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水水质监测数据
- 格式:docx
- 大小:65.25 KB
- 文档页数:6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评估和监测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日益加剧,因此,准确地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至关重要。
在水质监测中,污染物的浓度通常用一些常用的指标来衡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一、溶解氧(DO)浓度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它是评估水体富氧状况的关键参数,对维持水生态系统和生物生存至关重要。
溶解氧浓度的测量是通过采样后在实验室中使用溶解氧仪器来完成的。
通常以毫克/升(mg/L)或百分数来表示浓度。
对于淡水水域,溶解氧浓度应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此浓度会导致水体缺氧。
溶解氧浓度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有机废水排放、工业废水的进入或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
二、氨氮(NH3-N)含量氨氮是水体中无机氮的常见形式之一。
高氨氮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问题。
氨氮可来源于农业、工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等。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一般有分光光度法和电极法。
氨氮的单位通常用毫克/升来表示。
普通湖泊和河流的氨氮含量应保持在0.2-2毫克/升之间,高于此浓度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体中有机物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气量。
COD是一个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和有机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高COD值通常与有机物过多的水体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农业排放、工业废水或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引起的。
COD的测量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一般以毫克/升来表示。
湖泊和河流的COD值应维持在20-30毫克/升以下,高于此值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
四、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总量。
悬浮物可以包括沉积物、悬浮的有机物、泥沙等。
高TSS值通常与水体浑浊度和混浊度相关,可能会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光照透过率和水生生物的觅食行为。
TSS的测量通常采用过滤法和干燥法,单位为毫克/升。
湖泊和河流的TSS值应维持在50毫克/升以下。
水质检测tp和tn标准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质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TP和TN是水质检测中常用的指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TP和TN的标准参数及其意义。
一、TP的标准参数TP是总磷的缩写,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TP 是指水体中的所有磷元素的总和,包括溶解性磷、悬浮态磷和底泥磷等。
通常情况下,TP在0.01-0.05mg/L之间被认为是水体的优良水质,超过0.1mg/L则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的产生。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规定,TP的标准参数如下:1、水质类别为Ⅰ类、Ⅱ类和Ⅲ类的地表水,TP的限值分别为0.02mg/L、0.03mg/L和0.05mg/L;2、水质类别为Ⅳ类和Ⅴ类的地表水,TP的限值分别为0.1mg/L和0.2mg/L。
根据以上标准参数可以看出,不同水质类别的地表水对TP的要求是不同的,较高水质的地表水更要求TP的含量更低。
TN是总氮的缩写,是评价水体氮负荷的重要指标。
TN包括水中的无机氮和有机氮两部分,它们的来源主要包括农田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以及工业排放等。
过高的TN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三、TP和TN的检测方法TP和TN的检测方法通常使用的是分光光度法或颜色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光的吸收、透射或散射现象来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颜色比色法是根据待测物质与试剂作用生成的颜色深浅来测定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便于现场快速测定。
降低水体中的TP和TN含量是保护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降低TP含量,可以通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治理等途径来实现。
对于降低TN含量,可以通过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水体修复和生态建设等手段来实现。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为了进行有效的水质监测和保护环境,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开始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的水质参数和采样点位,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水质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
常规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定期的监测,以获取水质的长期变化趋势。
而定点监测则是选择特定的水体点位进行监测,以评估该区域的水质状况。
无论是常规监测还是定点监测,收集的数据都需要进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二、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与筛选在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连续性等。
对于数据的完整性评估,需要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
对于缺失值,可以采用合理插值或删除缺失数据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异常值可以通过比较监测数据与周围点位或历史数据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统计描述,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有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水质监测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研究水质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
常用的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
通过趋势分析,可以判断水质指标是否呈现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水质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相关系数来评估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常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水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并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产用水水质检查记录1生产用水水质检查记录1日期:2024年11月1日地点:XX工厂检测项目:总大肠菌群、CODCr、氨氮、悬浮物、PH值、溶解氧、总磷、总氮检测方法: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的规定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1.总大肠菌群:10CFU/mL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生产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限值为100CFU/mL,本次检测结果低于限值,符合要求。
2. CODCr:12 mg/L生产用水中CODCr的限值为60 mg/L,本次检测结果低于限值,符合要求。
3. 氨氮:1.5 mg/L生产用水中氨氮的限值为10 mg/L,本次检测结果低于限值,符合要求。
4. 悬浮物:5 mg/L生产用水中悬浮物的限值为20 mg/L,本次检测结果低于限值,符合要求。
5.PH值:7.2生产用水中PH值的限值为6~9,本次检测结果在限值范围内,符合要求。
6. 溶解氧:8 mg/L生产用水中溶解氧的限值为6 mg/L,本次检测结果高于限值,符合要求。
7. 总磷:0.5 mg/L生产用水中总磷的限值为1 mg/L,本次检测结果低于限值,符合要求。
8. 总氮:1 mg/L生产用水中总氮的限值为10 mg/L,本次检测结果低于限值,符合要求。
综合评价: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生产用水的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的要求,可放心使用。
同时,还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生产过程中水质的稳定性。
备注:本次检测结果仅代表了当时样品的水质状况,不包含其他因素造成的污染。
同时,本次检测结果仅针对生产用水,不适用于生活饮用水。
表 1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评价指标限值1 微生物指标 a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100mL) 1002 毒理指标砷/(mg/L) 0.01镉/(mg/L) 0.005铬(六价)/(mg/L) 0.05铅/(mg/L) 0.01汞/(mg/L) 0.001硒/(mg/L) 0.01氰化物/(mg/L) 0.05氟化物/(mg/L) 1.0硝酸盐(以N计)/(mg/L) 10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三氯甲烷/(mg/L) 0.06四氯化碳/(mg/L) 0.002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 0.01甲醛(使用臭氧时)/(mg/L) 0.9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0.7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3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1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 3 臭和味无臭味、异味肉眼可见物无pH 不小于 6.5 且不大于8.5 铅/(mg/L) 0.2铁/(mg/L) 0.3锰/(mg/L) 0.1铜/(mg/L) 1.0锌/(mg/L) 1.0氯化物/(mg/L) 250硫酸盐/(mg/L) 250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耗氧量(COD Mn 法,以O2计)/(mg/L) 3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 6mg/L 时为 5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34 放射性指标 b 指导值总α放射性/Bq/L 0.5总β放射性/Bq/L 1a MPN 表示最可能数;CFU 表示菌落形成单位。
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附录A(规范性)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见表A.1。
表A.1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附录B(规范性)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保存、送检与检测B.1 制定采样计划B.1.1 确定水质采样负责人。
采样负责人负责编制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应熟悉和了解相应的采样任务、技术要求和采样环境;采样前应与有检测资质实验室取得联系确保能及时完成检测任务。
B.1.2 采样计划应包括:采样目的、井位、监测指标(含现场监测指标)、采样数量、采样时间和地点、人员分工、采样器材、采样方法、质量保证、送检实验室,交通工具和安全保证措施等。
B.1.3 选择的采样技术应能在采样井中准确定位,满足检测组分要求,并能取到足够量的代表性水样。
B.1.4 熟悉现场测试和抽水设备使用维修以及取样流程等。
B.2 样品采集及保存条件样品采集容器、采样量、保存介质及保存时间见表B.1。
表B.1样品采集、保存要求表B.1 样品采集、保存要求(续)表B.1 样品采集、保存要求(续)表B.1 样品采集、保存要求(续)B.3 采样方法B.3.1 采样方式基本要求B.3.1.1 应采集能代表天然水质的样品。
B.3.1.2 采取钻孔或观测孔里的水样时,采样前应排出井孔中的积水,抽干或当所排出的水不少于三倍井孔积水体积,且现场测试指标达到表B.2稳定状态时,方可采样。
表B.2现场检测水质指标稳定状态参照表B.3.1.3 采集生产生活井或民井水样时,如井长期未使用,应提前抽水并采集泵抽出的新鲜水,避免在管网、水塘或蓄水池取水。
B.3.1.4 采集水源地或有抽水设备的井水时,应先放水5 min~10 min,然后在井口或生产井排水管中采集水样,也可从距配水系统最近的水龙头或井口中取水,采集时应确保水样未经过滤、消毒处理,能够代表地下水样品物化性质。
B.3.1.5 取泉水水样时,应在泉口处采取。
B.3.2 现场检测B.3.2.1 现场检测指标气温、水温、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和浑浊度(TD)共7项。
水质检测原始记录(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纯净水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
文件编号:FJ-HL00-028检测号:共1页第1页
样品名称:批号或编号:
生产部门:样品数量:
送检日期:年月日检测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检测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测环境:℃ %RH
检测仪器:DHP-420型电热恒温水浴箱(编检测依据:GB/、GB/
号: )
菌落总数测定
检验者:
理化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号: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批号或编号:
生产部门:样品数量:
送检日期:年月日检测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检测依据:GB/、GB 17323-1998 检测环境:℃ %RH
检测项目: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电导率、净含量
检测仪器:WGZ-1S浊度仪(编号: ); PHS-25酸度计(编号: ); DDS-11AT数字电导率仪(编号: )
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
标准系列12345678910标准溶液量(mL)0
色度051015202530354050取样量(mL)
样品色
度
计算公式:色度(度)=
标准溶液浓度1ml铂-钴标准溶液相当于色度500度
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浑浊度、PH、电导率项目检测方法取样量(mL)检测流程结果
臭和味嗅气和尝味法/
肉眼可见
物
直接观察法/
浑浊度WGZ-1S浊度
仪法
预热→校准→测定 NTU
PH 玻璃电极法预热→定位→复定位→测
定PH
电导率电极法预热→校准→测定
(25℃)
μS/cm
检验者:。
净水厂运行中氯耗增加原因探讨
张敏;刘哲;谭华君;李贤梅;张戎;何伟荣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12(38)6
【摘要】结合原水水质监测数据和净水厂生产实际,从原水pH、有机物含量、氨氮浓度以及氯投加方式、净水工艺等方面对氯耗增加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应对措施.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张敏;刘哲;谭华君;李贤梅;张戎;何伟荣
【作者单位】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惠州516003;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惠州516003;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惠州516003;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惠州516003;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惠州516003;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惠州516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厂氯耗增加因为分析及对策
2.净水工艺中氯耗增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原水预处理对净水厂矾耗的影响分析
4.氯碱企业可开发的耗氯耗氢精细化工产品
5.液氯消毒与次氯酸钠消毒在净水厂运行中的对比与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质检测报告(填写范本)1. 概述本报告旨在提供有关水质检测结果的详细信息,以评估水源的健康与安全状况。
以下是对水样进行的测试和分析的结果。
2. 检测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我们使用了以下测试方法来评估水质:- pH值测试- 悬浮物浓度测试- 溶解氧浓度测试- 水温测量- 含氯量测试3. 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以下是对水样的评估:- pH值:测试结果显示水样的pH值为 X。
这个值在标准范围内,表明水源的酸碱度正常。
- 悬浮物浓度:测试结果显示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 X。
这个值低于标准限制,说明水质清澈透明。
- 溶解氧浓度:测试结果显示水样的溶解氧浓度为 X。
这个值在标准范围内,表明水质富含氧气。
- 水温:测试结果显示水样的温度为X。
这个值在标准范围内,表明水源的温度适宜。
- 含氯量:测试结果显示水样的含氯量为 X。
这个值低于标准限制,说明水源中的氯含量适宜。
4. 结论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我们的测试,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水源的酸碱度、悬浮物浓度、溶解氧浓度、水温和含氯量均符合健康与安全标准。
因此,我们认为该水源的水质是好的,并建议继续保持监测以确保长期的水质安全。
5. 建议尽管本次检测结果良好,我们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保持水源的健康和安全:- 定期监测水质,确保长期水质安全。
- 定期清洁和维护水源设备,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 治理周围环境,防止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进入水源。
6.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检测数据来自专业实验室进行的水质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分析和评估。
请注意,本报告提供的结果仅适用于该次检测水样,不能代表整个水源的水质情况。
建议在需要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以保持水源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