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单元备课】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 格式:docx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68
最新精品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名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认识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1.能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人体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重大意义.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人体元素进行分析,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健康.2.知道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实际应用,初步学会鉴别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1.通过学习明确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2.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的认识,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属于化学新课程的一级主题,其中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为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以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等.从知识的内容来看,本单元不属于核心部分,属于化学知识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并且教材的教学要求不高,大多确定为知道、了解层次,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了解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本单元的重点应该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首先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包括人体的元素、分类、存在形式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重点叙述了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对水、溶液等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加趋向完整和深入.本课题首先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与区别,还介绍了常见元素如钙、钠、钾、锌、硒、碘、氟等的生理功能以及缺少某些元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强调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分析保健品的广告宣传,查看标签说明书,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主要成分和医药疗效.《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通过分析一些具体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从有机物中原子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认识合成材料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还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调查“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合理建议,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科学选择健康生活,自觉形成环保意识.【重点】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有机合成材料.【难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2.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机体蛋白质的侵害.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富含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本课题的教学特点应体现在不讲明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点是介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中要强调必需元素有其最佳摄入量,据此可引导学生讨论本课题的讨论题.由于媒体中充斥着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为了增加对它们的了解,可组织学生调查市场上有哪些此类保健药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做好这一调查与研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探究品质.让学生完成好本单元的习题:“收集有关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微量元素的”,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献研究的方法并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习题完成的要求不要太高,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有机化合物中,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点、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有机合成材料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要让学生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让学生完成好“调查与研究”,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本课题的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统一的观点,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在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分组进行,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讨论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实验12-1是热塑性和热固性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就能独立完成.除了让教师动手演示外,应该考虑让学生动手实验,本节课所需实验材料都可让学生课前收集完成,可以考虑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学习知识的氛围中.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课时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课时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了解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2.了解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油脂、维生素在生活中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知道一些常见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2.通过学习,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1.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学习的乐趣.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成长.【重点】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他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教师准备】课件、与教学相关的教具补充材料.仪器及药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盛满香烟烟气的集气瓶、火柴、碘酒、鸡蛋清、活昆虫、马铃薯.【学生准备】查阅、收集关于食物的知识.导入一:【展示】图片.【讲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人体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和水,那人类的生命活动又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呢?【学生讨论并总结】六大营养素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 导入二:【展示】图片.【讲述】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会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导入三:【讲述】2015年6月22日,据新闻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山东聊城的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永远的痛,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展示】关于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新闻及图片,提出三聚氰胺事件.【提疑】奶粉中为什么要加三聚氰胺呢?三聚氰胺、奶粉、蛋白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袋小小的奶粉会引起部长的重视?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们会对此找到答案.一、蛋白质思路一【引言】(针对导入一)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展示】列举常见的食物.【讨论问题】同学们根据生物课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图片中的食物含有哪些基本营养素吗?【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食物中重要的六大类营养素.1.蛋白质对人体有着怎样重要的功能?2.蛋白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蛋白质在人体中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0~91页.【交流展示】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在动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中;植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种子中(如大豆、花生的种子).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人体中重要的蛋白质有血红蛋白和酶,组成元素有C、H、O、N等.3.在人体内,蛋白质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另一部分氧化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并释放能量.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释放出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交流】学生代表说明煤气中毒的原理.【教师总结】血红蛋白还能和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是氧气的200~300倍.这样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就不会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讲述】从氧合血红蛋白示意图中注意到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通过教材第91页的“练一练”我们可以知道血红蛋白分子中有几个铁原子.【指导计算】教材第91页的【练一练】: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解析和板演】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交流总结】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就有一氧化碳.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1.把鸡蛋清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鸡蛋清凝固.2.将一直活的昆虫放入盛满香烟烟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昆虫死亡.【教师总结】以上说明蛋白质遇到加热、CO、浓酸、浓碱、重金属盐、甲醛等物质时,都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故重金属盐、甲醛、CO等可使人畜中毒.【讨论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来浸制动物标本?2.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交流归纳】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拓展延伸】教你一招:辨别甲醛银鱼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一看:甲醛浸泡过的银鱼体表特别光亮,身体呈直线状;二嗅:甲醛浸泡过的银鱼带有刺激性气味;三摸:甲醛浸泡过的银鱼身体会变硬,轻轻挤压时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稍加用力,鱼体易发生断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教育.【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你知道常用的饭菜中,哪些食物含蛋白质?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哪些食物含维生素?学完本课题后回答.【展示】鸡蛋、牛奶、鱼等常见的含蛋白质的食物.【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鸡蛋、牛奶、鱼和各种豆制品,你知道它们中都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吗?【学生思考后教师提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指导阅读】学生阅读教材90~91页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悉、记忆有关知识点,带着如下问题思考,同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并总结涉及问题的有关知识.【提出自学问题】1.蛋白质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2.蛋白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在人体内究竟有什么功能?3.血红蛋白和酶各有什么功能?酶是如何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淀粉类食物的?学生带着上述问题探究学习.【交流】在回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简单讨论后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采取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的方法.【展示】丙氨酸的结构组成简图.【交流】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展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示意图.【归纳和展示】蛋白质的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3.蛋白质在肠胃里与水反应,产生的氨基酸一部分被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重新组成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展示】血红素结构图和氧合血红蛋白示意图.【讨论问题】同学们知道血红蛋白在人体血液中有什么功能吗?【指导阅读】学生看教材91页,理解并记忆有关问题.【教师特别提示】除此之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是一种蛋白质,它具有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帮助人体完成呼吸作用的功能.其过程可表示为:血红蛋白(蛋白质)+氧气→氧合血红蛋白(指导学生记忆公式)【练一练】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板演】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所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拓展】新装修的房屋中,甲醛的含量往往较高,有的甚至会引起中毒.吸烟有害的有关图片以及知识【指导计算】教材91页的“练一练”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元素的总质68000×0.335%=227.8,铁原子个数为227.8÷56=4.思路一【引言】每天上午上到第四节课时,我们就会感到肚子饿,严重的还会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同学们知道这是缺少哪种营养素所引起的吗?【教师活动】人感到饥饿时,首先想到吃饭,但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却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常见糖类有哪些?糖类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师生归纳重点】1.常见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糖类的作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C6H12O6+6O26CO2+6H2O【指导阅读】学生观察教材93页图12—6糖类食品.【讨论问题】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糖类吗?【交流展示】富含糖类的食物有玉米、面粉、蜂蜜等.【拓展】葡萄糖在糖尿病人体内不能正常代谢,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在病人的尿液中能查出葡萄糖.【教师活动】如何检验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学生分组实验】把碘酒滴到切成片的马铃薯上.现象:变蓝色.结论:遇碘淀粉变蓝.【教师活动】展示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学生活动】(学生代表)看、闻两种大米.【教师活动】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学生活动】不能,霉变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阅读资料】教材第94页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讨论问题】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在蒸煮后,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有毒吗?应如何保存粮食?【小结】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低温蒸煮不能损坏黄曲霉毒素.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豆类等物质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教育.1.糖类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稻、麦、马铃薯等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转化为葡萄糖储存在人体内的?淀粉类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葡萄糖是怎样氧化后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你能写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吗?3.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糖类有哪些?主要成分是什么?4.霉变食物能否食用?原因是什么?【指导阅读】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分组活动、安排学生到黑板上演练.【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知识小结和点评,有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书上做标记并简单记忆.【总结展示】1.糖类是人类食物中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淀粉、麦芽糖、蔗糖、葡萄糖都属于糖类,葡萄糖是生物细胞进行呼吸的燃料,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保证人体各项活动时的能量需要.C6H12O6+6O26CO2+6H2O3.糖类的作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4.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低温蒸煮不能损坏黄曲霉毒素.三、油脂1.常见的油脂有哪些种类?2.油脂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指导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归纳总结】1.组成元素:C、H、O.2.存在:植物种子、动物肥肉.3.分类: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常温下为固态,称为脂肪.4.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5.与健康的关系:太多,导致消化不良、肥胖;太少,会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思路二【提疑】观察你周围的肥胖人群,你发现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其中吃的食物什么营养素较多?【学生活动】齐声答,贪吃,喜欢吃油腻食物.【教师活动】同学们说的有道理.【布置任务】阅读教材,讨论问题:什么是油脂?它有什么功能?【交流归纳要点】1.油脂的组成:与淀粉相同,含有C、H、O三种元素.2.油脂的分类及存在状态.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植物油脂:常温下呈液态,称为油.如花生油、豆油等.动物油脂: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肪.如牛油、猪油等.3.油脂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克油脂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约比糖类多一倍,但太胖就对身体有害了.【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现在的肥胖儿童,告诫学生这样对身体很不利!【教师总结】我们不要总吃油炸食品,对健康不利!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偏食、挑食,健康饮食很重要![设计意图]这一小段不是重点,让学生了解即可,而且内容简单,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明白.思路三【自学练习】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每克约放出39.3 kJ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 g~60 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按每日摄入50 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计算,通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能量?【学生】分组活动、安排学生上黑板演练该问题,然后教师点评.39.3 kJ×50=1965 kJ1965 kJ÷20%=9825 kJ【展示自学问题】1.我们说的油脂通常是指什么?生活中常见的油脂有哪些?列举几种.2.油脂对人体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3.正常人一般每日摄入多少油脂?它日常供给人体多少能量?【学生活动】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做简单小结.【总结交流】1.分类:植物油脂——油;动物油脂——脂肪.2.功能:重要的供能物质,每日需摄入50~60 g,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3.常见的油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拓展】糖类、蛋白质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为人体供能多少的比较:糖类>油脂>蛋白质;单位质量供能多少:油脂>蛋白质>糖类.[设计意图]本内容采取“问题教学和先学后教”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维生素菜和水果呢?【交流】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因为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维生素有重要的作用.【展示】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教案课题一:生活中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2.了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3.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合理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2.根据化合物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化学实验器材、化合物样品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化合物及其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铁、氯化钠等,分析其结构和应用。
–讲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包括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结合实例讲解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示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合物结构式,让学生根据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并解释理由。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4.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合成反应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结构与应用的关系。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和概念复习。
课题二:化学反应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学反应;2.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3.能够解释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2.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知道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以及对应的富含食物。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这些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知道CO 、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等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1.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前四种均为有机物(含碳元素),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油脂是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释放能量但不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
2.蛋白质:⑴作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修补受损组织。
⑵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含C 、H 、O 、N 等元素。
⑶富含物:瘦肉、蛋、奶等含动物蛋白;豆腐、花生、大豆、核桃等含植物蛋白。
⑷蛋白质的性质:能与甲醛反应而变质、能与重金属盐反应而变质、高温煮沸时能失去生物活性。
3.糖类:⑴富含物:米、面、各种糖、地瓜、马铃薯、淀粉。
⑵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米饭糊了会变黑说明米饭中含碳元素。
⑶糖类物质的作用:通过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
⑷大米霉变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
⑸米、面、淀粉在人体内消化的过程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
4.油脂:⑴富含物:肥肉、花生油、豆油、奶油等油类。
⑵作用:通过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是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
⑶减肥的方法:合理饮食,多运动。
5.维生素:⑴富含物:各种蔬菜、水果(同样,果汁也含)、肝脏、鱼肝油等。
⑵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等(如便秘)。
⑶缺维生素A 易得夜盲症,缺维生素C 易得坏血病。
6.蛋白质知识的延伸:⑴制作标本常用的福尔马林溶液是甲醛溶液,原因是蛋白质能与甲醛反应而变质而不会腐烂。
但是,不能用甲醛给肉、海产品保鲜,原因是甲醛有毒,且甲醛能与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质,从而破坏酶 教 材 重 点教 材 挖 掘 / 教 材 拓 展 学 习 目 标营养成分。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涉及初中化学教材好几个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以及有机合成材料。
按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
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加活动的方式,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第1课时蛋白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涉及初中化学教材好几个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以及有机合成材料。
按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
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加活动的方式,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第1课时蛋白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A.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C.缺铁会引起龋齿D.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答案:C试题分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正确。
故选C。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答案: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
故选B。
3、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可以燃烧,可用作燃料B.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铅笔芯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D.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用来灭火答案:BA、乙醇燃烧能放出热量,常用作燃料,选项A正确;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极,与制铅笔芯无关,选项B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选项C正确;D、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不可燃,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来灭火,选项D正确。
故填:B4、“衡阳味道,声名远播”。
下列衡阳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渣江米粉B.常宁茶油C.金甲岭萝卜D.衡东煨蛋答案:CA、米粉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B、茶油中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C、萝卜中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D、煨蛋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小明午餐吃了米饭、红烧鱼,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还应补充下列哪种食物A.炒芹菜B.牛肉干C.麻婆豆腐D.荞面饼答案:A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鱼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复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个案
引言
【展示】展示图片
根据图12-1和你的
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食物除了上面所列
举的几类外,还有哪
些种类?
课题名称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主备人马强忠
课标要求
1.知道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2.知道这些营养物质含在哪些食物之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
能
1、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
白质、维生素等)。
2、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
作学习的方法。
2.通过学习,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
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1.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意识到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学习的乐趣.
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
献。
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重
难
点
重点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蛋白质的难点生理功能及其他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教
学
准
备
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讲学稿、高效复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新教材完全解读教师用书九年级化学下·新课标(人)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认识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1.能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人体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重大意义.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人体元素进行分析,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健康.2.知道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实际应用,初步学会鉴别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1.通过学习明确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2.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的认识,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属于化学新课程的一级主题,其中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为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以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等.从知识的内容来看,本单元不属于核心部分,属于化学知识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并且教材的教学要求不高,大多确定为知道、了解层次,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了解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本单元的重点应该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首先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包括人体的元素、分类、存在形式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重点叙述了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对水、溶液等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加趋向完整和深入.本课题首先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与区别,还介绍了常见元素如钙、钠、钾、锌、硒、碘、氟等的生理功能以及缺少某些元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强调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分析保健品的广告宣传,查看标签说明书,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主要成分和医药疗效.《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通过分析一些具体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从有机物中原子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认识合成材料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还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调查“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合理建议,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科学选择健康生活,自觉形成环保意识.【重点】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有机合成材料.【难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2.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机体蛋白质的侵害.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富含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本课题的教学特点应体现在不讲明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点是介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中要强调必需元素有其最佳摄入量,据此可引导学生讨论本课题的讨论题.由于媒体中充斥着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为了增加对它们的了解,可组织学生调查市场上有哪些此类保健药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做好这一调查与研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探究品质.让学生完成好本单元的习题:“收集有关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微量元素的”,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献研究的方法并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习题完成的要求不要太高,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有机化合物中,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点、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有机合成材料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要让学生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让学生完成好“调查与研究”,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本课题的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统一的观点,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在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分组进行,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讨论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实验12-1是热塑性和热固性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就能独立完成.除了让教师动手演示外,应该考虑让学生动手实验,本节课所需实验材料都可让学生课前收集完成,可以考虑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学习知识的氛围中.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课时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课时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了解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2.了解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油脂、维生素在生活中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知道一些常见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2.通过学习,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1.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学习的乐趣.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成长.【重点】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他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教师准备】课件、与教学相关的教具补充材料.仪器及药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盛满香烟烟气的集气瓶、火柴、碘酒、鸡蛋清、活昆虫、马铃薯.【学生准备】查阅、收集关于食物的知识.导入一:【展示】图片.【讲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人体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和水,那人类的生命活动又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呢?【学生讨论并总结】六大营养素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导入二:【展示】图片.【讲述】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会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导入三:【讲述】2015年6月22日,据新闻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山东聊城的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永远的痛,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展示】关于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新闻及图片,提出三聚氰胺事件.【提疑】奶粉中为什么要加三聚氰胺呢?三聚氰胺、奶粉、蛋白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袋小小的奶粉会引起部长的重视?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们会对此找到答案.一、蛋白质思路一【引言】(针对导入一)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展示】列举常见的食物.【讨论问题】同学们根据生物课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图片中的食物含有哪些基本营养素吗?【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食物中重要的六大类营养素.1.蛋白质对人体有着怎样重要的功能?2.蛋白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蛋白质在人体中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0~91页.【交流展示】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在动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中;植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种子中(如大豆、花生的种子).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人体中重要的蛋白质有血红蛋白和酶,组成元素有C、H、O、N等.3.在人体内,蛋白质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另一部分氧化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并释放能量.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释放出约18 kJ能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交流】学生代表说明煤气中毒的原理.【教师总结】血红蛋白还能和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是氧气的200~300倍.这样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就不会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讲述】从氧合血红蛋白示意图中注意到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通过教材第91页的“练一练”我们可以知道血红蛋白分子中有几个铁原子.【指导计算】教材第91页的【练一练】: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解析和板演】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所以铁原子【交流总结】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就有一氧化碳.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1.把鸡蛋清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鸡蛋清凝固.2.将一直活的昆虫放入盛满香烟烟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昆虫死亡.【教师总结】以上说明蛋白质遇到加热、CO、浓酸、浓碱、重金属盐、甲醛等物质时,都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故重金属盐、甲醛、CO等可使人畜中毒.【讨论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来浸制动物标本?2.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交流归纳】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拓展延伸】教你一招:辨别甲醛银鱼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一看:甲醛浸泡过的银鱼体表特别光亮,身体呈直线状;二嗅:甲醛浸泡过的银鱼带有刺激性气味;三摸:甲醛浸泡过的银鱼身体会变硬,轻轻挤压时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稍加用力,鱼体易发生断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教育.思路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你知道常用的饭菜中,哪些食物含蛋白质?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哪些食物含维生素?学完本课题后回答.【展示】鸡蛋、牛奶、鱼等常见的含蛋白质的食物.【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鸡蛋、牛奶、鱼和各种豆制品,你知道它们中都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吗?【学生思考后教师提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指导阅读】学生阅读教材90~91页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悉、记忆有关知识点,带着如下问题思考,同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并总结涉及问题的有关知识.【提出自学问题】1.蛋白质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2.蛋白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在人体内究竟有什么功能?3.血红蛋白和酶各有什么功能?酶是如何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淀粉类食物的?学生带着上述问题探究学习.【交流】在回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简单讨论后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采取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的方法.【展示】丙氨酸的结构组成简图.【交流】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展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示意图.【归纳和展示】蛋白质的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3.蛋白质在肠胃里与水反应,产生的氨基酸一部分被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重新组成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展示】血红素结构图和氧合血红蛋白示意图.【讨论问题】同学们知道血红蛋白在人体血液中有什么功能吗?【指导阅读】学生看教材91页,理解并记忆有关问题.【教师特别提示】除此之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是一种蛋白质,它具有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帮助人体完成呼吸作用的功能.其过程可表示为:血红蛋白(蛋白质)+氧气→氧合血红蛋白(指导学生记忆公式)【练一练】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板演】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所以铁原子的个数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拓展】新装修的房屋中,甲醛的含量往往较高,有的甚至会引起中毒.思路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我们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食物中重要的六大类营养素.其中蛋白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设问】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蛋白质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什么?2.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3.蛋白质有哪些作用?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内可讨论,阅读、讨论后回答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习新知识.【讲述】展示思考题答案并讲解.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等.蛋白质的构成: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功能:①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②提供热量. 交流讨论蛋白质的组成、构成,以及在人体胃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和氨基酸的氧化.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归纳总结.【过渡】大家还记得CO的性质吗?蛋白质有很多种类,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血红蛋白.我们一起来看看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讲解】通过动画、视频或文字说明血红蛋白的输氧作用.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可播放FLASH演示或视频:一氧化碳中毒原理)认真观察并理解:血红蛋白的输氧作用.血红蛋白(蛋白质)+氧气→氧合血红蛋白.试着解释CO中毒原理.掌握基本常识,理解输氧过程.【总结】CO中毒原理: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血红蛋白是输入O2输出CO2的载体,当存在CO时,CO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约是O2的200~300倍,阻碍了O2的输入,又不能输出CO2,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即中毒,可能窒息而亡,也可能机体因缺氧受到极大损伤. 回忆并交流:CO无色无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有剧毒.新旧知识的融合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设问】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你周围的人有吸烟的吗?你赞成吸烟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展示】吸烟有害的有关图片以及知识. 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1.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多种有毒物质.2.长期吸烟易患冠心病、肺癌等.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判断力,知道吸烟的危害原理.【指导计算】教材91页的“练一练”.【板演】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原子个数为227.8÷56=4.计算血红蛋白中铁原子的个数.各小组在小黑板上板演或者两名学生板演.复习化学式计算的知识.为学习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做准备.【思考】有人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有什么危害?【讲解】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 思考、讨论.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二、糖类思路一【引言】每天上午上到第四节课时,我们就会感到肚子饿,严重的还会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同学们知道这是缺少哪种营养素所引起的吗?【教师活动】人感到饥饿时,首先想到吃饭,但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却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常见糖类有哪些?糖类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师生归纳重点】1.常见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糖类的作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C6H12O6+6O26CO2+6H2O【指导阅读】学生观察教材93页图12—6糖类食品.【讨论问题】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糖类吗?【交流展示】富含糖类的食物有玉米、面粉、蜂蜜等.【拓展】葡萄糖在糖尿病人体内不能正常代谢,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在病人的尿液中能查出葡萄糖.【教师活动】如何检验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学生分组实验】把碘酒滴到切成片的马铃薯上.现象:变蓝色.结论:遇碘淀粉变蓝.【教师活动】展示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学生活动】(学生代表)看、闻两种大米.【教师活动】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学生活动】不能,霉变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阅读资料】教材第94页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讨论问题】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在蒸煮后,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有毒吗?应如何保存粮食?【小结】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低温蒸煮不能损坏黄曲霉毒素.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豆类等物质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教育.1.糖类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稻、麦、马铃薯等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转化为葡萄糖储存在人体内的?淀粉类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葡萄糖是怎样氧化后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你能写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吗?3.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糖类有哪些?主要成分是什么?4.霉变食物能否食用?原因是什么?【指导阅读】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分组活动、安排学生到黑板上演练.【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知识小结和点评,有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书上做标记并简单记忆.【总结展示】1.糖类是人类食物中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淀粉、麦芽糖、蔗糖、葡萄糖都属于糖类,葡萄糖是生物细胞进行呼吸的燃料,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保证人体各项活动时的能量需要.C6H12O6+6O26CO2+6H2O3.糖类的作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4.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低温蒸煮不能损坏黄曲霉毒素.三、油脂1.常见的油脂有哪些种类?2.油脂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指导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归纳总结】1.组成元素:C、H、O.2.存在:植物种子、动物肥肉.3.分类: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常温下为固态,称为脂肪.4.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5.与健康的关系:太多,导致消化不良、肥胖;太少,会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思路二【提疑】观察你周围的肥胖人群,你发现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其中吃的食物什么营养素较多?【学生活动】齐声答,贪吃,喜欢吃油腻食物.【教师活动】同学们说的有道理.【布置任务】阅读教材,讨论问题:什么是油脂?它有什么功能?【交流归纳要点】1.油脂的组成:与淀粉相同,含有C、H、O三种元素.2.油脂的分类及存在状态.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植物油脂:常温下呈液态,称为油.如花生油、豆油等.动物油脂: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肪.如牛油、猪油等.。