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综合护理,促进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展。方法:对照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即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发热护理等。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在给予综合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标签: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护理

本研究主要对2010年12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40例,其中男25例,女15;年龄在10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4岁。所有患儿皆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诊断标准。40例患儿均存在呼吸困难、体温过高、咽喉疼痛、咳嗽等相关的临床症状,通过肺部听诊,显示呼吸音粗,同时存在湿啰音或者喘鸣音,胸片证实为支气管肺炎。将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2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生命体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8例患儿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22例患儿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即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发热护理等。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选择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登记,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2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3/22),对照组18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6/18),观察组在给予综合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精选、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 ~22℃,湿度为55% ~60%。防止病房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的症状[4]。让患儿多休息,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因为适度的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量,避免肺过度工作,保护患儿肺功能。同时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病室保持安静,有利于患儿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如病房条件许可,最好要将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双氧水喷雾消毒2次,保证室内空气清洁[5]。 2.2心理护理 患儿多伴有“打针疼,吃药苦”心理,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与其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儿安抚工作,给予安慰及鼓励,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加患儿治疗信心。多与家长交流,同时向患儿家

5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体会

5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5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58例患儿全部治愈。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06-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 种肺炎,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1]。其 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常有发热,病程长,肺部体征不明显,血清冷凝集试验 及MP-IgM抗体阳性。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特征就是表现多样、进展迅速、发热时 间较长、容易导致系统和器官的损害等。因此,探索一种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并 发症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期康复,成 为了临床护理工作的研究重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8个月~8岁,血支原体抗体检测均呈阳性。 1.2症状及体征患儿通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呼吸急促,大部分为 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37~39.5℃),初期为刺激性干咳伴有咽 痛和头痛等症状;X线检查示:肺部有明显的斑片状致密影,多为节段性分布, 多数发生在肺下野,自肺门向肺野张开的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多为单侧病变,也可见双侧病变。 1.3治疗方法给予红霉素每日20~30mg静滴7~12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 3个疗程,口服阿奇霉素为每日10mg,服3d,停4d为1疗程。 1.4护理方法 1.4.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保持 室温为20℃左右,相对湿度为60%为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为患儿配制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为进食困难者必要时行静脉营养支持。支 原体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也容易再感染其他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必要 时隔离。每日进行1次空气消毒,每周用紫外线照射lh,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咽腔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转换体位,每3~4h更换1次。 1.4.2心理护理此病病程长,常反复,使用药物后胃肠反应大,家长常产生 焦虑、紧张情绪,小儿易产生恐惧心理,尤其害怕打针、服药,护士应多安慰患儿,以亲切的语言,精湛技术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并多做些解释工作,鼓励 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和护理。 1.4.3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每3~4小时要帮助患儿转换体位1次,要及 时地清除患儿口鼻咽腔分泌物,一些重症患儿由于咳嗽无力,分泌物难以排出, 可轻拍其背部,边拍边用言语鼓励患儿用力咳嗽,特别是啰音较密集的痰鸣音的 部位,稍用力的拍痰液松动,但需要掌握合适力度,切勿用过猛过大的力气,要 鼓励患儿自行咳痰,如患儿实际需要,也可以在病情许可的情况,进行体位引流 方法。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从而稀释患儿口中痰液,再行轻拍背部或者鼓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以往我院收治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 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 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0 例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疗 效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均在统计学范畴内(P < 0.05)。结论: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施以临床护 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临 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5-02Clinical nursing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Subject Lu Jinghu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previous cases in our hospital data of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ildren are receiving glucocorticoids or bronchoalveolar lavage treatment, accordingto the different mode of appl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epted conventional care, interventiongroup 30 cases tak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difference of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al category(P < 0.05). Conclusion: for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and get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children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此病临 床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有自限性,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患儿预后良好[1]。 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本病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病例不在少数,重症支原体肺 炎可能遗留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因多 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由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积极护理干 预十分关键。本次研究旨在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 用效果,成绩喜人。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以往我院于 2011 年01 月-2013 年01 月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3],①高热温度在38.5℃持续10d 以上,经常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② X 线片提示双侧肺叶受累或合并胸 腔积液;③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范围1-13岁之间,年龄均值 (5.6±1.3)岁。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其划分为各30 例的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特征运用SPSS 软件分析P > 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小儿肺炎的护理心得

小儿肺炎的护理心得 发表时间:2011-11-03T15:18:40.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曹艳华[导读] 咳痰为大量脓性绿色痰为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黏稠血性痰,易造成气道黏液梗阻,为肺炎杆菌性肺炎。 曹艳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5023)【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344-03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对肺炎的临床诊断分类,主要还是结合病理形态,病原体和病程。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肺炎。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华南地区反而夏天发病较多。 (一)病因 支气管肺炎大部分由于肺炎球菌所致,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则少见。 病毒所致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二)临床表现 起病可急可缓,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发热多在38~39℃,高达40℃左右,热型为弛张热和不规则发热。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肺部体征不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咳嗽及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浅表、增快,每分钟达40~80次。常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周或指甲发绀明显,三凹症现象。胸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数日后,可闻细小湿啰音或捻发音,哭闹和深呼吸时才能听到。病灶融合扩大时,可闻到管状呼吸音,叩诊浊音。 重症病儿表现有其他系的症状及体征: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循环系症状,常出现心音低钝,脉搏加速,每分钟140~180次。肝脏短时间内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征象。神经系统症状,常有烦躁不安或嗜睡。晚期可出现惊厥及各种神经症状。X线检查,病因不同,X线表现的变化,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 (三)护理 (1)呼吸道隔离。按病原体、病程及病情轻重分室居住,腺病毒、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肺炎与危重病儿分放抢救室内,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戴口罩进病室,避免在原肺炎基础上继发感染。 (2)病室环境应清洁、整齐、舒适,每日通风3次,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3)发热、气促均应卧床休息,咳喘病儿取半卧位,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 (4)饮食应选用半流食,婴儿可选用乳类,呛咳病儿可选用糕干粉牛奶,用小孔奶头喂奶,每吸吮3~4次,拔出奶头让病儿休息片刻。每日总液量、热量、输液速度同腺病毒肺炎。 (5)口腔清洁。婴幼儿奶后饮水,学龄儿童早、晚漱口,重症病儿要作口腔护理。 (6)对症护理。①退热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法,也可用中药。②烦躁:烦、喘、憋时,按医嘱给适量镇静剂,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或冷空气疗法。③腹胀:抬高床头,作肛管排气。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儿的精神、神态、面色、脉率、呼吸、缺氧等变化,还应观察咳喘的性质。痰的颜色、量、气味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与医师联系,及早治疗。 二、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主要致病菌是肺炎球菌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大叶肺炎,属原发性;小叶或支气管肺炎则多是继发性,可继发于病毒肺炎。葡萄球菌在小儿属多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近年来白葡萄球菌败血症及肺炎在小婴儿有增多趋势。 (一)大叶肺炎 1.病因病灶局限在一个肺叶或一节段而不致扩散。大多数发病>3岁,婴儿时期偶见发生。病原体绝大多数为肺炎球菌,少数为其他细菌和病毒。 2.病理变化病理以肺泡炎为主,一般局限于一个肺叶或其大部分,右上叶或左下叶最为多见。肺最初充血2~3d肺泡内含纤维素渗出物,大量红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很多肺炎球菌充满肺泡,称红色肝变期。4~5d肺泡内充满网状纤维素,红细胞渐消失,肺叶由红变为灰色,又称灰色肝变期。 3.临床表现起病急,突然高热40~41℃,全身疲乏,烦躁不安,头痛。呼吸急促,鼻扇,面色潮红或发绀,咳嗽不重,无痰。重症可有惊厥,澹妄及昏迷等,大儿童可出现口唇疱疹。胸部体征:叩诊浊音或呼吸音减低,3~>5d出现大量啰音。晚期病例出现胸膜摩擦音。X线有均匀而致密的大片阴影。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2万,偶达5万~7万,尿检查可见微量蛋白尿。心电图急性期表现窦性心律不齐,甚至心肌受损的图像。 5.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胸部体征,X线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咳嗽和胸部体征不显。 6.护理 (1)病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清洁、安静。 (2)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伴胸痛可患侧躺卧,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以下床活动,注意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较多。 (3)饮食。选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半流食,恢复期改用软饭。 (4)注意观察用退热药后因出汗多,体温骤降而发生虚脱情况。及时用温毛巾擦去汗液,更换内衣。 (5)早期发现并发症肺脓肿或脓胸的发生,观察病情、病程关系,呼吸次数,缺氧表现,痰液性质及量,胸痛的部位及变化等;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支气管肺炎的小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护理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观察组为94%,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均存在咳嗽、发热等明显支气管肺炎症状,经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异常,在血清肺炎支气管抗体诊断下结果显示为阳性。 1.2 一般方法 1.2.1 加强沟通由于小龄患者对疾病治疗、吃药、注射等操作会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须首先与患儿沟通,告知其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与患儿家长积极交流,了解患儿喜好与过敏、病史情况[3] 。在与患儿交谈时应态度亲和、面带微笑,可从患儿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着手,逐渐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之后鼓励其积极面对各项治疗操作,提升治疗依从性,消除紧张及不安的情绪。 1.2.2 不良反应护理由于支气管肺炎需在临床用药上使用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这两种药物都可能造成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例如引发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等不适感[4] 。因此护理中首先应告知患儿及家属胃肠道反应情况,并在输液时注意避免空腹状态下进行。输液过程中需加强对患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稳定其输

液期间情绪,避免由于不耐受或恐惧影响到输液安全性。可根据患儿 的耐受程度及年龄调节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 滴左右即可。 1.2.3 加强观察由于患者年龄偏小,因此在支气管肺炎基础上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疾病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尿量偏少、腹部疼痛、肢体浮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心慌心悸、口唇发干等不适感,同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护。当发现异常时,需立即上报主治医生并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平稳期需观察其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例如皮肤、牙龈、口腔、排尿等。若患者存在严重水肿或呼吸困难情况,可通过体位的变化减轻肺部负荷,也可给予利尿剂帮助体内多余水份排出。 1.2.4 饮食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应保持清淡的饮食,并加强营养的摄入。可制作鸡蛋羹、南瓜羹、红枣粥、山药粥等令患儿服用,同时加强新鲜蔬菜的摄入,例如菠菜。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应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少吃多餐。除此之外,还应做好 患儿的口腔护理,可及时用盐水将口腔彻 底清洁,避免口腔中滋生炎症。 1.2.5 呼吸道管理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因此在咳痰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护理人员可通过拍背、体位变化使患儿正确地将痰液咳出[5] 定期将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也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帮助将呼吸道中的痰液与分泌物排出,并且避免痰液回流。 1.3 统计学分析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红霉素、交沙霉素和四环素类治疗有效,可缩短病程。红霉素 0.5g,每8小时一次;交沙霉素的胃肠道反应轻,其他副作用少,效 果与红霉素相仿,用量1.2~1.8g/d,分次口服;四环素0.5g,每6 小时一次。治疗须继续2~3周,以免复发。咳嗽剧烈时可用可待因15~30mg,一日3次。 2、海蛰芦根汤:海蛰100克、鲜芦根60克,洗净共煎吃汤。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痰黄、胸闷气急、口干便秘患者。 3、黄芪党参粥:黄芪4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半夏10克、白糖10克、粳米150克。黄芪、党参、半夏煎汁去渣代水,与 山药、粳米同煮为粥,加入适量白糖,连服数月有补益脾肺之功。 适用于稳定期肺脾气虚者。 4、百合麦冬粥:鲜百合30克,麦门冬9克,粳米50克。加水 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 5、人参胡桃汤:人参3克、胡桃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稳定期脾肾阳虚者。 6、蜜梨汁取大梨1个(或小梨2个),蜂蜜30克。将梨洗净切薄片,放入锅内加水2~3杯,加入蜂蜜,以文火煮沸后5分钟,梨熟 即可。分2次喝汤吃梨。本方有润肺凉心、清燥将火、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久咳不止的老慢支病人。 7、冬虫夏草汤: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选用天然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福临门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可明 显的改善。 8、白萝卜生姜汤取白萝卜120克(洗净切片)、鲜生姜(洗净切片)60克、白糖20克。加水1200毫升,以文火煎萝卜、生姜15分

钟后,倒出煎液加入白糖,分2次早晚饭前服。本方有温肺化痰、润肺生津、解表止咳之功。适用于肺寒咳嗽、多痰、虚弱的老慢支病人。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推荐饮食: 1、取党参10克,大枣15克(去核),糯米150克。加适量水共煮粥,用白糖调味服用。 2、用百合50克,薏米200克。加水5碗,煎成3碗,分3次服,每日1剂。 3、取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共煲汤服食,每日1剂,分2次服。可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4、取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共绞碎,加水煮服。每次1匙,每日3次。 5、用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鸭梨1--2个,冰糖适量。先将鸭梨切块去核,与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饮食宜忌: 选择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及饮料,少量多餐。 1、蛋白饮食 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2、食多糖之物 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小儿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 3、辛辣食物 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4、油腻厚味 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因此,不宜吃鱼肝油、松花蛋黄、蟹黄、凰尾鱼、鲫鱼子,以及动物内脏等厚味食品。若喝牛奶应将上层油膜除去,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5、生冷食物 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香蕉、生梨等生冷食物,容易操作体内阳气,而阳气受损则无力抗邪,病情也难痊愈,故应忌食,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6、喝茶 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应忌喝茶水。因茶叶中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发热时,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兴奋阶段,脉搏较快,饮茶后会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热,相反还会使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另外,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中医认为不利于肌表的邪气外散,对发热的小儿也是不相宜的。 7、乱服用清热药 金银茶、青果、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药,对肺炎患儿有益。但不能较长时间服用,特别对体质较弱者,勿轻易服用清热药。否则,会伤及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症状加剧。 8、用酸性药物和食品 五味子、乌梅、维生素C、酸果、橘子、食醋等味酸,能敛、能涩、有碍汗出解表。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e1526679.html,/xefy/2014/0805/188194.html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策略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策略 发表时间:2015-12-22T16:12:11.2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作者:毛琳1 张俊燕2 [导读]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 1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儿科 200000; 2 空军上海虹桥路干休所 200000 【摘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并已成为学龄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原体。现就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治疗 [Abstract]: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is a common type of pneumonia children.MP has recently in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common pathogen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of the school-age children.Here is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PP. [Key words]: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children,treatment.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细菌之间的病原体,是引起人类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致病原[1]。儿童属于MP感染的易感人群,近年来,MP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且低龄化,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本人旨在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进行探讨。 1.抗生素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针对性抗MP,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剂型较完全等优势,是目前治疗儿童MP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泰利霉素等。MP亦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但四环素药物可使患儿牙齿出现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并易发生龋齿,还可以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一般用于8岁以上患儿;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软组织损害,导致软骨病,故一般用于对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药物有禁忌的患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明确规定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不得用于18岁以下患儿;氨基糖苷类药物可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亦不适合儿童使用[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链球菌产生的弱碱性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23s核糖体的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的蛋白相结合,阻断转肽酶,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 阿奇霉素系第三代15元大环内酯类新型药物,具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有较好的稳定性,静脉给药后可迅速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组织中,组织浓度高于血清浓度。目前临床上被当作治疗MP感染的首选药物[4]。 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对酸稳定性好,具有高效、口服易于吸收的特点,该药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活性,在肺组织和血清中有较高的浓度,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组织感染,已成为取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类新品种。 2.激素的治疗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不佳者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获得良好疗效。这些患儿多为单用阿奇霉素临床效果差、疗程过长、体温持续不降几肺部病变不断发展,其原因可能为合并感染、过度炎性渗出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等[5]。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免疫反应及感染中毒症状,有利于肺部炎症吸收及症状改善,减轻肺功能损害,改善预后。有研究表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能迅速改善MPP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MPP患儿的肺功能,缩短病程[6]。 3.免疫调节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丙种球蛋白、匹多莫德等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重症儿童MPP,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有研究报道,静注丙种球蛋白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总有效率可达94.6%,疗效确切[7]。 匹多莫德属于免疫促进剂,能对T淋巴细胞起到调节作用,加强抗感染能力,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挥其作用。有研究报道[8],儿童MPP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能使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升,有助于患儿恢复。 4.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MPP可因肺炎分泌物阻塞而合并肺不张,对于经过抗生素、免疫调剂剂等治疗后肺不张持续者,主张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能够改善预后[9]。 综上所述,MP已成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一旦诊断,应积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各种治疗方法综合合理应用,减少MP对组织的损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感染后MP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Waites.KB,Balish MF,Atkinson TP.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and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s. [J].Future Microbiol,2008,3(6):635-648. [2] Youn Ys,Lee KY,Huang JY,et al.Difference of linical featues in childhood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BMC Pediatr,2010,10:48. [3] 马爽,杜文莹,曹平生,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395. [4] 付晓辉.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2011,13(13):106. [5] Morozumi M,Iuata S,Hasegawa k,et al.Increased macrolide resista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8,52(1):348-350. [6] Tamura A,Matsubara K,Tanaka T,et al.Methylpredniolone pulse thrapy for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J].infect,2008,57(3):223-228. [7] 郑刚,邓衍圣,王俊男。丙种球蛋白佐治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072-1073.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综合护理,促进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展。方法:对照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即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发热护理等。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在给予综合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标签: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护理 本研究主要对2010年12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40例,其中男25例,女15;年龄在10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4岁。所有患儿皆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诊断标准。40例患儿均存在呼吸困难、体温过高、咽喉疼痛、咳嗽等相关的临床症状,通过肺部听诊,显示呼吸音粗,同时存在湿啰音或者喘鸣音,胸片证实为支气管肺炎。将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2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生命体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8例患儿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22例患儿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即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发热护理等。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选择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登记,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2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3/22),对照组18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6/18),观察组在给予综合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篇一: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全网发布:2011-06-23 20:23 发表者:张伟(访问人次:16100) 一般治疗 (1)呼吸道隔离:由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儿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之久,婴儿时期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重复感染后才发生肺炎。同时在感染MP期间容易再感染其他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因此、对患儿或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2)护理:应注重休息、护理与饮食。必要时可服小量退热药,及服用中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温在18~20℃,相对湿度在60%为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消除黏稠分泌物。 (3)氧疗: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方法与一般肺炎相同。 对症处理 (1)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易增加细菌感染机会,但有效的祛痰药很少,除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溴己新(必嗽平)、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等祛痰药。由于咳嗽是

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将影响患儿的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镇静药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给予小剂量可待因镇咳,但次数不宜过多。 (2)止喘: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药,如氨茶碱口服4~6mg/(kg·d)6h一次;亦可用沙丁胺醇(舒喘灵)吸入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病原治疗 概述 以前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轻微且有自限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双盲对照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可以使体温下降更快,住院天数缩短,并减轻咳嗽症状。 支原体因其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不敏感,而对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等敏感。但是根据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环素类易与形成期的牙齿及骨骼中的沉积钙相结合,使牙齿出现黄染,釉质发育不全,并易发生龋齿,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未成年动物的软骨发育不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造成耳毒性和肾毒性,故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 目前儿童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主要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许多放线菌属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为14元环大环内酯药物,阿奇霉素为15元环,l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1-2],是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近年来,儿童MPP呈现不少新的特点,有关MPP的诊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程、激素使用等诸多问题亟须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对儿童MPP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病原及发病机制 MP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革兰染色阴性,难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下观察由3层膜结构组成,内外层为蛋白质及多糖,中层为含胆固醇的脂质成分,形态结构不对称,一端细胞膜向外延伸形成黏附细胞器,黏附于呼吸道上皮。MP直径为2~5μm,是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 MP感染致病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MP侵入呼吸道后,借滑行运动定位于纤毛之间,通过黏附细胞器上的P1黏附素等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2)MP黏附于宿主细胞后其合成的过氧化氢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分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等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3)MP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同时也能引起其他系统的表现,提示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在MP感染的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3]。 2 流行病学 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4-5]。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6],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节高发[7]。苏州和杭州地区的研究均发现,MP检出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其他气象因素关系不大[8-9]。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MPP的报道有增多[10]。值得注意的是,MP进入体内不一定均会出现感染症状,有报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发现MP携带率为21.2%[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3例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3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30T11:40:30.65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常春[导读] 心理护理:支原体肺炎病情重、病程长,疗程不足往往造成此病复发的主要原因。 常春 【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应用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1],中药六君子汤剂及足部按摩方法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采取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中药六君子汤剂治疗、足部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支原体肺炎,观察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应用上述方法有较好的疗效,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结论:重视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与护理,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2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13-02 支原体肺炎系有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引起散发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潜伏期约2~3周,病较较缓,症状主要为咽痛、头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发热一般在38℃以上,持续2~3周。咳嗽为本病突出症状,常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偶有少量粘液痰。[2]本文通过对2010年1月-7月3例患者感染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病例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3例2010年1月-7月3例患者女性平均为35岁,结核科工作人员,因发热,咳嗽,胸闷,气喘,患者体温38℃以上,胸部X光片显示:右肺下野见团片状模糊影,余肺(-),听诊右肺水泡音。疑似为侵润性肺结核,建议CT检查,双肺下叶见淡片状阴影,右肺下叶为主,部分致密,局部与侧胸膜相连,双肺门及纵隔膜内未见明显异常。无胸水。查血沉快,支原体试验阳性,外周血象示:白细胞4.1×109/L。故排除肺结核,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1.2治疗方法: 1.2.1西药治疗:应用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左氧氟沙星粉剂0.6g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15天后复查。胸X片、CT示:右肺下叶见小片状影,与前片相比,明显吸收好转双肺门未见明显异常。因以上药物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大,患者饮食差,倦怠乏力,遂又应用中药汤剂及足部按摩等辅助手段,与半月后复查支原体阴性,一月后复查支原体阴性。 1.2.2中药汤剂:六君子汤: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陈皮10g,半夏10g,姜三片,枣两枚水煎服。此方补阳益气,治疗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 1.3护理方法: 1.3.1中医护理-足底按摩: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投影”,常洗脚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强血运,疏通经络。在两只脚的前脚掌中外侧有对应肺及支气管的反射区,在做足部按摩时可采用均匀渗透的疗法,用指关节均力均速按摩,不是轻刮表面,也不要在一个地方反复重按,力度不要过重。每天至少在肺区,气管,支气管反射区和解溪穴按揉推刮20分钟。〔3〕也可进行3-6次推刮,或在咳嗽剧烈时加次按摩,非常有效。 1.3.2治疗护理:在遵守医嘱给予各项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用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可出现:①局部刺激症状:局部血管胀痛,可用热水袋敷以减轻症状。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应注意输液速度,对于反应激烈的病人可遵医嘱用胃复安等药物治疗。 2结果 3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通过西药静滴治疗和中药汤剂口服,每天多次足底按摩,在治疗一月时复查示:血常规和血沉各项指标正常,支原体试验阴性。肺部CT示:双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主支气管通畅。随访,一个月后又复查支原体试验阴性。 3护理体会 3.1.1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早晚2次通风,应用100μW紫外线照射1小时,必要时辅助以喷雾、薰蒸空气消毒;强调湿擦、湿扫,避免尘土飞扬。①高热者(>38℃)应用解热药物给予降温,以免诱发和加剧心力衰竭,可按医嘱给静脉输液加快毒素的排泻和热量的散发。如果出现寒颤时注意保暖等。发热和呼吸促使不显性失水增加,多补充液体有利于排痰和减少并发症。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加重病情,保持被褥干燥整洁。②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预防口腔感染。 3.1.2饮食原则:饮食以高营养、宜清淡、易消化,以流质和半流质为好。①合理饮食配以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如粥类、米粉、藕粉、果汁、绿豆汤等,并且需要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上,要保持大、小便通畅。②忌辛辣食物:辛辣食品性质温热,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使病情加重。③忌油腻食物:肺炎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④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多数水果对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3.1.3心理护理:支原体肺炎病情重、病程长,疗程不足往往造成此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的3例患者都是工作人员,自身压力大,又在传染病医院工作,相对比较敏感。患病后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保持乐观情绪积极进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坚持足够疗程治疗。参考文献 [1]牛小红,张波.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318-32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5-26 [3]杨奕.杨奕养生全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5:36-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