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4 探究欧姆定律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0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14.2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2.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欧姆定律为核心,介绍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数学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计算,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2.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物理实验仪器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干电池、导线等2.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3.教师准备 PPT 讲解材料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提问:你们之前学过什么关于电路的知识?2.回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并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步骤二:引入欧姆定律1.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包括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器。
2.提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呢?3.学生回答后,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
讲解欧姆定律的基本表达式:U = I * R,其中 U 为电压,I 为电流,R 为电阻。
步骤三:实验探究欧姆定律1.将准备好的实验仪器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记录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数据。
3.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并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步骤四: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1.在 PPT 上展示一些电路图,并提出相关问题。
2.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1.总结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场景。
2.强调掌握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电路知识。
六、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相关的物理概念,如电功率、电能等。
2.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图,让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实验的进行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讲解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检查他们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
3.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欧姆定律测算和分析讨论,弄清楚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短路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夜幕降临了,小明同学在做功课,桌上的台灯发出明亮的光线,做完功课,小明轻轻转动台灯上的一个旋钮,发现灯光由亮变暗,变得十分柔和,室内显得格外幽雅宁静。
他想:调光灯为什么能调亮暗呢?调光原理是什么?2.小明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后,接着他又想:当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灯的电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完本节内容后,希望你一定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一)[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师生共同分析找出实验原理教师讲解: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进而分析总结了欧姆定律。
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欧姆定律的原理测出一个正在工作的用电器电阻呢? 启发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根据欧姆定律I =UR 可以推导出变形公式R =U I,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出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所以需要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
像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小节: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U I2.师生共同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说出实验所需器材教师引导:要想测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把该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最后利用公式R=UI即可算出其电阻大小。
14.2 探究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2.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3.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对公式进行理解4.能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会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学习难点: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课堂探究】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跟导体的电阻成 。
2.欧姆定律的公式:说明:(1)I 、U 、R 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 、V 、Ω(2)同一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比。
3.R U 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RU I =给出,即R 与U 、I 的比值有关,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4.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2)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3)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当堂训练】1.关于R=U/I 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 .导体的电阻越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电压和电流无关.2.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R U I =的变形式I U R =及电阻的性质,可以判定当( ) A .U 变大时,IU变小 B .U 变大时,I U 变大 C .U 变小时,I U 不变 D .0=U 时,0=IU 3.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12V ,导体中的电流是2A ,则此导体本身的电阻为 Ω;如果电压降为6V ,导体中的电流是 A ;电压降低为0V ,导体的电阻等于 。
4.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 时,通过的电流为0.1 A ,若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3 V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 ,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5.在图中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V ,R 1=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9A 。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幼儿园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在设计本节课《探究欧姆定律》时,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幼儿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灯泡、电线、电源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幼儿观察电流通过灯泡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我向幼儿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他们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活动:我让幼儿自己动手搭建电路,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欧姆定律。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重点让幼儿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难点是让幼儿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幼儿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过程,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回家后尝试解决一些与欧姆定律相关的问题。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通过丰富的教具和学具,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探究欧姆定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如何让幼儿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第一个重点关注的细节,我采取了情景引入的方式。
14.2探究欧姆定律导学笔记九年___班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猜想假设: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4、分析数据:(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电压U/V 电流I/A实验序号123(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电压U/V 电流I/A实验序号1235、得出结论:(1)保持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______;(2)保持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__。
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关系,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_____关系。
二、欧姆公式1、电流用“____”表示,单位是“_____”;电压用“____”表示,单位是“_____”;电阻用“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欧姆公式: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题:14.2探究欧姆定律典例作业九年___班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 效果:___________1、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 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 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Ω;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8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A,该导体的电阻为Ω。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保持不变,所给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40Ω,不同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恒为2.5V。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滑至(选填“A”或“B”)端,都能起到的作用。
(2)他们在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明显示数,且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中,他们将10Ω的定值电阻得出一组数据,然后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且还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此时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等于“)2.5V,同时应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端移动到适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