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 格式:ppt
- 大小:714.00 KB
- 文档页数:32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4.2 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探究欧姆定律”。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表达式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2. 介绍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3. 分析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实验探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教具,为学生演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4. 知识点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5. 例题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欧姆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电流(I)电压(U)电阻(R)七、作业设计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R2 = 10Ω,R3 = 15Ω,开关S连接在R1和R2之间。
2. 请解释下列现象:当一个电阻器接入电路时,为什么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答案:1. I = U/(R1 + R2 + R3) = 10V / (5Ω + 10Ω + 15Ω) = 10V / 30Ω = 1/3 A;2.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12.2 探究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经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2、理解欧姆定律及公式3、能够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预习提纲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关系;(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关系。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成。
(2)公式:,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及单位是:U表示、单位;R表示、单位;I表示、单位。
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对此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猜想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你认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看法?三、设计实验问题一: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方法?问题二: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改变,观察变化。
问题三: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改变,观察变化。
问题四:实验器材应如何选择?四、进行实验(一)探究R一定时,I与U的关系。
问题一:在探究保持电阻不变,电流跟电压关系时,画出你的电路图,并把图12—11实物图连接起来。
问题二: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之前滑片应置于位置上。
问题三:本实验滑动变阻的作用是。
问题四:要得到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应记录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
画出实验表格。
问题五: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若电压表示数不改变,且示数较大,原因是什么?若示数较小呢?问题六;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其原因何在?问题七: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改变,其原因是什么?(二)探究U一定,I与R的关系问题一: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问题二:你如何做到保持U一定问题三: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问题四:要得到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应记录几次电流和电阻值,画出实验表格五、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分析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保持电阻不变,电流跟电压成关系。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4.2《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探究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2. 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电路实验,能够通过实验数据探究欧姆定律;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灯泡、电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时,电流和电压会有什么变化?2.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值,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分析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讨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欧姆定律的猜想。
4.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欧姆定律有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七、作业设计1. 请用欧姆定律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电路中加入电阻会导致电流减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通过这个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2 探究欧姆定律.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需要水分和阳光才能生长。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
2.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种子、水、阳光灯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
2. 观察植物生长: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观察箱中的植物,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亲手种植一颗种子,并给他们提供所需的水和阳光。
4. 观察记录:让孩子们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叶子的生长等。
5. 成果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植物生长比赛,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孩子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植物种植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种植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拓宽他们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境引入:我选择了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
这个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我的思路,并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