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答:之所以将中国共产党成立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是因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这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发起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之所以屡遭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给饱受侵略欺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从此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使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变化。
自此之后,世界上许多被压迫国家和民族获得独立和
解放,并兴起社会主义运动高潮。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回望过去,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了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创造新的辉煌、开辟新的历史伟业。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中国产生了什么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
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十分混乱,各地分裂,互
相抗争,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此时,一位叫做商鞅的政治家出现了,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即“开天辟地”。
他提出,应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以统一国家,消除分裂,恢复和平。
商鞅的政治思想得到了当时的诸侯国的普遍支持,他们纷纷接受了他的政治制度,并将其称为“开天辟地”。
在商鞅的领导下,各诸侯国结成一个联盟,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消除
分裂,恢复和平。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它使中国从一个分裂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中国从一个混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稳定的国家,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发达的国家。
它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它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
它为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它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7.交流红船精神的传承:一页小船,开启了红船
精神,红船精神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前行。
凝
望着这一页小小的红船,老师不禁想到了焦裕禄,因
为他艰苦奋斗、一心为民,还想到了雷锋,因为他一
辈子做好事、无私奉献,同学们,你们想到了谁?
设计意图:以漫画视频《党的诞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一大”召开的不容易,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从而引出“红船”及“红船精神”的内涵。
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传承“红船精神”的中华儿女,从抽象到具体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
环节四:激发少年梦想
教师活动
1.说梦想:少先队员们,在红船精神的感召之下,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2.结语:同学们,愿你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学生活动:
1.说一说自己的梦想。
设计意图:通过说梦想、诵梦想环节激发学生争做红船精神的传承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将“红船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6.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大事变”?答案: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党)的成立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开天辟地的大大事变”。
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深远,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探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重要性的几个关键方面,以支持这一观点:1. 结束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长期统治着社会,导致了社会不平等、政治腐败和民众苦难。
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为社会的平等和公平创造了条件。
2. 反抗外部侵略:党的成立发生在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最艰难时期。
党在反抗外部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成立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来抵抗外部压迫。
3. 推动了社会变革: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党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工业和提高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政策,改善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4. 为农民和工人争取权益: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和工人等劳动阶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党推动了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问题。
党也支持了工人运动,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5. 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了工业和基础设施,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从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6. 为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基础:党的成立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念,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农村集体化。
7. 统一了国家:党的成立促成了中国的统一。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统一了国家。
这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8. 影响国际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还影响了国际格局。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成就,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注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风行全中国,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撮合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缘,后来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和盘古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盘古创造了天地万物,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一个旧世界,缔造了一个新世界。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狠命的掐住民主思想的脖子,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更加猛烈的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奔涌而来,即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同盟国(德、意、奥)、协约国(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以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为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议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胜利而结束。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六个强盗为争赃而导致驴踢狗咬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结果: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果)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二,(乘虚而入果)各国因战争大伤元气,从而引发被压迫人民一系列解放革命运动。
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其中之一。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门牌下是一块闪光的牌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
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
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无数志士仁人发出同样的呼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
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
这个晚上,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
当晚,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了。
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
为什么说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开天辟地
的大事变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被视为开天辟地的几个原因:
1.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十月革命引领了世界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
这标志着对阶级压迫的革命实践取得了突破,为后来社会主义运动起到了典范作用。
2. 影响了全球的革命浪潮: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浪潮。
它为被殖民地压迫的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榜样和支持。
例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在其影响下进行了独立和革命的斗争。
3. 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石: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列宁及其追随者通过实施一系列
的社会主义政策和经济改革,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后来
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4.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
国家的一统局面,显著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它引起了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警惕和反击。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
主要由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角逐构成。
总的来说,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领
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作为一种新的革命形式,为社会主
义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模板,并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革命运动。
因此,它被认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将永远记载在人类历史的篇章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2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3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4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马克思主义5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后的《阿Q正传》等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倡导民主和科学8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8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2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6月3日学生被逮捕,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13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工作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5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6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17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18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清末秀才。
参加反清活动,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蔡元培:185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痛陈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青年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胡适:1891-1962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图为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是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的。
4.十月革命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等人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8-1919年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二、五四运动1 历史条件(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 过程第一阶段(1919.5.4-6.3)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斗争方式:罢课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还我青岛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方式:罢工,罢市4 结果:(1)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章、陆(3)中国代表拒绝签和约总之,取得初步的胜利5 历史意义: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历史时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队伍浩浩荡荡从红楼向天安门前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大会现场青年学生高举声讨卖国贼,谋求国土完整统一的标语五四时期的上海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的游行队伍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新群众基础—更广泛以史鉴今:作为一名年轻人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你又有何感想?五四精神:民主科学爱国进步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条件:2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4、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组织革命团体。
2、创办刊物。
3、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4、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论战(三)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画舫(闭幕)代表:(13人)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张国焘、王尽美、刘仁静、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等。
大会在上海代表李汉俊的家(望江路110号,当时位于法租界内)进行到第六天,忽然有两名陌生男子闯进来,扫视了一下大会代表,说:“找错地方了.”代表们认为大会被发现,为防止敌人的破坏,7月31日大会转移到嘉兴南湖.共产国际的代表:包惠僧马林中共一大的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为何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革命纲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
主要代表: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王尽美、蔡和森等十二人。
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正式公布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主要内容: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建立民主共和国2、发动工农运动中国工人运动的新高潮(1922-1923)全国罢工达倒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有30多万,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主要的工人运动有:(1)起点: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2)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3)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领导工运时的邓中夏(1894—1933) 苏兆征(1885-1929)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发生于浙江萧山县的衙前村。
I921年9月,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反对地主压迫的斗争。
1922年6月,彭湃在其家乡广东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3年元旦,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
随后,陆丰、惠阳两县也建立了农会。
3、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国共合作的意义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多次斗争,多次失败辛亥1911 二次1913 护国1915 护法1917 护法1920-22爱国;崇高责任感掀起大革命高潮孙中山在上海的故居。
他曾在这里多次会见共产党人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等人。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孙中山与越飞(苏俄政府特命全权大使)在上海发表联合宣言。
1924年1月20--23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代表共有165人,其中共产党员约占14%。
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内的新三民主义。
大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广州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合作的政治基础接受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 毛泽东国共合作的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会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目标,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此开始了国民大革命时期4、掀起大革命高潮(1 )大革命的准备: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全名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革命者来: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长洲岛。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誓词: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大革命的过程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张作霖兵力35万孙传芳兵力20万吴佩孚兵力20万国民政府兵力约10万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3个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大战场两湖战场(主)江西战场闽浙战场3大主要战役想想看: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
国民革命的挫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12 上海蒋介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15 武汉汪精卫后果: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3)大革命的失败的原因、教训和意义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1)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3)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使革命力量遭到极大的损失。
从主观方面来说:(1)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2)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它是人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
(4)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5)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内容小结: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方案3:歌谣式五四”学运又兴起,“六三”以后换主力。
“三罢”斗争威力显,运动初步得胜利。
一九二一七二三,中共上海开“一大”,国共两党两会议,统一战线来建立。
三民主义“旧”变“新”,革命发展此为基。
黄埔军校孙创立,培养干部主基地。
“五卅”“省港”反帝潮,推动工农运动起。
北伐对象吴孙张,湖南、湖北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