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YF-ED-J713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井下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事故初期波及范

围及危害程度都较小,这时是消灭事故,减少

损失的有利时机。这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

静,根据事故情况尽可能利用现场条件,采取

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将灾害事故

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当灾情严

重,现场所有遇险人员必须服从领导,组织起

来,迅速撤离灾区,进行避灾自救。

1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

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

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产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后捂住鼻、口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4)躲: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报:发生事故灾害时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及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及遇险人员情况等。

2井下主要事故中的避灾自救

2.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通常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响和连续的空气冲击,此时,现场或附近的人员不可惊慌,也不要乱跑乱叫,要沉着、冷静,迅速判断发生事故的地点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听从统一指挥,采取正确方法,积极进行避灾自救与互救。

(1)位于事故地点上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当位于下风侧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避灾路线,迅速

进入新鲜风流区,离开灾区。

(2)发生事故或在撤退过程中遇有冲击波及火焰袭来时,应立即背向冲击波俯卧在地板上或水沟内,头要尽量低,用衣物等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外露部分,尽可能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高温有害气体。

(3)撤离中最好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若遇巷道破坏严重、道路被阻时,应寻找安全地点临时躲避。躲避地点要选择顶板坚固、无有害气体且有水或离水近的地方。躲避中可用间断点亮矿灯或发出喊声,敲打管道、轨道、矸石等方法向外边发出被困信号,以便得到及时营救。

(4)避灾中,人人都要守纪律、听指挥,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要照顾好伤员,适当的

时候可派有经验的老工人(至少2人同行)外出侦察,经探险确认安全后,避灾领导人才可组织大家撤退,沿途要做好标记、信号,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5)爆炸事故发生后及避灾自救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设法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尽量与地面保持联系。

2.2井下火灾事故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现场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

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火灾范围较大或火势很猛,现场人员无力抢救时(或其他地区发生火灾并接到撤退命令时),要迅速组织避灾和自救。

(1)迅速戴好自救器,处在火区上风侧者要迎风撤退,自在火区下风侧者要沿最近的避灾路线躬身快速转移至新鲜风流中。

(2)如果烟雾已充满巷道,千万不要惊慌乱跑,要迅速辨别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沿着地俯身摸着轨道或管道有秩序地外撤。

(3)实在无法撤出时,要尽快在附近找一个硐室暂避,并把硐室入口的门关闭,隔断风流,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同时在硐室外要留有

明显标志并设法不断与外面联系。

2.3矿井水灾事故

井下人员发现透水事故,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撤出。

(1)撤退时应往高处走,沿上山方向进入上一水平,然后出井。

(2)若出路已被水隔断,要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躲避,同时设法发出呼救信号。

(3)一般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的独头巷道避难。但当独头上山下部唯一出口已被淹没无法撤出时,则可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因独头上山的空气因水位上升而压缩,能保持一定的空间。

(4)当人员全部撤出透水区域后,应立即关闭水闸门。

(5)注意防止透水空间放出的有害气体引起中毒、窒息,此时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进行撤离。

(6)井下水泵司机接到透水事故警报后,要立即关闭泵房两侧的密闭后,启动所有水泵,把水尽快排出。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时,不得撤退。

2.4冒顶事故

(1)发现冒顶事故征兆后迅速撤到安全地点。

(2)冒顶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3)冒顶遇险后要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4)在冒落区发出呼救信号时不能敲打对自己有威胁的物料或岩块。

(5)被埋压的人员在条件不允许时不能采用猛烈挣扎的方法脱险。

(6)独头巷道掘进要经常检查后部巷道的安全情况。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5342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井下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事故初期波及范围及危害程度都较小,这时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有利时机。这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根据事故情况尽可能利用现场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当灾情严重,现场所有遇险人员必须服从领导,组织起来,迅速撤离灾区,进行避灾自救。 1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 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

避灾自救,我们要学哪几手(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避灾自救,我们要学哪几手(新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避灾自救,我们要学哪几手(新版) 据哈尔滨日报(谢伟记者周辰)10月13日是“国际减灾日”,本报特请各方专家就几种险情发生后如何应急避险,教大家几招。 刘占海(市公安局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站到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和能避烟火近身处。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自制器材,滑绳自救。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逃生。不贪财物,迅速撤离。发生火灾时最重要的是尽快脱险,而不要过多顾及财产。火已及身,切勿惊跑拍打。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可用湿被子盖灭火苗。 李金传(哈燃气化工总公司宣传部):发生煤气中毒后,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对有自主呼吸

的患者,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对昏迷不醒、皮肤和黏膜呈樱桃红或苍白、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在通知急救中心后就地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若患者嘴里有异物,应先去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李进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安全宣传处):司乘人员一定要提高乘驾安全意识,在车辆行驶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如果要驾车出远门,一定要事先对车辆进行检修,尤其是制动、灯光等系统。在高速路上驾驶时则要注意按规定驾驶,不能超速、超员、超载。夜间行驶会车时则一定要关掉远光灯开启近光灯,以防对方车辆司机视线不清。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井下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事故初期波及范围及危害程度都较小,这时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有利时机。这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根据事故情况尽可能利用现场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当灾情严重,现场所有遇险人员必须服从领导,组织起来,迅速撤离灾区,进行避灾自救。 1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 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产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后捂住鼻、口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4)躲: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报:发生事故灾害时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及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及遇险人员情况等。 2井下主要事故中的避灾自救 2.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通常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响和连续的空气冲击,此时,现场或附近的人员不可惊慌,也不要乱跑乱叫,要沉着、冷静,迅速判断发生事故的地点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听从统一指挥,采取正确方法,积极进行避灾自救与互救。 (1)位于事故地点上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当位于下风侧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避灾路线,迅速进入新鲜风流区,离开灾区。

煤矿井下发生事故后正确自救及逃生方法

煤矿井下发生事故后正确自救及逃生方法 煤矿井下发生某类事故后正确自救及逃生方法 遇到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要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卧倒,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气体;与此同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先到顶板坚固、有水或离水较近的地方躲避。 遇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要迅速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进入压风自救装置或进入避难硐室。遇到火灾事故时,要首先判明灾情和自己的实际处境,若火势不大,可直接组织身边人员灭火(按电气火灾和非电气火灾灭火常识进行);若火灾范围大或火势太猛,现场人员无力抢救、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撤离灾区或躲避到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遇到水灾事故时,要尽量避开突水水头,难以避开时,要紧抓身边的牢固物体并深吸一口气,待水头过去后开展自救和互救,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冒顶事故:如采掘工作面发现冒顶预兆而又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要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如紧靠巷邦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如独头巷道发生冒顶事故,被堵在冒顶区以里,首先要保证通风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呼吸,在工长或老工人带领下维护冒顶处顶板,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不断有人敲打管路、等待救援。 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首先要按避灾路线尽快撤到地面(如自救器防护时间不足以确保到达地面,也可在各采掘地点、避难硐室或救生舱更换ZYX-120型自救器上井);当巷道被堵塞或因其他情况遇险人员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应进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躲避,等待救援。 井下自救器是用于在有毒危险场所逃离现场的呼吸防护用品,根据原理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生氧式自救器两种,生氧式自救器又分为两种即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和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我公司现使用的自救器为ZH-1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和ZYX-15/30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采掘面备有ZYX-120自救器)两种,ZH-1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将逐步淘汰。佩戴生氧式自救器时,先用拇指扳起扳手、拉断封条、打开封口带,揭开外上壳扔掉、戴好头带(压缩氧自救器要逆时针旋转阀门、开启氧气瓶),拔掉口具塞、把口具片塞进嘴内、咬紧咬口、夹紧鼻夹、用口呼吸,快速充足氧气并松开手,行走时要保持镇定、按避灾路线中速撤离危险区。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正式)和行动准则(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正式)和行动准则(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474-79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正式)和 行动准则(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矿工和下井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工作环境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 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1)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

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2)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3)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

避灾自救方法大全

避灾自救——水灾(二) 13、在水中体力不支时如何应对 专家提示:最后的获救往往产生于最后的坚持之中。 自救互救要领:①如果在树上或抱着漂浮物时,为节省体力应用衣服将自己捆绑在树上及漂浮物上。②如果用木板、树木、木盆等相对保险的物品逃生时,不要为到达某处安全地带而拼命划水,以免消耗体力。③徒身漂流时,经常采用仰卧姿势随波逐流,可以节省体力。 禁与忌:不要挣扎,要将体力慢慢释放出来。 14、暴雨袭来时,在野外怎么办 专家提示:汛期中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或较低洼地行走。 自救互救要领:①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及沟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因为这里往往是洪水最先到达的地方。②千万不要攀登电线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③要迅速向高坡及高处跑,或攀登到大树上,如果来不及应马上用腰带将自己固定在树干上或抱住大树,以免疲惫不堪时,被洪水冲走。 禁与忌:暴雨可能引发洪水,应采取一切措施避免自己落入水中。 15、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专家提示:当有食品保证时,待在坚固的建筑物上避险是安全可靠的。 自救互救要领:①被困时,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②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③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援助。 禁与忌:不要在大水汹涌、继续上涨的情况下返回住所取食品与财物。 16、洪水来临时,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专家提示:城市情况复杂,洪水暴发后危机四伏。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自救互救要领:洪水来临时,要远离城市中的以下地带①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②危墙及高墙旁。③洪水淹没的下水道。④马路两边的下水井通及窨井。⑤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⑥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禁与忌:洪水包围中不要轻举妄动,要加倍小心行事。 17、洪水来临时,农村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专家提示:农村地形开阔,洪水会长驱直入,房屋也易倒塌,水灾中民众更易受到侵害。 自救互救要领:在农村,洪水中常见的危险地带有①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②行洪区、围垦区。③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④电线杆、高压电塔下。 禁与忌:洪水来临时,不采取任何自我防护措施 18、公交车被困水中如何逃生 专家提示:汽车如果在不断上涨的水中熄火,此时的车就会成为储水罐,这是非常危险的。 自救互救要领:①马上设法打开车门,不要拥挤,避免践踏事故发生。②下水后若水流湍急,人们可互相拉手成为人墙,并逐渐向岸边移动。这样不易被水冲倒。③当打不开车门时,立即用车上的工具,如橇杠、锤子、钳子等敲碎玻璃,从车窗逃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一、总则 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YF-ED-J713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井下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事故初期波及范 围及危害程度都较小,这时是消灭事故,减少 损失的有利时机。这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 静,根据事故情况尽可能利用现场条件,采取 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将灾害事故 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当灾情严 重,现场所有遇险人员必须服从领导,组织起 来,迅速撤离灾区,进行避灾自救。 1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 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 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产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后捂住鼻、口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4)躲: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防灾避灾自救常识

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危险源 雷击发生: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如果雷雨天气你呆在室内,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你必须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二、城市当心雷电灾害 据气象专家介绍,造成雷电灾害的原因有多种,而城市新建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加,导致雷电活动不断加剧,建筑物内现代化通信、计算机等抗扰能力较弱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普及,以及易燃易爆场所的迅速增加等是雷电灾害频繁的客观原因。而不少高层建筑物的防护设施不完善使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隐患;大量通信网络等设备未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进行防雷设计便投入使用,容易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 气象专家说,杜绝雷患重在预防,要严格对建筑物防雷设施的建设和检查,特别要清理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没有设计和施工资格的人参与防雷设施的设计及施工;另外要加强对雷电防护技术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要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还应该提高全社会的防雷意识,加强防雷减灾的宣传工作。 三、户外避雷十大方法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63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通用范本

煤矿职工井下避灾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井下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事故初期波及范围及危害程度都较小,这时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有利时机。这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根据事故情况尽可能利用现场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当灾情严重,现场所有遇险人员必须服从领导,组织起来,迅速撤离灾区,进行避灾自救。 1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 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

煤矿五大灾害应急避灾方法

煤矿五大灾害应急避灾方法 一、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避灾 1.当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当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和空气冲击波时,应立即背朝声响和气浪传来方向、脸朝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趴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2.立即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温气体,避免中毒和灼伤气管和内脏。 3.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盖严,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肉。 4.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戴好,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5.高温气浪和冲击波过后应立即辨别方向,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新鲜风流中,并按照避灾线尽快逃离灾区。 6.无法逃离灾区时,应立即选择避难硐室,充分利用现场的一切器材和设备来保护人员和自身安全。进入避难硐室后要注意安全,最好找离水源近的地方,设法堵住硐口,防止有害气体进入,注意节约矿灯用电和食品,室外做好标记,有规律的敲打连接外部的管子、轨道等,发出呼救信号。 二、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的应急避灾 1.佩戴好自救器保护自己。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矿工要把自救器带在身上,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立即打开自救器外壳佩戴好,迅速外撤。 2.寻找可避难的场所

矿工在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可到矿井专门设置的井下避难所暂避,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或铁风管的巷道、硐室躲避。这时要把管子的螺丝接头卸开,形成正压通风,以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保持联系。 3.新鲜风流区域的职工主动正确参加救护工作。 (1)瓦斯突出事故波及范围比较大,如果灾区停电没有被水淹没的危险,应远距离切断电源。严禁任何人在瓦斯超限,有爆炸危险的现场停、送电,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爆炸。如灾区因停电有被淹危险时应加强通风,特别要加强电器设备处的通风,做到运转的设备不停电、停电的设备不送电。 (2)在灾情之外的人员,发现突出事故发生后要通过电话或其他通讯方式向领导或调度室报告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情况及其他情况,阻止不佩戴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灾区、对灾区内距离新鲜风流近的人员进行抢救时必须佩戴自救器。 三、突出时的避灾: 井下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在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灾情向矿调度室回报。人员必须听从班组长指挥,迅速撤离。 突水时,人员应撤离到上一个水平或地面。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安全退路上的指标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这些上山巷道必须与地面相通。 井下发生水灾之后,应立即通知矿山救护队组织抢救。在救护队员没有到达之前,应全部启动排水设备,关闭有关地区的水闸门。 有瓦斯喷出的地区,探谁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遇有瓦斯喷出时,要戴上自救器,防止中毒。工作地点还应设法加强通风,风机不准关闭。

矿工井下避灾的路线和方法

矿工井下避灾的线路与方法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矿工与下井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工作环境的特点,认识与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与抗灾能力。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与行动准则 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1)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与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与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与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就是与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与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2)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与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与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3)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 2.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 (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2)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千万不可过分地悲观与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与空气消耗,借以延长待救时间。要树立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统一意志,以旺盛的斗志与极大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到安全脱险。 (3)加强安全防护。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与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气、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的变化。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情况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落煤矸垮入避难硐室;用衣服、风帐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避灾时,要坚持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 (4)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如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它安全地点。离开原避难地点后,应在转移行进沿途设置明显指示标记,以便于救护队跟踪寻找。如因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5)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应在避难硐室外或所在地点附近,采取写字、遗留物品等方式,设置明显标志,为矿山救护队指示营救目标。在避灾地点,应用呼碱、敲击顶帮或金属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与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如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它通讯设备,尽快与井上下领导人通话。 (6)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在避灾地点听到救护人员的联络信号,或发现救护人员来到营救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乱与过分激动,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以积极的配合。脱离灾区时,要听从救护人员的安排,保持良好的秩序,并注意自身与她人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3.矿工在灾区自救、互救的行动准则 (1)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撤退。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 (2)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只要她们一息尚存,就应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 (3)对于从灾区内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妥善安置到安全地点,并根据伤情,就地取材,及时进行人工呼

避灾自救方法讲解

避灾自救方法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避灾自救方法: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振动,产生很强的高温气浪,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时一定要沉着,不必惊慌,也不要乱喊、乱跑,首先要积极自救,应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卧倒,头要尽量的低,用毛巾在井下水中沾湿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上肉体的外露部分。在爆炸的瞬间,要尽量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同时要迅速取下自救器,按操作方法佩戴。 戴好自救器后,辨认方向,朝有新鲜风流方向撤离,或沿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进入新鲜风流中。一旦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离路线中是否安全时,就要设法进入较安全的避难硐室,或顶板坚固、支护完整、无有害气体、有水或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构筑临时避难硐室暂避,耐心待救。 避灾中要由有经验的人为指挥,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并主动照顾好受伤及体弱人员,还要不时敲打铁道、铁管或其它能发出声响的物品,发出呼救信号。 有可能时,应派出至少两人组成的侦察小组对撤出路线进行探险,确认安全时,就可向井口退出,但沿途要作出信号标志,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2)井下火灾的避灾方法:井下一旦发现火灾,灾区人员不可惊慌失措,四散奔跑,应立即边采取灭火措施边向井上调度汇报请救护队救援。当火势很猛现场人员已无法抢救或其它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指令后,应进行自救与互救。具体做法是首先戴好自救器,有组织的向火灾燃烧的相反向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着新鲜风流绕过火区,进入安全地点,当巷道中已充满烟雾时,不要忙乱,可迅速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沉着的摸着铁管或铁道有

矿工井下避灾的路线和方法

矿工井下避灾的线路和方法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矿工和下井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工作环境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 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1)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2)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3)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 2.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 (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2)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千万不可过分地悲观和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待救时间。要树立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统一意志,以旺盛的斗志和极大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到安全脱险。 (3)加强安全防护。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和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气、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的变化。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情况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落煤矸垮入避难硐室;用衣服、风帐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避灾时,要坚持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 (4)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如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它安全地点。离开原避难地点后,应在转移行进沿途设置明显指示标记,以便于救护队跟踪寻找。如因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5)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应在避难硐室外或所在地点附近,采取写字、遗留物品等方式,设置明显标志,为矿山救护队指示营救目标。在避灾地点,应用呼碱、敲击顶帮或金属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与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如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它通讯设备,尽快与井上下领导人通话。 (6)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在避灾地点听到救护人员的联络信号,或发现救护人员来到营救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乱和过分激动,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以积极的配合。脱离灾区时,要听从救护人员的安排,保持良好的秩序,并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3.矿工在灾区自救、互救的行动准则 (1)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撤退。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 (2)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应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矿工和下井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工作环境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 一、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1.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2.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

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3.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 二、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 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 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2.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千万不可过分地悲观和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待救时间。要树立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统一意志,以旺盛的斗志和极大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到安全脱险。 3.加强安全防护。 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和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气、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的变化。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情况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落煤矸垮入避难硐室;用衣服、风帐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避灾时,要坚持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 4.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

避灾自救 珍爱生命Self

避灾自救珍爱生命Self-rescue in Disasters, Cherish our life 1. Earthquake Safety Tips A little knowledge and a few precautionary measures can enormously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surviving an earthquake - or any other type of hazard. The keys are education and preparing in advance. The earthquake safety tips below will not make you an expert. However, they could make a life-saving difference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an earthquake situation. Invest in your personal safety by studying below. Before the Earthquake: ?Learn how to survive during the ground motion. This is described in the "During the Earthquake" section below. The earthquake safety tips there will prepare you for the fast action needed - most earthquakes are over in seconds so knowing what to do instinctively is very important. ?Teach all members of your family about earthquake safety. This includes: 1) the actions you should take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 2) the safe places in a room such as under a strong desk, along interior walls, and 3) places to avoid such as near windows, large mirrors, hanging objects, heavy furniture and fireplaces. ?Stock up on emergency supplies. These include: battery operated radio (and extra batteries), flashlights (and extra batteries), first aid kit, bottled water, two weeks food and medical supplies, blankets, cooking fuel, tools needed to turn off your gas, water and electric utilities. ?Arrange your home for safety: Store heavy objects on lower shelves and store breakable objects in cabnents with latched doors. Don't hang heavy mirrors or pictures above where people frequently sit or sleep. ?Anchor heavy appliances and furniture such as water heaters, refrigerators and bookcases. ?Store flamable liquids away from potential ignition sources such as water heaters, stoves and furnaces. ?Get Educated. Learn what to do during an earthquake (see below). Then you will be ready for the fast action needed. Make sure that all members of your family have this important education. ?Learn where the main turn-offs are for your water, gas and electricity. Know how to turn them off and the location of any needed tools. During the Earthquake: ?If you are indoors, stay there. Quickly move to a safe location in the room such as under a strong desk, a strong table, or along an interior wall. The goal is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falling objects and be located near the structural strong points of the room. Avoid taking cover near windows, large mirrors, hanging objects, heavy furniture, heavy appliances or fireplaces. ?If you are cooking, turn off the stove and take cov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