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度第一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计划(引导型)
- 格式:xls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5
关于启动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根据近几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情况,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着较为严重问题,为了使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更加规范、圆满的完成,经过学院领导研究,决定启动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工作,同时依照《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特重申以下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要求,请各系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遵照执行。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工作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工作由本科专业所在系负责完成。
各系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组织申报、选择、指导教师的配备、经费的使用、落实学校及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个工作环节及毕业答辩的具体要求。
学院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核各系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协助各系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安排;负责组织对学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协助各系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核定等。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各系应配备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单独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4人。
助教不能单独作为指导教师,可与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联合指导,但两名教师联合指导的总学生数不宜超过6人。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要求1、立题必须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力求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题目应力求多样化、内容新、有特色,。
2、题目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
3、题目应难度适宜,工作量饱满。
4、题目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5、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并结合课题发表文章,推免学生应尽早在教师指导进入毕业设计工作并注意与硕士阶段研究工作的延续性。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2011-11-21 17:16:40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批准号首席专家课题名称责任单位11&ZD001 罗志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南京大学11&ZD002 刘迎秋抓住和用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面向未来的我国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1&ZD003 范剑勇新型城市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复旦大学11&ZD004 施建军“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ZD005 马龙龙大国赶超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内外需关系调整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06 邹薇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综合研究武汉大学11&ZD007 桑百川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ZD008 陈继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09 张正河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11&ZD010 张兵现代农业导向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1&ZD011 徐亚平“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三重目标下我国货币政策优化与预期管理研究安徽大学11&ZD012 罗能生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湖南大学11&ZD013 郭继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与具体路径研究浙江大学11&ZD014 柳清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辽宁大学11&ZD015 杜子芳CPI理论重建及编制方案改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16 张健华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1&ZD017 王爱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天津财经大学11&ZD018 孙立坚重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亚洲的视角和中国的选择复旦大学11&ZD019 胡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11&ZD020 黄卫平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深圳大学11&ZD021 江畅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湖北大学11&ZD022 陶东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首都师范大学11&ZD023 李凤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深圳大学11&ZD024 张昆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1&ZD025 官建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与效果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11&ZD026 柴晓明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11&ZD027 孟建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复旦大学11&ZD028 童星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南京大学11&ZD029 詹成付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30 王淑芹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首都师范大学11&ZD031 贾俊玲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北京大学11&ZD032 孙柏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33 徐晓林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1&ZD034 朱正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11&ZD035 张文宏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上海大学11&ZD036 江立华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37 许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11&ZD038 杨云彦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ZD039 邓宏乾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与改革创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40 成金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ZD041 卢洪友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42 宋维明我国西部林业生态建设政策评价与体系完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11&ZD043 田银华基于CGE模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减排效应和政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11&ZD044 张龙平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ZD045 宋旭光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11&ZD046 朱晶粮食安全框架下全球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利用的战略选择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1&ZD047 温涛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要素集聚与张略协同研究西南大学11&ZD048 黄少安土地产权、土地流转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山东大学11&ZD049 江曼琦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南开大学11&ZD050 耿明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河南大学11&ZD051 史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研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11&ZD052 王志刚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53 田玲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安排与实施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54 高孟潭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及对策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1&ZD055 董皞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广州大学11&ZD056 李和中地方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武汉大学11&ZD057 郑方辉公众幸福指数导向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11&ZD058 郎维伟余梓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研究西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11&ZD059 黄达远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11&ZD060 戴健权德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统计体系与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11&ZD061 何德全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国家信息中心11&ZD062 骆克任海外华侨生存安全预警机制研究华侨大学11&ZD063 阎学通我国公共外交研究:战略与策略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文件理科字[2011]1号理学院2011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财教[2008]233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73号)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精神,为规范和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计划专项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大力推进理学院自由探索、原始创新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理学院基础及应用基础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理学院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理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所支持的项目进行立项评审、排序,并督促理学院科技办公室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管理、检查。
对科技办公室发现的项目开展不力、经费不足等特殊情况进行审议,并有权委托科研主管院长对经费进行调整。
第二章项目设置第三条依托学院现有的科研条件及科研队伍现状,理学院基本业务费自由探索计划将资助定位于青年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紧密围绕研究方向,强化科研成果产出数量,为学校及学院学科发展提供支撑。
重点支持具有潜力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青年教师。
第三章申请与评审第四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请人应为我院在职教师,教师在申请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40周岁;适度支持引进正在国外学习工作,申请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专家学者。
并要求申请项目与在研项目不重合。
第五条理学院基本业务费自由探索计划的组织工作包括申报、评审、签订任务书、实施、中期检查、验收或评价等程序。
第六条遴选和组织项目原则上每年1次。
作为项目负责人,已获支持且尚未结题的教师不能申请新项目。
第七条申请者须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请书》(下称申请书),由理学院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审查、筛选和签署具体意见后交科研办备案,并由科研办负责管理和监督每一个项目的实施。
2011计划第一批名单(共17所)黑体字高校为牵头高校,括号内高校为共建高校及集团.一.行业产业类1.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天科技集团)2.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3.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4.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中南大学)5.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6.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二.科学前沿类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2.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3.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4.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三.域发展类1. 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2. 绿色制药: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研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研究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4.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四.文化传承类1.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2.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3. 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关于印发《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资助办法》的通知转自:时间:2010年8月24日18:30关于印发《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资助办法》的通知校研字…2010‟25号各有关单位:为继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加大对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学校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资助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三日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资助办法为继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加大对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实现奖学金资助的全覆盖,针对2011级硕士研究生特制定此办法。
一、指导思想贯彻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改革硕士研究生资助体系,充分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资助对象本资助体系的资助对象为考试方式为免试或统考,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2011级硕士研究生(即入学时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没有工资收入的2011级硕士研究生)。
三、资助体系构成硕士研究生资助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奖学金、生活补助、助研和助管(助教)岗位津贴。
(一)奖学金由学校提供,用于冲抵学费。
依据黑龙江省物价局批复我校的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和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范围上对上述资助对象实行全覆盖,程度上将奖学金分为两个等级,各等级奖学金对应的冲抵后应交学费金额及学校提供的生活补助金额见表1。
各等级奖学金所占比例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内指标确定。
表1 各等级奖学金对应学费及生活补助金额表奖学金等级应交学费金额(每年)学校提供的生活补助金额(每月)一等免交学费250元二等4500元250元(二)助研岗位由导师设置,导师视研究生学习工作情况确定津贴额度。
(三)学校每年设置助管、助教岗位,岗位按学校有关文件管理。
四、硕士生奖、助学金管理(一)研究生院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内指标和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将奖学金名额下达至各院系。
“2011”⼯程完整名单 2012年度⾸批2011⼯程院校名单 2011⼯程⼤学【新民⽹讯】据⽂汇报,继“211”、“985”之后,教育部于去年启动的“2011计划”⼀直被全国各⼤⾼校视为第三块诱⼈“⼤蛋糕”。
昨天,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批⼊选名单。
经专家三轮评审,共有14个协同创新中⼼从全国176个申报项⽬中脱颖⽽出。
这些中⼼的牵头⾼校,包括北⼤、清华、南⼤、天⼤、中科⼤等国内20多所名校。
让⼈感到遗憾的是,这份名单上,上海⾼校集体“缺席”。
资⾦扶持跨界新组织 “2011计划”,全称为“⾼等学校创新能⼒提升计划”,是我国⾼等教育领域继“211”、“985”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介绍,“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建设为载体,包含科学前沿、⽂化传承、⾏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类。
“2011计划”在框架设计时,就表现出⼀种对⾼校扶持模式的颠覆:国家资⾦投⼊的不再是某⼀所特定的⼤学,⽽是⼀个跨界新组织——“协同创新中⼼”。
从进⼊⾸批名单的14个协同创新中⼼看,每个中⼼都由⾼校牵头,联合科研院所、⾏业企业等组成。
⽐如名单中的“量⼦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由北⼤、清华、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协同”。
在国内量⼦研究领域,这三家单位实⼒都属顶尖⽔平,某种意义上是“竞争对⼿”;⽽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标是实现“1+1>2”。
没吃透特点导致失利 去年5⽉4⽇,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2011计划”后,全国150所⾼校成⽴了协同创新中⼼,26个省市成⽴了“省级2011计划领导⼩组”。
此次进⼊⾸批名单的14个中⼼,是从176个申请项⽬中过关斩将胜出的。
名单的14个协同创新中⼼⾥,没有出现上海⾼校的名字,只有两所沪上科研院跻⾝“协同单位”,分别是:“长三⾓绿⾊制药协同创新中⼼”⾥的上海医药⼯业研究院,以及“量⼦信息与量⼦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的中科院上海技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