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63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共第一次合作D.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辛亥革命的失败D.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是( )A.香港海员罢工B.省港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B.关于工农联盟问题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瞿秋白6.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黄埔军校同旧式军校根本区别之处在于( )A.注重军事训练B.注重文化学习C.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D.聘请外国军事顾问7. 1924年 ( )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中国共产党一大B.中国共产党二大C.国民党一大D.国民党二大8. 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A.农民B.工人C.知识分子D.小资产阶级9.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10.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 )A.北京 B.长沙C.武汉 D.上海1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3.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14. 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C.上海工人罢工 D.二七惨案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16.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17.1915年9月在( )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能够从诞生一直发展到现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领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而长盛不衰,展现出泱泱大国之态,使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的巅峰.....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党的领导人和广大中共党员的努力。
当然,这更离不开全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诞生,一直到现在,其指导思想都包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带来了中国的今天——社会主义国家。
肯定的说,这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但是,从客观的来说,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
为何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被引进中国,并且广泛的传播,而且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如果没有中国社会内部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能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和掌握,即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能产生任何实际作用,也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曾经有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说成是“舶来品”,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成是“早产儿”。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是很可笑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完全意义上的说,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当中也是有这么说过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以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
第二,走向社会底层,坚决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第三,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由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清末秀才。
参加反清活动,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蔡元培:185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痛陈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青年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胡适:1891-1962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图为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是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的。
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从迷茫和彷徨中走出来,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一种的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成立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和保留(1).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
(2).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也使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怀疑。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俄国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与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上解放之路。
第二,苏俄的反帝和对中国的平等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和向往,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俄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方法,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人的罢工不但次数日益频繁,而且罢工由单纯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由分散的自发的斗争逐渐转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
4.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构想的理想社会与中国孔子的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同时包涵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向传统求解放”和“向西方求解放”。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的发生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直接导火线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