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1、识记:当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1 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和现代的人格研究概况:分为四种:1 阴阳五行的气质类型个性说2习与性成个性说3性品德个性说4 物情不齐个性说。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人格心理学得到发展。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两部人格结构模型,一个是潜意识系统,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后来改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气质理论及当前动态:“四液”说即今天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的社会起源理论。活动一人格理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高级活动类型学说、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人格研究的各种方法:1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2、领会: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书本4人格的四个基本

特征的含义:1 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2人格具有稳定性,还具有或塑性3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4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

人格的三秒主要含义:1,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2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3狭义的人格不包手智力

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性论:向善,向恶,不为,各个理论和学说的主要观点:各种方法的过程及优缺点:22

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1、识记:(1)人格动力: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的作用。他认为,人体是

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从大自然中获取能量,又为某种目的而消耗能量。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

包括饥、渴、性等本能。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自杀等动机,破坏等动机。

(2)人格结构: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结构模型。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意识包含正意

识到的那部分人格,前意识包含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潜意识包含不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本我是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人格部分,主要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自我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同时考虑外部现实性的人格部分。超我是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

(3)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口唇期:是心理性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大约持续到儿童18个月。肛门期:大约在18个月至36个月之间。性器期:大约在3岁至岁,是最重要的心理性欲阶段,以外生殖器为主要性敏感区。潜伏期;6岁以后,即解决“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之后,儿童进入潜伏期。生殖期约在12岁至20岁。

2、领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成就不外乎是对心理生活中的潜意识的发掘。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把人类人格发展的动力归结于性本能或力比多,认为性本能否满足,直接影响人格发展。提出两种本能,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如饥饿/害怕等。后来合为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识记:(1)生活风格的概念;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早期的

生活道路上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是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工具。

(2)创造性自我的概念。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系统,是塑造人格的一

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2、领会:(1)追求优越的含义;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存在着身心缺陷,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而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要求,而且补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补偿缺陷,还发展为优点,追求优越。

(2)自卑及其补偿的含义;自卑感源自生理缺陷或功能不足。补偿可以发展机能不中的器官。没有自卑就没有补偿。

(3)社会兴趣的含义: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识记:(1)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概念;个体潜意识

是潜意识的表层,包括一切补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集体潜意识是遗传的,为集体共有,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物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的名称;人格面具位于人格的最外层,指人在公共场所的外在表现。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人格的内部形象。阿尼玛是男子人格中的女性成分,阿尼姆斯是女子人格中的男性成分。阴影是人格中最隐蔽最深奥的部分,即黑暗自我,与弗的本我类似。

(3)八种人格类型的名称:1 外向思维型2 外向情感型3外向感觉型 4 外向直觉型 5 内向思维型 6 内向情感型7 内向

感觉型8 内向直觉型

2、领会:(1)集体潜意识的含义;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原型与记忆表向不同。原型的数量很多,具有普遍性。(2)人格类型理论的基本观点:荣格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实现这一概念,跃然他认为没有人能够达到自我实现。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扩大了弗洛德潜意识概念。

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1、识记:(1)自我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四点看法:1 自

我并不受本我制约,在个体出生后就开始迅速独立发展2 自我是一个自主、有力量的实体,有自己的重要功能3 自我与本能的冲突无关,朝向认识和适应环境的目标4 自我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既有适应功能,也有防御功能。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咱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中得到期待的认可的自信,是在青年后期出现的,是自我的一种综合功能,是过去经验中获得的一种综合成就。”

(2)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及危机的名称: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学步期:自主必对羞怯和怀疑。儿童早期:主动对内疚。小学期:勤奋对自卑。青少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期:繁殖对停滞。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

2、领会:(1)自我与弗氏自我的区别与联系:看上面自我概念。

(2)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上面

零妮的基本焦虑说:

1、识记:(1)基本焦虑的概念;基本焦虑,是对潜在危险的

反应。

(2)神经症人格类型:1 依从型2 反抗型3 退避型

2、领会:(1)基本焦虑与神经症的关系;由于人际关系失调,会感到焦虑,焦虑有两类:显性焦虑,是对在危险的反应,基本焦虑,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前者引起情景性神经症,后者引起人格神经症。

(2)女性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文化为妇女带来限制,而不是女人天生就处于劣势。男妇平等的社会中,没有理由认为妇女想变成男人,或男人想变成女人。

弗罗姆的社会人格论:

1、识记:(1)社会人格的概念;社会性格是性格结构的核心,

是同一文化群体中一切成员共有的心理,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是激发群体行为的共同内驱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占优势,家庭起着把社会需要的性格结构的基本特点转移到儿童身上的作用。

(2)人格类型:一生产倾向性:1 创造性的爱2 创造性思维3 幸福感4 道德心。二非生产倾向性:1 接受倾向性2 剥削倾向性3 贮藏倾向性4 市场倾向性

2、领会:(1)社会人格论的基本观点;同上的概念

(2)积极自由和逃避自由的含义;弗把喜欢自己并按自己的本性去行动的过程称为积极自由。放弃个体自我,成为自动装置的人,并认同他周围数千万的自动装置,不再孤独和焦虑。

第三章人格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j

1、识记:(1)人格的概念;人就是真实的人,人格是个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

决定人际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2)特质的概念和种类:特是一种心理结构,除了能对刺激产生行为外,还能主动引

导行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3)健康人格的特征:l自我意识广延2人际关系融洽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4

具有现实的知觉5专注地投入工作6现实的自我形象7统一的人生观

2、领会:(1)特质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同上,特点:l实际存在于个体内部,是个体内

部的神经心理结构2是对习惯整合的结果3具有动力性,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支撑、指引

着人的行为4它的存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进行科学验证,从观察一个人多次重复的

行为中证实5彼此之问并非完全独立,两者之间的区分没有严格界线6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既可以是某人体所具有,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是独立性与普谝性的统一8行为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能证明该特质不存在。

(2)机能自主和统我的含义:机能自主也可译为“机能独立”,全称是“动机的机能自主"。也就是说,一个成人现在从事这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行动的原因,即过去的动机和在的动机没有机能上的联系。统我:即“自我统一体",意思是人格的不同部分具有延续性和组织性。

1、识记:(1)各种特质的名称:l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2表而特质和根源特质3体质特质和环境形成特质4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

2、领会:(1)特质的含义;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特质是一种心理结构,表现为相当持久和广泛的行为和倾向。

(2)各种特质之间的关系;l共同特质是人类成员共同具有某些共有的特质,独特特质指个体具有的特质。社会成员身上的共同特质的强度不同。2表而特质特质直接与环境相关,常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隐藏在表而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的内层,必须以表面特质为媒介,运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3 有些特质是遗传的,称为体质特质,有些特质是环境决定的,称为环境形成特质。4 卡特

尔认为,能国特

质决定一个人如何有效完成某一任务,是人格的认知表现。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明确目标后

如何行动,反映一个人一般的风格与节奏,决定一个人的行动是温和的还是暴躁的,决定一

个的情绪色彩,是人格的情绪表现。动力特质促使人朝着某个目标行动,是人格的动机因素。

(3)人格特质的发展。卡特尔认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由下述因素决定:本能

特质、习得特质和怀情境中的暂时变量。卡特尔不仅指出遗传利环境对人格的发展是重要的,

还指出遗传会限制环境的作用。

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1、识记:(1)人格层次的名称;将人的行为分为类型、特质、习惯性应和特殊性反应。

(2)三个人格维度:1外内向2神经质3精神质

2、领会:(1)人格结构的各个方面;l智力,2性格,3气质

, (2)人格层次之间的关系;特殊反应水平,习惯性反应水平,特质水平,类型水平。(自

己分析。特殊性反应水平在最基本层,习惯性水平基于上一层,特质水平再上一层,最高层

为类型水平。)

(3)三种人格维度的含义。分为外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外向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内向,的人反之。神经质的人,候向于过度反应,体验到—种

情绪后,不易恢复常态。容易情绪变化,精神质的人并非指精神病,如果精神质表现明确

个体容易行为异常。

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

1、识记:(1)三种特质的名称;基倾,基本特质,类型。

(2)智力的三个维度:操作,内容,产物

2、领会:(1)人格和人格特质的含义:人格是各类特质的模式,人格特质是个体间有

所不同的可辨认而持久的特性。

(2)各种特质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特质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可以测量,一个

人具有某一特质的量称为特质位置2位置是变化的,但变化程度不同,有些特质比较稳定,

变化极小,有些特质比较不稳定,变化较大3不同特质具有不同的普遍性,有些为千千万万

人所共有,有些为几个人所共有,有些为个人所独有4不同特质的指示物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不同的,有些特质的各指示物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妈关系比较

密切,有些特质的各指示物之

间关系较小,即关系比较弛。

(3)智力三个维度的含义: 1 操作:即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2内容,即信息材料的类

型,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3产物;即信息加工产生的结果。

大五人格因素理论:

1、识记:(1)五因素的名称:1外向性2宜人性3责任感4开放性5神经质

2、领会:(1)各个因素的含义;l外向性:活力,热情2宜人性:利他性、爱3责任感:

克制,拘谨4开放性:独创性,思想开放5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

(2)五因素模型的证据:l跨文化的一致性2等级评定的一致性3稳定性研究

第四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论的人格理论

1 、识记:强化、强化物、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所谓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动

物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物是指能够增强动物某种行为的具体事物。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主

试在所需要的动作发生之后给予被试的满意的刺激叫正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在主试所

需要的动作发生之后,被试某种不愉快的经验或事物消失,叫负强化。

2、领会:(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都以强化和有机体神经

系统的正常条件。不同点:即在形成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动物常常被束缚着,被

动地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

一定的目的。此外,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与刺激有关,它出现在反应之前,在操作条件

反射中,强化与操作反应有关,它出现在反应之后。

(2)强化、强化物的含义;同上

(3)强化的安排原理:行为反应后,什么时候强化最好?一般地说,两者的时间间隔

越接近越好。行为反应后,根据不同情况,强化可以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前者是在每

一次练习和每一个期望反应后马上强化,后者是一个反应出现后,有时强化,有时不强化。

(4)消退、自然恢复、类化、分化等现象。在操作反射过程中,受到强化的行为得以

保持,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自行消退。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消退后,个体经过一段

时间后,在条件刺激再单独出现时,已出现过的反应可能重新出现。类化又称“概括化”或“泛化”。所谓类化,就是条件反射不仅可以由条件刺激引起,也可以由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引起。分化是指个体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是与类化相反的现象。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1、识记:学习的四个要素。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是学习的四要素。

2、领会:(1)学习的四个要素的含义:驱力是引起有机体行动的内在刺激。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成为驱力,并引起有机体的行动。线索是引导有机体行为方面的刺激。多拉德和米勒认为,驱力驱使个体行动,线索则指导个体行动。反应是由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个体的反应能够消除或降低驱力。强化就是驱力降低。

(2)四种冲突的含义。1、接近—接近冲突:个体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2、回避--回避冲突:个体同时被两个事物排斥,必须在两个不愉快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3、接近—回避冲突:个体被同一事物吸引和排斥,即决定是否要做的事情中既有喜欢的一面,又有不喜欢的一面。4、双重接近--回避冲突:即个体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个体有两种选择,不论是哪一种,都有喜欢的一面和不喜欢的一面。

罗特的社会学习论:

1、识记:行为潜势、预期、强化值的名称: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个体能选择的措施经常不止一个。预期就是一个人在主观上认为自己会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他真正成功的可能性。强化值表示某一物体对特定个体的心理价值,是实际价值。

2、领会:行为预期理论的基本观点:强化物行为的后果有着或大或小的价值和或高或低的概率预期,个体选择的具体行为就是强化物的价值和预期最大程度的结合。罗特认为,各种强化物的价值和概率是个体独有的,重要的是个体对价值和期望的预测。

以及行为潜势、预期、强化值的的含义:同上。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识记;(1)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就是个人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应能学习到复杂行为的过程。(2)替代强化的概念;即学习者看到他人行为不端受赞扬或惩罚,就会增强或削弱抑制发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3)自我调节的概念。就是个体使用认知过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包括三种不同的成分:一是自我观察,二是判断过程或个人标准,三是自我反应过程。(4)自我效能感觉日概念: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5)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强

化和动机过程。

2、领会:(1)观察学习的含义及特点:同上(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含义:同上(3)自我强化经过社会化以后,人就能根据自已的内部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赏或惩罚。

(3)自我与目标含义及关系:目标是有机体追求终点的心理表征。明确、现实、具体、有挑战性的目标对自我激励特别有用。没有设定目标的人表现出较少的努力,作业不如设定较低目标的人,设定低目标的人,其努力程度和作业又不如为自已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的人。

(4)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健康的关系。同上。与健康的关系:自我效能是指从知觉到应付具体情境的能力,是一个与自我强化相关的概念。同上。与健康的关系:自我效能感长期较低的人有压抑感,易于沮丧、焦虑和抑郁。提高自我效能确实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五章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1、识记:(1)需要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认知需要

6、审美需要 7自我实现需要

(2)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有积极特征《现实知觉良好,对人对已对大自然表现出最大的认可,具有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关心社会》和消极特征《现实知觉准确,接受自己和他人,有自发性,集中在自身以外的问题上,喜欢独唱处》。P213

2、领会:(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需要有一种渐近的层次,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只有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只有在所有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2)高峰体验的含义和作用。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载一切的体验。其中没焦虑,人感到自我与世界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作用:1、能消除病状 2、朝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3、可以多种方法改变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4、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5、能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之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自发性和独立性。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识记:(1)自我概念:即我们感知和体验我们自己。(2)机能健全者的特征:1、经验开放

2、自我与经验和谐

3、人格因素发挥作用

4、有自由感

5、创造性高

6、与人和睦相处

(3)罗杰斯心理治疗的名称:1、非指导性疗法 2、患者中心疗法 3、个人中心 4、交朋友小组

2、领会:(1)自我的内涵:它是一个有组织、一致的感知模式,由那些代表着“主体自我”、现实自我或“自我”的感知和

意义组成。

(2)自我实现的特点:1、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一种自我趋向动机2、个人可以作适当的自由选择3、人类除了天生的自我实现动机外,还有两种习得的需要—关怀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3)人格改变的过程:1、第一方面—情绪流露情况:低阶段:没有流露。高阶段:及时和自然流露2、第二方面-经验方式:低阶段:远避经验。高阶段:接受经验为内在参照3、第三方面—不协调程度:低阶段:未曾意识到自我矛盾的叙述。高阶段:经验能够认出不协调4、第四方面—自我交流:低阶段:回避表达自我。高阶段经验到自我,并能表达自我。5、第五方面—解释经验方式:低阶段:固执经验。高阶段认为经验是可以改变的。

6、第六方面—对问题的态度:低阶段:避开问题或认为与自已没有关系。高阶段接受并积极解决问题

7、第七方面—与他人的关系:低阶段:逃避亲近的人。高阶段在与他人交往中发展自己。

罗格●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1、识记:(1)罗格●梅的人格概念;

(2)健康人格的六个特征。

2、领会:人格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六章认知学派人格理论

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

1、识记:(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名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后者比较易受当时环境中其他事物的影响,很难离析出

知觉单元。前者较少受当时情境的影响,比较容易离析出知觉单元。

(2)分析型和整体型的名称分析研究型的人能克服嵌入场景的影响同,感知的刺激与背景相分离,知觉世界由清楚勾画的部件构成,场景整体上组织良好,整体型的人更多地把环境知觉成一个模糊无区分的场,倾向于把身体知觉为模糊“块”,并把自我与环境融合。

2、领会:(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含义;同上(2)分析型和整体型的含义。同上

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1、识记:个人构念的概念。人格就是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构念就是人格单元,信息被组织在个人构念之中,认知结构就是人格结构。

2、领会:(1)个人构念和构念系统的含义;同上,个人的许许多多构念组成复杂的构念系统。构念系统有复杂的和非常简单的。

(2)角色构念库测验过程。测验要求被试说出单中的两个人与第三个人有何异同。如果两个人被认为是外向的,不同于第三个人的内向性,那么便可以得出外向---内向的构念。P257 米歇尔的认知人格理论:

1、识记:(1)人格结构的五部分内容:1、编码

2、预期和信念

3、情感

4、目标和价值体

5、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

(2)原型与图式的概念;原型就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图式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知觉、组织和储存信息的认知结构。

(3)自我图式和可能自我的概念。自我图式是对来源于过去经验的自我认知的泛化,组织并引导着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在个人的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心理表像就是“我是谁”,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概念。

2、领会:(1)人格结构的五部分内容;1、编码:即对有关自我、他人、事件和情境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分类2、预期和信念即对某种特定情境中将要发生什么进行预测,对某种特定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进行预测,对某人的个人效能进行预测

3、情感:即感受、情绪和情感反应(包括生理反应)

4、目标和价值观:即个体目标、价值和人生计划

5、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即对保持和变化一个人的行为和人际状态的知觉能力和计划、策略。

(2)原型与图式的含义和功能;含义同上,功能:原型:1 原型可以对人进行分类。2 根据原型可以理解人格。图式:1 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环境的特征 2 还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结构,用于加工和组织信息。

(3)自我图式和可能自我的含义及功能。含义同上,功能:自我图式:1 在那些容易回答的问题上,个体会显示出一个充分完善的自我图式 2 自我图式还提供了一个组织和储存相关信息的框架。可能自我:1 激励未来的行为 2 帮助我们解释自己的

行为和周围事件的意义。

第七章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格民展的生物学因素:

1、识记:(1)各个生物因素;遗传

(2)遗传率:遗传率并不表示一种特征受遗传的程度,而是某个群体中遗传引起的变异在所有变异(包括环境和遗传)中所占的比率。

2、领会:(1)遗传对人格的影响;1 人格特征与遗传2 智

力与遗传3 性格、气质与遗传

(2)生理成熟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成熟是能力和技能显露的时间表,是自然实现的。

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

1、识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胎内环境 2 地理环境

2、领会:(1)自然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1 胎内环

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会影响胎儿的发

育,不仅影响胎儿的健康,而且胎儿今后的人格发展2

地理环境: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对人的人格形成有

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人们共同性

格的形成影响较大。(如北方大方、开朗、坚强。南方

姑娘温柔、灵巧等)

(2)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亲子关系,家庭结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大纲心理学基础综合

634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人格与发展心理学、心理实验与统计、变态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约80分 人格与发展心理学约100分 心理实验与统计约60分 变态心理学约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 一、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心理观念。 (2)能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感觉 1.感觉的一般概念 2.视觉的基本现象 3.听觉的基本现象 (三)知觉 1.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2.知觉的特性 3.错觉 (四)意识和注意 1.意识的一般问题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基本概念 (五)记忆

1.记忆的概念 2.识记——信息编码 3.保持——信息存储 4.再现——信息提取与恢复 (六)思维 1.思维的概念 2.推理 3.问题解决 (七)语言 1.语言的一般概念 2.语言的理解 (八)动机 1.动机的概念与种类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九)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情绪、情感的种类 3.表情 4.情绪理论 (十)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3.能力的测量 4.能力发展与个别差异 (十一)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和测量 3.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十二)学习 1.学习的一般概念 2.学习理论 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人格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人格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及理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人格与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对心理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人格心理学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定义 2.人格的六个流派 3.人格与文化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2019级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题型举例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性善论性习论人格的分类理想人格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 人格形成思想2. 人格分类思想 3. 人格鉴定思想 3 西方气质分类说 西方的气质分类说-康德气质分类体液说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开朗的。他们对刺激的感受迅速而强烈,但并不深入持久。他们无忧无虑,有良好的希望,对每一件事开始都比较重视,但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他们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沉静的特点。他们对刺激的感受不太显著,但很深入。他们对于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担任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冷血的。他们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4人格心理学的建立(来源) 来源: 一、心理测量运动 高尔顿1883《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卡特尔比纳: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临床研究催眠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三、其他来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建立:美奥尔波特1937《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 人格理论的功能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概念解释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深层内在的特质不变或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即“个性”。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如群体人格。 人格的社会性: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投注:投注是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分为三种:自我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自己,如自恋者;幻想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如做白日梦者;对象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某人、某物或某些团体活动上。 生活风格: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不同。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形成过程在儿童4、5岁时。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机能自主: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基本焦虑:儿童所具有的,觉得自己是孤立、无能为力的生活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故意的世界上的一种感情。 能、外能: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特质。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相似;外能是一种动力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 里比多:Libido的译音。也称性本能。指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去寻求满足,获得快感。他的“性”是广义的。不是男女之间的性爱的性,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皮肤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两种主要的性本能:都是异性爱的倾向,一是恋父情结,一是恋母情结。 特质: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它是能够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阿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它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能产生行为和引发行为,并且同一种特质,对不同刺激以同样方式反应;同一刺激,由于特质不同,产生的反应不同,不同于习惯也不是态度;特性:相对概括和持久性、有焦点、活跃性。 自卑感:阿德勒术语。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的动力因素。早期主要指生理缺陷。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由自卑感,产生补偿的需要,不断的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即是人格发展的基本过程。 个人构念:凯利术语。即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现象场:罗杰斯术语,指个体觉察到的刺激。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1516018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理论:42课时,实验:6课时)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与手段。概括起来,本门学科要完成两大任务:其一是理论任务;其二是实践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能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重要理论比较熟悉,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面向中小学校和社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市场开发和营销、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获得一些实用的人格测评技能,要求学生既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一些实际的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学以致用,解决自身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 重点:人格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难点: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格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4学时)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 重点:弗洛伊德的三因素人格结构说和人格发展阶段论 难点:精神疾病的形成机制、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4学时) 第一节个体心理学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社会文化论 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最新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的要求 现代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必修课程。 人格心理学是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是人格研究的基本问题、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人格特质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认知学派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以及人格评估等几个方面。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学者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理论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进展;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人格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的定义、特征和含义,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概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人格的总和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以及当代大百科全书、心理学词典和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 最广义的、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性论、人格类型、理想人格、人格评估、中国古代的人格学说和现代中国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和当前动态。 (三)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结构、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自然实验法 (三)调查法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08《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1808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时数:54 学分数:3 执笔人: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人格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人格的定义、各种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及人格评估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力图建构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一些人格心理现象,通过自我教育完善自身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格研究概论(8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多种定义,形成关于人格的自己的看法,明确人格研究的意义及途径,了解影响人格研究的背景因素。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格的定义,人格研究的意义及途径 难点:人格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人格的多种定义 第二节人格研究的应用和途径 第三节心理学历史因素与现代学术思想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第四节人格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二章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10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人的人格特质理论,传统及现代的人格类型论,理解因素分析与特质理论的关系及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重点: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人的人格特质理论,传统及现代的人格类型论 难点:因素分析与特质理论的关系,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第二节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与因素分析 第三节人格的类型论 第四节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第三章不同学派的人格理论(1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重要的人格理论,并尝试运用理论分析人格现象及问题。(二)教学内容 重点: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难点:人格认知理论、人格自我理论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_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人格心理学 一、什么是人格 (一)人与环境 (二)人格的定义 (三)人格的六个流派 (四)人格与文化 (五)人格研究:理论、应用、评价和研究 二、人格研究方法 (一)假设—检验方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人格评价 三、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三)应用:精神分析 (四)评价:投射测验 (五)弗洛伊德理论的优势和批评 四、弗洛伊德流派:相关研究 (一)梦的解析 (二)防御机制 (三)幽默 (四)催眠 五、精神分析流派: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与弱点 (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三)卡尔·荣格 (四)埃里克·埃里克森 (五)卡伦·霍妮 (六)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七)评价:个人叙事 (八)新弗洛伊德学说的优势与批评 六、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一)焦虑和应对策略 (二)精神分析概念和攻击 (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七、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特质学说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四)情境论与特质论之争

(五)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 (六)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七)特质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八、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一)成就动机 (二)A型性格、敌意和健康 (三)社交焦虑 (四)情绪 (五)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九、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二)气质 (三)进化人格心理学 (四)应用: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五)评价:脑电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 (六)生物学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十、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一)人格特质的遗传力 (二)外向—内向性 (三)进化人格理论与选择配偶 十一、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二)人本主义流派的基本要素 (三)卡尔·罗杰斯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五)最佳体验的心理 (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工作满意度(七)评价:Q分类技术 (八)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与批评 十二、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一)自我表露 (二)孤独 (三)自尊 (四)独处 十三、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一)行为主义 (二)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社会认知理论 (五)应用: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六)评价:行为观察法 (七)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十四、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相关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0426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掌握人格基本概念、人格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包括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为考生学习相关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人格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从事心理学的专业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共包括十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侧重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和基本概念;第二章是人格研究方法,主要论述人格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测评问题;第三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四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第五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重点介绍数位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大师的理论;第六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了新精神分析理论在焦虑及应对策略、攻击及依恋类型上的相关研究;第七章是特质流派,介绍了特质流派的理论要点及应用;第八章是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范围包括成就动机、A-B 型行为模式、社交焦虑、情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第九章是生物学流派,主要介绍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及应用;第十章是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人格特质的遗传、内外向和进化人格理论等;第十一章是人本主义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的起源、基本内涵和应用;第十二章是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阐述内容包括自我表露、孤独、自尊、独处;第十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