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课文《夏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夏感》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夏天的氛围,培养语感。
学生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想象和感受夏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夏感》的基本内容。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写,如“热烈”、“繁盛”等。
体会作者对夏天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对夏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和经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夏感》,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仿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那个季节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练习和小作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夏日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与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
(2)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夏天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夏天的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夏天,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自主学习课文:(1)课文描绘了哪些夏天的景物?(2)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什么?(3)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
(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夏天感受?(五)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
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文原文夏感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了课文《夏感》,体会了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意象,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产生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环境问题。
下面同学们给大家会带来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数十种修辞手法的推论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表达方式,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爱态度和价值观:钟爱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情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生机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高中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全面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公开课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健康发展。
透过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中学生的研读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爱情观认同的赢取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冬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览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秋天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盛况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
课文《夏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夏感》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夏感》,培养学生对夏季的感知和热爱,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夏感》是一篇描述夏季景色和人们生活状态的短文,通过对夏季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感慨。
2.2 课文重点词汇和短语词汇:炎热、蝉鸣、绿树、花朵、凉爽、欢乐、活跃、炽热、悠然自得、欣喜若狂短语:夏日炎炎、蝉鸣不息、绿树成荫、花朵盛开、清凉一夏、欢声笑语、活跃起来、炽热的阳光、悠然自得地生活、欣喜若狂的心情2.3 课文重点句子句子1:夏日炎炎,蝉鸣不息,绿树成荫,花朵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句子2:清凉一夏,让人感受到无尽的舒适和愉悦。
句子3:活跃起来,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夏日的热情和活力。
句子4:炽热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炽热和活力。
句子5:悠然自得地生活,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3.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夏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3 词汇和句型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五章: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夏季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课文《夏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夏感》。
(2)掌握课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了解夏天的特点和作者对夏天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同季节,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夏感》。
(2)掌握课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了解夏天的特点和作者对夏天的感受。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对作者感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夏感》的文本。
2. 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和感受。
(2)提问: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期待和想象?2. 朗读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夏感》。
(2)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1)解释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感受。
4.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
(2)讨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作者的感受。
(1)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和期待。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2. 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夏天的记忆和感受,并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2.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3. 开展一次夏日活动,如夏日野餐、夏日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夏天的氛围,并鼓励学生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2024年人教版《夏感》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夏感》。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季节相关诗歌,如《春晓》、《秋夕》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夏天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印象吗?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课文理解1.学生分段落阅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夏感》,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理解课文1.1课文中作者对夏天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2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重点句子学习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学生仿写句子,运用所学知识。
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一道写作题目:请以“夏天的印象”为题,写一篇短文,描绘你心中的夏天。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夏感》的重点句子和写作方法,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写作心得?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精选6篇)《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文意,了解夏天的特点;2.品读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和比较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夏天的图片。
学生:搜集夏天的诗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里我们一起诵读了朱自清充满生机的春天;也欣赏了老舍笔下温晴慈善的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聊聊夏,首先让大家一起欣赏几幅图片,(请看大屏幕)请问大家对夏日的印象如何呢?那在作家梁衡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夏感》。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文意1、请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棒。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师生交流点评:字音要准确,语速适中,声音响亮。
2、请以“这是一个xx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板书(紧张、热烈、急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来写这个夏的。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先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1)、夏天的自然景色;(2)、夏天的色彩;(3)、夏天的旋律。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明确: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作者这种赞美辛勤劳作农民的感情集中在文章第几段?齐读第五段。
《夏感》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初一人教版语文《夏感》教学反思篇一这篇文章时我深化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文的教材是开放的有弹性的,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应当有自己的处理。
自己钻研教材深化思索,形成了自己的感悟。
这篇文章以赞美夏天为主题,赞美夏天的什么?有两点是明确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启发人的主动奋进的精神。
但夏天的那种“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不是更有意义吗?于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分析感悟时,深化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思索一个问题:章题目是“夏感”,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作者为什么赞美夏天?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金黄色的?文章首尾各起什么作用?其次步,学习并体会本文精妙的语言。
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一些修辞方法让学生们了解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方法的常识,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现在只驾驭比方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要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比方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有关学问说出来,然后归纳为:比方:比方的含义:运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生物的修辞手法;比方的结构:本体、喻体和比方词;比方的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方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详细,化深邃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构成比方的两个条件:两者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两者要有相像点。
拟人:拟人的含义:把物当成人来写,即事物人格化。
拟人的作用:表意丰富,色调显明,描绘形象。
我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用了两种修辞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好几句。
例如;①“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渐渐泛泡、冒气而最终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慢慢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③“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记着事物的终极。
《夏感》教案优秀5篇《夏感》教案篇一夏感优秀教案设计—— 梁衡1.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夏天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2. 能力目标: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3.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比较阅读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一、情境导入:在诗人、作家的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他们笔下的夏是“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卷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今天我们就学习当代散文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夏感》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梁衡:2、字词解读⑴生字注音贮满( ) 澹澹( ) 芊芊( )磅礴( ) 黛色( ) 匍匐( )⑴词语解释① 芊芊:② 主宰:③ 春华秋实:④ 闲情逸致:⑤ 迸发:⑥ 承前启后:三、合作探究1、初读课文,梳理结构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段中的“热烈”一词?②通过写春天与夏天的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的句子是什么?③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④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句话的?⑴哪些语句是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⑴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4)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
(提示: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四、拓展延伸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2024年初一人教版上册语文《夏感》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夏感》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能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感受。
2.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感觉?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夏天的诗句,如“夏天的太阳毒辣辣的”、“绿树阴浓夏日长”等。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夏感》,注意语气、节奏。
2.根据注释理解生字词,如“潺潺”、“炽热”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如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什么?2.分析课文的结构,如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四)品味语言2.老师选取几处经典句子进行赏析,如“夏天到了,太阳烤得大地发烫,可是,夏天又充满了生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夏感》这篇课文有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关于夏天的描述。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如作者为什么要写夏天?2.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三)仿写练习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关于夏天的感受。
2.老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2.拓展练习: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夏天景象,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夏感》。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观察夏天,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夏感》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夏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夏感》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学会通过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夏天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2.2 课文朗读和理解1.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3 课文分析和讨论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和表达1. 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2 讨论和思考1.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表达和讨论等。
4.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中的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
4.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关于夏季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5.2 夏季活动策划学生分组策划一次夏季活动,包括活动主题、内容和安排,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夏感》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6.2 相关视频或音频材料寻找与夏季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如夏季的自然景观、夏季活动的视频等,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直观感受。
6.3 参考书籍和文章推荐与夏季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扩展知识。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夏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课文,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夏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夏感》。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课文,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夏天的特点,如炎热、生机勃勃等。
(2)提问: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感受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夏感》,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培养审美能力。
(2)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夏感》。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文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夏感教学设计(优秀12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材教案篇一《夏感》是当代散文家梁衡的散文名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是描写夏天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单元要求是:反复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他们摘抄下来。
因此,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1.感知文本,了解夏的特点。
2.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的重难点是目标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的初衷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个性体验文本所展现的自然美、情感美、语言美。
首先,没能有效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组织语言不够流畅。
本想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了解后,以感受、感悟、感情为线索来组织教学,进而突破比较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但没有做到位。
其次,教学方法简单,预设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文中比喻句、拟人句,以及品赏语言。
虽有做到但由于自己没组织好,衔接不是那样自然,究其原因是我没有吃透教材,个人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一堂课下来,让我有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感慨,也激发了我提高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决心。
如果说教学中还有亮点的话,就是我能根据课堂生成内容,解决预设的教学目标,难点有突破。
能根据课堂生成进行点拨,让学生感知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文中比喻、拟人的句子。
此外,我简洁的语言,中肯的评价,多样的鼓励,也形成了我教学的独特风格。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
本堂课遗憾很多,收获也不少。
带着这些遗憾和收获,我相信,我会走好我以后的教学之路。
在这我衷心感谢杨特和其他七位同学的指导和帮助。
《夏感》教学设计篇二对夏天的情感态度(5)热爱,赞美总对比,欲扬先抑手法4、合作探究:(1)、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夏感教案一、教案背景夏天是年度中一个独特的季节,它带来了炎热的阳光、清凉的海滩和让人愉快的夏日活动。
夏天的气温高,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并且具有重要的热身和锻炼效果。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夏天的特点、活动以及适应夏天的方法,以增加学生对夏季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夏天的特点和气候2.学习夏日活动的常用词汇和短语3.培养学生适应夏天的技巧和习惯4.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过程1. 引入(15分钟)•创设情境,介绍教案的话题“夏感”,例如:讲述一个夏日的经历、晒太阳的感受等。
•学生讨论夏天的特点和气候,回答问题:夏天是什么样的季节?夏天的气温如何?夏天有哪些活动?2. 学习夏日活动的词汇和短语(20分钟)•老师呈现夏日活动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单词和短语,例如:beach, swimming, surfing, sunbathing, picnic, barbecue等。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夏日活动的场景对话,以加深学生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3. 探究夏天的适应技巧和习惯(3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夏天的适应技巧和习惯,例如:如何防止中暑、如何保护皮肤、如何保持清凉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讨论的成果,并得到其他组的反馈和补充。
4. 阅读理解(20分钟)•老师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们阅读一篇有关夏天的文章,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进行讨论和解释。
5. 活动安排(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夏季主题的活动,比如夏令营、泳池派对等,要求包含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
•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现场演示,并向其他组介绍他们设计的夏季活动。
四、巩固和扩展1.鼓励学生写下他们的夏日感受和活动计划。
2.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他们的写作,并进行互动和反馈。
3.提供夏季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夏季的文化和活动。
《夏感》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这单元都是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刚劲细致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精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对于我所带的初一学生,务实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语言赏析技巧是学习的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注重诵读,理清思路,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感受夏天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学会鉴赏语言和组织运用语言写景抒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梁静茹的《宁夏》设置情境,“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优美的旋律,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带给人什么感觉呢?(生答)夏天是阳光炽热,夏天是雷雨忽至,夏天是接天莲叶,夏天是麦浪飘香,夏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感受夏天的精彩。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的方式很多,以音乐的方式入题,既把握了本课“夏感”的主题,又使课堂气氛很快被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旋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和基础强化PPT呈现1、梁衡:当代作家。
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芊芊细草黛色主宰磅礴春华秋实挑匍匐澹澹闲情逸致(环节说明:作者简介和字词教学往往使课堂缺乏活力,但这个环节一旦缺失基础知识强化的目的就达不到,所以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可以省时省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夏感》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夏感》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夏感》的内容理解。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课文作者表达夏日情感的独特方式。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夏感》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夏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夏日的感受。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课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现场练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文《夏感》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夏日的小作文。
2. 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写夏日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 学生收集夏日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过程6.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论自己在夏日里的感受和经历。
学生分享自己的夏日故事,感受夏日的独特魅力。
7. 课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现场练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8.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课后作业4. 学生根据课文《夏感》的内容,创作一幅夏日主题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