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空间向量及其坐标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17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一、教学目标::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建系意识. 二、教学重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三、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 1.空间直角坐标在空间选定一点O 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ī,j ,k },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ī,j ,k 的正方向建立三条坐标轴: x 轴,y 轴,z 轴,使∠xOy=135°(或45°),∠yOz=90°,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
点O 叫原点,ī,j ,k 叫坐标向量,一般作右手直角坐标系。
任一点A 对应一个向量OA ,存在唯一的实数组x 、y 、z. =OA x ī+y j+z k . 记为A (x 、y 、z ),叫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其中x 叫点A 的横坐标,y 叫点A 的纵坐标,z 叫点A 的竖坐标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设a=(a 1,a 2,a 3),b=(b 1,b 2,b 3)则a+b =( a 1 +b 1 ,a 2 +b 2,a 3+b 3) a-b =( a 1 -b 1 ,a 2 -b 2,a 3-b 3) λa=(λa 1,λa 2,λa 3)(λ∈R ) a·b =a 1b 1+a 2b 2+a 3b 3a ∥b ↔ a 1 =λb 1 ,a 2=λb 2,a 3=λb 3(λ∈R ) a ⊥b ↔ a 1b 1+ a 2b 2 +a 3b 3=0 (2)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OA OB AB (b 1,b 2,b 3)-(a 1,a 2,a 3)=( b 1 -a 1 ,b 2-a 2,b 3-a 3)。
即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3.夹角和距离公式设a=(a 1,a 2,a 3),b=(b 1,b 2,b 3)则232221a a a a a a ++=⋅=232221b b b b b b ++=⋅=a·b = a 1b 1+a 2 b 2+a 3b 3 232221232221332211b a b a b a cosbb b a a a ba ++⋅++++=⋅已知),,(111z y x A ,),,(222z y x B 则()()()221221221z z y y x x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4.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为α⊥a 如果α⊥a ,那么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5.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B 中点坐标为)2,2,2(332211b a b a b a +++6.向量位置与立体几何中位置对照:⑴AB//CD CD AB CD AB λ=⇔⇔// ⑵0=⋅⇔⊥CD AB CD AB⑶证A 、B 、C 、D 四点共面可通过证1=++++=+=r q p OD r OC q OB p OA AD y AC x AB 且或⑷AB ==⑸线线角即为两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⑹线面角即为线所在向量与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角或再减90⑺面面角即为两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⑻距离可通过求在法向量上投影的长度得到(二)例题分析:例1(1) 已知直角坐标系内三点A (2,4,1),B (3,7,5),C (4,10,9),判断A 、B 、C 三点是否共线?(2)已知直角坐标系内四点A (2,3,1),B (4,1,-2),C (6,3,7),D (-5,4,8),判断A 、B 、C 、D 四点是否共线?解:(1)),8,6,2(),4,3,1(==AC AB 可见AB AC AB AC 和故,2=共线,即A,B,C 三点共线。
空间向量的坐标和运算一、空间向量的坐标和运算1.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单位正方体$oabc$-$d$′$a$′$b$′$c$′中,以$o$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
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
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xoz$平面。
2.空间矢量的坐标一个向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如果$a(x_1,y_1,z_1)$,$B(x_2,y_2,z_2)$,那么$\overrightarrow{AB}=\overrightarrow{ob}-\overrightarrow{OA}$=$(x_2-x_1$,$y_2-y_1$,$z_2-z_1)$。
3、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设置$\boldsymbol(x_1,y_1,z_1)$,$\boldsymbol B(x_2,y_2,z_2)$,然后(1)$\boldsymbola+\boldsymbolb$=$(x_1+x_2,y_1+y_2,z_1+z_2)$。
(2) $\boldsymbola-\boldsymbolb$=$(x_1-x_2,y_1-y_2,z_1-z_2)$(3)$\boldsymbola·\boldsymbolb$=$x_1x_2+y_1y_2+z_1z_2$。
(4) $|\boldsymbola |=\sqrt{x^2_1+y^2_1+z^2_1}$(5)$λ\boldsymbola=(λx_1,λy_1,λz_1)$。
4.平行(共线)和垂直空间向量的充要条件设非零向量$\boldsymbola(x_1,y_1,z_1)$,$\boldsymbolb(x_2,y_2,z_2)$,则$\boldsymbola∥\boldsymbolb\leftrightarrow\frac{x_1}{x_2}=\frac{y_1}{y_2}=\frac{z_1}{z_2}=λ(λ∈\mathbf{r})$$\boldsymbola⊥\boldsymbolb\leftrightarrow\boldsymbola·\boldsymbolb=0\leftrig htarrow$$x_1x_2+y_1y_2+z_1z_2=0$。
空间向量坐标运算空间向量是指在空间中有大小和方向的线段。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内积。
下面将对这些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向量的加法设空间中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x, Ay, Az)和(Bx, By, Bz)。
向量的加法即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C。
它的坐标为(Ax+Bx, Ay+By, Az+Bz)。
例如,设A = (1, 2, 3)和B = (4, 5, 6),则A+B = (1+4, 2+5, 3+6) = (5, 7, 9)。
二、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指将一个向量减去另一个向量。
设向量A和B的坐标分别为(Ax, Ay, Az)和(Bx, By, Bz),则向量A减去向量B的坐标为(Ax-Bx, Ay-By, Az-Bz)。
例如,设A = (1, 2, 3)和B = (4, 5, 6),则A-B = (1-4, 2-5, 3-6) = (-3, -3, -3)。
三、向量的数乘向量的数乘是指一个向量乘以一个实数。
设向量A的坐标为(Ax, Ay, Az),实数k,则向量A乘以实数k的坐标为(kAx, kAy, kAz)。
例如,设A = (1, 2, 3),k = 2,则kA = (2*1, 2*2, 2*3) = (2, 4,6)。
四、向量的内积向量的内积又称为点乘,它是两个向量之间的一种运算。
设向量A和B的坐标分别为(Ax, Ay, Az)和(Bx, By, Bz),则向量A与向量B的内积为Ax*Bx + Ay*By + Az*Bz。
例如,设A = (1, 2, 3)和B = (4, 5, 6),则A·B = 1*4 + 2*5 +3*6 = 32。
向量的内积有以下几个性质:1. 交换律:A·B = B·A;2. 分配律:(A+B)·C = A·C + B·C;3. 数乘结合律:(kA)·B = k(A·B) = A·(kB)。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空间向量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空间向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为我们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空间向量的相关知识。
一、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空间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它与平面向量类似,但存在于三维空间中。
一个空间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若向量的起点坐标为\((x_1,y_1,z_1)\),终点坐标为\((x_2,y_2,z_2)\),则该向量的坐标为\((x_2 x_1, y_2 y_1, z_2 z_1)\)。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其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
二、空间向量的运算1、加法和减法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遵循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若\(\overrightarrow{a} =(x_1,y_1,z_1)\),\(\overrightarrow{b} =(x_2,y_2,z_2)\),则\(\overrightarrow{a} +\overrightarrow{b} =(x_1 + x_2, y_1 + y_2, z_1 + z_2)\),\(\overrightarrow{a} \overrightarrow{b} =(x_1 x_2, y_1 y_2, z_1z_2)\)2、数乘运算若\(\lambda\)为实数,\(\overrightarrow{a} =(x,y,z)\),则\(\lambda\overrightarrow{a} =(\lambda x, \lambda y, \lambda z)\)数乘运算的规律:\(\lambda (\overrightarrow{a} +\overrightarrow{b})=\lambda\overrightarrow{a} +\lambda\overrightarrow{b}\)3、数量积空间向量的数量积\(\overrightarrow{a} \cdot \overrightarrow{b} =|\overrightarrow{a}||\overrightarrow{b}|\cos <\overrightarrow{a},\overrightarrow{b}>\)若\(\overrightarrow{a} =(x_1,y_1,z_1)\),\(\overrightarrow{b} =(x_2,y_2,z_2)\),则\(\overrightarrow{a} \cdot \overrightarrow{b} = x_1x_2 + y_1y_2 + z_1z_2\)数量积的性质:\(\overrightarrow{a} \perp \overrightarrow{b} \Leftrightarrow \overrightarrow{a} \cdot \overrightarrow{b} = 0\)\(\overrightarrow{a} \cdot \overrightarrow{a} =|\overrightarrow{a}|^2\)4、向量积空间向量的向量积\(\overrightarrow{a} \times \overrightarrow{b}\)是一个向量,其模长为\(|\overrightarrow{a}||\overrightarrow{b}|\sin <\overrightarrow{a},\overrightarrow{b}>\),方向垂直于\(\overrightarrow{a}\)和\(\overrightarrow{b}\)所确定的平面,遵循右手定则。
空间向量坐标运算空间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直线段,在三维空间中通常用坐标表示。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点乘和叉乘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运算。
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坐标运算规律如下:- 加法:若向量u的坐标为(u1, u2, u3),向量v的坐标为(v1, v2, v3),则向量u和v的和的坐标为(u1+v1, u2+v2, u3+v3);- 减法:若向量u的坐标为(u1, u2, u3),向量v的坐标为(v1, v2, v3),则向量u和v的差的坐标为(u1-v1, u2-v2, u3-v3)。
2. 向量的数量乘法向量的数量乘法是指将一个向量乘以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坐标运算规律如下:- 数量乘法:若向量u的坐标为(u1, u2, u3),实数k,则向量u 乘以k的坐标为(k*u1, k*u2, k*u3)。
3. 向量的点乘向量的点乘又称为内积,是指将两个向量进行乘法运算得到一个标量(实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点乘:若向量u的坐标为(u1, u2, u3),向量v的坐标为(v1, v2, v3),则向量u和v的点乘的结果为u1*v1 + u2*v2 + u3*v3。
4. 向量的叉乘向量的叉乘又称为外积,是指将两个向量进行乘法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叉乘:若向量u的坐标为(u1, u2, u3),向量v的坐标为(v1, v2, v3),则向量u和v的叉乘的坐标为((u2*v3 - u3*v2), (u3*v1 -u1*v3), (u1*v2 - u2*v1))。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都是按照对应位置进行运算,只要对应坐标进行相加、相减或乘以相同的实数即可。
点乘和叉乘则需要对应坐标进行特定的运算。
需要注意的是,向量的坐标运算不关心向量的起点和终点,只关心向量的大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