细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以便真实地刻画、表现作品的人物情感及歌曲的意境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声乐艺术的生命活力才会繁荣不息。
参考文献:[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3]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杨春晖.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M].音乐天地,2005.[5]王远编著.独唱歌曲分析与处理[M].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1998.[6]李间德编著.声乐表演艺术[M].西安音乐出版社,1996.[7]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8]吕华珍.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之我见[J].音乐探索,1998年04期.[9]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10]段香玉.声乐艺术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A].中国音乐(季刊),2007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