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_杂交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优势杂交育种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况及表现一、优势杂交育种的概念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2、优势育种:利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杂种优势,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叫优势杂交育种。
二、杂种优势的分类与度量1、分类在育种中,通常把杂种优势分为三种类型。
即:1)体质型:杂种营养器官的发育较强,也就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势超过双亲。
2)生殖型:杂种繁殖器官发育较强,如结实率高、种子、果实产量高等。
3)适应型:杂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抗逆性、抗病虫害等能力方面超过双亲。
2、度量便于研究和利用杂种优势,需要对杂种优势的大小进行测定。
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都为数量性状,通常以优势的方法率表示。
优势率是度量杂种优势强度的一种指标,它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中亲优势:是以中亲值((P1、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平均数)作为尺度来衡量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中亲值之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中亲优势(%)=2)超亲优势:这是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超过高值亲本的百分率。
公式如下:超亲优势(%)=3)对照优势(或超标优势):即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超过标准(当前推广)品种的百分率。
公式为:对照优势(%)=三、优势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1、相同点: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相同点是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进行品种比较实验、区域实验、生产实验和品种审定。
2、不同点:1)从理论上,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主要是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优势育种利用的是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效应。
2)从育种程序上,常规杂交育种—先“杂”后“纯”。
即先杂交后自交,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
优势育种—先“纯”后“杂”。
首先选系自交,再经配合力分析和选择,最后得到优良基因型杂合的杂交品种。
第六章园艺植物有性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1.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根据品种选育目标,有目的地选配遗传性不同的品种、变种、亚种或种作为亲本,通过人工交配使它们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变异的后代,再进行一系列的培育选择,经比较鉴定后,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新品种,称为有性杂交育种,也称为重组育种。
2.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3.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种,两个单交种再杂交。
4.轮回亲本:多代用以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
5.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依次参加杂交的称为添加杂交。
6.杂交合成群体:由二个以上自交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最后成为一个由多种纯合基因型构成的混合群体。
个体纯合,个体间异质,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小。
7.回交育种: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近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间的杂交。
9.远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10.亲本选择: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11.亲本选配:是指选用那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如决定父母本,多亲杂交时那两个亲本先配组等)。
12.回交:杂交后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13.单交:两个亲本之间只有一次杂交。
14.系谱法:按照育种目标,以遗传力为依据,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代代选单株,直到选出纯合一致、性状稳定的株系后,转为株系(系统) 评定。
由于当选单株有系谱可查,故称系谱法。
15.混合-单株选择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杂交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只淘汰明显的劣株。
直到群体中纯合体频率达到要求(一般要求80%左右)时,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株系升级试验。
16.单子传代法:从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每株取1粒(或者2粒)种子混合组成下一代群体,直到纯合程度达到要求时(F6及其以后世代)再按株收获,下年种成株(穗)行,从中选择优良株(穗)系,以后进行产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