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708.84 KB
- 文档页数:4
宁波理工学院化工安全工程期末作业题 目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与分析姓 名 杨云海 学 号 3080515074分院(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专业班级 08 化学工程与工艺 2班指导教师 赵迎宪完成日期 2012 年1月 6 日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与分析-----姓名 : 杨云海 专业班级: 化工082 学号:3080515074)摘要 :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及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特种承压设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
在温度、压力及腐蚀介质的综合作用下,极易导致设备失效破坏,造成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
本文就针对一次由压力容器损坏引起的重大事故为分析对象介绍了在使用压力容器的应注意事项及如何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办法。
Abstract: The pressure vessel is industrial prod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and widelyused in people's lives in a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flammable, explosive, toxic and other features. In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rrosive media, can easily lead to damage to equipment failure caused the accident.Therefore, to prote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ust carry out periodic inspe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In this paper, for a pressure vessel damage caused by a major accident for the analysis of objects described in the use of pressure vessels precautions to prevent such accidents and how to approach.关键词:压力容器典型事故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防范Keywords: pressure vessel Typical accident Safe use Note Against 1、压力容器安全基础知识概述主要内容:一、压力容器界定与分类。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恶劣的工作条件、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原因,经常会发生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将以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2005年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据调查,该压力容器为焦化装置中的一个5.6米直径、3000立方米容积的容器。
事故发生时,容器内的焦炭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由于管道泄漏导致可燃气体积累,最终引发爆炸。
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厂房严重受损。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该压力容器已经使用了超过15年,容器壁厚度减薄、焊缝疲劳等老化问题引发了事故。
2.管道泄漏:管道连接处处于高温高压环境,由于材料老化、腐蚀等原因,管道出现泄漏问题,导致可燃气体积累。
3.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管道泄漏,也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修压力容器,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超过设备寿命的容器应立即停用。
2.加强管道的检测和维护,定期进行泄漏检查,如发现泄漏应立即修复或更换管道。
3.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安装可燃气体监测仪器,及时发现可燃气体积累,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工作,降低事故后果。
案例二:2024年石油化工公司压力管道泄漏事故。
该事故发生在石油化工公司的输油管道上,由于管道接口处的腐蚀和材料老化严重,导致管道发生泄漏。
泄漏的石油液体喷洒到周围环境,引燃后引发火灾。
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人受伤,数公顷的土地受污染。
事故原因分析:1.材料老化和腐蚀:管道接口处的材料由于多年的使用和长期受到介质侵蚀,导致管道壁厚度减薄,最终发生泄漏。
2.检测不及时:公司没有定期检测和维修管道,未能及时发现管道腐蚀问题。
3.阀门故障:事故发生时,阀门未能及时关闭,导致泄漏的石油液体无法控制,引发火灾。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及应急措施培训总结2023 年,压力容器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安全隐患。
近期,一起由压力容器引发的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起事故进行分析,并探讨应急措施的重要性。
事故概述在某建筑工地,一次由于施工者失误,一根水泥柱子坍塌,压在一台存储气体的压力容器上,导致容器破裂而爆炸。
爆炸现场附近的人员和车辆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
事故原因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施工人员未按照规范操作,导致施工过程不当。
在进行水泥柱子施工时,工人们未采取充分的支撑措施,这导致了柱子的倒塌,压在了旁边的压力容器上,最终造成了容器破裂。
应急措施当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需要进行的是应急措施。
这包括以下几点:1.立即拨打报警电话,通知安全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
2.确保现场安全,疏散事故附近人员和车辆,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尽量控制火势和其他危险物质的扩散。
4.做好事故后清理工作,保证事故现场得到彻底清理。
事故分析从以上事故原因和应急措施可以看出,这起事故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人员操作不当和安全知识缺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压力容器,如果没有使用正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那么就会引发许多的安全隐患。
此次事故的教训很深刻,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以下是提高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的建议:1.加强安全培训。
在使用压力容器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这些培训内容要涵盖容器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应急措施等方面。
在培训中应该强调人员的责任和操作规范,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2.定期检查。
针对压力容器的使用频率和环境,定期检查容器的状况和安全性能,对于检测出来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3.信守使用规程。
在使用压力容器时,务必遵照规程操作,不得进行随意改动和擅自操作。
员工应该由相关人员进行备案后,经过培训后方可进行使用。
结语压力容器的事故是非常危险的,它可能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和分析压力容器是指装有内部气体或液体等物质的容器,并且在其中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成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
在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储存和运输各种气体和液体。
一旦压力容器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几个典型的事故案例,阐述了压力容器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2019年4月13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正定县发生了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造成1死6伤的严重后果。
该事故发生在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内,一台用于生产锅炉的压力容器突然爆炸,导致压力容器碎裂,碎片飞溅,车间内的工人和设备受到严重的破坏,厂房也被震得摇摇欲坠。
事故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事故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维修和检查,致使其中的气体压力过高,导致容器爆炸。
二、压力容器泄漏事故案例2015年5月20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发生了一起压力容器泄漏事故,造成4死11伤的惨剧。
当时,该工厂正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台装载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由于该压力容器出现泄漏,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力容器瞬间爆炸,导致工厂压缩机房和周边工艺车间等设施严重受损。
经过事故调查人员的原因分析,该事故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没有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同时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而且没有明确规定员工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和保养压力容器。
三、压力容器装卸事故案例2016年1月26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发生了一起关于压力容器的装卸事故,致使7人死亡。
当时,一辆货车从上海运送一批压力容器到安徽宿州,由于在转运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一台重达3吨,直径为1.5米的压力容器从货车上滑落,砸中了路过的多名行人和附近的车辆。
事故调查人员对此次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事故的原因在于货运单位没有选择安全可靠的承运公司,更没有对承运公司进行比较和选择,未提供有效的承运标准,并且未对压力容器运输期间的安全作出明确要求。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更多资料请访问.(.....)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宁波理工学院化工安全工程期末作业题目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与分析姓名杨云海学号3080515074分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专业班级08 化学工程与工艺 2班指导教师赵迎宪完成日期2012年1月6 日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与分析-----姓名:杨云海专业班级:化工082 学号:3080515074)摘要: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及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特种承压设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
在温度、压力及腐蚀介质的综合作用下,极易导致设备失效破坏,造成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
本文就针对一次由压力容器损坏引起的重大事故为分析对象介绍了在使用压力容器的应注意事项及如何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办法。
Abstract:The pressure vessel is industrial prod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widely used in people's lives in a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flammable, explosive, toxic and other features. In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rrosive media, can easily lead to damage to equipment failure caused the accident. Therefore, to prote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ust carry out periodic inspe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In this paper, for a pressure vessel damage caused by a major accident for the analysis of objects described in the use of pressure vessels precautions to prevent such accidents and how to approach.关键词:压力容器典型事故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防范Keywords: pressure vessel Typical accident Safe use Note Against1、压力容器安全基础知识概述主要内容:一、压力容器界定与分类。
压力容器常见事故类型与典型案例2.3.1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基本情况1.我国近年以来事故统计情况(1)2001年以来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2001年~2013年以来的特种设备事故统计情况见表2.1。
2004~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万台年事故起数)见图2.1。
2004年~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万台年死亡人数)情况见图2.2。
表2.1 2001年-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图2.1 2004~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年事故率(万台年事故起数)图2.2 2004~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万台年死亡人数)(2)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2013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27起、死亡289人、受伤274人,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
与2012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0.44%;死亡人数减少2人,下降1.03%;受伤人数减少80人,下降22.60%。
全国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46,与2012年相比下降11.03%,较好地实现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不超过0.51的控制目标。
从总体上看,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2.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特点与发生的原因(1)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特点从特种设备行业和环节来看,特种设备事故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使用环节。
锅炉事故主要发生在食品、木材加工制造业以及洗浴等服务业;压力容器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建材制造业,气瓶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建筑和燃气行业;压力管道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和食品加工业;电梯事故主要发生在建筑安装、商场、宾馆、居民住宅;起重机械事故主要发生在机械、冶金、建材、造船等制造业和建筑业、物流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主要发生在冶金、建材制造业和物流业;大型游乐设施事故主要发生在公园和景区。
从地区分布来看,近年来西部省份事故增加较快,如2010年发生在东、中、西部地区的特种设备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的57%、22%、21%。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概述压力是一种用于储存或运输气体或液体的设备,其设计和制造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然而,由于设计缺陷、制造问题或维护不当,压力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压力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原因和可能的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该案件涉及一家化工厂的压力事故。
事故发生时,压力突然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1. 设计缺陷:压力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在高压下无法承受应力。
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材料强度和应变能力,以及的结构稳定性。
这使得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失效,最终导致爆炸事故。
2. 制造问题:在压力的制造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足的问题。
制造厂商没有严格遵循制造标准和工艺规范,导致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隐患。
例如,焊接接头的质量不合格,壁的厚度不均匀等问题。
这些制造问题最终导致爆炸的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压力事故发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预防措施:1. 完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压力的材料强度、应变能力和结构稳定性,并遵循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进行充分的模拟和分析,确保在设计参数下的安全性能。
2. 加强质量控制:制造厂商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所有制造过程都符合标准和规范。
严格检查焊接接头、材料质量和壁的厚度等关键环节,避免制造缺陷造成事故。
3.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使用中的压力,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工作。
检查的结构完整性、阀门和管道的正常工作以及压力释放装置的功能是否正常。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以确保的安全运行。
结论压力容器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通过完善设计、加强质量控制和定期检测维护,可以有效减少压力容器事故的风险,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
锅炉压力容器规范案例锅炉压力容器是现代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业设备,它具有热力学优势、高效节能、环保节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工、石油、制药、建材等领域。
然而,由于锅炉压力容器涉及到高压、高温、高危的生产环境,在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引发事故,因此,针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规范和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国家对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规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下面介绍一个锅炉压力容器规范案例。
一、案例背景该锅炉压力容器位于某石油化工企业的反应器组中,容器采用了不锈钢材料,直径2.5米,有效容积约20m³,最大设计压力为1.6MPa,最大设计温度为200℃,用于反应器活塞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二、规范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该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和检测要求如下:1. 容器制造(1) 容器材料应符合《压力容器》规范中对搭接焊接钢制圆筒体、卵形头等部件的要求,必须符合材料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性、硬度和化学成分等相关指标。
(2) 焊接应按照《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进行,必须符合工艺程序评定和焊工资格认证的要求,且应进行焊缝的无损检测,确保焊缝的质量。
(3) 处理应按照《压力容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包括化学通气、水压试验等。
2. 容器检测(1) 非破坏性检测:必须进行射线、超声波等非破坏性检测,以确定焊缝的质量和容器的主要参数。
(2) 机械性能检测:容器应进行拉伸和冲击试验,以确定容器的机械性能。
(3) 断面金相检测:从焊缝处取样进行试验,以确定焊缝组织和性能。
(4) 化学成分检测:从钢材中取样,进行物理化学测试,以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相关参数。
三、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压力容器,锅炉压力容器在制造和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为了保证容器的安全和稳定性,从容器制造到检测,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针对该锅炉压力容器,要求从容器材料的选择、焊接、处理、检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保证容器的结构和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压力容器爆炸案例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通辽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
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
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
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通辽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
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
工作压力为0.7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
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
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
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
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
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水解釜内介质在加压和较高温度下,对釜壁的腐蚀以及介质对釜内壁的冲刷和磨损造成釜体壁厚迅速减薄,使水解釜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从而发生了物理性爆炸,由于每台水解釜的容积达10余立方米,因而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1.设计时依据的数据不够准确通辽市锅炉厂在设计该两台水解釜时,对介质造成水解釜的内壁腐蚀和磨损考虑不够,只是根据通辽市油脂化工厂提供的介质无腐蚀性的介绍选取了有关的设计参数。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和分析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装备,由于其承受的压力较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于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的是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和分析。
这起事故发生在某化工企业,涉及的压力容器为一台分离塔,压力为1.23MPa,容积为50m3。
事故的详细过程如下:1. 事故起因该化工企业在进行分离生产过程中,分离塔压力突然下降,而塔下游压力却急剧上升。
进入现场检查后,工程师发现塔底出口处已经出现塌陷,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
经过初步的调查,发现事故的起因是塔底出口处的小口径管道被堵塞,导致塔内加压较大,最终导致塔底出口处塌陷。
2. 管道堵塞原因经过更加详细的调查,发现管道堵塞的原因是装置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将一块带土壤的石块逆向通过对应的上游闸门。
由于该闸门已经老化,其密封性能较差,土壤通过闸门进入了塔内,最终导致了管道的堵塞现象。
3. 事故后果该起事故造成塔底局部爆炸,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事故时塔内温度较高,加上石块含有一定的水分,导致石块爆炸产生的粉尘等极易引发火灾,给现场的安全隐患带来极大的风险。
4. 事故分析该起事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4.1 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员在作业过程中,未能认识到上游闸门老化的危害,也未收到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2 管道设计和维护不良该起事故中,上游闸门的老化导致了管道的堵塞,再结合塔底管道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加重了事故损失的程度。
4.3 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该化工企业在压力容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能实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未制定完备的安全预防措施进行实施。
5. 教训与对策对于该起事故,我们需要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于安全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所有操作符合规定的程序。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湖北省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6年2月1日下午,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在运行中爆炸,烘缸壳体沿纵向焊缝撕开,抛出4米多远。
强大的气浪把操作平台全部摧毁;烘缸上方的5块屋面预制板被掀开,其余大部分被震动脱缝,740平方米的车间里,大部分门窗被气浪冲毁,其中一扇窗门飞出70米远;生产中的物料散落整个车间。
现场死亡2人,一个被汽浪冲至3米多高,在15米远处的车间窗上挂着,另一个被汽浪冲出窗外(通过铁栅)17米远处。
重伤2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厂领导无知蛮干,忽视安全生产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1983年11月该厂转产后在第一条植绒生产线上安装一台造纸厂用的铸铁烘缸,因其耐压性能好,所以在0.4~0.6兆帕蒸汽压力下使用二年多,未出现问题。
1985年9月该厂上第二条植绒生产线,厂领导考虑紫铜烘缸价格便宜,重量轻,传热快,平整光滑即盲目决定采用,安装后也未考虑紫铜烘缸承压性能如何即决定按铸铁烘缸的使用条件使用。
2.超压使用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紫铜烘缸的规定工作压力为0.15兆帕,而该厂锅炉房送出的蒸汽压力为0.4~0.6兆帕,且在蒸汽管道上未装减压阀、压力表和安全阀。
该厂在蒸汽管道上安装一个截止阀起供、停汽的作用(厂规定15分钟开关一次)使烘缸内压力忽高忽低,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3.干部和工入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教育,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该厂是两班制生产,深夜班间歇,因此,烘缸内有冷凝水,间歇后再生产,首先应排除冷凝水,然后再升温。
但是该厂没有制定排放冷凝水的具体要求,操作工人也不知其利害所在,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资料推算,爆炸前烘缸内积水有0.7吨,爆炸时,这些积水瞬间汽化,大大增加了爆炸的杀伤和破坏程度。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厂领导不要盲目指挥生产,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压力容器爆炸案例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
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
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
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
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
工作压力为0.7 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
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
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
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
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
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水解釜介质在加压和较高温度下,对釜壁的腐蚀以及介质对釜壁的冲刷和磨损造成釜体壁厚迅速减薄,使水解釜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从而发生了物理性爆炸,由于每台水解釜的容积达10余立方米,因而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1.设计时依据的数据不够准确市锅炉厂在设计该两台水解釜时,对介质造成水解釜的壁腐蚀和磨损考虑不够,只是根据市油脂化工厂提供的介质无腐蚀性的介绍选取了有关的设计参数。
事故一:1、事故概况2000年3月27日上午,昆明市某磷肥厂一台400m3 氮气球罐因检修需要,在降压放空排气时(当时罐内压力为 1.9MPa),其顶部的放空管与人孔盖封头的连接处突然断裂,断开后的放空管从两个操作人员之间飞过坠入地面,幸无人伤亡,但造成氮气供应长时间中断,严重影响了该厂化肥的正常生产。
2、事故原因分析1)原始设计数据和现场检查(1 )该球罐的工艺参数为设计压力:3.06MPa;设计温度:常温;使用介质:氮气;容器类别:二类;容积:400m3 。
(2 )该球罐顶部设有一个直径为500mm的人孔,人孔盖为椭圆型封头结构,盖顶部开孔并与一108×5mm钢管相焊接,管的另一端与Z41H型DN100的截止阀法兰连接,截止阀的另一端与一根90°弯管连接,放空管总高约3m。
(3 )管件的断裂部位在人孔与管子的角焊缝热影响区。
事故发生时,DN100截止阀的开启度为60mm 左右,超过了阀门公称直径的一半。
管件断裂飞出的方向,与90°弯管排气的方向正好相反。
2)技术鉴定(1 )竣工资料审查经查有关的技术文件,人孔盖封头与放空管组焊件均经检验合格出厂,其中人孔盖封头与接管焊接均符合国家有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2 )接管焊接结构检查经检查接管与封头焊接是插入式结构,按设计图样要求封头内外均开坡口,为全焊透焊接结构。
封头内表面焊缝宽均为15mm,焊高为5mm;外表面为角焊缝,焊高为6mm;其接管长度约为100mm,另一端与高颈法兰焊接。
(3 )接管断口检查封头侧断口边缘距角焊缝顶部距离为2~20mm,断口大部分成45°倾角,管子侧断口存在明显的塑性变形,内径最大值103mm,最小值92mm,其径向变形量为11mm,断口顶部截面厚度为2.5~5.1mm,呈波浪形,并有不规则缺口两个。
(4)接管焊缝无损检测经对封头与接管的内外角焊缝表面进行磁粉探伤和着色探伤,未发现表面裂纹及其它缺陷。
2004.4.16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4年4月15日21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爆的三氯化氮。
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16日17时57分,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突然发生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在200m半径内的地面上和建筑物上有大量散落的爆炸碎片。
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使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的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爆炸直接因素关系链为:设备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内因)——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三氯化氮(外因)。
事故简图
事故现场图
1.直接原因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
○1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
○2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
○3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异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4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
○5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急剧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16日演变为爆炸事故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经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
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因与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内,搅动和振动了液氯储罐中的三氯化氮,导致4号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
2.间接原因
(1)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齐全,两台滤液气分离器未见任何技术和法定检验报告,发生事故的冷凝器1996年3月投入使用后,一直到2001年1月才进行首检,没进行耐压试验。
近两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2004年2月12日,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
(3)安全隐患整改督促检查不力。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
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认真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的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度也不够,以至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改。
“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但直到“4.16”事故发生时都尚未配备。
(4)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
有关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
这表明此次事故对三氯化氮的处理方面,确实存在在很大程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这次事故是目前氯碱行业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预测、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
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是多年年来从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留下了重大的隐患。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危化行业的安全生产。
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落实安全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切实解决危化行业的安全问题,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严防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2.严格安全准入,深化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危化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危化行业的准入标准,从源头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危化行业。
要突出抓好“五个整顿、两个关闭”:对生产工艺与设备、储存方式和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对压力容器未按期检测、检验或者经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未经正规安全培训并取得任职和上岗资格的;对经安全评估确认没有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对近年以来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5类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经认定符合条件后才能恢复生产。
对经停产整顿后仍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一律关闭。
3.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绿箭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对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沿用液氯间接冷却,氯化钙盐水生产液氯的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并对冷冻盐水中含氨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
加强对三氯化氮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化性质和爆炸机理和防治技术,尽快形成一条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的应急预案,并在氯碱行业推广。
4.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定期实施应急联动演练,把各类事故的危害降到最小限度。
(四)总结
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有它的规律,只要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它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它的客观规律,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破坏及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就会避免或减少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