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7第六章 杂交育种
- 格式:pdf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78
作物育种学绪论第一节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1、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2、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3、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二、作物品种的概念和栽培用种的发展演变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和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它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农作物产品品质3、增强抗灾能力和稳产性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促使作物向新区发展5、促进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适应机械化生产第二节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发掘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生产良种二.和常规育种相比,基因工程有三大显著优点:(1)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可以进行随意交换。
(遗传密码A、C、G、U的通用性)(2)可以定向改良。
(3)改良速度快。
第一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包括 1.自花授粉作物(小麦、大麦、燕麦、大豆、花生、芝麻、烟草、马铃薯)(sexual reproduction) 2.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向日葵、甘薯、蓖麻、黑麦、白菜型油菜)3.自交不亲和性4.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包括 1.植株营养体繁殖(甘薯、马铃薯、甘蔗、草莓) 2.无融合生殖一、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1、花器构造1. 两性花(完全花、雌雄同花),如小麦、水稻、油菜……2.单性花:雌花、雄花3.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玉米:雌花序(果穗)蓖麻:同一花序上雌花在上瓜类:雄花雌花在瓜藤不同的位置上雄花序雄花在下4.雌雄异株(dioecious):大麻、菠菜,有雌株、雄株之分2.利于异花授粉的其他花器官构造:1.具有完全花,但雌雄蕊异长2.有蜜腺和香气,诱使昆虫传粉3,花粉粒轻、小,寿命长,可借风力传播 4.雄性不育(MS) 5.自交不亲和(SI)3.开花习性对授粉方式的影响1闭花授精:典型自花授粉 2.雌雄蕊异熟:利于异花授粉(如油菜玉米)3.其他:散粉时间;开花时间长短;一、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授粉方式1.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各章节作业题第一章第一章目标育种作业:1 目标的概念?2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作业:1 种质、种质资源的概念?2 种质资源的类别?3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第三章牧草繁殖方式与育种作业:1 植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几种?2 有性繁殖植物根据其授粉方式分为哪几种?3 无性繁殖系的概念?4 无融合生殖主要有哪几种类型?5 如何采用遗传试验测定自然异交率?第四章引种作业:1 引种的概念?2 引种的意义3 不同纬度之间引种的规律?4引种程序?第五章选择育种作业:1 选择育种的概念?2 选择的基本原则?3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的优缺点?第六章综合品种与轮回选择育种法作业:1 综合品种的概念?2 综合品种的特点?3 综合品种的地位?4 综合品种的程序?5 轮回选择的原理?6 轮回选择的特点和作用?7 轮回选择有哪几种基本方法?第七章杂交育种作业:1 杂交育种的概念?2 选配杂交亲本的一般原则?3 杂交组合的主要方式?4 调节开花期的基本方法?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作业:1 杂种优势的概念?3 利用杂种优势的原则?4 牧草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是什么?5 雄性不育系的概念?6 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第九章诱变育种作业:1 诱变育种有什么特点?2 农业上常用的辐射线有哪些?3 什么叫临界剂量?4 辐射处理的方法有?第十章倍性育种作业:1 单倍体的概念?2 单倍植株的特点?3 多倍体的概念?第十一章远缘杂交育种作业:1 远缘杂交的概念?2 远缘杂交的特点?3 远缘杂交在育种中的作用?第十二章抗病育种作业:1 生理小种的概念?2 植物抗病性划分的等级?第十三章抗虫育种作业:1 植物抗虫性的概念?2 不选择性主要表现哪几方面?第十四章抗逆性育种作业:1 抗逆性育种的概念?2 抗寒性的概念?3 如何进行抗寒性的鉴定?4 抗旱性的概念?5 如何进行抗旱性的鉴定?6 根据植物抗盐机制将盐生植物分为哪几种类型?第十五章牧草品质改良作业:1 品质的概念?2 影响牧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 牧草品质改良的内容?第十六章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作业:1 人工种子的概念?2 体细胞杂交的概念?3 转基因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第十七章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作业:1 一个优良品种应该具备哪些优点?2 良种繁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 种子田的管理工作应该包括哪些内容?4 什么叫繁殖系数?5 4级种子包括哪些种子?第十八章田间试验技术及品种审定作业:1、牧草育种不同阶段试验圃包括哪些?2、一个新品种要想成立,具备哪些条件?3、报审品种的条件和标准是什么?“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各章节作业题答案第二章第一章目标育种答案: 1、育种目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经济及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具体指标。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杂交育种的地位及理论基础⏹杂交亲本选配第六章杂交育种⏹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杂种后代的选择⏹杂交育种程序第一节杂交育种的地位及理论基础⏹杂交: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通过双授精途径产生杂种的过程(植物中)一、基本概念⏹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中,继而从分离的后代群体中,通过人工选择和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或新材料)的育种方法2二、杂交育种的地位⏹几乎所有水稻和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绝大多数棉花常规品种目前最重要的育种手段3⏹当前玉米、水稻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的亲本三、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基因重组:分散在不同亲本中控制不同有利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综合不同亲本优点⏹基因累积:受多基因控制的某些数量性状可以累积在同一个体中,产生超亲性状⏹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的优良性状4第二节杂交亲本的选配亲本选配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携带不同有利基因的亲本5胜利麦×燕大1817华北187(原华北农科所)华北497(原华北农科所)华北北京6号(中国农科院)北京7号(中国农科院)6农大183农大311农大36石家庄407(原河北省农所)太谷49(原山西农学院)6727(原华北农科所)北京5号(中国农科院)亲本选配的几个原则⏹选优原则⏹互补原则⏹适应性原则⏹遗传差异原则⏹配合力原则7选优原则⏹优点多⏹主要优良性状(或待改良的性状)突出⏹尽量避免明显的缺点8从杂交种中选择自交系的二环系育种方法双亲在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尽可能互补桂阳矮49号×茎秆生长比朝阳18号→叶片直立,桂朝2号结合母本茎叶形态互补原则较集中,丛生性生长类型光合功能较高的矮杆类型特点和父本较强的光合功能。
穗粒数超越双亲,千粒重高,丰产性强,适应性广9碧玛一号的亲本选配亲本和品种越冬性成熟期抗条锈病株高抗倒伏性每穗粒数子粒大小分蘖力耐旱性蚂蚱麦较差中早感染中较弱多小中较强10×碧玉麦↓碧蚂1号差中中早中早免疫*高抗*中高较高较强中少中多大中大中弱中较强较强亲本之一最好能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合理评价外来种质资源的适应性)北京农业大学对150个国内外小麦推广良种适应性原则的系谱分析(1980),双亲为推广品种的有64个,父母本一方或祖代一方(复交)为推广品种的有74个,两者总和占调查品种数的94%。
11⏹徐州142徐州154、徐棉6号、中棉所12、鲁棉6号的亲本之一⏹邢台6871中棉所12、鲁棉6号和冀棉10号的亲本之一⏹中棉所10号中375、鲁S2、豫早58等夏播短季棉的亲本之一12这三个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都曾是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的推广品种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杂交遗传差异原则我国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1983),几乎全部都是在杂交亲本中,使用一个国外品种或有国外品种亲缘的品种育成的。
13蚂蚱麦碧玉麦碧蚂碧蚂碧蚂碧蚂碧蚂碧蚂开封20西北302碧玉麦Local Alien14一号二号四号三号六号五号西北6028西北丰收麦西北54邯选2号西北612⏹岱字棉系统、斯字棉系统、乌干达棉系统的遗传基础复杂⏹鲁棉1号、陕棉4号、豫棉1号、泗棉2号、鄂沙棉花28、鄂荆92等(亲本之一:岱字棉15)⏹以斯字棉2号的衍生品种为亲本之一,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有冀棉8号等15⏹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配合力的概念配合力原则⏹在一般配合力好的基础上,选择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一个优良亲本,其配合力高,且自身综合性⏹状也优良,优良品种≠优良亲本16第三节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杂交前准备工作一、杂交技术⏹杂交⏹授粉后的管理17杂交前准备工作了解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花期调节杂交去雄18授粉杂交后工作隔离编号后管理二、杂交方式杂交方式:指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多少亲本,以及亲本间如何配置的问题19(一)单交(single cross)⏹又称成对杂交,用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以符号A×B或A/B表示正反交(⏹reciprocal cross):如果称A(♀)/B(♂)为正交,则B(♀)/A(♂)为反交⏹中棉12(乌干达4号×邢台6871)、徐州514(中7×徐州114)20棉花叶形正交和反交的F1和F2表现21⏹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受母性遗传控制的或目前不清楚的性状22遗传⏹又称多亲杂交、复合杂交: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二)复交(multiple cross)杂交⏹三交、双交、四交、五交…、聚合杂交23复交方式的应用棉花育种中,70年代复交育成的品种只有7个,占杂交育成品种总数的18%而80年代复交育成的品种有24个,占杂交育成品种数的52%。
24三交⏹三交:3个亲本进行两次杂交⏹表示为A/B//C,即(A×B) ×C:/表示第一次杂交,//表示第二次杂交,即先将A、B杂交,A 作母本,B作父本,子一代A/B再与C杂交⏹如果三交方式为A//B/C,则表示以A作母本,子一代B/C作父本再次杂交25三交育种实例农大17 ×鹅冠168(穗长、晚熟、茎粗壮)F1 ×早洋麦(综合性状好、穗小)26农大45及其选系东方红1,2,3号(中晚熟、穗大、综合性状好)双交⏹指两个单交的F1再杂交,参加杂交的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亲本⏹(A ×B) ×(C ×D)或A/B//C/D⏹(A ×C) ×(C ×D)或A/C//C/D27双交育种实例1(综合性状好,不抗病)(秆矮壮,穗大,抗锈病)越冬性强,成穗率高,晚熟冬性,晚熟,抗三锈农大183 ×维尔1817 ×3098328F1 ×F1农大139 (综合性状好,穗较大,成穗率高,抗锈,越冬性好,分蘖力高,成熟偏晚)聚合杂交⏹概念:通过多次杂交将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聚合在一个后代群体中的杂交方式。
控制某一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比例决定⏹了聚合杂交的方式29CROP BREEDING 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选育过程30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选育过程31聚合杂交的特点⏹个体遗传差异大,聚合不同亲本材料优点可能性大⏹育成的品种往往具有突破性⏹育种周期长⏹后代分离复杂,选择难度大⏹育种群体相对较大32回交⏹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一代再和双亲之一重复杂交,称为回交(backcross)⏹(A хB) хA хA ……⏹或A3/B 或A3×B 或A×3/B⏹回交是杂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3第四节杂种后代的选择34河南白小麦与密穗小麦杂交后代分离情况F235(一)系谱法(pedigree method )系谱法是从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一、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即系统。
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的系统中选优良单株,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的系统,并将其升级进行产量比较试验为止的过程。
36HOW TO DO?371. 系谱法的工作要点杂种一代(F 1)⏹播种时,按杂交组合排列,点播,组合两旁分别种植父母本。
⏹主要任务是分辨真假杂种,除掉与假杂种,淘汰具有严重缺点的组合。
不进行选单株。
38⏹收获时,同一组合的单株混合收获,写明行号、组合名称及编号。
不同组合分别脱粒装袋保存39杂种二代(F2)或复交一代⏹播种时,按杂交组合点播,组合前后分别种植父母本,同时,每逢10或20行种植一行推广品种做为对照⏹再次淘汰不良组合40⏹从优良组合中选拔优良单株,其中选单株是这一世代的工作重点⏹收获时,入选植株分株收获,稻麦等有分蘖的禾谷类作物应连根拔起,将同一组合的各个单株捆成一捆,每个单株单独编号(行号)在田间选择的基础上,在室内进行细致的分⏹株考种脱粒,分株保存。
并编写组合号、行号和株号4142⏹对入选F2单株进一步鉴定和选择的重要世代(系统或株系的概念)杂种第三代(F3)⏹主要工作内容是淘汰不良系统,并从优良系统中选择优良单株(杂交组合是否优良基本可以判断)43收获时,将优良系统的中选单株连根拔起,⏹播种时,将F2当选单株的种子点播成行,按组合先后顺序排列。
在适当位置种植对照品种⏹同一系内的单株捆成一捆,挂牌标明行号,按株分别脱粒保存。
4445杂种四代(F4)及其以后世代⏹收获同F3⏹由单株选择转向株系选择和单株选择并重。
选择优良株系及其优良单株。
选择所依据的性状要求应更加全面⏹来自同一个系统(F3)的不同株系(F4)成为姊妹系,姊妹系构成株系群(系群)46⏹F4表现优良但分离还相当明显的系统,一般只进行选株,以便使其性状进一步纯化稳定。
而其中表现优异的稳定株系,也可以升级进行产量试验⏹收获同F3,将优良系统的中选单株连根拔起,同一株系内的单株捆成一捆,挂牌标明行号,按株分别脱粒保存47F 5及其以后世代第二年升入鉴定圃进行产量试验。
参加产量试验的株系可改称品系。
在升级品系中48仍可继续选株,以便进一步观察性状分离情况和综合性状表现。
杂种各世代工作内容简表按系统分收当优良系统中选单按组合株行系统间差异明显,99(1)-1按组合收当选株。
选单株,淘汰组合。
同上分离F 299(1)按组合混收。
淘汰组合,拔除假杂种。
按组合点播一致,有优势F 1收获后室内编号收获方法工作内容种植方法性状表现世代49同上。
按升级时选种圃编号。
同F 4。
全部小区分收、分脱,测产。
同F 4鉴定系统产量的一致性,选择优良品系升级。
同F 4小区条播,设重复。
选种圃同F 4。
鉴定圃。
F 599(1)-1-1-1按株系分收当选株,单其它单株可混收优良株系群内选优系,优系内选优株。
部分优系统升级到鉴定圃株行点播,姊妹系相邻种植。
株系群间差异明显,群内系间有差异,开始出现一致系统F 499(1)-1-1选株。
株。
点播。
系统内有分离F 3(二)混合法(bulk method )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1、工作要点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即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