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杂交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95
第六章 优势杂交育种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况及表现一、 优势杂交育种的概念1、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 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2、 优势育种:利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杂种优势,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叫优势杂交育种。
二、 杂种优势的分类与度量1、 分类在育种中,通常把杂种优势分为三种类型。
即:1) 体质型:杂种营养器官的发育较强,也就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势超过双亲。
2) 生殖型:杂种繁殖器官发育较强,如结实率高、种子、果实产量高等。
3) 适应型:杂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抗逆性、抗病虫害等能力方面超过双亲。
2、 度量便于研究和利用杂种优势,需要对杂种优势的大小进行测定。
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都为数量性状, 通常以优势的方法率表示。
优势率是度量杂种优势强度的一种指标,它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 中亲优势:是以中亲值((P1、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平均数)作为尺度来衡量 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 性状的平均值与中亲值之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Fi-双亲平均值中亲优势(%)= 1 I双亲平均值 2) 超亲优势:这是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超过高值亲本 的百分率。
公式如下:3)对照优势(或超标优势):即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超过标准(当前推广)品种的百分率。
公式为: 三、优势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1、 相同点: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相同点是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进行品种比较 实验、区域实验、生产实验和品种审定。
2、 不同点:1) 从理论上,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主要是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 优势育 种利用的是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效应。
2) 从育种程序上,常规杂交育种一先“杂”后“纯”。
即先杂交后自交,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
优势育种一先“纯”后“杂”。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
2.过程:现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染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何获得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1) 应采取的步骤是:①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 杂交 ,得到F 1。
②再将F 1进行 自交 ,得到F 2。
③将F 2种植,从中选育出 矮秆抗锈病 新类型。
(2)过程如右图,请回答:①过程表示 ;②过程表示 ; ③过程表示 。
④写出图中F 2表现型及其比例。
⑤从F 2代中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为 ,能否立即推广,为什么? 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个体?3、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4、杂交育种的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_优点_集中在 同一个体 上,即“集优”。
预见性强。
5、杂交育种的不足:不能创造出新的__基因__,进程缓慢,过程繁琐,后代易出现 性状分离 。
6、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 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的常规方法。
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家畜、家禽 的育种。
思考: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深入拓展: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 (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基因突变 。
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了 突变率 ,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加速 产生新基因 的进程,创造生物新品种、新类型。
其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
第六章杂交育种一学时数:4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杂交育种是目前最有成效的育种手段,掌握亲本选配原则和杂交方式;掌握不同方法处理杂种后代的基本过程;了解杂交育种程序。
三教学重点:亲本选配原则;杂交方式;系谱法、混合法育种程序。
四教学难点:系谱法各世代工作内容。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复习选择育种的育种特点,说明选择育种利用的是自然变异,而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可以有目的创造遗传变异。
5min.2.讲述杂交育种的意义: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成效最为显著的育种途径;是与其它育种途径相结合的重要程序;杂交育种可同时改良多个目标性状。
5 min.3. 由杂交育种过程可总结为配----选----比三个环节引入讲题,讲述正确选配亲本的重要性;进而讲解亲本选配原则的:双亲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应尽可能互补;双亲中至少要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较好的推广品种;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亲本应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
讲解始终结合亲本选配成功的实例进行,对配合力的概念着重进行解释。
30min.4. 从工作的连续性引入杂交方式,根据选择亲本数目、配置方式讲解杂交方式有单交、复交、多父本授粉、回交等形式;分别讲述各杂交方式的表示方法、亲本所占遗传比重;讲解复交与单交在应用条件、性状分离世代、育种进程、杂交工作量等方面的差别;三亲本双交与三交在育种进程、选择效果上的差异;使学生理解杂交方式对杂种后代变异程度、育种成效的影响。
30min.5. 在阐明杂交技术包含的内容之后,以不同作物杂交过程的图片和录像讲述去雄、授粉等杂交技术环节。
15min.6. 阐明杂种后代处理的目标和主要方法。
5min.7.讲解系谱法的概念;进而讲述系谱法各世代的工作内容。
根据不同世代工作内容总结杂种后代的选择依据是性状的遗传规律;最后将系谱法的指导思想归结为:优良系统群中选拔优良系统,优良系统中选拔优良单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